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艾平
在我六岁的那一天,我亲爱的老祖母,你把我举在马背上,我的腿够不到马镫,你就用红缎子把我捆在马鞍子上。你手牵着马缰绳在前面走,一连走了三个屯子,带我拜见了三个可靠的人。你说的话,现在每一次想起来,总是忍不住眼泪。
“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叔叔了,请你教给他套马的本领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舅舅了,请你教给他养牛的手艺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姑父了,请你教他当一个勇敢的男人吧……”
我一直记得那个早上,我闻到了你锅里喷香的奶茶味,睁了睁眼晴,又闭上。你把我拎出蒙古包,一直带到牛圈里。你两腿夹着奶桶挤牛奶,让我去把半个月大的小牛犊抱过来撞撞奶。
那小牛犊抻开四条腿跑,我追上它,却拦不住它,我拦住了它,却抱不住它,我抱住了它,却抱不走它……你把小牛犊撒在草原上,让我每天去抓抱,直到我把小牛犊抱到母牛的身底下。
你把羊群交给了我,一遍遍嘱咐我:“遇到事情不要慌。那几头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你就远远地看着它。如果遇上难产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帮着它。”
阳光温暖。我看见一头母羊正在分娩,我按着老祖母教给的办法,果然一头湿漉漉的小羊羔就在我的手里诞生了。不一会儿,又有一只母羊生出了一只黑脑袋瓜的小羊羔。
我正想把羊群拢起来往回走,发现一只小个子母羊也有了生产的迹象。也许是头一次生产,它显得十分惊慌。天色暗下去,老鹰出现了,它闻到了母羊生产的血腥味,在羊群边上盘旋着。我的耐心变成了急躁。当我使着劲把小羊羔从小个子母羊的身体里拽出来的时候,它的子官被我给拽脱落了。
当我急吼吼地求助你的时候,你不慌不忙,轻轻地托起母羊的子宫,用温水冲洗干净,一点点送回母羊的腹腔。你又令我提起母羊的后腿,往下顿了几下,还在母羊的下腰处系上了一条皮带,然后把母羊放在蒙古包里照看了一夜。第二天,那小个子母羊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那样开始吃草了。
你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第三天,你告诉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牲畜冷了,你也知道冷;牲畜饿了,你也知道饿;牲畜疼了,你也知道疼……你说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
那个冬天的雪花好大。早上一推开包门,我就看到了那只灰色的大母狼。它离我们的蒙古包不到五十米,面向我们趴着,一动不动。
我急忙翻身上马,操起套马杆。我知道一出手就可以套住狼脖子。就在这时,我的肩膀被你甩出的放羊鞭击中了。你不让我去擒拿这只闯入我们家园的狼。
它掏你的马群了吗?它叼你的羔子了吗?它向你发出凶狠的吼叫了吗?
你告诉我这条狼不是来祸害人的,它肯定是遇到难处了。
你拎着一块羊腿肉,走到离那只狼大约五六米远的地方,把羊腿肉往狼跟前一扔,可那狼没有动。
“嗥……嗥……”,直到夜晚,那条狼终于发出了非常微弱的叫声,甚至你拴在羊圈前的牧羊犬都没有被惊动。突然,我听见微弱的叫声被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嗥……嗥……嗥……”,那声音凄厉又高亢,打破了寂静的夜空。我定神一看,啊?竟是你,我的老祖母,你在帮着那狼大声地叫着!
母狼的伙伴听到了呼救声,赶来了。那母独把头低向身旁的草丛,叼起一只小狼崽。接着,每一条狼都叼起一只小狼崽,飞快地离开了。原来,那母狼是为了守护身底下刚刚出生的孩子,它冒死从早晨坚持到夜晚,才敢召唤同伴来救助。
事实证明你说的对,这群狼的家就在周围的草场上,而我们的畜群却不曾被袭击。
我亲爱的老祖母,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选自2017年7月16日《文汇报》,有删改 )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回忆老祖母带“我”去拜见三个可靠人时所说的话,透露出“我”的身世之苦,也表现了老祖母为了教育“我”而煞费苦心。
B.写老祖母训练“我”抓抱小牛犊的两段描写,既形象又传神,生动地展现了“我”一步一步成为一名臂力强壮的小牧童的艰难经历。
C.在给小个子母羊接生时,由于急躁竟然给它造成极大伤害,老祖母不但没有怪罪“我”,还耐心教导“我”要体谅牲畜的冷饿病痛等。
D.老祖母阻止“我”伤害母狼、试探母狼、帮母狼呼唤同伴等细节描写,揭示了老祖母善待生灵的思想和本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小题2】文中画线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章为什么以“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3 11:38: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石榴
日本川端康成
①一夜寒风。石榴树的叶子全落光了。石榴树下残留着一圈泥土,叶子散落在它的周围。纪美子打开挡雨板,看见石榴树变成光秃秃的,不由得大吃一惊。落叶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圈,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风把叶子吹落以后,叶子往往都凌散到各处。树梢上结了好看的石榴。
  ②“妈妈,石榴。”纪美子呼喊母亲。
  ③“真的……忘了。” 母亲只瞧了瞧,又回到厨房里去了。从“忘了”这句话里,纪美子想起自己家中的寂寞。生活在这里,连檐廊上的石榴也忘了。这些石榴,和被落叶围在圈中的泥土,都是冷冰冰的。
④纪美子走出庭院,用竹竿摘取石榴。石榴已经烂熟,被丰满的子儿胀裂了。放在走廊上,一粒粒的子儿在阳光下闪烁着。亮光透过一粒粒的子儿。纪美子似乎觉得对不起石榴。她上了二楼,麻利地做起针线活来。约莫十点,传来了启吉的声音。大概木门是敞着的,他突然绕到庭院,精神抖擞地快嘴说了起来。
  ⑤“纪美子,纪美子,阿启来了。”母亲大声喊道。纪美子慌忙把脱了线的针插在针线包上。
  ⑥“纪美子也说过好多遍,她想在你开拔之前见你一面。不过,她又有点不好意思去见你,而你又总也不来。呀,今天……”母亲说着要留启吉吃午饭。可是启吉似乎很忙。
  ⑦“真不好办啊……这是我们家的石榴,尝尝吧。”
  ⑧于是,母亲又呼喊纪美子。纪美子下楼来了。启吉望眼欲穿似的用目光相迎。纪美子吓得把脚缩了回去。启吉忽然流露出温情脉脉的眼神,这时他“啊”地喊了一声,石榴掉落下来了。两人面面相觑,微微一笑。纪美子意识到彼此正相视而笑时,脸颊发热了。启吉急忙从走廊上站了起来。
  ⑨“纪美子,注意身体啊。”
  ⑩“启吉,你更要……”纪美子话音刚落,只见启吉已转过身去,背向纪美子,同母亲寒暄起来了。启吉走出庭院以后,纪美子还望着庭院木门那边,目送了一会儿。
  ⑾“阿启也是急性子。多可惜啊,把这么好吃的石榴……”母亲说罢,把胸贴在走廊上,伸手把石榴捡了起来。也许是刚才阿启的眼色变得温柔的时候,他自己不由自主地想把石榴掰成两半,一不小心掉落在地上的吧。石榴没掰开,露子儿的那面朝下掉在地上了。母亲在厨房里把这颗石颗洗净,走出来叫了声“纪美子”,便递给了她。
  ⑿“我不要,太脏了。” 纪美子皱起眉头,后退了一步,脸颊急地变得火辣辣的。她有点张皇失措,便老老实实地接了过来。启吉好像咬过上半边的石榴子儿。母亲在场,纪美子如果不吃,更显得不自然了。于是她若无其事地吃了一口。石榴的酸味渗到牙齿里,仿佛还沁入肺腑。纪美子感到一种近似悲哀的喜悦。
  ⒀母亲对纪美子向来是不关心的。她已经站起来了。母亲经过梳妆台前,说:“哎哟哟,瞧这头发乱得不像样子。以这副模样目送阿启这个孩子,太不好意思了。”她说罢就在那里坐下来了。纪美子一声不响地听着梳子拢头的声音。
  ⒁“你父亲死后,有一段时间……”母亲慢条斯理地说,“我害怕梳头……一梳起来,就不由得发愣。有时忽然觉得你父亲依然等着我梳完头似的。待我意识到时,不觉吓了一跳。” 纪美子想起:母亲经常吃父亲剩下的东西。纪美子的心头涌上一股说不出的难受。那是一种催人落泪的幸福。母亲只是觉得可惜而已。刚才也许仅仅是因为可惜,才把石榴给了纪美子的吧。或许是母亲过惯了这样的生活,习以为常,不知不觉间就流露出来的吧。
⒂纪美子觉得自己发现了秘密,感到一阵 A ,可面对母亲,又感到 B 了。但是,启吉并不知道这些。纪美子对这种分别方式,似乎也感到 C 了。她还觉得自己是永远等待着启吉的。她偷偷地望了望母亲,阳光射在隔着梳妆台的纸拉门上。对纪美子来说,再去吃放在膝上的石榴,似乎 D 了。
(选自川端康成《掌小说全集》,有删节)
【小题1】作者在开篇前三段写母女俩忘记了家门前的石榴,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小题3】小说中关于纪美子与启吉话别的叙述较简略,而关于纪美子父母的叙述较详细,这样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4分)
【小题4】请从下面四个词语(短语)中选择恰当的依次填入第⒂段四个横线处。(4分)
①满意 ②喜悦 ③太可怕 ④难为情
A.B.C.D.
【小题5】(小题5)优秀的小说往往是多解的,请简要概括本小说的主题(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回答)。(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反笔舐椟
顾城
她在车窗上用手指画了一下,就不禁笑了,果然有层薄尘。她一笔一笔画下去,敲着让他看,深秋的刮风天,两道车窗都关得严严的-
“票在上衣口袋里”“吃东西”“晚上冷中途别下车”“常喝水”一下边写满了,就踮起脚,使劲儿地写在上边:“第一次出门,请帮助!”她点着字,指着他,再向坐在他两边的人做手势,表情幅度很大,无声地说着,也不管那些瞄她一眼的人古怪的种情。终于列车即将启动,她焦急起来,在自己左胸前画方块,挤在边角写:“地址”他明白这是第好多次地告诉他地址在他的左上口袋里-他点头,她还不依,要他拿出来给她看,他拿出展开,又让她清楚地看着他乎整地放了回去。火车启动了,她的手臂举得高得惊人,写“回因来”,“来”的最后一笔,一下拉长了,他看着她快步走起来,在棕色的人群里,她花白的头发微微起伏。
站台一晃就过去了,他知道她会站在尽头,任凭黄昏到来。
几道灰墙过去,依旧灿烂的阳光就洒到了大片的田野上;火车里“洪湖氷,浪打浪”的歌声陡然崎起,让他冷不丁感到了一种锐利。这是他小时候老唱的歌,因为家里的嘴片老唱,妈妈也老唱。妈妈乌黑的头发:闪亮,穿白色的连衣裙,把他托起又放下,她喜欢这支歌。后来“文革”了,不时地他还听她哼起。
他跟着妈妈过过很多种生活,火车、卡车、牛车,连手推独轮车都坐过,吱吱嘎哽的独 轮车是妈妈推的,堤坝、田埂都走魂。有妈妈在,就没有苦。
现在歌儿“解放”了,却是再淡有听妈妈唱过了。
这次出行很奇怪,他订了 一张票就忘了,吃饭时敲门声“咯咚”响,问票到底要还是不要,莫不是嫌责? 一看时间,离开车也就两个小时了,赶紧放下碗,将手提箱倒空,装了衣服用具,提上就走;妈妈紧急中也抓了一大包东西,也走。他上电车,她也上电车。他上地铁,她也上地铁,到他上大车,就不让她上了。
在地铁上有半小时的时间,她算准了一般,把他的箱子在车厢里当众打开,将自已大包中的东西一样样地往里放,同时说明着,提醒着,警告着:这件衣服早上穿,这件晚上穿,这件睡觉穿;风大穿这件,下雨穿这件。地址就是那时放进他的上衣口袋的,特意不和车票放一个口袋,为的是拿车票时不会被顺带出来.她把手绢放进他衣摆口袋时,发觉这两个口袋是空的,于是就往里装常用药,装一样解释一样,板蓝根做什么什么,黄连 素做什么什么,直装到他的左右两个口袋吹气一样地鼓起来,一动就晃得像个章鱼。箱子里的药就更多了,她是情急之下把家里的一抽屉药全扣进了她的大布包的。
地铁车厢竟相当空,要是人挤人不知妈妈会怎么办。妈妈帕着说话,为了让妈妈的声音不太大,他就蹲在妈妈旁边。妈妈于是不时伸手理理他的头发,说头发是要梳的,就用她放在箱子内拉链里的木梳梳;洗头的时候,一定要将洗发骨冲净,洗发膏放在箱子的左下角了,和肥皂、手纸一起;肥皂不要老用,手纸家里剩的两卷全带上了,要记住及时买……走得这么急。妈妈终于埋怨起他订票也不说一声来。他在家里是任性的,到了外边脸上就一热一热,车上的人上上下下,有的居然哈哈大笑起来,她也不怵,转头也对人家笑他是这样的嘛,还没自己出过门呢!”
妈妈年轻时不是这样的,因为不肯开口问路,以致错过了进入考场的时间;她后几天投考的3所大学都录取了她,那是因为姓干脆前一天就找到考场,然后在边上的车站或是长椅上将那一夜硬度过去的。
大学本来是要拿奖学金上的,可学校后来不承认奖学金了,要求生活困难的学生申请助学金;她开不了这个口,就干脆精神一振参军去了。
参军第一次长途行军,她将绑腿打得拫紧,生怕走远路会散开。大步行造没多久,腿就被勒得疼了,地咬着牙一步步走,也不肯开口请求掉队松一下绑腿。后来料也胖了,最后竟一声呻吟昏死过去。卫生员想剪开她的绑腿都下不了剪子。
后来她到了陕西大山里。她全心全力工作,却不料晕倒在井台上。她最后一刻的坚持让她没有倒到井里,而水桶掉进去了。
不知怎么到了儿女这里,她就全换了一个人。
现在妈妈已在几百里之外了,边上都是笑过他的人,他已小心地同他们说了话,好几个人都讲起了自己的母亲。
灯光刺眼,一晃而过,又是一个不停靠的车站,一切随即又沉进黑暗中不停歇的节奏里。
风掠荒山,千里万里,枕巾上千净的气息安慰着他,那是妈妈后来又打开箱子放进去嘱咐他随时用的。
一线晨光,山在速蒙中缓缓移动,这不是妈妈当年的山,她当时去的山要往北许多……
两个孩子,站在清晨沉寂的山石上。每个清晨和黄昏,都会有这样的孩子,这样地站着,看列车迤通而行……车一震,他略略一动,还没有准备起,一道阳光让窗子闪亮,他就呆在那里——那些字,依旧名笔清楚,最后写着:回来。
已是两千里风霜,他在想,它们是怎么走过来的,那么多的山,那么长的夜……湿润的山林中,字也晶亮晶亮的,伸手还不能擦掉……
又踏上站台的时候,已是另一个黄昏,他走过自己的车窗——一笔一笔,妈妈写的字,都是反向的。
(节选自《顾城文选•卷三•与光同往》,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火车里“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让他“冷不丁感到了一种锐利”,是因为歌声让他回忆起了童年时代和妈妈一起度过的生活,又在首次离家时响起,触动了他的心灵。
B.妈妈在地铁上不厌其烦地“唠叨”,乃至不顾他的感受在车厢畢整理行李让他深感羞愧和厌烦,所以他蹲下来以便让妈妈说话声音小一些。
C.全文通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以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对儿子割舍不下的送行场面开篇,设置了悬念,突出了文中“妈妈”的形象。
D.本文摘取了“送行”这一场景.以诗意的笔调,在从容平静的叙述中,交待了母子两代人在离别时不同的举动和心理,从而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于亲情的思索。
【小题2】小说中的妈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3】小说结尾,写“他”走过车窗才发觉母亲写下的字是反向的,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南海的星月
刘汉俊
当一切重归沉寂,一抬头,猛然发现头顶上蹦出个亮闪闪的什物来,差点儿磕着我的前额。睁眼仰望,却是一弯月牙,着了柔曼轻纱,娉婷地乜着我。啊,这就是今晚,中国南海的又一个节目了。
为什么不利索一点,干脆赐我一个大饼月呢?玉轮照碧海,片片柔波片片月,满眼的月波如鳞、银光灿灿,那该多美啊。
其实,有一种出场叫隆重,有一种亮相叫不张扬。
比方说,那一轮朝阳或者落日。比方说,这一钩月牙儿。
是谁发明了“月牙儿”这个惟妙惟肖的词?中国文化的精妙在于细致,细致到你思维的每一道沟坎都盛满一汪柔美的水、一缕舒畅的风、一弯洁净的月。细月如牙,细牙如钩,纤纤细细、袅袅娜娜地走着,如诗在淌,如画在移,光而不耀。你可以若其有、若其无,照样行你的船,向南或向北,照样沉醉在你红幔弥天的落日遐想中,照样想着你迢迢遥遥、飘飘渺渺的万千愁思,但是,你能一直感觉到头顶上这丝嫩嫩、微微、似有若无的逼视。正想愠恼,你却分明看到那一道皎洁、一丝纯清、一弯浅笑,你还能恼怒么?南海的时令领先于陆地,秋风的脚开始扫着你的额了。在这浩渺无边、风帐浪幔里漂泊,你孤独的、寂寞的、颠沛的、摇碎的,贮了半池秋水的心,能有一丝月牙儿温情款款地遥对,你不觉得是一种饕餮、一种奢华、一种满足么?那一钩弯弯的、如锚一般的月,还泊不住你的浪子之帆、游子之心吗?我想起那句佛家偈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多么浩渺而精致的境界啊!
一弯细月谁裁出?我就这样愣愣地站在甲板上,脚下生钉。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我成了南海的月痴了。
南海的月,美得让你想落泪。
南海的月,是今夜的新娘。
漂航在曾母暗沙的夜海,船头北指,如归箭待发。仰望南海上空的星,是我的向往。自从昨晚无意间撞见那一弯水灵灵的月牙儿,数星星便成了我一夜的寻思。
在南海上航行,任何一次贪睡都是浪费。看表,已是凌晨4点半,赶紧起来看星。右舷上空有密集的星群,水手用浓重的闽南话告诉我,那边是东方。
东方未晓,天幕布满繁星,是谁从南海捞起一把金沙撒在天庭?晶莹剔透,锃亮闪烁,想吹一口气拂拭,却怕惊扰了星阵的香梦、玷污了星们的圣光。一颗两颗,六颗七颗,啊,连起来,那不就是一只硕大的长勺,像乡下祖母随意放在水缸盖上的那只大水瓢,斜挂在南海的天花板上?北斗星!我的思维很快与儿时躺在山里竹床上数星星的情景对接,一样的北斗,不一样的场景;不一样的人生,一样的北斗!
多少年过去了,我几乎没有再数过星星,没有再见过北斗。生活的迷雾一团团,事业的峰峦一座座,只顾眼前的路、脚下的坑,哪得半闲看星星。一路的征尘喧嚣与行色匆匆,满眼的粉尘污染与光影迷乱,让我失去了看星辰的心境与环境。旧梦支离,追忆褴褛,但心中的北斗却从未迷失,从未黯淡。只是没有想到,在南海的夜空,我与它们撞了个满怀!对不起我的北斗星,我谨向你们表达我暌离已久的最隆重的歉意和敬意,以这一满海的多情水作我的心意,任你舀,任你溅,任你泼洒!
那不是北斗星!水手说,斩钉截铁地。
啊?我愕然若惊,像是失足落水刚狼狈地爬上岸。为什么?
北斗星不是在这个时候出来,你应该昨晚来看。今天是初六,此刻的北斗星应该在南半球,连月亮都早已西沉了。
水手的话,在我刚碎的梦上跺了几脚。
风略有寒意,心也有些凉。冷眼看天,怅意生焉,果然,形似七星长勺的星线还有许多,只是稍有差异罢了。
人生如观星。某个时候某个阶段某个环境里,你可能把某个人某个目标当做人生的北斗,为之苦苦追寻孜孜以求甚至赴汤蹈火。当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你却蓦然发现,那不是你的选择,它甚至耽搁了你人生的航程或者误导了你前进的方向,让你落得个触礁撞滩、帆损船覆的下场。为自己的航船准确定位,乃人生之至关紧要,我们不能失却心中的北斗。
看,那是启明星!水手把手指向夜空。
啊,果真!满畴星子,挤挤密密,唯有一颗最亮的星,正挂东方!
曙色微露,明霞刚醒,启明星如孤灯高悬,遥遥地,正以自己的微光点亮东方,点亮世界。南海的启明星是今晨的普罗米修斯,南海,开启了又一轮的壮丽。
在这浩渺无边、风帐浪幔里漂泊,你孤独的、寂寞的、颠沛的、摇碎的,贮了半池秋水的心,能有一丝月牙儿温情款款地遥对,你不觉得是一种饕餮、一种奢华、一种满足么?那一钩弯弯的、如锚一般的月,还泊不住你的浪子之帆、游子之心吗?
【小题1】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述南海月的形象特征。
【小题2】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小题3】本文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小题4】作者说“为自己的航船准确定位,乃人生之至关紧要,我们不能失却心中的北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船过青浪滩
刘舰平
“哇、哇”的怪叫声震耳欲聋,无数头浑身墨黑的河鸦,遮天蔽日地在桅顶上盘旋。“鸬鹚”捧起饭团朝天上撒去,一面连声祈祷:“求神兵帮我们消灾除难!求大将军保佑二佬无事平安……”我望见河鸦俯冲下来,猛如雨点般的鸦嘴便将斋饭啄食得颗粒不剩。
滩姐火了:“蠢鸬鹚!活人不敬敬鬼魂!”
“鸬鹚”叹了一声,赶开了河鸦。
“姑娘,坐稳哪!船标滩了!”
我躬腰进了船篷,抱起婴儿二佬。
船像箭一样,两岸怪石一晃而过,令人头晕目眩。礁石离水面只有半尺,像狼牙,像鬼斧。滩姐稳如铁塔一般立于船头,裤脚卷齐膝盖,赤露着一双古铜柱似的脚杆,大浪扑上来,在她脚杆上撞成飞沫。
“啊!妈呀!”
我失声惊叫起来!船头刚躲开一块狰狞的礁石,一团黑魆魆的巨大魔影,张牙舞爪地扑来……
“鸬鹚!稳篙!”
滩姐大吼一声,甩过船篙,直插巨石——“当”地一声,船身抖动几下,迅即减慢了速度。再一看滩姐,手里的船篙变成了一把大弓!篙尖抵在石缝里,下截撬住船头,她自己将身子缩成一尊秤砣,死死地压住篙尾,任弯弓似的船篙左右摇摆。嚣张的滩水遇到了羁绊,一个恶浪接一个恶浪地扑打着船舷,好像要把船只撕烂、咬碎。
“鸬鹚!莫松篙呀!”
滩姐咬牙切齿地迸出这几个字来,脸膛紫得像茄子,眼睛红得像火球!船身在颤栗中僵持着。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只要滩姐有一丝懦弱,“吞船浪”便会瞬间将我们卷入阎罗殿!
招佬奔上船头,小小的身躯也帮着母亲去压船篙……
“走开!”滩姐吼道。
“不!”想不到招佬竟敢那么大声地顶撞!
船篙一闪一闪的,巨大的弹力不时将母女俩的身子掂起来,但船篙又被母女俩拚死命地压下去……
“招佬,快走开呀!”
滩姐几乎是癫狂了一般嘶喊着。
“不嘛!”
招佬两脚往船篙上一夹,两手箍紧了船篙,索性将整个身子缠在上面了!
我忘了手中还抱有婴儿,也急步扑了过去……
没等我挨拢船篙,就被滩姐飞起一脚,踹倒在船板上。与此同时,只听“呼”的一声风响,船篙从滩姐的身子下弹起来,一个黑影,随着船篙一齐飞向阴森森的石壁。
“哇!招佬!——”
我眼前一黑,脑壳里“嗡”地一声,仿佛天崩地裂,什么也不知道了……
……似乎整个宇宙都是呼唤“招佬”的声音。我从冥冥之中慢慢苏醒,真不敢相信:天还在!太阳还在!……唔,这是谁呀?黑黑的脸,一双失神的眼睛那么直愣愣地盯着我……
“姑娘,你……没有事吧?”
我坐起来:“招佬,招佬呢?!”
滩姐急忙背转脸去,肩头不停地抽搐着。怀里的二佬“哇”地哭起来,她回过头,将奶子重新塞进乳儿的嘴里。乳房上,也伤痕累累,二佬吸吮到的,一半是奶,一半是血……
我往船头看去,招佬静静地睡在船板上。“鸬鹚”屈膝跪在她的枕头边,默默地滴着眼泪……
“哇!哇!”河鸦又飞来,且越飞越低,漆黑的翅膀快撩着了我们的头发。“鸬鹚”“嗷”地一声站起来,操起船篙,朝满天的河鸦一阵猛打!
“要你们保佑!要你们保佑!嗷!……”
“神兵们”一声接一声地惨叫,纷纷坠入滩水里。活下来的,拽着长长的怪腔,仓惶逃散。滩姐无言地走过来,脱下一件白内衣,小心轻缓地将女儿裹好,放进船篷里。她拿起船篙,硬着喉咙说:“她爹,开船吧!”
滩姐狠撑了两篙,就将船头退出了石罅……
青浪滩最险的地段已过,浪头像精疲力竭的野兽,低低地呜咽着。
我坐在船篷里,心如刀割地饮泣着,负罪的心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姑娘,出来晒晒太阳吧!”是滩姐的声音。
“唔。”昏昏沉沉地出了船篷,站在她的身后。头顶上的太阳明晃晃的,我却感受不到它的温暖。
“你看,那块岩石上的叮叮雀儿,叫得多好听呀!”
滩姐指着水面礁石上的一对蓝羽绿嘴的小鸟,但并没有回头来看我。
(节编自刘舰平《船过青浪滩》)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生动地描述了“船过青浪滩”的惊险过程,读来惊心动魄,而且故事还带有象征性,隐含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B.小说中滩姐虽然是个女性形象,但是从作者的笔墨中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她的柔弱,相反在险滩恶浪面前,她表现得非常勇敢、无畏。
C.小说中的“我”是线索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我”还推动了情节发展,因“我”去压船篙,最终导致意外发生。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如:“滩姐急忙背转脸去,肩头不停地抽搐着”,充分体现了滩姐失去招佬的巨大痛苦。
【小题2】小说开头写“鸬鹚”喂河鸦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写“船过青浪滩”的故事,蕴含着哪些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简要说明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超人
冰心
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他不轻易和人打招呼,也永远没得到过一封信。
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他从局里低头独步回来,关上门,便坐在书桌旁边。偶然疲倦了,拉开帘幕望一望,但不多一会儿,便又闭上了。
程姥姥总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个人,她端进饭去,有时便站在一边,絮絮叨叨,也问他为何这样孤零。何彬偶然答应几句:“人和人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的了不得;下了台,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尼采说得好,爱和怜悯都是恶……”
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泻将进来,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一合眼。
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
他每天还是机械似的做他的事,然而在他空洞洞的脑子里,凭空添了一个深夜的病人。
第七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儿,腿摔坏了,每夜呻吟。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走到门边,却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大夫治一治。”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
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 
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的缺了。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
程姥姥带着禄儿几次来叩门,要跟他道谢;他好像忘记了似的,冷冷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又摇了摇头,仍去看他的书。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在门外张着,几乎要哭了出来。
这一天晚饭的时候,何彬告诉程姥姥说他要调到别的局了,后天早晨便要起身,请她将房租饭钱,都清算一下。
他觉得很疲倦,一会儿便睡下了。——忽然听得自己的门钮动了几下,接着又听见似乎有人用手推的样子。他不言不动,只静静的卧着,一会儿也便渺无声息。
第二天他自己又关着门忙时,忽然想起绳子忘了买了。他打开门,只见人影儿一闪,再看时,禄儿在对面门后藏着呢。他踌躇着四围看了一看,一个仆人都没有,便唤:“禄儿,你替我买几根绳子来。”禄儿趑趄的走过来,欢天喜地的接了钱,如飞走下楼去。
不一会儿,禄儿跑的通红的脸,喘息着走上来,一只手拿着绳子,一只手背在身后,微微露着一两点金黄色的星儿。他递过了绳子,仰着头似乎要说话,何彬却不理会,拿着绳子自己进屋去了。
累了两天了,何彬闭上双眼,又想起了深夜的病人——慈爱的母亲,满天的繁星,院子里的花……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
微微睁开眼,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屡屡清香,一个小人儿,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临到门口,还回过小脸儿来,望了一望。
何彬竭力的坐起来。那边捆好了的书籍上面,放着一篮金黄色的花儿,花篮底下还压着一张纸:
……这篮子里的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是我自己种的,倒是香得很,我最爱它。
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然而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下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
禄儿叩上
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到床前,不禁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
清香还在。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前三段从人际交往、生活细节和人物语言等方面形象地刻画了何彬“冷心肠”的形象,语言简洁,富有表现力。
B.何彬外表是冷的,但内心是热的,这从他主动帮助禄儿可以看出,他的冷是为了掩饰对生活的希望和失望。
C.小说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描写何彬对慈爱的母亲的回忆,就表现了何彬内心的矛盾冲突和由此带来的痛苦。
D.小说谋篇布局颇具匠心,三次写“慈爱的母亲……”,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使小说脉络清晰,主题突出。
E. 小说主人公何彬从冷漠孤傲到忏悔感动,这要归功于程姥姥,是她的关心融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坚冰。
【小题2】小说以“超人”为题有什么含意?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以对“窗内窗外”的描写结束全篇,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