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斯拣了一条腐败狗   万芊

①李斯去牌友刘渊家打牌回来时在那边的小区里拣了一条狗,一条似乎有着很纯血统的棕色沙皮狗。李斯是开着新买的“雪佛兰SPARK”迷你车去的,那车正散发着高贵的皮革味道。那狗是在李斯开车门之际趁李斯毫无防备的时候,从花丛中很敏捷地蹿出来钻进李斯爱车的,怡然自得地趴在副驾驶座上,一副死皮赖脸的模样。李斯先是吃了一惊,继而试图赶那狗儿下车,可那狗儿贪婪地嗅着车厢里浓重的皮革味道,愣是不肯下车,那眼神充满着哀怜与乞求,那小小的尾巴使劲摇着,一副谄媚的样子。

②刘渊接了李斯的电话赶紧下楼来,说那是条人家的弃狗,已经在小区里转悠一二天了。只要一见新车,就拼命往里钻,若是没车的人逮它,它就发了狂地乱叫乱蹿。几个驾摩托、骑单车的牌友,在一旁掇弄着李斯说:“这狗一定是条富贵人家的狗,像我们这些没有轿车的主儿,它还看不上呢!李斯你就带它回去吧,你好歹也是有车有房奔小康的人,没有一条贵气一点的宠狗,还真缺点啥呢!”

③李斯想想也是,家里妻子女儿早就嚷嚷着要养条有点品位的狗,这沙皮狗,虽然是条弃狗,看上去还是挺体面的。李斯心一软,也就把这人家的弃狗带回了家。

④女儿自然喜欢,还专门为它起了个挺洋气的名字,叫拉克。

⑤可拉克进了家,李斯的妻子便发现这狗其实很特别,骨子里有一种特别的贵气。洗澡,它拼命挣着不愿洗盆浴,犟着偏要洗上淋浴才舒坦,况且近不得低档的洗涤品,喷点普通的香水还老打喷嚏,一换上名贵的香水,它就跟你耍嗲。拉屎呢,它自个会像模像样地蹲在抽水马桶上,如是洗手间关着,它宁可憋着满屋子转。睡觉呢,不是软和的床毯或沙发巾,它根本不睡。那吃呢,更是让李斯他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小店里买了便宜的香肠它嗅也不嗅,那牛奶,它也是尽挑口味可口的喝,最气人的是,自来水,它是滴水不沾的,就是纯净水,它还挑着喝呢。那贵气、那娇气、那挑剔,李斯自叹就是他们一家人加起来也没有它这般。它最大的本领就是能察言观色,整天变着法子讨主人们的喜欢,以至更宠它,更怜它。

⑥于是,李斯打电话给牌友刘渊,问刘渊:"知道不,这狗是谁家抛弃的,咋这般贵气,简直是腐败。”过了几天,刘渊那里还真有了回话:“说你知道?!市里的那个权力挺大的头头和他太太一起被人告发了,这狗原本是他太太的宠物,平常时家里雇的人有一半时间就在伺候着这宝贝,这么由着性子宠着,不腐败才怪呢!”

⑦一听说这个,李斯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想当年他和妻子想从北方工作的城市迁回老家来,因为这位权力挺大的头头,不知托了多少人,求了多少情,送了多少礼,好不容易才把这天大的事给办成了。但李斯因此却倍觉得心里累得慌,而眼下却收留着那贪婪人家的宠物,心里更不是滋味。

⑧于是,李斯跟妻子女儿商议说,把那狗远远地送人吧。为了不再能看到它,李斯开着车,带着它到了郊外一处朋友的鱼塘,骗下拉克。鱼塘上原本有几条草狗,突然见到了这条陌生而贵气的狗便狂吠不止,正当拉克不知所措的时候,李斯蓦然上车启动,而当拉克发觉自己再次被人遗弃时,便发了疯似地跟着李斯的车,凄厉地叫着拼命追赶。

⑨看着拉克孤立无助的可怜模样,李斯几次心软,想停下车来,但一想起那贪得无厌的人,心一横,油门一加,便驾车飞驶而去,那再次被遗弃的拉克,便在后视镜中渐渐缩小,渐渐消失。

⑩李斯很快跟鱼塘的朋友打电话,央他把拉克唤回鱼塘,好生照料它。朋友告诉他,那狗还在路边发呆,凄凄地叫唤着,那模样确实挺可怜的,但狗毕竟是狗,没人宠它照样能活着。 

半年过后,李斯在鱼塘边的草棚附近,见到了那条曾经被唤作拉克的沙皮狗。半年多来最大的改变,便是不知是哪条草狗,玷污了拉克高贵的血统,而拉克竟然还为它生下了一群怪模怪样的小杂种。做了母亲的拉克,神圣而又警觉,它那鼓胀的奶头正任由着小杂种们吸吮,而为了护卫那些小杂种,拉克完全是一副不容侵犯的样子。

李斯见了,不由得生出一份同情来,叫了声“拉克”,可对于曾经献媚以博一爱的它,拉克现在竟是一副漠视的样子。李斯这才知道,那狗早已淡忘了他,早已淡忘了以前曾经贵气的生活习性,看上去它早已不需要名贵的洗涤用品、香肠、牛奶和纯净水,更不需要抽水马桶和柔软的被褥,它已经回到它的同类当中,它已不需向任何人献媚、乞求收留。而当李斯试图接近它,试图对它有所亲近,

试图唤起它曾经有过的殷勤时,拉克竟然冲他大声吠叫,并护着其胯下的小杂种们,并且越吠越凶,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架势。直到李斯退到远得再也不可能对它们构成威胁的时候,拉克才转为平静。

李斯突然觉得,拉克已经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尊严当中,早已不再需要奢侈、不再需要贵气、不再需要娇气,甚至不需要因此而低三下四、死皮赖脸、竭尽谄媚之能事,真正活出了狗的骨气。

(选自《金山》,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品中的这条狗被称为“腐败狗”,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说这条狗娇气挑剔,生活腐败;另一方面是映射这条狗的原主人生活腐败奢侈。这就使得小说的批判意味更加浓厚。
B.李斯抛弃这条狗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这条狗的前主人是市里面一位权力挺大的头头,而李斯收留着那贪婪人家的宠物,心里不是滋味;其二,养活这条狗花费太大,给家里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C.当李斯在朋友的鱼塘再次看到拉克并试图接近它时,它对李斯表现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架势。此情节意在表明李斯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D.作品详细描写了狗在李斯家里的生活习性,这和半年后李斯又一次在朋友的鱼塘见到它时的情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外部的生存环境对狗的习性形成有重要影响。
E.这篇小说的语言风趣幽默,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条狗不平凡的经历,以狗的命运来暗喻人的命运,以此来突出小说讽刺和批判的主题。
【小题2】作品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在作品的结尾,拉克失去了奢侈的生活和贵族气质,却得到了尊严和骨气。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8 03:12: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13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开启了重返地面的“回家”之旅。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神舟十一号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LM­313雷达(代号“回收一号”)的回收跟踪测量任务也宣告结束。

“回收一号”雷达用于飞船返回段测量,从载人飞船突破大气层奔向地面的那刻起,“回收一号”就密切“注视”着它,搜索返回路径,捕捉目标,告诉地面等待的人们,神舟十一号回家了。

至今,“回收一号”已连续11次执行“神舟”飞船回收任务和“和平号”空间站返回测量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它还接过“嫦娥”回家,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可谓一个“老司机”。

11月18日中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着陆回收任务开始了,“回收一号”静静地立在回收场里,目光如炬。当返回器距地面一定公里时,雷达屏幕上开始出现捕获范围内的第一点。此后的时间,回波捕获持续、稳定,直到神舟飞船安全着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

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携带太空机械臂上太空。天宫二号最核心的作用是:宇航员在太空中和机械臂如何进行配合,为将来天舟货运飞船把不同荷载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太空后,航天员和机械臂互相配合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做“训练”。如同我们盖高楼大厦,需要一个塔机来运送建筑物资一样,可以简称其为“太空塔机”。

60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着航天科技的奇迹,到现在的航天科技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华儿女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选自“中国红河网”,有删改)

材料四

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又迈出了关键而坚实的一步,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航天人充分发扬航天精神的重要体现。

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的心血,甚至牺牲自我的奉献,才成就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足进步,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神州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在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等各环节,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做到极致,控制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100%成功。仅对接器而言,框里就有100多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近300个传递力的齿轮,1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等。

(选自“长江网”,有删改)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详细报道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的消息以及重大意义。
B. 材料一侧重于整体方面的报道,而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倾向于对某个部分的介绍,比材料一更具精度。
C. 从材料二中的内容看,“回收一号”雷达对于飞船返回段的测量非常准确,为飞船的成功着陆立下很大功劳。
D. 三则材料围绕这次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的中心事件,通过介绍中国与太空强国的对比情况,让我们普通民众对此次发射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有关神舟十一号的报道,无论是飞船发射的时间还是着陆时间都精确到分钟,直接体现了“回收一号”雷达的准确性。
B. 材料二中“它还接过‘嫦娥’回家”使用拟人、比喻手法,准确表述了“回收一号”的重要作用;而词语“老司机”的使用,使新闻显得活泼、俏皮。
C. 材料三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介绍天宫二号携带太空机械臂的重要意义;第二段主要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变化,歌颂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D. 依据材料三的报道,“太空机械臂”其实就是一个“太空塔机”,是负责运输不同荷载包括小型舱段的。
A.三则材料分别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既有对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的介绍,也有对航天精神的歌颂。
【小题3】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具体内容简要概括中国航天人精神的内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

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忠恕”是仁的具体化。“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义”即“宜”。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同时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态度,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智”即聪明、有智慧。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道德境界。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论,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信”则是指诚实守约、言行一致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至两汉之交,“五常”的提法就固定了下来。尽管后世儒家对“五常”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孔子的观点一直是他们阐说的根基。

对“仁”“义”“礼”“智”“信”诸范畴的阐发,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不仅有自然性,更有道德性,而后者才是人不同于万物的根本。孔子的“仁”、孟子的“四德”、董仲舒的“五常”正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

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五常”摆脱了时空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具有普适性,起到了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学说、文化碰撞不断,比如延续两千多年的本土儒、法等学说的对立与斗争,元、清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佛教传入后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冲撞,等等。但正是因为有了像“五常”这样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才具有无比强固的凝聚力,能容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将产生于不同生活习俗和社会环境乃至于文明背景差异极大的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其共聚交融于一个极富弹性的文化结构之中。

今天,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不只是认识它曾经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还应将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浇灌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养料。

(选自景海峰《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的界定受孔子思想的影响最大。
B.“仁”“义”“礼”“智”“信”被合称为“五常”是在汉代,但早在孔子之前它们就已广泛流行,并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同。
C.作为品德的“仁”,原意是“爱亲”,而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使“仁”突破了血缘关系的界限,上升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
D.在“礼”的发展历程中,周公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将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对“仁”“义”“礼”“智”“信”的阐释可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揭示了人的道德属性。
B.孔子将“仁”视为做人的原则,把“忠恕”当作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方式。“忠”和“恕”虽然有异,但都强调将心比心,为人着想。
C.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但又认为不能像周代那样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而应让礼根植于仁,这种轻仪式重内涵的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D.因为有以“五常”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所以中华文明不但没有在与不同文化的冲撞中崩解或变质,反而能将众多文化融汇其中。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常”观念的聚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其具体构成来看,孟子的“四德”观应该对董仲舒“五常”观的提出有重要的影响。
B.“五常”的“常”是“恒常不变”的意思。儒家学者将“仁义礼智信”视为恒常不变之道,这五个范畴所体现的人的本质属性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
C.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充满着不同学说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其中,以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
D.“五常”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也有实际意义,比如,能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传播爱心、恪守底线、重视诚信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乱里世界
朱良志
①中国艺术不但以静寂之境界来超越时间,还以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秩序的破坏来实现这种超越。艺术家为了建立自己的生命逻辑,尽情地“揉搓”时间,打破时间节奏,嘲弄时间秩序,以混乱的时间安排来显现他们的生命思考。七颠八倒就是这类时间观的特征。
②持此非时间观念的人以为,寻常人心灵被时间“刻度化”了。人们被关在时间的大门之内,并不是时间强行将我们关在其中,而是我们对时间的过于沉迷所造成的。四时,十二月,每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中的分分秒秒,从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时间的划分越来越细,生命的展开被打上越来越细密的刻度。这一刻度只不过丈量出人生命资源的匮乏,彰显出人生命的压力。时间成了一道厚厚的屏障,遮挡着生命的光亮。所以在时间上“七颠八倒”,就是捅破这一屏障,去感受时间背后的光亮。
③在中国古代,“不问四时”已然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创造方式。如在中国绘画中,自然时间常常被画家“揉破”。宋代王希孟有《千里江山图》,在这幅壮阔的画面中,囊括了四时之间的不同山水形态,而没有一个时间点,它要陈述的是画家对山水的感觉世界。
④在中国,搅乱时间节奏往往和艺术家的创造精神联系在一起。明末画家陈洪绶的画多是对人的生命的感喟。他最喜欢的就是揉破时间的节序,将不同时间中出现的物象置于一体,表达他独特的思考。他的画似乎只对永恒感兴趣,他在永恒中思考着人生。
⑤陈洪绶的画中大量地出现王维雪中芭蕉式的描写,将不同时期的物品放到一起,时间和空间从来不是限制他的因素,他的画只在乎表达自己的体验世界。一切都是可以利用的。在陈洪绶画面中反复出现的花瓶中,总是少不了梅花和红叶,红叶时在秋末,梅花乃在冬末春初,但陈洪绶毫不在乎它们不符合时间的节序。他只在乎他所要表现的内涵,梅花象征高洁,而红叶象征着岁月飘零,时光是这样轻易地将人抛弃,而人却执着地留连着生命的最后灿烂。而花瓶是锈迹斑斑,它从苍莽中走来。在这里,亘古和当下,深秋和春初,就这样揉搓到一起。
(选自《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小题2】根据文意,概括文章标题“乱里世界”的内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环球科学》年度创新榜发布了,毫无悬念,华为又出现在本土企业创新榜中。在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的闪耀群星中,华为应该是最亮的那颗。过去一年,华为研发投入超过600亿元,排名全球第八。华为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就几乎占中国大陆地区所有企业研发总投入的5%,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与此相对应的是,华为2016年销售收入达5200亿元。华为崛起,获得了国际同行中“CEO杀手”称谓,个个为之侧目,不敢掉以轻心。
可是,华为感觉良好吗?肯定不是,我们看到领军人物任正非如履薄冰,对于华为创新的前景,任正非最经典的叙述是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他在发言中这样说道:“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
那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一次隆重大会。任正非这样发言,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他还说道:“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会后,任正非的“无人区”、“困境”、“迷航”等,都成了报道的热词,引起科技界热议。
严格说来,中国科技企业乃至整个科技界的创新,还远没有全面进入一骑绝尘、环顾左右不见对手的无人区。智能手机方面,华为前面还有苹果和三星;在芯片领域,华为还在紧追高通。但以中国科技发展的态势,中国科技在某些领域从跟随到进入领跑的情况,已经出现,将来会越来越多,最终形成常态。这个时候,任正非首先想到无人区里如何创新,就像当年在华为顺境中想到冬天一样,是未雨绸缪的前瞻性思考,也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思考。
从跟随到领跑,再到进入创新的无人区,应该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时候,需要的不仅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渐进性创新,更多是需要源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否则,随时有可能被别人重新超越。华为对此应该是清醒的,数字通信、互联网、手机、计算机芯片,这些华为公司今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都不是华为发明,也不是中国人发明。所以,任正非们感到前途茫茫和危机是正常反应;如果感觉不到,那才是真正的危机。
怎么在无人区创新?怎么让中国不断涌现源泉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这可能是中国科技界今天和未来的重大课题。创新最关键的要素是人和环境。无人区创新,对人和环境的要求也应该高很多。想象一下在珠穆朗玛峰顶和宇宙深空探险的情况吧,那可能是无人区创新最形象逼真的场景。在那样的条件下,需要身体素质和勇气都超人的探险者。同样的,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人员,科学素质应该也不同于一般人,而且,同样需要勇气。无人区的创新环境,也可以用珠峰探险者和宇航员的装备来类比,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殊环境的保障下,他们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同样,努力为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工作者营造一流环境作为保障,是必须的。
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在谈到创新的环境时这样概括道: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遵循科学规律和维护科研规范;规范科学精神和学术民主;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和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
周光召先生列举出的关于创新环境的诸多因素,应该是对无人区创新环境的最低要求。
还有一点不能不说,无人区创新,探索者常常处于任正非所说的“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三无状态,失败的风险大大增加,怎么对待可能的失败?任正非自己给出了答案: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未来的探索本来就没有“失败”这个名词。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
对的。今天和未来在无人区奋斗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无论成败,他们都是英雄。
(选自《环球科学》陈宗周《无人区创新》有册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的是
A.获得了国际同行“CEO杀手”称谓的华为,是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群星中最亮的那颗。
B.华为在过去一年里研发投入几乎占中国大陆所有企业研发总投入的5%,所以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
C.无人区既是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也是创新的领跑区。
D.华为研发投入600亿元,销售收入达5200亿元,让同行巨头们个个侧目,不敢掉以轻心。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崛起的华为为例,运用例证、引证、喻证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企业的创新问题。
B.全文以华为耀眼的成绩开篇,引入华为的危机意识,接着论述了如何解决危机以及在此过程中应有的态度。
C.创新不仅需要有科学素养和勇气超群的科技人员,更需要有保障的特殊环境。
D.文章以近一半文字,论述了创新所需要的条件。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遵循科学规律和维护科研规范等,是无人区创新环境的起码要求。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技工作者未雨绸缪、高瞻性的思考,促使中国科技在某些领域已经出现从跟随进入领跑的情况。
B.源泉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是全新的创新,而华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都不是自主研发,所以任正非感到前途茫茫。
C.探索有可能失败,但在无人区奋斗的科技工作者,无论成败,都是英雄。
D.华为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殊环境的保障下,科技工作者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科技工作者如果拥有探索者和宇航员的装备,就可以成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雪飘饺子包

——幸福瞬间

周涛

今天雪下得很大,雨转雪,空气中弥漫着湿气。没有一丝风,雪便在空中一路吸收了湿润,黏成了大朵儿的片、团、絮,降落下来,覆盖住这个被雨下湿的世界。

凄清的宁静外加了温馨的悠扬。

似有音乐,雨滴和雪落;又似无声,夏日和冬季在深秋时的会晤、交接,仿佛两个换岗哨兵的注目敬礼,却没有一句话。

我读着一本使我愉悦的书,沉浸在雨雪般的思绪里面,没有人来惊扰我。在我读书的时辰,厨房里隐约传来剁肉馅儿的声响,传进我的耳朵时,变成了有节奏的使人舒适的遥远处伐木的斧斤声。

等我读得感到有些累的时候,一盆剁好的馅放在饭桌上,等我包。馅是鲜嫩的羊肉、黄萝卜、洋葱剁成的,肥瘦相宜、红白相间,搅拌在盆里,丰厚而诱人食欲。油黄鲜亮的一盆,已经把原来毫不相干的动物和植物浑然凝为一盆,散发着与窗外的弥天飞雪相和谐的香味。

我专注地包起来,并沉浸其中。

擀好的皮儿一叠一叠的,像面粉的耳朵,全都等着包纳一部分内容。好似被子在床上等着睡觉的人,衣服等待肉体,不然一切就不圆满,就没有生命。

我是非常认真的,而且熟练。对每一个饺子,都认真到类似创造。是我赋予它们适量的内容,也是我让那些馅儿躺在各自合适的外壳里,还是我把它们像蚌一样合拢,然后放在两只手当中一捏,它们成形了。

在撒了薄粉的方形秫秸板上,它们站立起来,一排排挺立如小锡兵,陈列整齐。它们每一个都有公鸡似的冠子,每一个都有我的指纹和手印,挺胸凸肚,活灵活现。我觉得我有点像创世者。

我给了内容以形式,给了形式以内容,并且我赋予了它们形体。它们的皮肤是光洁的,不粘手的,它们的形态是富足的和吉祥的,它们有内脏,有五脏六腑,假如谁再能吹一口仙气,它们就活了。

我在创造它们的时候全神贯注,每一个都是我亲手造成,如同上苍当初造人一样,我甚至觉得上苍造人也没有我这么认真。我沉浸在大自然雨雪纷飞的伟大旋律中,我的心情也暗含着这旋律,一切浑然和谐,天衣无缝。我迷醉在这简单的手工劳作中,手眼并用,心游万仞。

谁也不知道我想到了些什么,我内心的天空和窗外的世界一样湿润,一样雨雪纷飞。一些人,一些事物,一些片断,一些有趣的际遇,一些耐人寻味的话语,一些表情,一些笑容和眼神……都来到我心里,让我猜测、回味、解释,这些全都和我的生命发生了关系,全都深深地进入了我,然而它们不知道。

思绪的雨和雪纷扬飘飞,包容了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然而手和眼只盯着饺子。专注之下,暗藏着一个何等天马行空的心灵!

每一个饺子里都包进了一小段时间。

同时,时间在窗外谁也包不住地紛扬……

这时,我感受到了幸福。

独享的,幸福。

我说:“幸福不是躲在远方的一座城堡,而是撒在你生命周围的一些肉眼不易看到的碎金。它一开始就被上苍弄碎了,随手撒向人间,却诱骗一代代的人去寻找那份完整。”

1992年11月14日深夜

(选自《周涛散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开篇写夏冬两季如同在深秋换岗注目敬礼,用比拟手法写岁月不居、季节更替,大自然季节轮回宁静而安详,庄重而严肃。
B.这盆饺子馅肥瘦相宜、红白相间,诱人食欲,让人联想到“舌尖上的中国",作品源自生活,富于亲切而浓郁的生活气息。
C.作者从包饺子这种家庭生活常见的劳作中,想到了人类的缘起,生活,生命的真谛,可谓大中取小,以小见大,举重若轻。
D.作品展现了对人生的奇思玄想,自由跳脱,雄健浑厚,与注重精致缜密、温婉秀丽的风格不同,体现出西部散文的特点。
【小题2】此文的副标题是“幸福瞬间”,文中让作者感到“幸福"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
【小题3】结尾作者的这段话有怎样深刻的含意?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