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又少了一个

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 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呯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刻画女人形象,多角度地运用了纵向对比,写出人物的人格由自尊到顽劣,行为由知羞到寡廉耻,心理由希望到麻木,外貌由富态到干瘪,令人憎恨,也唤起同情。
B.对女人性格扭曲的社会根源,作者的思想倾向是鲜明的,但未曾表明,只是在人物刻画和情节的发展中,让其自然流露出来。
C.作品的语言十分细腻、流畅,尤其是人物语言极富于个性化,三年后女人乞讨的几段话,尽管有点夸张,但活画出女人蜕变后的丑恶灵魂。
D.作者对生活是忠实的,但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使现实中女人行乞的故事更加典型,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批判力量。
【小题2】小说突出描写了女人行乞时的四次“笑”,请认真阅读小说,简析每次“笑”所显示的内容。(每次限十字内)
(1)第一次笑:
(2)第二次笑:
(3)第三次笑:
(4)第四次笑:
【小题3】怎样理解小说标题“人,又少了一个”的深刻含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16: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2分)
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不可否认孔子的思想和实践对他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是构成“文化全球化”的重要因子。继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全球化实质性发展。
文化的全球化问题始终伴随着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矛盾,对人们的有关认识加以反思,说明了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个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是世界文化的灾难。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事实证明,无论是被列为文化均质化例证的大众文化,还是文化民族性的坚固“堡垒”语言,都在全球化与民族化两方面此长彼进。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就是此方面的典型。
有一个现象令人关注。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载体,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令人欣慰的同时,也的确令人深思。自19世纪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导全球的文化以来,“西学东渐”以压倒性优势历经两个世纪而不衰。21世纪以来,非常有趣的是,在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竟然出现了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而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其原因何在?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普适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仁、和”,这种思想,在儒、释、道、医、易各家的诸多典籍中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和”的同时,也讲究“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夫和言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这即是认为“和而不同”是万物生长、发育的法则和规律。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而不同”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这种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性的价值标准。联合国已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成为当今世界人权的基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孔子思想、中国情怀,需要把中国核心文化介绍给世界。
毋庸讳言,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同时,文化全球化也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必须予以谨慎对待与警惕。但文化全球化更意味着文化的高度互动、相关化。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展观、碰撞,强调文化表现领域的全球性,在审视和探究的意义上,文化全球化应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民间质性的过程与现象。
人类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就文化层面而言,全球化显然不是单一价值体系的西方文化,而是世界不民民族的文明互动融合呈现出来的一种态势。因此,“孔子全球化”的根本意义就在于: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在主动参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中与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本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孔子全球化”原因的一项是
A.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
精髓,具有普适价值。
B.孔子“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
性的价值标准。
C.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孔子思想、中国情怀,同时也需要把代表着中国核心文化的儒家思
想介绍给世界。
D.“孔子全球化”能使国人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与
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
【小题2】 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不能实现的,也不应提倡的,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
文化发展的方向。
B.孔子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遍布全球,这说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
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
C.“和而不同”表明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
和相互依存。
D.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是文化全球化的典型,体现文化表现领域的全球性,也说明文化
全球化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异质性的过程与现象。
【小题3】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标题。(2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题
有一首歌
席慕蓉
1我不到五岁就进了小学一年级,在南京逸仙新村的一个小学里,学会了一首老师教的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
在上海,在南京,我的朋友在这里。
这么多来,我不单牢牢地记住了这首歌,并且还记住了教室里地板上温暖的阳光,和窗外对着我微笑的外婆的容颜。
我的女儿是三岁多在新竹上的幼稚园,也不过是去随便玩玩。所以那天下午,当她说要唱一首新歌给我听的时候,我也不过如平日那样,随口地应答着她罢了。
然而,我女儿却认真地唱起来了,用她那稚嫩的童音: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
在台北,在新竹,我的朋友在这里。
刹那间,几十年来家国的忧患,所有的流浪、所有的辛酸都从我心中翻腾而出,我几乎要失声惊呼了。转身站起来面对着幼小的女儿,我那不解人事的女儿还抬着头问我:
“妈妈,宝贝唱得好不好听?”
我小声地回答她:“好听,宝贝唱得好听。”
孩子没有听出我声音里的哽咽,她高高兴兴地一边唱一边跑出去找小朋友玩了,我一个人站在屋子中间,发现热泪已流得满脸。
2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对那个后山上开满了油桐花的小小学校里的孩子们,对他们那样羡慕的原因吧。
今年五月初的时候,我们新竹师专美术科的师生一起下乡,到苗栗县南庄国小举办一场“艺术服务社会”的活动。
南庄国小实在很小很小,紧紧地贴在山边。周围全是山,全种满了油桐,正开着一簇一簇的白花,风吹过来,后山上的白花就一瓣一瓣地飘落下来,有的飘到山上人家的屋顶上,有的就飘落到学校的操场上来了。
学校里的小朋友们排演了一些节目来娱乐,等到学校的广播通知一响,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冲向操场。我们被请到操场正面的走廊下,先看了中年级的国术操,然后再看低年级的毛巾舞,最后是高年级的山地舞。
这些在山间长大的孩子们,有着和城市里的小孩们一样的自信,跳得好极了。我注意到他们的面容饱满,身体结实,低年级那些小朋友们,更是扭得自在、笑容可掬,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而此时,后山上的人家,也都站出来从高高的街边俯瞩着我们。有老人,也有抱着幼儿的妇人,也有荷锄而过的农夫,都靠在街道的红栏杆上,笑嘻嘻地往下看,并且一边还指指点点的。看得出来,他们对这些孩子都特别熟悉。
在这个满山都种满了油桐的小小世界里长大的孩子,有多少他们自己无法体会出来的幸福呢?可是说不定,他们反而会觉得这里太偏僻、太闭塞,生活太死板……因此,在他们成为少年以后,反而想去做一个潇洒的流浪者的吧。
可是,他们哪里会知道,有多少流浪的人渴望能找到这样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小小角落呢?有多少流浪的人捧着一颗憔悴的心却找不到可以安歇的地方呢?
活动开始时,师生们聚在一起听教育部的一位司长讲话,他对小朋友说:
“我三十年前第一次走出校门来教书就是在这个学校,面对着和你们一样年龄的小朋友,所以,今天看到你们,就好像又回到三十年前一样……”
他对小朋友说话的声音特别温柔,和平常公事公办甚至有点盛气凌人的语调完全不一样,站在礼堂的后面,我不禁动容。经过了这样悠长的岁月,还能回来细数他少年时的脉络,还有同样的山,同样的树,同样的校舍,同样的操场,甚至差不多同样的小小面孔来迎接他,他的幸福真是难以衡量的了!
而我是要羡慕他还是妒忌他呢?
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首歌。
我说不出它的名字,我也唱不全它的曲调,可是,我知道,它在我心里最深最柔软的一个角落,每当月亮特别清朗的晚上,风沙特别大的黄昏,或者走过一条山路的转角,走过一片开满了野花的广阔原野,或者在刚亮起灯来的城市里,在火车慢慢驶开的月台上;在一个特定的刹那,一种似曾相识的忧伤就会袭进我的心中,而那个缓慢却又熟悉的曲调就会准时出现,我就知道,那是我的歌——一首只属于流浪者的歌。
我并不怨怪我的父母,我也不怨怪我的国家,可是,命运给我的,是多么奇怪的一种安排啊!我有一个很美丽的汉文名字,可是,那其实是我的蒙文名字的译音而已,我有一个更美丽的蒙文名字,可是却从来没有机会用它。我会说国语、广东话、英文和法文,我可以很流利地说、甚至唱,可是我却不能用蒙古话唱完一首歌,我熟读很多国家的历史,我走过很多国家的城市,可是我却从来没见过我的故乡。
察哈尔盟明安旗,一个多遥远的地方!父亲说:明安在蒙文里的意思是指一千只羊,就是说那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那里羊多,草又肥美。
而今夜灯下,我不禁揣想,如果我能在一块广阔而肥美的草原上出生长大,而今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了呢?
在我的心里,会不会有一首不一样的歌了呢?还是说,我也许会和那些在满山都种满了油桐的小小世界里长大的孩子一样,对外面的一切拥有无法抑止的激情,甚至在梦里也希望自己能够变成一个永远的流浪者呢?
梦与现实,到底哪一样能够令人满意呢?
【注】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席慕蓉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自幼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台湾,之后又去欧洲留学。
【小题1】文章第1部分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请分析其具体运用和表现效果。(8分)
【小题2】如果删去文中画横线的一段,似乎上下文衔接更好;但其实这一段自有其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文中写“教育部的一位司长”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何用意?(4分)
【小题4】作为诗人,席慕蓉善于在散文中大段直接抒情。有评家认为,她的这种抒情极富个性色彩。这篇散文主要是怎样体现这种抒情个性的?有怎样的效果?试举例分析。(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电子药丸——把电脑吃进肚子
正当全世界都在为Google眼镜等可穿戴电脑的隐私问题挠头时,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一些创业公司却在为一种更具侵入性的计算设备——装在药丸里的内服式电脑和超微传感器做准备。这些“药丸”尺寸都很小,而且都可以消化,功能也多种多样,不仅能自动打开车门,还可以自动填写密码。
据了解,“电子药丸”是个微型机器人,可以监视你的身体系统,并将数据无线发送出去.它们看上去与普通的药丸没什么两样:椭圆形,比常吃的维生素药丸略小。但问题在于:有多少人敢吃?
虽然“电子药丸”尚未成为主流,但有些敢吃螃蟹的人已经吃下了一些,用它们来监视一系列健康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分享给医生。这些药丸内臵了超微传感器和发射器,可以用水或牛奶冲服,之后,它们就会一路进到胃里,并“穿肠过肚”,在整个过程中都将完好无损。据了解,对于一些从事空间旅行等极端职业的人来说,类似的药丸已经使用过一段时间了。
其中一种药丸是由一家位于美国加州红木城的小公司开发的,这种产品不需要电池,而是将人体作为电力,就像用土豆来点亮灯泡一样。传感器的每一面都增加了镁和铜两种元素,从而利用胃酸获取足够的电力。当这个药丸到达胃的底部时,便会将信息发送到手机应用里。这个微型电脑可以追踪服药状态,例如“奶奶今天吃药了吗?什么时间吃的?”此外,还可以了解病人的身体对药物的反应,甚至探测病人的运动和休息状态。
据了解,美国佛罗里达州的HQ公司开发了一种内服式核心体温传感器,它内臵了电池和无线发射器,可以在病人体内实时通过无线网络向外界传输体温数据。
目前,已经有消防员、橄榄球运动员、士兵和航天员使用了这种设备,以便相关工作人员随时了解他们的状况,并确保他们不会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
据了解,某“电子药丸”制造公司最近已获得6250万美元的融资。开发者认为,这些药丸可以帮助医生解决病人的身体和神经问题。不远的将来,如果你的医生给你开了这种药丸的处方,你可能会听到既老套又新鲜的说法:“每天吃两粒这种内服式电脑,它们会在早上自动给我发邮件。”此外,一旦这种药丸进入你的体内,你就可以拿出智能手机,不必输入任何密码就能随意享用各种服务。
事实上,这个药丸把你变成了密码。你坐进车里,汽车会自己发动;你触摸家门的把手,门就会自动打开。“从本质上说,你的整个身体都变成了认证令牌。”
然而,“电子药丸”引发的隐私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美国维权组织电子前沿基金会创始人之一巴洛认为,“这又是一项天使与魔鬼共存的技术。天使的一面是:你希望能够持续了解自己身体的很多指标,特别是当你身患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时。魔鬼的一面是:医疗保险公司可以知道你体内的状态”。
这种小药丸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等到它们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穿过了整个消化系统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其大约会在24小时内自然地穿过整个身体。不过,由于每个药丸要花费46美元,所以有些人可能选择循环利用。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电子药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药丸”是个微型机器人,可以监视人的身体系统,并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出去。
B.“电子药丸”看上去与普通的药丸没什么两样:椭圆形,比维生素药丸略小。
C.有种“电子药丸”进入体内,你拿出智能手机,不用输入密码就能随意享用各种服务。
D.“电子药丸”已广泛用于消防员、橄榄球运动员、士兵和航天员等从事各行各业的人群中。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电子药丸”是一种更具侵入性的装在药丸里的内服式电脑和超微传感器,虽然尺寸都很小,但是功能多种多样。
B.“电子药丸”是由一家位于美国加州红木城的小公司开发的,这种产品不需要电池,而是将人体作为电力。
C.有种内服式核心体温传感器,内置了电池和无线发射器,可以在病人体内实时通过无线网络向外界传输体温数据。
D.有的“电子药丸”可以追踪人的服药状态,还可以了解病人的身体对药物的反应,甚至探测病人的运动和休息状态。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药丸”的开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喜有忧:它可以让人们持续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
B.“电子药丸”内置了超微传感器和发射器,人们可以用水或牛奶冲服,让它们来监视一系列健康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分享给医生。
C.有人认为,某种“电子药丸”可以帮助医生解决病人的身体和神经问题,在不远的将来,它可能会作为一种处方药使用于医疗领域。
D.“电子药丸”完成自己的工作,自然地穿过整个身体需要24小时。为了避免浪费,减少开支,有些人可能会对它进行循环利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银翎的使命
黄先生约我到狮子山麓阴湿的地方去找捕蝇草。
那时刚过梅雨之期,远处的青山还被烟霞笼罩着,唯有几朵山花在我们眼前淡定地看着那在溪涧里逆行的鱼儿,鱼儿衔着它们的残瓣。
我们沿着溪涧走。正在寻找的时候,就看见一朵“大白花”从上游顺流而下。
我说:“这时候,哪有偌大的白荷花流着呢?”
我的朋友说:“你这近视鬼!你看准那是白荷花么?我看那是……”
说时迟,那时快,那白的东西已经流到我们跟前了。
黄先生急忙用采集网拦住水面,那时,我才看出那是一只鸽子。他从网里把那死了的飞禽取出来,诧异地说:“是谁那么不仔细,把人家的传书鸽打死了!”
他说时,从鸽翼下取出一封长的小信来。
那信已被水浸透了,我们慢慢把它展开,铺在一块石上。
“我们先看看这是从哪里来的,要寄到哪里去的,然后给它寄去,如何?”我一面说,一面看着,但那上头不但地址没有,甚至连上下的款识也没有。
黄先生说:“我们先看看里头写的是什么,不必讲私德了。”
我笑着说:“是,没有名字的信就是公开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披阅一遍。”
于是我们一同念着:
你教昆儿带银翎、翠翼来,吩咐我,若是它们空着回去,就是我还平安的意思。我恐怕他知道,就把这两只小宝贝寄在霞妹那里,谁知道前天她开笼搁饲料的时候,不提防把翠翼放走了!
嗳,爱者,你看翠翼没有带信回去,定然很安心,以为我还平安无事。我也很盼望你常想着我的精神和去年一样。
不过,现在不得不对你说,过几天他就要把我嫁出去了!我不得不叫你速速来和他计较。
你一来,什么事都好办了。因为他怕的是你和他讲理。
嗳,爱者,你见信以后,必得前来,不然,就见不着我了,以后只能在累累荒冢中读我的名字了,这不是我不等你,是时间不让我等你哟!
我盼望银翎平平安安地带着它的使命回去。
我们念完,黄先生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谁能猜呢?反正是不幸的事罢了。现在要紧的,就是怎么处置这封信。我想把它贴在树上,也许有知道这事的人经过这里,可以把它带去。”我摇着头,且轻轻地把信揭起。
黄先生说:“不如拿到村里去打听一下,或者容易找到一点线索。”
我们商量了一下,就另抄了一张,仍把原信系在鸽翼底下。黄先生用采掘锹子在溪边挖了一个小坑,把鸽子葬在里头,又为它立了一座小碑,然后从水中淘出几块美丽的小石压在墓上。那墓就在山花盛开的地方,我一翻身,就把些许花瓣摇了下来,也落在这使者的墓上。
(选自《许地山文集》,有删改)
文章是怎样叙述女主人公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