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黑锅
李培俊
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翅膀飞上墙头,撒过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可到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不见了。小麦和朝晖两口子分头走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摇着头叹了口气。
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羽,像戴了个金色的项圈。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嘹亮,那声咯咯咯,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高音的味道。
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叹气一番,惋惜一番。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朝晖说,可能让黄鼠狼拉走了吧。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朝晖说,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咋没想到这回事呢。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到王五身上。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了,一去10年没有踪影。王五心凉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粮食仅够填饱肚子。
吃鸡子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两口子半夜起身,偷偷踅摸到王五家附近。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的。
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
第二天一早,小麦路过王五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人逮去吃了,谁吃了让他口舌长疔疮,让他拉肚子。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声显得有气无力,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而已,而且脸还红着。不大一会,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小麦这种叫阵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然,咋没到别的地方骂?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房门。王五出来了,王五问小麦,出了啥事?咋都跑到我家来了?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让人吃了。王五说,你家公鸡让人吃了,跑到我这儿骂啥?小麦说,不吃盐不发渴,我骂偷鸡子的贼,你吃啥热呢?王五说,你这是怀疑我了?小麦说,谁吃谁知道!小麦又把刚才骂人的话重复了一遍便草草收场。
下午三点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麦家,说,应了!应了!小麦就问啥应了?二嫂说,去村卫生所拿药,正碰上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他真拉肚子呢,人软得像根面条。
小麦却高兴不起来,二嫂一走,小麦对朝晖说,都是你,叫我骂人家咒人家,咒得王五真拉肚子了,看这事弄得!朝晖脸上木木的,没说话。小麦说,不就一只鸡子吗?值几个,丢了咱再养,总比人家害病强吧。朝晖说,病都骂出来了,你说咋办?小麦说,拉肚子这病我有经验,光吃药不行,甜汤里打鸡蛋,最补肚子。小麦进了厨房,搅了一大碗甜汤,磕进去两个鸡蛋,端给朝晖,说,事儿是你让惹的,你得送去。朝晖很不情愿,小麦就把脸挂起来,说,你不去我也不逼你,今天晚上你睡沙发啊。朝晖忙说,我去,我去。
王五也是有个性的人,小麦骂了他,让他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火,王五越想越气,中午也没做饭,吃了一碗昨天的剩饭,把肚子吃坏了。可他没有想到,朝晖竟送来一碗鸡蛋甜汤。王五下决心找回小麦家的红公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两天后,王五还真在小山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公鸡被野藤缠住脚了。王五一阵狂喜,亮起巴掌,对着红公鸡虚挥一掌,说,我打死你个小东西,让老子挨骂背黑锅。
王五把红公鸡送到朝晖家,小麦接了,说朝晖,还不让五哥去屋里坐?小麦还说,今天五哥别走了,我给炒几个菜,你哥俩喝二两。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王五说,小麦,你……你……小麦说,你啥呢,不就一只鸡子嘛,比人的情义还要紧?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还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社会描写等。
B.王五是小说重点描述的人物之一,因为小麦家的公鸡丢失,他无端地背了偷鸡的黑锅,小说以“黑锅”为标题,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评。
C.“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鸡”四个阶段,线索清晰,叙述井然有序。
D.写王五在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这既是情节的合理发展,又为下文写“杀鸡”作铺垫。
【小题2】简要分析二嫂告诉小麦王五生病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题3】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小麦的性格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2 11:0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
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我们离经典有多远? 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稽古厅,一睹文津阁《四库全书》真容。原稿原书原函,离人们只有最后一层专藏库玻璃门的距离。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韵也随着人群流动,文化的书画,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
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鲁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类书刊整理陈列……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虽然只是吉光片羽,却也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
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一位学者在美国考察时,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允许他在库房里对感兴趣的玉器进行测量线绘,并赠送了一些玉璧的原版彩色照片。这位学者想在书中使用相关素材,致信征询,馆长表示“很高兴在你的书里用了一些佛利尔收藏玉器(照片)”。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例如,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保建筑,明明是开放的,普通群众却“没资格”进入,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自己的责任……服务于当下和未来,这样才是有尊严”,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才无愧于近600年积淀,可以说,从实物到数字,从文物修复到展示,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幅射力,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这是一代代人传承、发展着的文化,在最鲜活心灵中的投射,促人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性问题,这样的震撼,很多人感受得到,却表达不好,现代景观社会,各种“奇观”炫目,目迷五色难以静心,思想容易扁平化。这个时候,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让心灵和生活都更加丰盈,更有利于涵养时代的文化水位,让时代和社会都更加丰厚。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需?
《文心雕龙》有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在古人看来,人可以用内心感知天地之道、世界万物,当“情以物迁,终以情发”时,使容易产生文学艺术,最终积累成文化、文明。但别忘了,对世界的审美感知、对文化的触摸不能空无对象。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打开经典的书画,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8.1.16)
【小题1】下列现象不能表现“文化自信”的一项是
A.国家图书馆在“观四库,抄经典”读者体验活动中开放《四库全书》原稿原书原函。
B.故宫向民众打开《千里江山田》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
C.中国学者对美国佛利尔美木馆收藏的一些玉器进行测量线绘并在自己的书中使用。
D.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品,随着开放区域的扩大,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于文物的保存,藏,其实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不是传诸后世,而是传诸众人,为了能被更多的人欣赏、研究、传承。
B.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难以静心,思想容易扁平化,于是各种“奇观”炫目,目迷五色,从而构成现代景观社会。
C.与文明瑰宝、文化结晶的近距离接触,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这是文化价值在最鲜活心灵中的投射。
D.故宫等馆藏单位均在不同场地、以共同的方式选择精品进行展览,成了打开文化的共同选择,它们让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真正的文化自信需要不断打开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提升文物的开度,让现代民众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提升其辐射力。
B.经典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能逐渐展现在公众面前,得益于我们能把经典文本或文物研究与民众的体验活动结合在一起,拉近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
C.不管是以“保护”的名义让“铁将军”把门,还是对开放的文保建筑,不让普通群众进入,这些现象都表明我们对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
D.要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需要我们增加对世界的审美感知、对文化的触摸,因为推开文化的大门、打开经典的书函是传承文明的基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 ,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  “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 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B.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C.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虽然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麻婶的女儿,但是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D.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小题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A.
【小题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小题。
魅力之谜
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那些具有超凡魅力的人拥有异常的能力,能够用自己的情绪去影响他人。这项研究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理冯·威斯曼教授领导的,他是第一个考察情绪感染力和公共领域内的魅力问题的科学家。“魅力是一个难以确切定义的东西,对于某个人是否拥有魅力,我们大家都会有感觉,但是却很难解释出他为什么有魅力。”他说,“研究成果表明,情绪感染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项针对200多名参加以发现科学新人为目的的“名望实验室”比赛参赛者的研究证明, 那些被认为具有非凡魅力的人,在测评情绪感染力的问卷中都得到了很高的分数,这表明这些人具备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其他人的能力。为了搞清楚究竟是什么使得某个人变得很有魅力,研究者要求所有参加“名望实验室”比赛的选手填写一张有13个问题的情感交流测试表,该表用来确定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其他人。该表包含了这样一些问题:当你与别人交谈时,你能否打动他们?你喜欢成为被人注意的中心吗?当你听到优美的舞蹈音乐时,你仍然能不为所动吗?在魅力等级和问题表得分之间显示出了清楚的关系。这表明,那些具有很强魅力的人能够轻易地和不知不觉地将他们自己的情绪状态传递给周围的人。
有趣的是,那些在魅力程度和情绪感染测试表上得分高的人,也就是那些在比赛中表现优秀的人。因此,魅力显然是科学沟通方面的一个主要因素。那么,某些人是如何成功地做到用自己的情绪来感染别人的呢?研究者认为,有魅力的人擅长使别人能够拥有和他们一样的感觉,他们能够建立一种情绪气氛,并且多半让人印象深刻,而测试表能帮助人们了解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那么不妨尝试一下这些方法:使用开放式的身体姿势——不要让胳膊或腿相互交叉,让你的手远离你的脸,当你说话时,让你的手分开,并且将手掌向上或向前;让人们知道他们很重要,以一种诚恳微笑的思考表情,表现出你喜欢他们身上的某种东西;当你与人谈话时,要不时地点头,拍两下那个人的上臂;不断地改变你说话的语调和语速;要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情绪;当你需要制造紧张气氛或强调某个问题时,应该缓慢地放低你的声音。
(选自《科学时报》)
【小题1】下列不属于“拥有魅力”的原因的一项是(  )
A.能建立一种情绪气氛,并且多半让人印象深刻。
B.能不知不觉地向周围的人传递自己的情绪状态。
C.能在测评情绪感染力的问卷中得到高分。
D.能用一些科学沟通的方法,使自己更有感染力。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测评情绪感染力问卷中得到很高分数的人,具备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其他人的能力。
B.具有超凡魅力的人能够用自己的情绪去影响他人,但魅力之谜还不能做出解释。
C.在“名望实验室”比赛中表现优秀的人,擅长使别人能够拥有和他们一样的感觉。
D.说话抑扬顿挫或在适当的时候缓慢地放低你的声音,会有助于提升你的个人魅力。
【小题3】依据原文,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染别人才能证明一个人拥有魅力,因此,我们不必在意自己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内心的痛苦或愤怒。
B.情绪感染力的高低与魅力的高低密切相关,那些从事强调情绪感染力职业的人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更有魅力。
C.当我们感受到一个人拥有非凡魅力时,这说明他的情绪已经影响了我们,也说明他的情绪感染力较强。
D.魅力与人的表情有关,只要脸上带着诚恳微笑的思考表情,你就会是一个魅力无限的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张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她。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她肯定知道我注意到了她,那么,在岔路口,在她转身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处,有一位陌生的叔叔,他眺望的眼睛?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4月上)
【小题1】全文围绕“转身”行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小题2】第④段开头用大量笔墨描写秦岭深处的美景,这些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小题3】请解释第④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小题4】从全文内容看,文章⑥⑦两段是否重复?为什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钓  者

邹德斌

我真羡慕钓者,一竿在握,心与眼就合二为一,合成了水面那一点浮漂儿,世界也就浓缩在那一点浮漂儿上。浮漂儿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大,心眼就有多大。他们手握的不是渔竿,而是身心双俱的痴迷跟闲适。

说到钓鱼的收获,大概首推《列子》中的龙伯国“大人”。载负神仙居住大山的十五只巨鳌,被他一下子钓起了六只。能与他一比的大概只有《庄子》篇中的任公子。他用五十头犍牛作鱼饵,人蹲在会稽,钩撒在东海,钓了一年多,终于钓到一条大鱼。多大?制成干鱼让浙江以东,岭南以北的人全都吃腻了。

这“大人”和任公子钓到的鱼该算世上最大的了吧?不然。还有比他俩更会钓的。

你看,渭水之畔,悠然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钓者。谁见过这样的钓者:他把钩儿垂得直直的,也不挂鱼饵,他还将钩儿离开水面三尺三寸。那垂直的钩上当然不是什么饵也没挂。否则,他哪得“愿者上钩”的自信乃至狷狂。那钩上挂着《六韬》《三略》呢,此为匡世治政之奇谋,普天下的大鱼都恨不能跳将起来一口啄了去!

果真,一条大鱼随文王缓缓游来,一跃而起咬住了离水三尺的钩儿。太公抓住这一刹的时机,屏气握竿,顺势一提,“嘣——!”渔线顿时绷得笔直,竿却弯成了满弓。渭水水面,不,那段历史的水域霎时恶浪遮天,惊涛蔽日,奔突起金戈铁马之杀伐铮铮。终于,“嗖”的一声,渔线在空中勒出一道美丽的弧,那大鱼被太公提将上岸。多大?——八百年鲜活蹦跳的大周江山。

姜太公收渔竿走了,另一位钓者扛着渔竿又坐到了水边。不过这次不是渭水边,而是富春江畔。这钓者的同窗正坐着现成的江山,请他去帮忙料理。他不愿去,他只想钓鱼。江山都能拿下的同窗拿他却是无可奈何,反倒有些委屈地说:“朕何敢臣子陵哉!”——你要去钓鱼我哪敢勉强你呢。衣衫鼓满江风清气,他就去了。闲闲的,澹澹的。

多少人拐弯抹角吮疽舐痔都要攀附权贵有所谋,他却就枕一江的涛声鸟鸣,傍石而栖,度过一生。他到底不是那种“身在江湖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的假隐士,不是陈眉公那类“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的货色。一部二十五史的“隐逸之士”在他面前实在有些矫情作态。

于是,富春江的滟潋碧波成了一面镜子。有后世上京考取功名的秀才,路过严子陵钓台,作诗曰:“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有后儒贡师泰面见钓台也汗颜:“惭愧白头奔走客,题诗也到富春山。”这江水,洗涤浮世多少功名利禄之尘埃;这钓者,让我们于汹汹浊世中嗅到一缕来自远古的淳朴清风,怡心适情。

也许严子陵根本没意识到,他不钓价值,却钓出一种品位、一种淡到极处的人生至味、一种生命的情致来。

他就是这样,以钓者的姿势,为我们提供了一座人格的参照系统。

江河水悠悠地流着,两岸钓者如过江之鲫,钓名也罢,钓誉也罢,连钩带人都一去不返。这时,又一位钓者,于莽莽飞雪中,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驾一叶扁舟,从大唐驶来,垂钓于我们的审美视野。

千山与万径,都让漫天飞雪消融了嶙峋,白茫茫一派真干净。飞雪扑在他身上,他冷吗?他寂吗?他扛得住这荒寒凛冽与孤凄吗?还有,卓立寒江飞雪的他真的就挣脱了俗世的纷扰而身心澄明吗?我分明看到几分鲁迅《无题》的境况:“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雪地上孑然挺立的是一座抗争命运、孤傲不屈的人格峰巅;而雪地本身,则是真的战士无物的战场……这钓者,于这苍茫旷寂的天地间小得如一棵草,又大得如一面旗。置身于凄寒旷野,却把这一切视若掌中的一钓物,这是何等桀骜伟岸的心态,这是何等遗世特立的风骨。因为有他,天地显得高旷邈远;因为有这天地,他更显得伟岸奇崛。他就是这天地,这天地就是他。

看不清他的面目,他纯粹得如一个审美符号,一个诗的意象,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精神生命。或者就是一团罡气、浩气,一股抗击寒寂的清刚之气。满世界的生命都浓缩在这一蓑一笠一扁舟和漫天飞雪的大写意中,他就在这一派飞雪中峭拔卓立,超迈独钓,从中唐直钓过宋元明清,直钓到现在。多少铁打的江山倒了,他却没倒。柳宗元可能也不知道,他所成就的钓者,慰藉与补偿了千百年来多少寻求美的心灵。

三位钓者,让我惊叹,让我佩服。

时光之川不竭,钓者不竭……

注: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归隐著述,设馆授徒。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富春山。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钓者”为线索,从龙伯国“大人”和任公子的垂钓写起,跨时空地将各种钓者联系在一起,显得灵动自如又文脉清晰。
B.文章将姜太公得到文王赏识,辅助周王成就宏图霸业的历史进行艺术处理,描绘出极具质感的画面。这既浓缩了历史,又形象生动,富含韵味。
C.作者在第7段将严子陵与众多“隐逸之士”做了对比,根本目的是以他为人格参照体系,对众多沽名钓誉的“隐逸之士”进行嘲讽。
D.作者行文时自然得体地嵌入故事和诗文,不仅有利于表达感受与思考,也让文章散发出书卷气和文化味,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小题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这钓者,于这苍茫旷寂的天地间小得如一棵草,又大得如一面旗。”
【小题3】钓,是中国极具魅力的文化。有人认为,姜太公、严子陵以及柳宗元所塑造的钓者形象分别代表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化。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