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丹霞药娃

何开纯

小伙子,这是什么药?一位游客模样的人,指着地摊上的一株似木非木似草非草的中草药问道。

盘膝坐地、手里拿着一本《全国中草药汇编》的年轻人放下书回答说,这叫八爪金龙,别名百两金、八爪金、铁雨伞,农村人叫开喉箭。功能是清咽利喉,散瘀消肿。

它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游客又问。

它生长在低山林下或沟谷阴润处。年轻人回答非常顺口。

那么,这种药呢?游客又指着一株草药问。

这叫七叶一枝花,多年生草本,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胃痛、阑尾炎和疮疡肿毒。

游客看了看这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他穿着一身蓝布补丁衣服,脚上一双裂口的解放鞋,头发像半年没剪过一样。

这个问话的人不是游客,是县卫生局方局长。方局长对假药、游医查处很严,是全县有名的方青天。

这天,方局长接到举报,丹霞崖景区门前有人摆摊设点,非法行医。方局长为了严肃医药市场管理,维护景区形象,亲自带领人员来到现场。

你是医生吗?有证件吗?方局长一边出示工作证,一边问。同时,几名随同人员开始拍起照来。

年轻人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向方局长鞠一个躬,说,我没行医,只是摆几样草药方便村民,我是山上人,只有身份证。

请你把药收起来,跟我们走一趟。方局长收回工作证,说,我叫方云,县卫生局的。

这是我们的局长,一位工作人员补充说。

药娃姓岳,今年18岁,山里人有的叫他药娃,也有叫岳娃的。因为岳和药在当地方言里是同音字。

药娃很不情愿地收完药摊子,提起胀鼓鼓的蛇皮口袋,想说点什么,又咽了回去。眼里噙着几滴泪花。

车上,方局长细细打量着这个乡下孩子。

药娃来到局长办公室,方局长端来一杯热茶,说,你什么文化程度,为什么不继续读书?

前年初中毕业。

没考上高中吗?

家里没钱读书!

那为什么不出去打工?

方局长的这句话,像针一样刺痛了药娃的心。

方局长,有电话。这时,办公室传来了喊声。

电话是丹霞乡政府打来的。电话里说,方局长,我是乡政府办公室小张,你们带走的岳娃,他爷爷死了,他的村长在我们办公室,村长想给你说几句话。

方局长,我是丹霞村村长,岳娃是个好孩子。他家就爷孙俩,他没出去打工,是为了在家照顾久病的爷爷。他懂医,但他没对外行医。你们没收的中草药,全是他从山上采来的。你把他放回来吧!村民们委托我求你了!

方局长放下电话,心急火燎地叫来驾驶员,说,走,我们把药娃送回去。

车子开得飞一样。车上,药娃铁青的脸阴云密布,仿佛雨前的天空。

车子刚停在丹霞崖景区门口,药娃从车里蹿出来直奔石阶而上,他像一头发疯的狮子,爷爷!爷爷!他边跑边哭喊着。

方局长望着像天梯一样的石阶,凝视着石梯上奔跑的药娃,呆呆地站着,脸红得像炭火。

方局长,屋里坐坐。景区保安认识方局长。保安说,岳娃这孩子太懂事了,孝顺。他爷爷今年76岁,长期患心脑血管病,今天听说你们把药娃带走了,他一激动就……

其实,这孩子挺苦的,他父亲是这个村里有名的药王,他懂医,功夫好,在村中威信高,本村人称他药王。前年,药王为了治好父亲的病,去丹霞崖摘天然灵芝。结果,灵芝没采到,命却没了。妻子听说丈夫摔死了,哭喊着去找丈夫也摔下山崖死了。

岳娃为了治好爷爷的病,苦读医书,四处拜师,遍山采药。这几年他懂得很多医理,能识别很多中草药。景区大门是村民出入口,他在景区门前摆摊,其实不是为了卖药,是方便村民在这里拿药,药娃免费为村民提供中草药。记得去年夏天,一位重庆游客中暑,他三下两下就把游客治好了,游客拿给他200元。他分文没收,笑着说,你是我们的客人,不收钱。

有人说独子难教,独柴难烧,我看药娃是根好独苗啊。

方局长听完保安的话,叫保安拿来纸和笔,写了一张字条。只见字条上写着:

药娃:你把爷爷安葬后,尽快到县卫生局找我,我们正在招聘乡村医生。你有医学知识,医德好,符合招聘条件。来吧!小药王,等着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运用了较多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游客”与药娃的对话表现出药娃有很丰富的中草药知识。
B.小说结构精巧,比如前文中药娃被方局长带走时的表现“想说点什么”就暗示了药娃爷爷病重的情况。
C.“蓝布补丁衣服”“一双裂口的解放鞋”,小说通过方局长的观察写药娃的穿着,表明了药娃生活贫困。
D.方局长将药娃当成非法行医的人抓了起来,导致药娃爷爷去世,方局长心中愧疚,所以让他做乡村医生。
【小题2】方局长对岳娃有三种不同的称呼,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小题3】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方局长,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药娃。你认为谁才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简述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3 11:02: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巫术是一种准宗教的形式,它对于原始人的生存,首先是一种认识世界的观点,在这个认识上形成了面向外部世界的对待方式即巫法仪式。原始时代的情形如马克思所说:“原始时代是宗教的世界,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的理论,是它包罗万象的纲领。”人类史前的宗教活动至旧石器时代晚期最为兴盛,那是一个巫术统治的时代,巫术观念主宰着人们的头脑并把它带到生存活动的各个方面。据有关研究,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壁画、歌舞,大多包含着巫术的意义,这些“艺术作品”并非为艺术而作,它们体现的是原始初民对世界的直观把握。原始人通过以超自然的联想方式来支配外部世界,这种精神活动的成果就结成了原始神话、绘画、音乐、舞蹈和诗歌。
人类的初级宗教形态是“拜物教”,本于万物有灵的信仰。原始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于是他们便试图使用巫术的手段来驾驭外在的自然,原始神话首先就是这种宗教思维的观念产物。在我国原始的自然神话中,首先出现的就是一些基本上还是物的形躯的原始宗教的神,如《山海经》所记风神“飞廉”、雨神“屏翳”、雷神“丰隆”、火神“祝融”等,这些都是原始人面对疾风、暴雨、火灾等各种灾害产生的幻想。这些自然神之所以能呈现为动物的形象并与人体相接,是因为原始人在动物的身上找到了某些与自然力相似的属性,于是便幻想把它们身上的力量引接到人的身体上来,这样,这些怪异的自然神就是人的无机的躯体,在它们上面形成了人的对象化的观照。
原始的巫术思维既以想象为特征,又以实效为目的,在幻想和实效之间,显现出真幻浑一的特点,而原始艺术正是这种思维的整合形式。原始歌舞有综合性的特征,在形式上包含有诗歌、音乐、舞蹈、服装等多种元素,而这些美的形式的设置,又都与原始氏族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多种信仰相联系,是宗教观念的物化形式。在周代的六代乐舞中,传说黄帝有《云门》舞。《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说明黄帝氏族是以云为图腾的;尧时有《咸池》乐,咸池本是天上西宫的一个星,传说它主管五谷的生长。原始人把某种自然物视为自己的祖先,因而以它为本氏族的象征,由此产生了图腾崇拜。
巫术活动仪式中的情感活动和歌舞形式,对于原始诗、乐、舞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巫术思维就是这样在人与自然、人的自身能力与观念意志的矛盾中以想象来弥合整体世界的,它是一种驾驭外在自然的方法,也是实现自身力量的途径,它幼稚的、充满自信的浪漫思维最切合艺术的本质,在艺术的起点上给艺术的特性打出了最初的界框。
(摘编自《“巫术”与中国文学的起源》)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巫法仪式是巫术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面向外部世界的对待方式。
B.马克思认为原始时代的生产生活是以宗教活动为核心,宗教是影响先民生存活动的纲领。
C.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壁画、歌舞还不能被称为艺术,因为它们大多只是先民对世界的直观把握。
D.许多原始艺术是原始人对待外部世界时结成的精神活动成果,而该精神活动采用超自然的联想方式。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原始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而“拜物教”正源于这种万物有灵的信仰,但它就人类宗教形态而言是低级的。
B.原始人基于万物有灵和自然可以与人交感的认识,于是,他们试图使用巫术手段来驾驭自然,并由此产生了原始神话。
C.原始人面对各种灾害时,幻想把某些与自然力有相似属性的动物的力量引接到人的身体上来,创造出了怪异的自然神形象。
D.黄帝氏族是以云为图腾的,而《云门》乐舞也就是一种图腾舞,是本氏族为自己图腾而举行的祭拜仪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始宗教的神许多还是物的形躯,说明原始人对周围的世界持直观的体认,他们解释自然采取具象思维的方式。
B.原始的巫术思维呈现出真幻浑一的特点,既以想象为特征,又以实效为目的,并由此孕育出了原始艺术。
C.礼拜咸池星的仪式,自然都包含有巫法活动的成分,人们对它施行礼拜,就是为了祈求生产的丰收和氏族的发展。
D.本文从原始宗教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原始巫术与艺术起源的关系,并说明了它在艺术观念上所产生的的实际影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飞天归来“交答卷”
昨天,“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公开亮相。“今天,我们向祖国和全国人民交答卷来了。飞赴太空前,我们曾庄严承诺,请祖国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如今,我们实现了承诺。”指令长景海鹏说。这是11月18日返回地球后,两位航天员首次讲述33天太空飞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两名航天员返回北京后进行了3周的隔离恢复。目前,他们身体重力再适应进展顺利,各项生理指标恢复符合预期目标。隔离恢复期间,航天员中心采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监医保措施。航天员恢复情况表明,这些措施科学有效。隔离恢复期结束后,两名航天员将进行为期1个月的疗养,促进身体全面恢复。
景海鹏:陈冬太棒了 没出现一点失误
景海鹏是我国唯一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他说,由于工程技术上的不断提高,这次飞行提供了更加舒适完善的工作生活环境。与自己曾执行过的“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相比,这是“一次真正享受和体会失重的飞行任务”。
景海鹏说,以前看不到新闻联播和体育节目,吃饭也只是为了保证营养。而这次飞行,不仅能看到各种电视节目,还能享受到各种美食。“一边吃饭,一边听音乐、看电视,让我们的身心状态非常好。”“红烩排骨、香芋蹄筋,什锦蔬菜……”说起为这次太空之行准备的美食,景海鹏如数家珍,“不仅能吃饱、能吃好,还能点菜。”景海鹏说,5天不重样的菜谱,让他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其中雪菜兔肉就是他的最爱。
他在保证工作之余,专门抽出时间来欣赏和拍摄舷窗外的地球美景。在飞船上升段时,景海鹏看到了太空与地球之间形成的一道漂亮的天地线,“已经四年没有欣赏到这么美的景色了,当时心情很舒服。”景海鹏说。
“陈冬表现太棒了,如果满分100分,我给他硬邦邦的100分。”景海鹏说,陈冬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都运用到天上去,没有出现一点失误。
陈冬:难忘的经历 幸运的旅程
对于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难忘的经历实在太多。第一天太空飘移,第一次种菜、养蚕宝宝,在太空中看祖国壮丽山河……第一次真正的失重感觉,陈冬记忆犹新。“不知道怎么用劲,只要稍微一使劲,就容易过。”他说,刚开始,每走一步都需要找束缚器,后来慢慢适应了失重环境。“我也开始享受失重,还自创了很多姿势,如翻跟头、转圈等。”
陈冬觉得,能和景海鹏组成乘组,非常幸运,心里很踏实。任务期间,景海鹏在方方面面都非常照顾自己。“从一进船,就告诉我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平时也经常嘱咐我多休息。”让陈冬感动的是,运动时,景海鹏看到他流汗了,总会递上毛巾,甚至会把加热好的水递到他嘴边。工作中,景海鹏又是严格认真的,一次做不好就继续做,直到拿到满意的数据才行。
太空跑步的诀窍:仰起头
33天的太空之旅,航天员参与的在轨试验和实验有38项之多。每一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就是其中一项。景海鹏说,第一次,别说跑,走都走不成样。那天晚上,景海鹏对陈冬说:“如果不成功,咱们回去可没法向科研人员交代。”
第二次,景海鹏和陈冬开始相互观察,寻找技巧,慢慢地可以走上几步了,但远远没有达到能跑起来的要求。这让他俩压力更大了。
第三次刚开始,景海鹏还是没办法跑起来。“可以理解,不能原谅。”有些无奈的景海鹏一边走着,一边仰着头对陈冬说。就在这一仰头的瞬间,景海鹏突然感觉到自己能跑起来了。突如其来的感觉,让他明白了通过头部可以调整重心。“速度越大,头需要往后仰的角度越大。”慢慢地,他走了起来,然后加快跑了起来,最终验证成功了。到了后半段,他和陈冬甚至可以双臂展开、抱着头、背着手,变换各种姿势地走或者跑。“第四次,我们完全可以像在地面上使用跑步机一样,非常轻松自如地跑起来。”景海鹏说。
  (2016-12-08《北京晚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陈冬能够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没有一点失误地运用到天上,为此景海鹏对他非常满意。
B.景海鹏和陈冬在33天的太空之旅中,完成了需要参与的38项在轨试验和实验,连很难的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都顺利攻克了。
C.此次航天飞行对于三度飞天的景海鹏和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有着不同的感受:景海鹏觉得是一种享受,陈冬则一直非常紧张。
D.这次太空之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不仅可以看新闻联播和体育节目、吃美味的食物,还可以翻跟头、转圈。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的小标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前两个小标题提示读者写作的对象分别是景海鹏与陈冬,最后的小标题概括了二人摸索太空跑步方法的内容。
B.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从景海鹏、陈冬亮相开始说起,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想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太空生活。
C.在太空工作中严格认真,队友之间相互配合,对待实验反复尝试,都是景海鹏与陈冬完成任务的主观原因。
D.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对两人练习太空跑步的重点描写,给读者以现场感,增强了新闻的文学性。
E.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这篇报道的刊发距离景海鹏、陈冬公开亮相只有一天,体现了新闻及时迅速的特点。
【小题3】这则报道的第二段属于新闻的哪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崔 立
贼悄悄观察了这家已经好久,32号楼501室,确实是没人居住。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贼终于撬开了房门。贼进屋后,关上门,摁亮了灯。
贼惊喜地发现,屋内居然应有尽有。贼想舒服地仰躺在沙发上,却没躺。看来真的是好久没人住了,房间里已经覆盖了厚厚一层灰,沙发上自然也不例外。
贼去翻房间,翻了好久。贼发现居然没有一分钱,贼忽然想到这屋一定是哪位领导的,是哪个想求领导办事的老板送的。贼想想,忙乎半天,居然啥都没有,不免有些沮丧。贼看了看宽敞的屋,又想到自己狭小潮湿的出租房。
于是,贼就有了另一个想法,决定暂对就在这里安家!贼又忙乎了大半天,终于把几间房都清洗、打扫了一遍。贼伸了伸懒腰,终于可以舒服地躺在席梦思床上了。贼拿着遥控器,摁亮了挂在墙上宽大的液晶电视,电视很大,贼也曾想过买一台。但贼不过就是想想,贼在商场见过,要好几万,见过一次后贼就不想去商场了。贼知道自己买不起。贼不敢去想赚多少年的钱才能去抱一台回家,贼怕想得头痛。
席梦思床软绵绵的让贼想睡觉,太舒坦了,贼伸展手脚把自己摆放得像一只海龟。
门铃竟被摁响了,把贼吓了一大跳,贼直想往床底钻。不过很快贼就镇定下来了。
如果是屋主来了,定是直接开门进的。贼跑到门口,站在猫眼前看,见是一个中年妇女。
贼打开门,说,有事吗?中年妇女说,我是收物业费的,咋老不见你人啊?
贼笑笑,说,没办法,忙啊。又说,多少钱?中年妇女说,120块。
贼掏了掏裤兜,掏出一张100。又找了两张10块,递给中年妇女。
中年妇女把那张100块钞票在走廊的灯光下照了照,然后点点头,收在一个包里,说,正好啊。贼笑笑说,麻烦你了!中年妇女说,不客气。
贼关了门,轻轻地松了口气。贼走进浴室,正准备脱衣服洗澡。
门铃忽然又被摁响了。贼暗自骂道,他妈的,咋这么麻烦!骂归骂,贼还是跑到了门口,透过猫眼,见是一名老伯。
贼开了门,说,有事吗?老伯说,我是收水电费的,咋老不见你人啊?
贼笑笑,说,没办法,忙啊。又说,多少钱?
你上月的电费是3个字,水费是2个字,一共4块钱。字数这么少,你不常回家啊?
贼笑笑,说,前段时间出差,刚回来。这个月字数肯定会多的。贼掏了掏裤兜,掏出一张5块,说,就给你5块吧, 别找了。
老伯说,别,我可是共产党员,党员是绝不贪污的,老伯硬是摸出枚硬币递给贼。
贼笑笑,说,麻烦你了!老伯说,不客气。
贼关了门,关了门口房间的灯。贼终于可以美美地去洗澡了。
洗完,贼又舒坦地躺在软绵绵的床上。贼在软软的床上第一次睡到了大天亮,贼难得睡得这么舒服。贼睡醒后,还是觉得晚上来安全些,领导要来至多也是白天来,贼白天就去外面走走逛逛。
贼下楼时,碰到中年妇女,中年妇女向贼打招呼,出去啊?贼朝中年妇女笑笑,说,对,去上班。贼在小区门口又遇到了老伯,老伯也向贼打招呼,出去啊?贼朝老伯也笑笑,说,对,去上班。
贼似乎就在501室安了家,早出晚归。贼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终于出现了意外。意外就是领导在一个晚上过来了。
领导打开门时,贼还正躺在床上美美地看着电影。贼听到了门被打开的声音,但已来不及逃跑。因为领导已站在贼面前,领导一脸威严地问贼,你是谁?为什么跑到我家来?
贼一激灵说,你是谁啊?怎么闯到我家来了?
领导眉头皱了皱,还真没人敢和自己这么说过话,领导面色已经变得很难看了,领导说,你再不说为什么跑到我家来,我就喊人啦!
贼不是领导的下属,所以贼不吃领导这一套,贼说,这些话好像是该我问你的吧?
领导终于忍无可忍,大步跑到门口,打开了房门,喊,来人啊,抓贼啊!
贼也跑到了门口,喊,来人啊,抓贼啊!
很快就有人听到喊声跑来了,其中就有中年妇女和老伯。
领导看见人来了,就指着贼说,大家快帮我抓贼啊!
来抓贼的人却不动。贼也指着领导说,大家快帮我抓贼啊!
来抓贼的人一下就扑向领导,最积极的是中年妇女和老伯。中年妇女和几个小伙使劲把肥胖的领导摁倒在地上,中年妇女喊,看你不老实,还诬陷人。中年妇女抬起头,朝贼笑笑,怎么样?物业费没白交吧!
贼笑笑,点了点头,表示感谢。领导被捆绑了起来,押送去派出所,领导看着贼说,有本事你别跑!站在一旁的老伯甩了领导一巴掌,说,看你不老实,还敢威胁人!
有个小伙踢领导肥硕的屁股,老实点!
(选自《中国最好的小小说》)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贼悄悄观察了这家已经好久”开头,不仅拉开了故事的序幕,更是为了突出贼的睿智,为后文贼安然撬开房门入室居住做了充分铺垫。
B.贼为了安心居住,把房间都清洗、打扫了一遍,也心安理得地交了物业费与水电费并下楼逛逛,这种形神兼备的表演使人物特别符合生活真实。
C.小说擅长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老伯甩了领导一巴掌”“小伙踢领导肥硕的屁股”都表现了人们对领导诬陷并威胁好人的义愤填膺。
D.本文截取一个个片段,情节层层铺垫,结尾意外突转,意料之外的结尾能感染读者,引发深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题2】小说中的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小题3】崔立的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比较注重情节的一波三折;而且故事有丰富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国学”是一国之学,是国家之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之学。“国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正如近代国学家梁启超所言:“学术思想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故欲觇其国文野强弱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中国“国学”既为中国之学术,那么,何为中国“国学”之“本”?

“国”原义是指邦国、疆域。“国学”的“国”是指“国家祖国”。“国家”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文化也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得到繁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仅有阶级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中国”指我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中国的“国学”指由我们自己的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其“根”在本国、其发展亦在本国。“国学”的“国”不仅指“国家”,而且还指“祖国”。“国家”是在阶级社会才产生的,然而“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祖国”有自己本土的古老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会一直传承延续到有阶级的社会,甚至再延续到阶级消亡的社会。“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

“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称呼别的国家时,国家这个词应该用复数形式,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而称呼“祖国”时,“国家”相对于自己而言具有唯一性。

“本”原义是“根”,这里所说的“国学”之“本”,即“国学”之“根”。“国学”离不开“本国”,“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中国“国学”之“本”即“中国”。日本学者山田孝雄说:“国体的宣明是国学的第一要义……把国学看成文献学,就止于丢失精神的形骸,同时也丢弃了我国特异的意识。”邓实在《国学今论》中也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国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

谈论中国“国学”之“本”,首先必须明确“国学”的本根在“本国”,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第一要义。此外,还要明确“国学”之探讨,是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本”,就像日本近代盛行的“国学”以排斥外来文化、主张以研究《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古籍为“根本”,以阐发日本的“固有精神”为主旨。探讨我国之“国学”,即以中国固有文化为本根,例如中国“国学”者讲“国学”,大都以中国的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哲学等为主要内容。偏离了“本国”之学,就不是“国学”,故而“国学”不仅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本”,而且还要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根据”。

(摘编自史少博《中国“国学”之本体》)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是国家之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B.中国“国学”是中国之学,即中国之学术,是由我们自己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
C.“国学”的“国”既指“国家”也指“祖国”,“国学”的根及其发展也都在本国。
D.“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主要在于称呼别的国家时应用复数。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部分,从“国学”的定义写起,意在引出中国“国学”之本这一论题。
B.文章中间部分厘清了“国”与“本”两个概念,并明确了中国“国学”之“本”。
C.文章结尾,进行中日对比,说明“国学”之探讨是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本”的。
D.文章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一层层将论证推向深入。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时间上看,“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因此它的外延大于“国家”。
B.“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可见,日本“国学”之“本”就是“日本”。
C.“国家”先于“国学”产生,“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决定着“国学”的内容。
D.我国若要弘扬“国学”就必须排斥外来文化,下大力气研究本国的经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