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钥 匙
柏菁
他彻底失望了,感到这个世界已经容不下他,过去的烙印将永远无法抹去。每天面对冷漠的面孔,不屑的眼神,没有人看得起他,他被这个世界彻底抛弃了,回不了头了,他心灰意冷,刚刚萌发的良知和善心又泯灭了。他想到了报复,他要报复这个世界,报复那些鄙视他的人。他在内心酝酿着复仇计划,用仇视的目光观察着出出进进的住户,等待时机,寻找机会。
他是个盗窃犯,刑满释放后无处安身,几经周折,才被居委会安置到这个小区当保安,可小区居民大多知道他的过去,许多人投来鄙夷的目光,窃窃私语、指指点点,甚至下意识地躲着他,像躲瘟疫一样。他忍气吞声,一忍再忍,好长时间过去了,大家对他的态度依然如故,他的忍耐已达到了极限,实在忍无可忍了,干脆破罐子破摔,他想到了报复的快感。
他曾经是个手段很高明的窃贼,无论多么复杂的钥匙只要让他瞅上一眼,就能原样配制出来,他有时很自豪,认为自己很有天赋,天生就是做贼的材料。他想要大捞一把,然后远离这个让他痛心的地方。做出这样的决定后他反而轻松了许多,可是机会难得,人们的钥匙都是随身携带或装在手包里,让他瞧一眼的机会都没有,这让他很着急。
今天的天气很糟,就像他的心情,乌云阴沉沉地压在头顶,让人喘不过气来,他感觉快要窒息了,他想吼叫、想爆发,他要撞破这个沉闷的世界。忽然,眼前一亮,仿佛冥冥黑夜透进了一束亮光,他的心也随之一亮。她来了,像一团洁白的云彩飘了过来,他的心情一下子敞亮了许多。近日来唯一让他欣慰的就是每天能看见她,这成了他每天奢侈的享受。他听说她是小学教师,大家都称她白老师,刚刚搬来不久,带着一个上小学的儿子,高挑匀称的身材,五官端庄清秀,经常穿白色的连衣裙,走过大门目不斜视,高傲矜持得像个公主,在他心目中她简直就是天使,尽管她同其他人一样也从没正眼瞧过他一眼,但他依然每天盼望着能看见她。
“您好,请帮我一个忙好吗?”她走到他面前问,声音甜甜的,像夏天的风轻轻吹过。他反而吓了一跳,愣了愣神,问:“你……你是在叫我吗?”
“对,我想请您帮个忙。”她走近一步说,“是这样,我们学校下午有活动,我不能按时回家,可我儿子早上忘带钥匙了,他回家进不了门,您看这天色又不好,我想把钥匙寄放在您这儿,让他回来到您这儿拿好吗?”
“这……这当然行,只要您放心。”他很出乎意料,有点儿受宠若惊。
“看您说的,这有什么不放心的。”她说,“都在一个院子里住着,那就麻烦您了”。她一脸的真诚,把钥匙递了过去,冲着他莞尔一笑,道声谢谢,仍像一朵洁白的云彩飘走了,只留下了淡淡的清香。
他局促地接过钥匙,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儿心慌。他过去做过多少“活儿”,都镇定自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心慌过,他也搞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看着手中的钥匙,仿佛还带着她淡淡的体温,一股暖流从手中荡漾开来,直暖到心底,他全身的血液一下子沸腾了,多少天来的压抑一扫而光,心里轻松了许多。一阵清风吹过,乌云散去,太阳从云缝里直射下来,照着这把金光闪闪的钥匙。这是打开他心锁的钥匙,他又仿佛看到了新生的希望。他昂起头长吁一口气,天,竟是那么蓝,有几朵洁白的云彩悠悠飘过。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9期)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自如地运用第三人称来叙写“他”的故事,特别是叙写“他”激烈的内心活动,吸引着读者一探究竟,叙事视角特别。
B.小说写“他”重心理活动无外貌描写,写“她”重外貌描写无心理活动,但都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她”的美深刻影响“他”的心理。
C.“她”在“他”的转变中至关重要。“她”的有意——目不斜视、高傲矜持,让“他”变坏;“她”的无意——寄放钥匙、微笑道谢,让“他”变好。这样安排故事戏剧性更强。
D.小说情节在客观叙述“他”的故事,直接展示“他”的心理活动基础上,加进了寄放钥匙的场景对话描写,避免了单调呆板,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画面感。
【小题2】小说有几处与天气有关的景物描写,结合情节内容谈谈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3】亮闪闪的钥匙打开了他的心锁,也打开了我们的心扉,结合文本谈谈小说在人的改造上给我们哪些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07 09:15: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后的较量

温 桐

警官史强追赶了歹徒一个整夜,没想到对手最后狭路相逢竟然是在林子中的这一片空地上。山高林密,在追击过程中史强一马当先,早已与其他警员失去了联系,因此当他与歹徒撞个正着之后,只能是双方两个人单枪匹马地对峙。

正值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淡淡的雾气,间隔不足二十米之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史强抢先对天鸣枪示警,警告对方“站住”。而随着这一枪打过,史强立即明白,枪里已经没有子弹了。

随着史强的这一声断喝,这个犯罪团伙头子立马像一个断了电的机器人一样凝固在了当地。但是,他却没有扔下手中的枪,而是僵直地转过身来,慢慢地举起了手中的枪,对准了史强,一边举枪,一边哈哈笑道:“不愧是神枪,厉害!可惜你的枪中已经没有子弹了,哈哈!”

史强丝毫不动声色,指向对方的手枪枪口都没有一丝颤动。就凭手中这支用了几年的64式手枪,他可以在最大射程50米内的任何一点上,抬手间击落轻盈掠过的任何一只飞鸟。不仅公安系统,就连罪犯们内部,都公认他是神枪手,称他“枪神”。与他遭遇,是没有人敢对射的。

可是此刻,对面的悍匪却乘着自己枪中没了子弹,公然开始挑衅了。能让他得逞吗?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史强沉声说:“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就较量较量枪的准头!”

“嘿嘿嘿……我可不会上当!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四次向天空呜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的第七次开枪,那就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嘿嘿……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上啦……”

歹徒虽然满脸狰狞,眼神中却无疑问地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都逃不过史强敏锐的眼光。史强干脆地开口:“是吗?那好,我来数一二三,一起开枪。”他的声音透着如此轻松而镇定,他的右臂仍然笔直而有力地高举着,黑洞洞的7.62毫米枪眼坚定地指向对方。

歹徒身子本能地向后一倾,说:“胡说!别蒙人,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当场击毙!”史强的脸庞渗透着自信的光彩,他毫不废话,一字一顿清晰地说。

人们都知道,因为百发百中,史强追捕逃犯时一般只射击对方的手腕、腿或其他并不致命的部位。现在他明白地宣布当场击毙,分明是因为只剩了最后一颗子弹的缘故。话音才落,史强感觉歹徒全身明显地打了一个激灵。

歹徒紧盯着史强,缓缓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用双手握紧那支沾着泥浆的手枪。史强那一双黑洞洞的眼睛直盯着他,似乎要将他吞没下去一般,歹徒几乎不敢与之对视了。

歹徒岂能知道,史强此时已把全身的力量都灌注在自己的那双眼睛上。当公安狙击手,平时训练要“准”,实战则要“快”,这是一条铁律,必须出枪快、发射快。对射时,聚精会神、枪人合一。史强直视前方的眼神中,此时除了持枪对立的歹徒,分明幻化出了当年军营服役时的实战情景:那次在云南边陲的缉毒伏击战,他还当兵不久,刚刚甩手射中溪边一名歹徒的小腿,稍有迟疑,比山路上另一逃犯开枪晚了一瞬,对方枪声已响,一位老战士猛地扑倒在他的肩头,为掩护他而中弹负伤……

“二……”洪亮、坚定而自信地嗓音穿透了树林,甚至惊起了几只早醒的小鸟。孤独的警察与孤独的逃犯已经共同被逼到了角落里,前边只有万丈悬崖。

此时的史强,可再不想重演上一次的实战经历,他也想不到会出现眼前的这种局面,昨夜他记住歹徒慌乱中开枪的次数,可以准确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但自己却没了子弹。眼前的局面分明就是一次轮盘赌……

在短暂的时光空隙里,史强已经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咦,那是什么,是汗珠,是一滴汗珠正清晰地从对方的额头滑落下来。

“三!”史强发出了一声斩钉截铁地大喝,声震天地,一刹那间,早晨的第一束阳光突然穿破云层,照亮了林间的空地。

“叭……”枪声清脆地响起,山谷震荡。

歹徒扑通一声向前栽倒……

子弹一声呼啸从史强的头顶飞过──面对着迎面刺来的阳光,歹徒扣动扳机时,子弹打飞了。

史强扔枪,迅速跃向对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歹徒竞没有任何反应。当翻过来歹徒那沾着绿草露水的脸,史强才发现,歹徒早已没了呼吸。

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死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大脑严重供血不足,体内的应激激素分泌过多,早已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撕裂了最后一丝的生命力。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前的局面分明就是一次轮盘赌”的意思是面对被追击而没有退路的悍匪,警官史强心里也无多少把握,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B.小说细节描写生动,“一滴汗珠正清晰地从对方的额头滑落下来”,既表现了史强敏锐的观察力和悍匪的紧张,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小说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心理,如悍匪语言中的“哈哈”“嘿嘿嘿”等内容,细腻真实地揭示出悍匪穷途末路时癫狂的心理状态。
D.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人民警察与犯罪分子斗争的场景,描写生动,场景真实,最后一段的补叙内容揭示了故事的真相,烘托了人物形象,使情节更完整。
【小题2】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警官史强的形象特点。
【小题3】小说的标题“最后的较量”有什么内涵和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小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妄想:躺在床上,好玩的玩具会自动飞到你身边;天气热了,电风扇会自动对着你吹;厨房里的水烧开了,煤气会自动关掉……可惜,你不是孙悟空,也不是哈利·波特,意念只能待在头脑里,一切还是要靠你的行动来完成。

②而如今,科学家也准备把人的意念转化成电脑程序,你只要想一想要做的事情,电脑就会“心领神会”,自动帮你完成。

③这里说的意念指的是脑电波。我们的大脑皮层里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电信号,这些信号就是脑电波。脑电波是一种有规律的神经电的活动,无论你是成人还是孩子,你感觉紧张还是轻松,脑电波的信号都不一样。智力不成熟的婴幼儿和沉睡中的成年人,脑电波的频率比较小,每秒钟1~3次;当你成为少年,脑电波的信号也随之增强,每秒钟4~7次,成年人在忧愁、沮丧或者睡眠较浅的时候,脑电波的频率也在这一范围;如果你长大成人了,你的脑电波就比较恒定了。在你精神放松时,脑电波的频率在每秒钟8~13次;一般状态下,脑电波的频率在每秒钟14~30次;而当你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你的脑电波活动也会加快。

④现在,科学家还试着破译了脑电波,把大脑里的具体想法直接输给电脑和其他的设备,达到“意念操纵”。人们先在猴子身上做了试验。首先科学家对3只猴子进行了训练,让它们学会利用手柄来控制电脑的光标;然后,在猴子大脑的皮层里植入微小的电极,看看猴子在控制手柄时脑电波是如何变化的;接着把手柄拿走,将猴子的脑电波转化成相应的操作命令输给电脑,电脑光标果然又有了反应。

⑤人要想利用脑电波来操纵电脑,在大脑里装个电极就不太好了。好好的要割开头颅,这恐怕要吓跑好多人。现在科学家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只需要佩戴一个“思维帽”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意念移物”。首先你要戴上一个像头套一样的“思维帽”,而帽子里面有很多个微小的电极。当大脑活动的时候,这些电极可以捕捉到脑电波。戴上这个“思维帽”之后,你除了用大脑想之外什么都不用做,这时候脑电波会通过电极传给特定的程序,经过计算分析,你想象中的动作就能转化成信号。接着再把这些信号变成电脑能够识别的命令,电脑就可以根据这些命令来行动了。

⑥这对那些失去手脚的残疾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这就好像给他们配备了一个和自己完全“心有灵犀”的贴身保姆。科学家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让两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和两个健康的人戴上这种意念装置,面对计算机屏幕,试着用意念来控制计算机光标的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四个人都能让光标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回移动。科学家还发现,两个残疾人在试验中比健康人做得更好,他们能让光标移动得更快、更准确,这可能是因为残疾人由于身体行动不便,思考的时候更加聚精会神,意志力更强的缘故。

⑦科学家还开发了一些利用意念装置的游戏。比如,人们可以戴着“思维帽”打桥牌,结果比赛不仅成了牌技的较量,也成了心理因素的考验。落后的选手要是心里一紧张,脑电波信号就变得复杂了,有时候把电脑都搞得迷迷糊糊,不知道到底要出哪张牌;而心理素质好的人能全神贯注地思考比赛,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脑电波。最后的胜负真的就在“一念之间”!

⑧现在,意念装置还不是十分完善。比如,如果你戴上“思维帽”,旁边就最好不要有冰箱、电视等大型电器,因为它们会对脑电波的捕捉造成干扰,影响分析的准确性。比方说你正用脑电波控制着遥控器,你想看介绍飞碟和外星人的节目,结果由于干扰,电视里放出来的不是新闻就是广告。恐怕这时你只好摘下“思维帽”,自己动手换台了。另外,你应用意念装置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视觉刺激。例如,你想用意念拨个电话,你的眼前就需要有一部电话,这时你大脑里想你要拨打的号码,意念装置才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因为视觉的刺激能增强脑电波的信号。

⑨当然,随着人们不断的改进,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而且,未来的“意念装置”使用起来将会更加方便。脑电波接收和分析设备或许可以做成一个别致的小玩意,就像一个漂亮发卡或者精美的耳机,而且还可以无线的形式远程遥控,这样人们就不需要戴着满是电线的头套了。

⑩当年轻的妈妈怀抱着啼哭的婴儿轻声呵护时,她还能井井有条地布置好午餐,迎接丈夫下班;当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安闲地靠在躺椅上时,他不必再起身去门口取报纸……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轻松、惬意。

【小题1】第①段中的“妄想”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脑电波”的相关信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意念在大脑中以脑电波的形式存在。
B.脑电波表现为一种有规律的神经电信号。
C.情绪和身体状态对脑电波频率影响很大。
D.脑电波频率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小题3】简析第⑤段划线句的作用。
【小题4】第⑥段作者把“思维帽”比作残疾人的“贴身保姆”的原因是: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思维帽”里有很多个微小电极用来捕捉人脑电波,因而人们什么都不用做。
B.残疾人对光标控制得更快更好是因为他们对待实验的态度比普通人更加认真。
C.戴“思维帽”打桥牌要比用意念控制光标移动复杂得多,所以更易受到干扰。
D.随着意念操纵技术的进步,“思维帽”已经可以帮助人们同时完成多项任务。
【小题6】根据文意,你认为科学家还应该在哪些地方加强对“意念操纵”的研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邻居

秦之欣

改革开放的东风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子子孙孙在农村居住的田舍郎纷纷住进了城市的高楼大厦,成了市民。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一个小区里的住户来自天南海北,住三五年不认识对面邻居的怪现象比比皆是。这不,家住康泰小区32号楼中单元一楼东户的高仁上已经来此居住两年多了,也不知是工作忙,还是别的缘故,还不认识其他住户。

这天早晨,太阳刚刚露出半个笑脸,高仁上到小区公园里散步,遇到了一个中年男子笑容可掬地向他打招呼:“高处长,出来散步啊?”高仁上觉得他面熟,一想,哦,原来是与自己住在同一个楼洞的文若可,至于他是干什么的,家里有几口人,他是一概不知。

眼下人家很有礼貌地打招呼,高仁上也不好装作不认识,于是跟文若可凑近拉起呱来。文若可问:“你家嫂子身体是不是不太好?”高仁上叹了口气说:“是呀,她生孩子时落下了关节炎的毛病,每到下雨变天,她的左腿就胀疼得站不起来,这些年吃了不少药,打了不少针,就是不见效果,快愁死我了!”文若可说:“我岳母以前也有关节炎,挺严重的,后来得了个偏方治好了,十几年也没犯过!”高仁上忙问是什么妙方,文若可说:“用天麻炖羊肉,一般吃一个月就有效果,两个月就可以除根,不过一定要用黑山羊,秦岭上放养的最好;天麻需要野生的!”高仁上一听,连连摆手说:“这个方子恐怕不行,我老婆从来不吃羊肉,要是闻到羊肉的膻味,也恨不得把肠子呕出来!”

文若可说:“没关系,这个方子不行,我再给嫂子寻一个方子,一定把她的关节炎治好!”说完就走了。看着文若可的背影,高仁上有些感动,心说:“真是一个好心的邻居呀!”

高仁上回到家里,就把此事告诉了老婆。老婆说:“你呀,瞎感动吧,忘了你的身份吗?他肯定是有求于你!”原来高仁上是食品监督处的处长,因为手中有点权力,很多有求于他的人都跟他套近乎,备献殷勤。

老婆这么一提醒,高仁上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心里的疑问就算解开了。

第二天一早,高仁上散步时,又遇到了文若可,或者说文若可正在那里等待他的到来。一见高处长到来,文若可就兴奋地说:“高处长,我昨天打听到马家河子有一位名老中医,距咱这里一百来里路,最善于配置药酒,对关节炎特别有效,据说已经治愈了上千名患者,要不,你带着嫂子去看看?”高仁上又连连摆手说:“你嫂子对酒过敏,不光滴酒不沾,就是闻到酒味也呕吐不已,为此,我把酒都给戒了!”

文若可一听,显得非常尴尬。高仁上瞥了文若可一眼,咳嗽一声,打起了官腔:“兄弟,你一定有事需要我帮忙吧,远亲不如近邻,嗯,如果有困难,说出来就是,嗯,这个这个……我还能不尽量帮忙吗?”文若可眼睛一亮,说:“大哥,其实,我的要求也不过分,如果大哥答应我,我一定尽力帮助嫂子打听药方,治好她的关节炎!”

高仁上把眼镜往上一托,做了个请讲的手势,文若可于是吞吞吐吐地说:“我想……我想……嫂子能不能不吃中药?”高仁上说:“那可不行,我老婆吃了这位中医开的中药觉得挺有效果,正准备再拿十几副呢!”文若可忽然激动起来,说:“你们也太欺负人了吧,你这不是要活活熏死我们吗!”

高仁上弄不清他为什么这样说,显出怔怔的样子。文若可接着说:“你只知道你老婆闻到羊肉味、酒味就呕吐不止,可你知道吗,我老婆闻到你那里散发出来的中药味也呕吐不已;不光我老婆,楼西户的李奶奶、四楼东户的张阿姨闻到中药味就头痛啊!你们熬中药时,整个楼道都充斥着浓浓的中药味。我老婆已经搬到娘家住了好多天了!”

高仁上目瞪口呆了半天,然后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来:“啊?”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当文若可在小区公园里与散步的高仁上热情打招呼时,高仁上立即跟文若可拉起呱来,表现了高仁上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
B.文若可在小区的公园里一见到高仁上便问道:“你家嫂子身体是不是不太好?”表现了文若可事事为他人着想的性格特点。
C.作品善于抓住高仁上和文若可的典型语言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暗示出好邻居的重要条件,即多多为其他邻居着想。
D.文若可的老婆、李奶奶、张阿姨等人对高仁上老婆制造的中药味的影响宁可回避,也不吭声,表现了她们较高的个人素质。
【小题2】作品中的高仁上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为了解决整个楼道都受中药味之苦的问题,文若可是怎样做的?你怎样评价文若可的做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余凯

他下了摩托车,蹲下身子久久盯着柏油路面上的那个坑,底部残留着碎石子和前夜下的雨水,坑像被一口撕咬下来似的,他的心隐隐作痛,不觉皱縮着眉头,直到对面的村口传来“突突”的马达声,他才跨上摩托车,逃一般的飞驰而去。

“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指望你把花生种下,天天都这样。”妻扛着锄头从暮色里走了出来,一脸不高兴地问。

他把摩托车上的电钻、工具包拿下,脸偏到一边去躲开妻的目光,自顾往家里走,丢下一句道:“不都到现在回,你以为打工想几点就几点?”

“咦!你长脾气了!”妻在身后盯着他说,他的后背冷飕飕的。

“酒也不喝了,变了你!”吃晚饭的时候,妻把一口饭塞到嘴里,怀疑地盯着桌上的一瓶啤酒,还是忍不住说。

头顶上是一只晕黄的白炽灯,他把自己的脸藏在碗里,瓮声瓮气道:“饭都堵不住嘴吗?吃饭。”

“肯定有问题!”妻断言道,像一个义正言辞的法官。

他哆嗦了一下,把饭碗往桌上一顿,额头上出现了细密的汗珠,梗着脖子趁机掩饰道:“烦不烦?吃个饭也不安神,你到底想怎样?”

如果妻再逼问,他恐怕就会完全交代了,可是妻没有,客厅里传来碗筷碰触的拾掇声,他把自己隐匿在了卧室的黑影里,一动不动,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昨晚,他帮一个住户安装好最后的一盏电灯后,天已经黑了。住户热情地邀他喝一杯,他也只喝了一杯啤酒,就往回赶。他的家在农村,距离城里有十多公里路,每天他都这样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城里和农村。天上下着小雨,当路过有坑的那条路时,他心里清楚,刻意避让着,但还是碾了进去,车轮一偏,自己就被摔了出去,也带倒了路旁的一个黑影,黑影倒在地上“哎哟!哎哟!”呻吟着,他魂都散了,跌跌撞撞地爬起来,扶起车子,就一路急驶而去。

卧室的灯突然被点亮,像一只蚊虫叮在眼皮上,他咬牙一动不敢动,担心眼睛轻微地眨动,秘密就会炸开,被暴露在灯光下,又喷泉般涌了出来。

第二天清早,他红肿着眼骑车出门了,在小店门口买了营养品,骑到了那个坑的路口,他没有再笔直往城里的方向骑,拐向了村口的路。

一家小超市坐落在村路上,一个老太太正端着一碗稀饭坐在门前喝着,他径直走了进去,掏钱买了一包烟,问:“老板,前天这前面的省道上是不是发生了一起事故?”

店主摇摇头说:“没听讲啊!”

“前天晚上,八点多。”他提示道。

店主就朝外叫道:“李婶,你听没听说前天晚上前面发生了一起事故?”

李婶端着碗进来说:“什么?——哦!好像张木匠前天夜里被人撞了一下,那人跑了——”

“张木匠人呢?严不严重?”他涨红着脸问。

李婶抹着嘴边的米汤,说:“那我就不知道了,老头子昨天才被儿子接走了,好像到武汉儿子那去了——”

他眼神垂到脚面上,半天抬起说:“你有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我是水电工,他要我昨天过来修电路的,拜托——”害怕他们怀疑,又补充。

店主犹疑地还是瞄了他一眼,拿出手机,翻看着报了一组号码。

他走了出来,面前是一大片广阔绿油油的田地,有暖风拂动,他拨通了张木匠的电话:“喂!您好!你是张木匠吗?”

一个苍老的声音说:“你是谁?”

“我是——”他试探地说。

突然电话里就传出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是谁?爸,陌生号码,骗子,挂了!”

电话就响起了一连串“嘟嘟”声,像是水煮沸,他被热水煎熬着,脸寡白着。他痛恨自己,鼓起勇气再拨通电话,一连串说:“我就是前天晚上撞了你的人——”

“什么?没事,只是破了一点皮。”对方哈哈一笑。

“嗯!”就像是一块石头掉进水里,他喃喃道。

他买了水泥,骑着车带了黄沙,停在了坑旁,拌好,就填在了坑里,等坑被磨平,他才直起腰,撕裂的伤口也被填上,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如镜面般湛蓝的天空平展展地延伸着。

(选自《长沙晚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他下了摩托车,蹲下身子久久盯着柏油路面上的坑”开头,揭示了主人公隐隐作痛的复杂心理,也起了设置悬念的作用。
B.“饭都堵不住嘴吗?吃饭。”这样一句阻止妻子多嘴的话,既表现了主人公作为一家之主的威风,又表现了他化被动为主动的机智。
C.得知前夜夜里被撞的人是张木匠之后,“他涨红着脸”问了一句“张木匠人呢?严不严重?”表现了“他”的愧疚和担忧。
D.小说以主人公下了摩托车蹲下身盯着坑开头,以带去水泥与黄沙拌好并填平坑结束,既突出主人公的美好品质,又照应了题目和开头。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特点。
【小题3】小说以“坑”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假如有一天,地球真的在巨大的毁灭性灾难中消失,而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到达火星,那么人类真的可以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吗?目前已经有科学家致力于这项研究工作。。

科学家预测,如果全部完成的话,火星的地球化改造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改造为美似于地球的居住地可能需要数千年的时间。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像沙漠一样干燥的环境变成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都可以生存的生机勃勃的环境呢?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两种地球化的方法:一是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从而使火星表面升温;二是利用含有大量氨的小行星撞击火星来增加温室气体的含量。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致力于开发一种太阳帆推进系统,该系统通过巨大的反光镜来利用太阳辐射,从而推动太空船在太空中航行。这些巨大反光镜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将它们放置在距火星32万公里处,利用这些镜子反射太阳辐射,从而提高火星的表面温度。科学家提议制造直径为250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的聚酯薄膜反光镜。这些巨大反光镜的重量将达20万吨,这意味着它们体型太大而无法从地球发射。不过,人们有可能利用在太空中找到的材料来建造这些反光镜。

如果把这样大小的镜子对准火星,它可以把火星小范围内的表面温度提高几摄氏度。想法是这样的:通过反光镜将阳光集中反射到火星两极的冰盖上,使那里的冰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多年之后,气温上升将导致氯氟烃(CFC.这是一种空调或冰箱中存在的温室气体)等温室气体的释放。

太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麦凯还提出了一个更加极端的方法来提高火星温度。他认为,用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这颗红色星球,将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以某种方式安装热核火箭发动机。火箭将推动小行星以大约4千米/秒的速度运行,大约10年之后,火箭将停止运行,100亿吨重的小行星可以在无动力的条件下向着火星滑行。撞击时将产生大约1亿3千万兆瓦的能量。这些能量足够地球使用十年。

如果有可能控制一颗如此巨大的小行星撞击火星,那么一次碰撞产生的能量可以使火星的温度上升3摄氏度。温度的突然升高将造成大约一万亿吨的冰融化为水,这些水足够形成一个深1米、覆盖面积超过康涅狄格州的湖泊。50年内通过几次这样的碰撞,将会创造出温和的气候,还可以制造出足以覆盖星球表面25%的水。然而,每次小行星撞击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7万兆吨当量的氢弹,这将使人类在该星球上安家落户的时间推迟几百年。

虽然我们在21世纪内就可以到达火星,但是火星环境地球化这一想法的完全实现却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地球用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才变成了一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将火星环境改造得像地球一样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人类需要付出大量的智慧,并为此长期努力,才能创造一个适合居住的环境,并将生命送往寒冷干燥的火星世界。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火星环境地球化是指将火星环境改造成适合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生存的环境。
B. 反光镜是太阳帆推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反光镜可利用人们在太空中找来的材料制造。
C. 要让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火星,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安装热核火箭发动机。
D. 火星环境地球化的方法就是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使火星表面升温。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工程巨大,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改造为地球这种生机勃勃的环境或许需要数千年的时间。
B. 含有氨的小行星经过多次撞击火星,将使火星上形成温和的气候,使火星上的温度上升。
C. 因为聚酯薄膜反光镜直径达250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且重量巨大,所以它们无法从地球发射。
D. 和地球几十亿年的漫长演变过程相比,火星环境地球化或许要容易得多。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火星两极冰盖上的冰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进而使火星的表面温度上升。
B. 利用小行星撞击火星会使人类在火星上安家落户的时间推迟几百年,原因是撞击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C. 科学家致力于火星环境地球化的深入研究说明,人类是有能力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的。
D. 人类除了利用太阳辐射,通过巨大反光镜反射来提高火星的温度,也还有其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