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雪一化就有路了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辞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抱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怕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
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愤激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小题1】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激愤恼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中加着重号的“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4】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1 10:19: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来到牛村后,全村八十五户人家,家家都有人承包脱贫。伊南高兴得差点去买挂鞭炮“噼里啪啦”一下。他是牛村的第一书记,任命没半个月,正琢磨着怎么给牛村脱贫呢,精准扶贫来了,正想瞌睡哩给个枕头,能不乐得蹦起来?

牛村属于穷乡僻壤,传统的农耕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典型的贫困村。精准扶贫实施一段时后,伊南发现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回事。

帮扶脱贫的人经常来牛大家,每次都送来不少衣服,顺便带点水果,还有米面油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

伊南对牛大说,这样也好,省得你买衣服穿。

牛大鼻子一哼,冷冷地说,衣服都是穿过的,谁知道有没有传染病?说不定是从火葬场捡来的呢?牛二家,帮扶他的人来过一次后,再没来过,倒是每月寄五百块钱过来。

伊南掰着指头算了算,牛二家五口人,每人每月一百块,这也达不到脱贫标准啊。再说,这钱也没保证,不定啥时候就断了。

牛三家,帮扶他家的人可能有点关系,安排牛三家的四口人都进城打工了,牛三和他老婆到某医院做保洁,就是打扫厕所卫生,两个孩子当保安,说白了,看大门。按说,这也不错,可是,这些工作都是临时的,一旦帮扶的人退休了或是调走了,牛三一家是不是有下岗的可能?不好说。

牛四家,帮扶的人没有一官半职,只是一个小科员。这个小科员每星期都要来,到家后,给牛四家扫地,帮助烧火做饭、洗衣服,若不是叫牛四“大叔”,不知道的人真以为他是牛四的儿子呢。弄到后来,牛四反倒不好意思了,对那个小科员说,小伙子,我不当贫困户了,我脱贫了中不中?

还有真脱贫的。牛九,孤寡老人。帮扶他的人是某单位的老一,认牛九作干爹,给牛九过了个生日,牛九就收了几万元的红包。

伊南回城后,从当地的电视新闻里发现,牛村还有三户也脱贫了,一户是牛五家,从家里的摆设上足可以看出来,五十吋液晶电视、真皮沙发、多开门冰箱等新潮家具家电应有尽有;一户是牛六家,被记者采访的小伙子自称是牛六的儿子,亮了亮手腕上的名表,拿出几万元的手机,抽的烟也都是中华烟,还对着镜头乐呵:“脱贫了,脱贫了。”一户是牛七家,从各种表格和数据上,还有主人按的指印上,看出牛七已经奔上小康了。

伊南感到疑惑,当即打电话给牛村村委会牛主任。牛主任吭哧半天才说实话,说都是唬人的。牛五家的家具录过像后就被拉走了,牛六压根就没娶老婆,哪来的儿子?牛七家,那些表格都是胡球填的。

伊南说,牛七都按指印了。牛主任说,牛七说只要不是枪毙他,按指印没啥大不了。看着人家大热天跪在地上填表格,怪可怜的,牛七说,咱权当积德行善了。

……

如此看来,猪八戒啃猪蹄,还得依靠自己才能不被饿死。伊南回到牛村后,通过深入了解,他发现,牛村贫困的症结在于牛村的道路,就是那四座木桥,这几座桥年年都要被洪水冲垮,一旦垮掉,村民就得集资修桥。也正是因为年年集资修桥,使得村民的日子愈加难过,愈加贫困。他还得知,当地流传一个说法,四座桥相当于牛的腿,腿要走路,不能修成死的。

伊南哭笑不得之余,找到牛主任。他故作神秘地说,牛主任,我找风水先生看了,牛村之所以穷,问题出在“牛腿”上。

牛主任不明就里,惊诧地看着伊南。

伊南说,风水先生说,天机不可泄露。他好说歹说,风水先生才吐露实话,说牛本身就不如騾马走得快,牛腿老是断,那就更慢了。

牛主任眨巴着眼睛,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许多。

看到牛主任的表情,伊南心里有了底,继续“忽悠”牛主任,说细想想,风水先生说得不无道理,不如把木桥换成钢筋水泥的。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什么都好办。

钱从哪里来?比不得修木桥啊。牛主任说着说着皱起了眉头。伊南说,只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钱嘛,我想办法。

原先也有一些年轻人提过修桥的事,一直没付诸实施。牛主任说罢,又给伊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就地取材,修成石桥咋样?山上石头多,不少村民闲在家没事……给他们找点活儿,也可以补贴家用嘛。

伊南心里豁然一亮,说石桥好,与古村落协调。牛主任,咱兵分两路,您负责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我回城找有关部门筹措资金。

事情比想象中的要顺利。

短短三个月后,木桥换成了石桥。

记者报道牛村修桥的新闻后,外界人被牛村纯朴的民风、古朴的建筑所吸引,来牛村的人日渐多起来。

后来,牛村就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这下,牛村算是彻底脱了贫,伊南呢,据说也被提拔了。他要离开牛村时,村民还舍不得他走呢。

(选自《小说月刊》)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写伊南刚刚上任就迎来了精准扶贫,他非常高兴,这一情节为下文写伊南发现情况并不如愿,下决心带领村民靠自己脱贫做了铺垫。
B.牛村八十五户人家都有人承包脱贫,但后来走了样,电视新闻中对牛村三户脱贫人家的报道,表明在帮扶脱贫行动中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C.为了再次修桥,伊南以“风水”“天机”为说辞,使牛主任“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许多”,这一细节反映出牛主任对伊南善于处理问题的钦佩之情。
D.小说构思行文颇具匠心,情节起伏有变,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文中人物着墨不多倒也个性鲜明,内容情节简单紧凑,却有引人入胜之效。
【小题2】小说描绘了一幅牛村人物群像图,请简要概述牛村部分村民的形象特征。
【小题3】为什么木桥换成了石桥牛村就脱贫了?请结合小说分析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2004年至今的十年间,在127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开花的475所孔子学院,成为世界与中国增进认知与理解的一个跨文化交流平台。
但随着一些国家孔子学院合作协议到期,出现了部分合作大学取消续约的情况。此次斯德哥尔摩大学终止合作的决定,引发诸多联想;加之此前美国一些大学与孔子学院不再续约的先例,更是让舆论浮想联翩,甚至过度解读。
如能深入了解孔子学院的内在机理,相信这种误解会少得多。
据《孔子学院章程》,由外方大学或相关教育机构首先向孔子学院总部提出申请,经总部批准后,采取中外合作方式合作办学。学院设在外方大学内,中方院长仅负责对汉语老师、志愿者以及与国内的联系等事务性工作,并配合好外方工作。
不论在具体的学院运作中,还是在学院对外方大学的影响力方面,孔子学院都不具备影响甚至限制对方大学学术自由的能力。而且,孔子学院作为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奉行孔子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是传承中华文化包容合作精神的重要载体,注重平等协作,鼓励创新,而非钳制学术自由。
孔子学院的领导机构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某些国家强调孔子学院有政府官方背景,担心其在所在国大学内部传播中国政府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由于总部提供相应资金、师资及管理方面的支持,所以便会被某些舆论误解,而国外相关机构推波助澜,将此误读放大化,认为中国人非常清楚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而不仅是想改变外界对中国的看法,从而对孔子学院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不过,孔子学院总部对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的发展也必然要进行深刻反思,须激发并持续保持国外公众、大学、社会团体乃至政府对孔子学院的兴趣。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多元化的因子,教学中要有“大文化观”。实事求是的讲,当代中国能让世界为之一亮的文化符号还很少,影视剧、文学作品等经典艺术与很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时代吸引力的重要原因。此外,孔子学院的运营方式、形象定位、全球分布以及合作模式等都是需要认真总结的。
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相信以它博大的胸襟拥抱世界的同时,也会赢得世界对它的认可与尊重。到那时,也许世界对它依然少不了质疑,但是“果断点赞”一定会更多。
(节选自《中新网》转新加坡《联合早报》,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学院是个文化超市,必须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用更好的教材适应海外汉语学习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外提斯学院等国外推广机构相比,孔子学院至今没有推出一本可与《少年维特之烦恼》《堂吉诃德》等相当的代表教材。《论语》至今还未找到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翻译并获得外国人认可的译本。
据悉,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孔子学院一直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教授的课程几乎全凭教师自己安排,其课程无法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的认可,更没有学分,这意味着选这门课程要完全依靠学生的兴趣,这是孔子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此外就是教师的问题,国家汉办本身并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派向海外孔子学院的教师大多是从国内各大学抽调的,师资力量的缺口非常大,而从国内抽调的教师质量也很不整齐,许多教师并不具备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语言老师只能教语言,对于中国文化却了解不多。
(节选自《东方早报》)
(材料三)
《社会观察》: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不同,在具体的教学和交流过程中,有无理解上的困难?国外能否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文化?
许琳:文化的差异的确是存在的。比如我们的教材里有一些成语教学,外国学生就很难理解“愚公移山”,他们就问,为什么一定要挖那个山呢?还有说到古时候的孝道,说是守孝三年,他们又会问为什么要守着呀,人老了死去是自然规律呀等。确实文化是有差异的。
斯坦福大学曾说他们设立孔子学院是“为了培育未来了解中国的美国领导人”,他们觉得中国有重要意义,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全局,要懂得中国的语言,了解中国的文化。而我们并没有想强加给谁什么。我们认为,我们出去教授中文也好,传播中国文化也好,不是要改变对方,一定要对方按照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文化去考虑;而是双方交流,相互了解对方,在实践中调整。如果通过孔子学院,海外对中国有了比较真实的了解;我们也通过交流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达到双赢,那是最好的。
(节选自《社会观察》对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干事许琳的《访谈录》)
(材料四)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也成为孔子学院的“金字招牌”。在合作模式上,以“和”取胜;在传播过程中,以“和”感人。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平台到综合的文化交流平台,从单向的文化传播到双向、多向的跨文化交流,孔子学院跨越文化边界,寻找交叉点、共鸣点、融合点。
“非排他、非竞争、非暴力”,日本北陆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北元喜朗评价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互惠双赢的语言文化推广模式,也是首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资金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先驱性实践。
“只要沟通和交流,不同文明之间都会有启发。”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意方院长兰珊德说,孔子学院是意大利人了解中国的一个中心,为双方提供客观平等的交流平台。
孔子学院这颗和平友善的种子,在世界扎根、开花、结果,悄然影响着世界文化生态。
(节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孔子学院既是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也是奉行孔子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传承中华文化包容合作精神的交流平台。
B.中国很少有能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包含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等经典艺术在内的文化符号,这是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时代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C.《论语》应该成为孔子学院标志性的教材,就像《少年维特之烦恼》《堂吉诃德》分别成为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外提斯学院的代表性教材一样。
D.斯坦福大学认为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有重要意义的中国,要懂得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培育未来了解中国的美国领导人,就必须设立孔子学院。
 
E.孔子学院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互惠双赢的语言文化推广模式,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中心,为双方提供客观平等的交流平台,极大影响了世界文化生态。
【小题2】材料一谈到“外方大学或相关教育机构”对孔子学院“取消续约终止合作”是因为对孔子学院有误解,请概括外方的这种误解。
【小题3】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叙述孔子学院在目前遇到的困难有什么不同?
【小题4】结合四则材料的相关内容,分析孔子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怎样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玉,石之美者。玉是大自然的精华,蕴含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山川之秀美。名著《红楼梦》与中华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开篇即以通灵宝玉为引,之后又贯穿故事始终,故事主要人物也以玉为名。玉文化渗透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集中表现了玉的审美价值、审美标准、文化价值等。

②《红楼梦》里满是玉饰品。贾府中生活用的玉器皿有琥珀杯、玛瑙碗、玉杯、缠丝白玛瑙碟子和翡翠盆等。曹雪芹《自题画石诗》道:“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结合书中的意蕴,可以看出,曹雪芹更侧重于对玉天生丽质的认同和欣赏,而反对刻意雕琢和纹饰。他所赞赏的是那种“挺自有之天资,抱未来之纯素,不假修饰,自成奇珍”的璞玉。

③《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以玉组成的词语来描写和比喻各种美好的事物,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颂扬了玉的高洁、质朴、风骨与精神,充分展示了玉的各种美德。如宝玉的“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悉多焉得玉无痕”等。

④《红楼梦》本名《石头记》,顾名思义,是譬石头所记之事。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是以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生发想象,塑造出贾宝玉这一人物。一块美玉贯穿全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到第一百二十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展示了经石——玉——人(玉)——石的全部发展过程。一块顽石,吸纳了天地之精、日月之华而成为一块美玉,并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簇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了一遭,以玉为主线,演绎尽了人间荣辱兴衰、悲欢离合。最终,贾宝玉了却尘缘,出家为僧,跟一僧一道出走,而通灵宝玉在游历完人间之后,回到青埂峰变回了女娲补天遗留的那块大石头。

⑤曹雪芹借玉石来塑造了宝玉和众多冰清玉洁的女儿形象。《红楼梦》里与玉有关的人名有贾宝玉、林黛玉、妙玉、蒋玉菡、甄宝玉、林红玉、玉钏、玉柱儿、玉官等。宝玉曾经自号“绛洞花主”,宝玉是花主,其余的女子都是花。两位女主角,宝钗黛玉,各占了他名字一半。一个拥有宝玉“木石前盟”的爱情,一个占了“金玉良缘”的婚姻。两人才情不分伯仲,丽质天生。一有咏絮之才,一有停机之德,一个似娇花照水弱柳扶风,一个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而曹雪芹把“玉”字给了“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的林妹妹,可见对黛玉的钟爱。唯有“玉”字,方能喻其至真至诚,至纯至洁,至贞至痴。唯有“玉”者,才能彰显宝玉黛玉二人的灵魂契合,思想对等,矢志不渝。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红楼有梦玉为伴》2019年1月25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红楼梦》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其中主要人物的名字,都与中华玉文化有关。
B.曹雪芹虽然倾心于玉,但他不是对任何品性的玉都喜爱,而只是注重那种天生丽质的璞玉。
C.曹雪芹之所以给小说命名为《石头记》,就是因为他有感于家门口的一块巨石而生的想象。
D.虽有“金玉良缘”,但作者却更倾向于“木石前盟”,因唯有“玉”才可喻至真至诚的爱情。
【小题2】一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说《红楼梦》体现了玉的各种价值,然后从多角度论证。
B.文章第二段引用《自题画石诗》是为了证明《红楼梦》中很多器物都和“玉”有关这一观点。
C.文章第三段先总的概括了《红楼梦》中写玉的手法,然后又采用例证法进行了论述证明。
D.文章四、五两段是并列关系,它们分别叙写了“玉”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上的主要体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蕴含中华玉文化,那么《红楼梦》就一定不会成为经典。
B.《红楼梦》中器物、主要人物名字都和玉有关,这也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都非常钟爱玉。
C.《红楼梦》以“石”开始,又由“玉”收束的全部发展过程,显现了曹雪芹独特的匠心。
D.《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通过本文作者的分析,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得些许玉的知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其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就是财富”这句格言,又有了新的解读,因为在知识付费平台上,实现了知识直接“变现”(把非现金的资产和有价证券等换成现金),成了另一种含义的“知识就是财富”。另一方面,引入价格或经济回报因素后,是否会进一步提高人类知识分享与消费的效率,也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秦洁《知识付费兴起原因探析及前景展望》)
材料二:
随着知识付费概念的走红,短时间内各种知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致使行业良莠不齐。纵观当下市场上的产品形态,无论是综艺式的说话课程、快速解惑的付费问答,抑或是读书精华,内容均呈现大众化、浅层化、覆盖面广的特点,根本无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获得知识沉淀的需求。
在此状况下,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更需要从内容上下功夫,根本不是莶约几个大Ⅴ就能解决问题的。人们之所以愿意为知识“买单”,就是因为知识的可贵,而可贵的知识不是靠名人效应积攒的,而是需要“肚子里有货”。唯有拓宽知识生产者的渠道,让更多的知识人参与到知识付费领域中,才能够解决知识付费“内容”不足的问题。
(摘编自腾讯网《“知识付费”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内容》)
材料三:
图一:2015-2018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及预测

图二:网友最愿意买单的领域
能提高工作能力和收入的经验
兴趣爱好
职业选择
时间管理
方法技能
63.3%
42.19%
32.90%
28.05%
23.91%
 
(数据:果壳网和网易云课堂公布的《2016年知识青年付费报告》)
材料四: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技术驱动的风口不同,知识付费的崛起,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演进,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具体而言,知识付费既借力于知识付费平台的演进、付费方式的便利,也得益于中国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学历教育需求的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应对当下中产焦虑的“止痛剂”,也不仅仅是IP变现的另外一种方式。
知识付费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实际上是现有的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化的一部分,是人类信息生产、获取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由一对多转为多对多的一个阶段。最终,知识付费不仅会作为一种独立的行业,还会直接改造和融合现有的教育业、出版业、广告业、咨询服务业,成为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
但相比未来的前景,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除了适应移动化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从整休产业上看,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休需要扩大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付费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知识付费行业进行整休的梳理和检视。
(摘编自冯尚钺《我们研究了28家平台,为你揭开知识付费的现状与未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揭示了知识付费的本质、优势,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付费潜在缺点的隐忧。
B.材料二表明,当前知识付费行业普遍存在内容肤浅、缺乏个性、广而不精等缺点。
C.材料三图二表明,最能决定网友付费的意愿是内容的实用价值,其次是兴趣爱好。
D.材料四表明,“知识付费”的崛起,不是技术的演进,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就是财」富”这句经典格言在当今成为现实,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日益转变。
B.2015年-2017年,我国内容付费用户的规模及增长率均成上升趋势,但预测2018年这二者均成下降趋势。
C.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对多相勾连的模式,是一个崭新的独立行业,规模可达万亿以上。
D.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不宜寄予过高期望。
【小题3】怎样才能使“知识付于费”行业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1月19日2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
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十七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中国北斗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2009年,经国家批准,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试验系统建设,充分验证新一代导航信号体制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首次组网卫星发射任务。2018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即将开通运行;后续,将于2020年底前,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摘编自2018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北斗系统有一项很重要的服务就是“授时”,即将我国的标准时间告知各类用户,以便使用。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国家标准时间,也是一个国际的标准时间,是与国际上其它相关机构一起来联合解算出来的,供全世界统一使用,叫协调世界时(UTC)。获得协调世界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时间比对,我们目前所用的共视比对和精密单点定位(PPP)比对,就是利用北斗系统而获得的。
交通运输行业向来是北斗系统最大的民用行业用户之一。在综合交通的大框架下,全国已有超过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5万辆邮政和快速运输车辆、36个中心城市约8万辆公交车、370艘交通运输公务船舶安装使用或兼容北斗系统,国产民航运输飞机首次搭载北斗系统,近期还针对长江航运等重点领域,研究出台了具体措施,分阶段稳步推动北斗系统在行业全覆盖。同时,交通运输部还积极推动北斗系统国际化。今年9月19日,北斗三号第13、14颗卫星成功发射,这两颗卫星搭载了由交通运输部参与建设的搜救载荷,将组成北斗卫星搜救系统,并作为全球卫星搜救系统的组成部分,为全球遇险人员提供报警和定位服务。此外,全国各省也在逐步探索北斗系统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
(摘编自2018年11月19日“人民网”)
材料三
轮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中,需要航标灯的指引。卫星在太空飞行,太阳与地球就是它的航标灯:卫星飞行姿态的建立依赖于对太阳、地球的观测,测量精度越高,卫星飞行姿态就越稳定,提供的导航精度也越高。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制的“三只眼”,就是通过观测太阳、地球为导航卫星提供导航。“三只眼”就是两个“太阳眼”——模拟太阳敏感器、数字太阳敏感器,一个“地球眼”——红外地球敏感器。“太阳眼”负责测量太阳的位置,“地球眼”测量地球的位置。安装了“三只眼”的北斗卫星的优异表现与“视力”密切相关。卫星入轨初期用模拟太阳敏感器捕获太阳,再用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共同作用,更加精确地确定卫星的三轴姿态。
科研人员对北斗卫星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进行了关键技术攻关。数字太阳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关键元件自主可控;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后,具有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姿态测量的干扰等优点。
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星间链路,是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过渡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系统全球服务能力的核心技术手段,也是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重要标识和技术制高点。科研人员提出了自己的北斗全球组网星间链路解决方案,率先采用毫米波技术体制和生产工艺,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间链路产品,对于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了北斗全球系统的跨域发展。
卫星电源分系统也是卫星的关键分系统之一,被誉为卫星的“生命线”。在北斗三号中,首次批量采用了转换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能和太阳能帆板的尺寸充分匹配,极大提高了卫星“吸收”太阳能的效率。
(摘编自2018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11月19日发射成功的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组网卫星。
B.北斗三号工程于2009年正式启动实施,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并将于2020年底前向全球提供服务。
C.北斗三号第13、14颗卫星将组成北斗卫星搜救系统,它是全球卫星搜救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为全球遇险人员提供相关服务。
D.卫星在太空飞行需要太阳与地球的指引;对太阳、地球的测量精度越高,就越利于卫星飞行姿态保持稳定,提供更高导航精度。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第18、19颗组网卫星的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年底前将有望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
B.除了提供授时服务和为国内车辆、船舶和飞机提供导航服务外,北斗系统也将逐步与新兴技术融合发展,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
C.与数字太阳敏感器相比,红外地球敏感器测量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强,寿命更长,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姿态测量的干扰,具有明显的优点。
D.星间链路是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也是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服务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我国的这项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小题3】北斗系统实现了哪些自主创新?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