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花草院落

郑飞雪

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拔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缥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话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④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位于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润边。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春景图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气,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蔬莱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显现,露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看,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草蔬菜,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黄瓜很愉悦,纤巧的藤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色的。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它从母胚生长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黄瓜,一个名副其实的乳名。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襄着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儿,让人据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

⑥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蓬勃的生机在缠绕的枝叶间展现。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诗意和温暖。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⑦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人,演奏着浪漫的交响曲,提琴、簧管、长笛……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

⑧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怕她在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性情操持,就像蜜蜂在花丛中辛劳,像莱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止这天生的执念。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搏。母亲的脚步移动着,在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个芽;在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枝叶蓬勃成一片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的生命,相互依靠,相互缠绕,寂寞中滋生出许多热闹。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远程的脚步。

⑨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了性格迥异的孩子。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②段具体交代前往乡村的路途遥远、坎坷,为下文具体描写院落的情况进行铺垫,同时暗示作者对小院的向往之情。
B.本文写“我”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用方言和他交流,让“我”“错把他乡当故乡”,表现了村民的朴实,让“我”感到亲切。
C.本文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让人感受到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D.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也注重对人物的刻画,文章采用了多种手法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小题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文字。
【小题3】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30 06:32: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龟兹,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宗教的传播,留下来的是文化和艺术的永恒。外来却扎根于中国文化的佛学,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在其沿丝绸之路向龟兹传播的过程中,汇聚了来自两河流域、南亚次大陆和地中海文明的多种文化和艺术风尚。同时,佛教的回传,又给龟兹注入了黄河长江文明下的汉地文化艺术传统。这种多元性的文化元素,日渐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融合在一起,给龟兹画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激发了创作灵感,通过融合发展,创造了瑰丽多姿的龟兹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中,建筑、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建筑提供了艺术开展的神圣空间,雕塑是灵魂和核心,壁画则是具体的阐释和展开。龟兹石窟壁画的艺术成就既基于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也源于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与融合,由此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其题材和内容以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等与释迦牟尼有关的故事画为主,佛教故事画内容之丰富,超过了印度和敦煌以及中原地区。其艺术风格分为龟兹风、汉风和回鹘风。其中,龟兹风融合了希腊化的犍陀罗艺术、印度本土风格的秣菟罗艺术和西亚波斯艺术元素,并创造使用了独特的菱格装饰构图形式和凹凸晕染法。凹凸晕染法凸显了人体的立体感,人物线条如“曲铁盘丝”。这种产生于西域的独特晕染法,后来被西域画家尉迟乙僧带到了长安,丰富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在画史中被传为佳话。
龟兹石窟中心柱窟的主室券顶中脊壁画,集中反映了中外文化的融合。在那里,常常有日天的形象——佛教中的天界诸神之一,掌管着太阳的运行。其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既有源于自然的圆日造型,也有身披盔甲、坐于马车之上的王者造型。王者造型显然是受到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形象的影响;而头戴虎皮帽的金刚形象更有古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影子。在龟兹壁画中还出现有作为佛教护法神的双头金翅鸟形象,以及波斯萨珊王朝时期流行的联珠纹饰,这深刻地反映出西亚文化对龟兹艺术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中原地区汉代以来所流行的不同纹饰和汉地造像在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出现,也明显地揭示出佛教艺术回传的历史轨迹。如同本生故事中的粟特商人形象呈现出中亚地区商业文明的印迹,身着各种服饰、形态多样的供养人绘画,也反映着多元文明在龟兹地区的和谐共存。
跨民族、跨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成为龟兹石窟艺术的重要特征,既反映出龟兹文明的开放和文化自信,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文化的融通和共荣。沧海桑田,多元荟萃的龟兹石窟艺术在延续了五六百年之后,逐渐走向衰落。与此同时,地处河西走廊西端、西邻新疆东境的敦煌石窟艺术却是一派繁荣的景象。一枯一荣间,石窟艺术在龟兹与敦煌的互动传播中得到了更加辉煌的发展。
(选自徐永明、苗利辉的《从龟兹到敦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影响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佛学,在传播过程中,留下了文化和艺术的永恒,最终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
B.佛学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汇聚了多种文化和艺术风尚;在回传过程中,又注入了黄河长江文明下的汉地文化艺术传统。
C.瑰丽多姿的龟兹石窟艺术是多元性文化元素,日渐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D.建筑提供了艺术开展的神圣空间,雕塑是灵魂和核心,壁画则是具体的阐述和展开,从而形成了石窟艺术三位一体的格局。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龟兹石窟壁画的艺术成就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是由于其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与融合。
B.龟兹石窟壁画的题材和内容以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等与释迦牟尼有关的故事画为主,超过了印度和敦煌以及中原地区。
C.龟兹石窟壁画的龟兹风是在融合了希腊化的犍陀罗艺术、印度本土风格的秣菟罗艺术和西亚波斯艺术元素而形成的。
D.产生于西域的凹凸晕染法,后来被西域画家尉迟乙僧带到了长安,丰富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在画史中被传为佳话。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天的形象的艺术表现既有源于自然的圆日造型,也有身披盔甲、坐于马车之上的王者造型,集中反映了中外文化的融合。
B.王者造型、头戴虎皮帽的金刚形象以及双头金翅鸟形象,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西亚文化对龟兹艺术产生的重要影响。
C.龟兹石窟艺术的衰落、敦煌石窟艺术的繁荣,充分证明了石窟艺术在龟兹与敦煌的互动传播中得到了更加辉煌的发展。
D.中原地区汉代以来所流行的不同纹饰和汉地造像在龟兹壁画中的出现,明显地显示出佛教艺术在传播过程中的历史轨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着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客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递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递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施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了,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跨如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阅读示范:1.语言构建与运用——筛选信息的方法:整体速读材料,弄清体裁及大致内容,筛选相关信息。2.思维发展与提升——整合重要信息的方法:提取关键词句,整合信息。
【小题1】分别概括各个材料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要点。
材料一:
①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段: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③第三段:介绍量子通信主要研究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①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段:潘建伟的宏伟计划将会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
材料三:
①第一段: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日本科学家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②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段:在基础科学领域,使用人造卫星进行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而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真题演练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思维发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小题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思维发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小题4】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审美鉴赏: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质量创新能力的差异,可将企业区分为“速度盈利型企业”和“质量盈利型企业”。

速度盈利型企业发展艰难。由于速度盈利型企业质量水平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只有在经济处于大规模、持续性扩张的时期才可能生存,一旦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其发展空间就会受到极大影响。质量盈利型企业逆势增长。质量盈利型企业由于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多元化、个体性需求,其产品需求的替代弹性较低,即使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也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甚至可能利用消费升级的契机实现逆势增长。

质量创新的重要评价指标是产品的质量水平,其主要是由一次检验合格率和退货货值率来衡量。调查表明,2014-2015年,产品的一次检验不合格率下降了23.2%,退货率下降了2.4%。以调查企业2015年的平均销售额为基数,一次检验不合格率的下降,使每家企业节约成本168.1万元,调查企业节约的总成本为20.3亿元。如果以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110.4万亿元为基数计算,一次检验不合格率的下降可节约成本440亿元,占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0.7%。

生产的智能化,尤其是机器人的使用,有效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降低质量成本,是企业质量创新的重要基础。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面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能够使退货货值占比下降41%,机器人的使用则可使退货货值率下降65%。

新产品是质量创新的重要指标,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效益。调查显示,企业产品平均更新周期为400.8天;58%的企业在近三年内没有推出任何新产品;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9.2%。

服务质量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在提供产品的同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如售后服务能力、客户咨询响应速度等。调查显示,建立了客户呼叫中心的企业仅占15.2%,建立了客户数据库的企业仅为22.8%。对于客户需求分析的频率每周仅为2.5次,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间则达13.9天。

质量创新需要优秀的一线技能型工人的工匠精神。调查显示,一线工人中,经过专业化技能培训的仅占19.1%,获得专业职业技能证书的仅占12.3%,工匠精神不足是企业质量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短板。

质量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管理能力的保障。调查显示,中国的管理效率得分较美国低21%,较德国低18%,较日本低17%,企业的管理能力仍难以有效支撑质量创新。

(摘编自《以质量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材料二:

《北京青年报》记者:您在审议(政府)报告的发言中提到,品质才能打败山寨,击垮假冒伪劣,让中国制造屹立于世界。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发展制造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雷军(小米公司董事长):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品质和创新是最重要的事情。我经常对我的同事们讲,我们要用望远镜看创新,用显微镜看品质。因为创新决定我们能飞得有多高,而品质决定我们能够走多远。

材料三:

2017年,央企利润增速“跑赢”了营收增速,领先1.9个百分点。这表明,央企增长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资产负债率也稳步下降:到年末平均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前平均资产负债率将力争再下降2个百分点。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注)质量信号是指商品具有优良质量的信号特征。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量盈利型企业的创新能力比速度盈利型企业强,产品质量比速度盈利型企业好。
B.一次检验合格率高、退货货值率低,产品的质量水平就高,反之其质量水平就低。
C.企业产品的一次检验不合格率下降可以使企业节约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利润。
D.质量信号主要由品牌、标准、认证、口碑构成,企业对打造质量信号不够重视。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处于大规模、持续性扩张的时期就适合速度盈利型企业,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就适合质量盈利型企业。
B.2015年所调查的企业,由于生产实现智能化,特别是使用机器人,使退货货值率占比大大下降,降低了质量成本。
C.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认为,企业应该用长远目光看待创新,并狠抓产品的质量,这两个方面做好了,中国制造才能屹立于世界。
D.2017年,央企资产负债率出现下降,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央企增长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质量创新面临哪些问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艺术要真,要善,还要美。那么真、善、美是否可以统一起来呢?
孔子在论艺术时,还没有将真善美联系在一起讲,更没有明确提出这三者的统一,但从他要求艺术“尽善”、“尽美”,主张“情欲信,辞欲巧”,“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来看,他已有了要求将真善美统一起来的思想因素。第一个将真善美并提的是孟子,他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但他讲的是人的善、信(即真)和美,而不是指艺术的真善美及其统一。最早将艺术的真善美并提的大概是荀子,他在《乐论》中说:“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穷本极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这里说的“礼”即善,“乐之情”即美的音乐所引起的美感,“诚”也就是真,认为如果三者具备,音乐就可以“管乎人心”,发挥“移风易俗”,使“天下皆宁”的作用。
对于艺术真善美的关系提出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见解的则是陆机、刘勰、钟嵘等人,尤其是刘勰。他说:“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文心雕龙·宗经》)认为文艺作品情深事信,风清义贞,体约文丽,并将之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就符合圣人经典所确立的标准。刘勰以后,直接将艺术的真善美联系在一起并要求统一起来的人就多了起来,如白居易主张诗歌要“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李翱主张“义深”、“理辩”、“言信”、“文工”(《答朱载言书》)等等,都是要求将情真言信,义实理辩,声华文工,也就是艺术的真、善、美统一起来。
所以,要求艺术达到真、善、美,并将之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我国古代美学史上的一个传统的见解。在古代许多美学家看来,善是艺术的目的和祈求达到的效果;真是艺术的基础,真而后才能善,也才能美;而美则是手段,美而后才能善,才能发挥艺术实现善的特殊功能。这种见解有个从萌芽到产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并和艺术创作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它既是艺术实践的总结,又对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我们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就应该批判地继承这些成果,并在新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这正是我们的责任。
(摘编自邱明正《略论艺术的真善美》)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论艺术时已经有意识地将真善美统一起来,并揭示了三者间的联系。
B.孟子和荀子均将真善美并提,两人对真善美所涉对象的关注点也是相同的。
C.刘勰对于艺术真善美的关系阐述清晰、理解透彻,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D.真善美三者有机统一的传统见解,对于现代而言,发展的空间与意义不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构上,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证。
B.在论证方法上,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重点分析了古代美学史上的传统见解,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的关注。
D.文章所述内容精当,所论精辟有理,这充分体现了论述文论与述的统一。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如果同时具备真善美三者的特征,那么就能产生积极的教化作用。
B.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具体到艺术创作,就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C.在艺术创造上,真善美并非是独立存在,而是有机联系的,关系密切。
D.只要达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就能实现繁荣兴盛。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所谓六艺乃春秋时固有之学问,先孔子而存在,孔子实未制作之。但孔子虽未曾制作六艺,却曾以六艺教弟子。故后人以六艺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亦非毫无根据。以六艺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据《国语》,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已有“诗”“礼”“乐”“春秋”“故志”等。但此等教育,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受。不但当时之平民未必有机会受此等完全教育,即当时之贵族亦未必尽人皆有受此等完全教育之机会。吴王寿梦第四子季礼到鲁方能见各国之诗与乐,可见“乐”“诗”各书,在当时乃是极名贵的典籍学问。
孔子则抱定“有教无类”之宗旨,“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故以六艺教人,或不始于孔子;但以六艺教一般人,使六艺民众化,实始于孔子。以后各家蜂起,竞聚生徒,然此风气实孔子开之。
孔子之讲学,又与其后别家不同。别家皆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如《庄子·天下篇》所说,墨家弟子诵《墨经》。但孔子则是教育家,他讲学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所以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所以颜渊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庄子·天下篇》讲及儒家,即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此六者正是儒家教人之六种功课。
惟其如此,所以孔子弟子之成就,亦不一律。《论语》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可见孔子教弟子,完全欲使之成“人”,不是教他做一家的学者。
孔子又继续不断游说于君,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此等举动,前亦未闻,而以后则成为风气;此风气亦孔子开之。
再说孔子以前,未闻有不农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讲学为职业,因以谋生活之人。古时除贵族世代以做官为生者外,吾人亦尝闻有起于微贱之人物。此等人物,在未仕时,皆或为农或为工或为商,以维持其生活。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孔子以前,不仕而又别不事生产者,实未闻有人。《左传》中说冀缺未仕时,亦是以农为业。孔子早年,据孟子说,亦尝为贫而仕,“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孟子·万章下》)。但自大收学生以来,即纯以讲学为职业,为谋生之道。不但他自己不治生产,他还不愿教弟子治生产。樊迟“请学稼”,“请学为圃”;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他这种不治生产的办法,颇为其时人所诟病。据《论语》所说,荷蓧丈人谓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此外《庄子》亦载盗跖谓孔子:“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庄子》中所说,不可认为实事,但此等批评,则是当时可能有者。
观此可知儒家之一种风气。惟其风气如此,于是后来即有一种非农、非公、非商、非官僚之“士”,不治生产而专待人之养己。此士之阶级,孔子以前,似亦无有。以前所谓士,多系大夫士之士,或系男子军士之称,非后世所谓士农工商之士也。此种士之阶级只能做两种事情:即做官与讲学。此所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即是此阶级之创立者,至少亦是其发扬光大者。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是春秋时期固有的学问。孔子虽未创作六艺,却将其当做教学的教材,所以后世认为六艺与孔子关系密切,也有一定道理。
B.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理念,不过问学生的出身,只要缴纳学费者,一律教给他们各种功课和名贵典籍,这在当时是一大解放。
C.孔子之所以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是因为他讲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儒家学派的学者,而在于培养能为国家服务的人才。
D.孔子一直以来不治生产,不农不工不商不仕,颇受时人诟病。荷蓧老人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即是批评其此种生活态度。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以前为官的人有两种:世代为官的贵族,出身微贱但后来出仕的人物。第二种人在为官以前,都为维持生计而干过其他行业。
B.孔子的学生樊迟希望学习农耕和种植的技能,孔子斥其为“小人”,说明孔子认为读书人从事农业生产是品德卑劣的体现。
C.《庄子》记载的盗跖对孔子不耕不织、以如簧巧舌迷惑君主等批评虽然未必是实事,但可能确是当时的人对儒家的看法。
D.孔子创立或者至少是发扬光大了不治生产而专待人之养己的“士”这一新兴阶级,这个阶级的人只能做为官与讲学这两种事。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国语》,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有“诗”“礼”“乐”“春秋”“故志”等,可见当时平民未有机会受此等六艺教育。
B.孔子欲使弟子成人,而非成一家之学者,所以颜渊子路虽皆为孔子门生,但颜渊注重仁德修养,子路擅长政治事务,他们的成就并不一律。
C.因孔子首以六艺教一般人,从而开创了教育的风气,其后各家蜂起,皆效仿孔子招收学生,故而后世推崇其为“万世师表”。
D.孔子对先秦时期教育的普及、游说之风的兴起、士人阶级的出现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其在我国历史上享有的极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