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讲述的是外貌奇丑无比的巴黎圣母院敲钟人伽西莫多受养父、副主教克罗德的指使,劫持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被人发现而受笞刑的故事。文章正是通过爱斯梅拉达的送水来表现人性美,讴歌人性美,呼唤人性美。
B.《我有一个梦想》文章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未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
C.《珍贵的尘土》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创作的一篇小说。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曾参加过墨西哥战争的约翰·沙梅与苏珊娜之间的故事。这也是法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代表作《金蔷薇》的第一篇文章。
D.巴金的《家》当中,觉慧是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觉慧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喜欢丫头鸣凤,但最终无法接受家庭中的种种惨剧,愤而离开这个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1-30 06:24: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手艺

孙如静

 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按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副县长,儿媳妇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

 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暗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补锅。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

 终于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架起了火炉,抽起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补锅啰……补锅啰……”。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盘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老爷子笑着说,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又抽气了。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

老罗头使劲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埚,再把坩埚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块柔软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球,然后把金属球对准盘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用补好的盘子舀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

 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一阵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小摊上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竟然病倒了。

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 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 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的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的补锅小摊又开张了。

 原以为一切恢复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偏偏这些闲聊又被老罗头听到了。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阵急火攻心,老罗彻底倒下了。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一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对老罗头补锅的过程描写详实、细腻,这既表明了老罗头技艺的娴熟,又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B.长河老爷子对时代的感慨让老罗头心中郁结并病倒,可见老罗头执着念旧,难以面对自己手艺将逐渐被淘汰的现状。
C.从当年“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到如今“几乎没有人停留”,鲜明的对比,巨大的落差,表明了时代变迁的必然。
D.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本是尽孝,却由于好事者们的闲聊而使老罗头一命呜呼,小说主要想借此表达人言可畏的主题。
【小题2】文章写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小题3】小说以“手艺”命名有什么好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①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②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③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④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⑤喝完水,那可怜人便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⑥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⑦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节选自雨果《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小题1】节选文字主要运用何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请探究小说结尾“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的内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个十分危险的人
(美) 鲁尼恩
(1)大约三十五年前,一个名叫摩根·约翰逊的年轻人来到我的家乡定居。在我们家乡,随便询问一个人从什么地方来,是很不礼貌的。摩根本人对此绝口不提,这样一来,其他人就更无从了解了。而且,他对自己的身世也很少谈起,因此人们把他看作是一个神秘的人物。
(2)摩根长相十分凶狠,这一方面由于他鼻梁上的那块伤疤,一双黑眼睛;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看人的特别姿态。三十五年前,当他第一次来到圣弗大街上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瞧,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人。”
(3)这一下可好,等到他第二次出现在圣弗大街时,那些曾经听到有关他的议论的人,转而又对别人说:“这无疑是个十分危险的人。” 渐渐地,凡是看见摩根,看见他那鼻梁上的伤疤、那黑眼晴的人,无不说:“ 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人。”
(4)以至最后家乡的男女老少人人皆知摩根是个十分危险的人。只要他一抬腿,用他那特有的姿态注视着别人时,人们都对他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如果他碰巧走进一家酒店,正在进行的争论会因此而忽然平静下来。如果他偶然对争论发表一些意见的话,那么不论他说些什么,在座的都会随声附和。因为谁也不愿意和一个危险人物发生争执。
(5)摩根·约翰逊鼻子上的伤疤表明,他过去曾经有过不幸的遭遇,然而,这块伤疤到底是怎么来的,他可从未对人说过。久而久之有人声称,听说这是一天晚上他在纽约和十个歹徒打架时留下的,其中一个歹徒开枪打伤了他的鼻子,而摩根·约翰逊最后把这十个人统统打死了。
(6)没人知道这种说法是谁散布的。摩根对此也不否认,甚至当被他打死的人数上升到二十人时,他也没有予以驳斥。事实上,他是个沉默寡言、不管闲事的人,人们对他的议论,他压根儿就没有理睬过。
(7)他在我家乡的小镇上一住多年,镇上的人常常指着他的背影向来访的人说: “他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人。”待到他快五十岁时,有的人只要一看见他就会发抖,直到他走开之后方能止住。
(8)可是,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正当他在街上行走时,从绿灯酒店踉跄地走出一个小老头。小老头姓甘布尔,是瓦尔法诺河下游一个牧羊人,   。他每月到镇上打一次酒。
(9)绿灯酒店卖的威士忌酒劲很大,喝了这里卖的酒常常使那些从来不想打架的人也想干一仗。当然,谁也没有想到它会有那么大的力量,竟然使一个牧羊人也寻衅斗殴起来。他一把抓起摩根的上衣就问:“好啊,你就是那个危险的人,是不是?”
(10)每个目睹这件事的人,都为可怜的老头感到担心,心想这下摩根还不像牛嚼草一样一口把他吞下去,嚼烂了再吐出来。可是摩根只是一个劲眨巴着眼,问道:“怎么啦?”
(11)“有人告诉我,你是一个危险人物,”牧羊人说道,“我现在就要切开你的胸膛,看看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使你变得这么令人可怕。”
(12)说罢,他掏出一把大折刀,打开来就向摩根刺去。摩根见他拔出刀子,拔腿就跑。上了年纪又喝得酩酊大醉的甘布尔,自然追不了多远。但是,摩根还是狂跑不止。直到跑出小镇之后才歇腿。据最后一个见到他的人说,他还在向丹佛市方向走呢。自从那以后,在这家乡的小镇上再也没有见到他的影子。十有八九,他已经到达丹佛了吧。
(13)后来有消息说,有关摩根是个危险人物的说法完全是虚构的,而且他也没有在纽约打死过十个人——他根本就没有打死过人。至于他鼻子上的那块伤疤,有人说那是他想偷一个女人的钱包,被那个女人用钱包砸的。
(14)这种说法很可能并不比摩根打死十个人的传说更可靠,但是直至今日,家乡小镇的人们对此一直笃信不疑。
(吴正龙译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第二段运用外貌描写,初步展现了摩根的人物形象,也为后文人们猜测其伤疤由来埋下了伏笔。
B.“没人知道这种说法是谁散布的”,可是人们还是继续传播摩根十分危险的言论,反映了小镇人道听途说并以貌取人的心理。
C.为了突出小说的主题和摩根的人物形象,第8段处对牧羊人的描写应该是越体现其羸弱渺小越好。
D.牧羊人之所以敢找“十分危险的”摩根的茬,是因为他喝了酒劲很大的威士忌,想借着酒劲拆穿摩根的真面目。
E.小说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和设置悬念、倒叙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了人物个性,充满了荒诞和幽默感。
【小题2】对比是小说创作的常用手法之一,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请举两例加以赏析。
【小题3】“摩根见他拔出刀子,拔腿就跑。上了年纪又喝得酩酊大醉的甘布尔,自然追不了多远。但是,摩根还是狂跑不止。直到跑出小镇之后才歇腿。”联系全文看,这样写摩根有什么作用?
【小题4】讽刺小说是以批判现实生活中的丑的人事物为手段来表现主题的小说类型。这篇小说对人性的讽刺是多方面的,揭露了人的多种错误心理,请就其中两点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故乡人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的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这条河里的鱼以白条子和鲫鱼为多。白条子他是不钓的,他这种钓法,是钓鲫鱼的。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 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中国以淡人为字的好像特别多,而且多半姓王,他们大都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一定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的诗,造就了多少人的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门口倒没有特别的标志。望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济世救人” “仁心仁术” “杏林春暖”“妙手回春”……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是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凤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都看。王家三代都是如此。城里外科医生不多,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而且大都是七八岁狗都嫌的半大小子。

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很少当下交款,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只有儿子女儿一年一年长高,不得不给他们换换季。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大水。这个县的地势,四边高,当中低,像一个水壶,别名就叫做盂城。这一年死于大水的,有上万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在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长竹篙拉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行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教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教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顛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好家伙,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连一片瓦都没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这一家住三个月,那一家住两个月,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给人家熬大烟,报酬是烟灰和一点骨子,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 ——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汪炳没有一个钱。白吃,白喝,自治病。病好后,他只能写了很多鸣谢的帖子,贴在满城的街上,为王淡人传名。帖子上的言词倒真是淋漓尽致,充满感情。

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对王淡人所做的事没有说过一个不字。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他老婆也只好笑一笑,摇摇头。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你好,王淡人先生!

(节选自《短篇小说》2015年第9期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的“一庭春雨飘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暗含春雨润物悄无声息,恩泽大地不求回报,这与他治病救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一致。
B.对于王淡人医治汪炳, 他老婆也只好笑一笑,摇摇头。 可看出他老婆对他的行为的无奈反感不理解。
C.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诗,造就了多少人的名字。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王淡人名字的由来,另外也透露出王淡人恬适淡然、超脱物外的生活态度。
D.在小说中,作者隐藏了自己的情感,仿佛是一个远远的观望者,而在结尾作者说了句“你好,王淡人先生!”,体现了作者对王淡人不求闻达的精神追求的赞许。
【小题2】小说中的王淡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说汪曾祺小说“看似寻常最奇崛”,请结合文本探究小说的“奇崛”之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烤饼里的深情
王举芳
(1)林子拿出一块烤饼递给我说:“有一家新开的烤饼店,老板的促销方式真新颖,他说饼要是与妈妈一起吃,拍张合照给他,可以返还一半钱。”
(2)我无辜地望着林子:“拜托,我还不到妈妈级别呢。”林子给了我一个漂亮的白眼:“你想得美,我是让你尝尝饼的味道。我要回家和我妈一起吃饼、拍照了,我好久都没和妈妈拍过合照了呢。”
(3)看着烤饼,我的心里充满了好奇,轻咬一口仔细品味儿,除了面的香味、油盐的香味、星星丝丝的花椒味儿,没有什么特别。
(4)路过烤饼店,长长的一队人排着等买饼,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闲来无事,我也加入了排队的行列。
(5)“老板,我妈妈非常喜欢吃你烤的饼,看,我和妈妈的合照,我发给你。”
(6)“好,返还你的钱是用饼代替还是给您现金呢?”
(7)“饼,另外您再给我来三个饼。”
(8)“好嘞。”
(9)就在这样的重复节奏里,半个小时后,终于轮到我,我仔细打量着老板:洁白的卫生帽下露出鬓角的霜白,笑纹满脸都是岁月的痕迹,看上去是个接近六旬的老人了。我说我要两个饼,他说记得与妈妈一起吃,拍张合照给我,返还一半钱。我点点头。拿着饼往家走,突然有些难过,他不知道,在一年前,我的妈妈病逝了。
(10)一个人吃着烤饼,想念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有些伤心,也有些美好。
(11)再去买烤饼,老板问拍没拍照片,我低低地说我母亲已经去世了。他说,和别人的合照也行,比如和你的婆婆、姑姑、姨妈等,她们都是母亲。
(12)老板如此做生意真让人摸不透,一定会亏本,除非他卖的价高,是暴利,可是他的烤饼价格本来就是很低的。这是精明的林子的演算结论。
(13)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路过烤饼店,店里没有顾客,老板一个人坐在那里,望着满墙的照片发呆。那些照片都是顾客和妈妈的合影。我走了进去。他立即起身招呼我。
(14)“带照片了吗?”他问。
(15)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在凳子上坐了下来。我说我妈妈一年前去世了,我没有妈妈了。我的声音有些哽咽。他端了一杯热白开水放在我面前,在我对面坐下来。他说是啊,妈妈没有了,就再也没有妈妈了。但妈妈不会远离,她一直在。
(16)有雨的天气,适合诉说一些往事。他轻缓地说,我童年的时候,日子穷啊,一家的白面没有多少,只有过生日时,妈妈才会给我做烤饼吃。那一年爸爸病逝,欠了很多债,生日别说是吃烤饼了,连口干粮都没有。妈妈抱着我欲哭无泪。前邻居知道那天是我的生日,我和她家的孩子是同一天生日,特意送来了一个烤饼,还有一点白糖。白糖在热热的饼上融化,黏黏的,甜甜的,真香。长大后远离家乡,常想起那带着糖的烤饼。现在做梦都觉得嘴巴甜甜的。他的脸上溢满幸福。
(17)临走,他给我两个饼,执意没收钱。
(18)我对林子说,从没见过这样做生意的。
(19)林子说:“我摸查了这个老板的底细,他在A城拥有很大的公司,现在交给他儿子打理了,根本不差钱。要是这烤饼能白送就好了。我妈妈特别喜欢吃。”
(20)我白了林子一眼:“想得美!”
(21)还真让林子美着了。没过几天,老板又推出新的促销方式,说只要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光顾该店的前十名顾客,凭身份证免费赠送烤饼,此前的优惠继续。
(22)一个敢于做亏本买卖的老板,图的是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更让我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23)一个星期后,老板又出新花样,说只要在吃烤饼时,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分享,拍一张照片传给他,就可以享受优惠。这是嫌赔得不够多吗?
(24)我终于忍不住,对老板说:“您这样做生意很快会把店赔掉的。”
(25)“我开烤饼店本来也不是为挣钱。”看我疑惑的样子,他继续说:“妈妈最喜欢把自己做的烤饼分给左邻右舍,看着别人喜欢,她就欢喜得不得了。90岁的妈妈,手把手教我做烤饼。几天后,我独自成功制作出了烤饼,妈妈尝了一口说和她做的味道一样。那晚她睡得很安详,再也没有醒来……今天,是她去世后三个星期。”他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26)我也禁不住泪光盈动。一个个烤饼,是一个儿子对母亲最深情的缅怀,更是传播爱的最好方式。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烤饼店老板以独特新奇,富于变化的营销手段,抓住了顾客的购买心理,凭借口口相传,在开张初期就广受好评,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
B.小说开始林子给我一个漂亮的白眼,说我“想得美”,与后面小说中我白了一眼,说林子“想得美”,这两处情节都是为了表现我与林子的亲密关系。
C.这篇小说写店老板卖烤饼送烤饼,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扣人心弦的大事,但是构思十分巧妙,连续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中写林子摸查了老板的底细,希望老板能够白送,既表现了林子喜欢打听八卦消息和爱占便宜的性格特点,也反衬出了我与小林的不同。
E.小说题为“烤饼里的深情”,这深情二字既包括了烤饼店老板对母亲的深情,也包括我们对母亲的深情,还包括了作者希望分享爱、传播爱的深情,意蕴丰富。
(2)小说中的烤饼店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小说⒅至⒇段写我和林子的交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烤饼店老板说:“妈妈没有了,就再也没有妈妈了。但妈妈不会远离,她一直都在。”请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