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泉之灵 林子
①十月。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③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从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汩汩生长,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④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铭。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⑤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铧嘴类似都江堰的鱼嘴,当海阳河流来的水大时,灵渠可以通过大小天平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的安全。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⑥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选自《南方日报》,2011年11月30日)
【小题1】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②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4分)
【小题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简要赏析③④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小题3】结合全文看,“地泉之灵”的“灵”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说“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给你怎样的启发?(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08: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他在风中长眠
一个人一辈子尝遍三种极端,对普通人来说,可慕也可畏。有人就曾经历过,他就是改革中国画的先驱、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林风眠。他曾说:“老虎、神仙和狗,我都做过了。”
林风眠的一生有一种早熟的辉煌。不满20岁便受蔡元培之召唤,负笈欧罗巴6年,又由蔡元培力荐,26岁即被聘为北京国立艺专的校长。和学生年龄几乎相当,就统帅中国艺术界的最高学府,这样的经历在今人看来,是决然不可想见的。可不久后,就因为军阀阻挠艺术运动的开展,他被迫南下。南下后,林风眠又受蔡元培之邀创办了现今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杭州国立艺专。他留法的同学和外籍教师纷纷前来任教,使学校的师资力量变得相当雄厚。
林风眠要学生打破画种界限,凭借创作需来要选取画法,他认为,绘画的本质就是绘画,无谓派别,无谓中西。后来在中国乃至世界艺坛颇有名望的李可染、艾青、赵无极、朱德郡、吴冠中、席德进等人,都出自林风眠的门下。
而今人也许不能想象,从1939年到1942年间,林风眠都独自一个在嘉陵江边过着一种隐居生活。其直接的原因,就是在抗战流亡期间林风眠不堪北平与杭州国立艺专两校合并的人事繁剧。他开创中国现代艺术的理想,再次受挫。没有了容纳他高远志向的校园,没有了听他宣呈艺术主张的学生,林风眠转身,闭门,走上了一条自我探索中国艺术的新路。在仓库里,他从早到晚不停地画画,有时甚至一天可以画九十多张。他仍满怀抱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他要为古老的中国创造现代艺术。泥墙上贴满的画作,似乎在提醒来访的客人,这位身着布衣的主人,是曾经名噪一时的大画家、中国最年轻的国立艺专校长。这种“隐”和“独”,尝到个中乐趣的人,亦能算半个神仙了。
“文革”来了。听闻好友傅雷夫妇双双自尽,他不愿相信。在确认消息后,他首先将自己数十年的画作,撕碎,浸入浴缸中,等待画纸湿透,再捣成纸浆,最后一勺勺地舀入抽水马桶。当年抗战胜利时,他从重庆返回杭州家中,扔掉所有行李,只为上飞机时能带回所有的画作。但如今,他却亲手毁掉它们。
可就算毁掉了画作,1968年夏天,林风眠还是因被诬陷成日本特务,被关押进上海第一看守所,一关就是四年半。
林风眠,这位中国现代艺术的启蒙者,在苦难的旧中国,曾想率领黄金阵容,用美育唤醒中国这沉睡之龙,进而改变国民本性。可不幸的是,他的人生就很快就走完了这一段路程,转而进入长达五十年之久的自我探索时期。他把所有的忧患,都渗透在每一张画纸上。他活了三遍,老虎、神仙和狗都做过了,可时代还是比他走得慢。林风眠,在风中长眠。
(选自《读者》,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林风眠作为改革中国画的先驱、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一生当中尝遍了三种极端,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艺术水平处于时代的前列。
B.林风眠不满20岁便受蔡元培之召唤去欧洲留学,又由蔡元培力荐,26岁即被聘为北京国立艺专的校长,说明蔡元培与林风眠的私人感情非常好。
C.因为林风眠提倡打破画种界限、绘画无谓派别、绘画无谓中西的画法,所以出现了李可染、艾青等在中国乃至世界艺坛颇有名望的大师。
D.林风眠在嘉陵江边过隐居生活,但仍满怀抱负,进行辛勤地创作,走上了一条自我探索中国艺术的新路。
E.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启蒙者,林风眠在苦难的旧中国用美育改变国民本性的想法当时并没有付诸现实。
【小题2】请结合原文,分析并简要概括“老虎、神仙和狗”分别指代什么。(6分)
答:
【小题3】文章的题目是“他在风中长眠”,结尾是“林风眠,在风中长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小题4】在“文革”期间,林风眠为什么亲手毁掉了自己珍藏的数十年的画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各题。

旅游三香

流沙河

一是隔锅香。苏东坡听人说庐山烟雨如何奇幻,钱塘江潮如何壮观,后来亲眼见了,颇感失望。有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诗写得很诙谐。世上景物往往听说绝妙,学界叫距离美,民间叫隔锅香。“到得原来无别事”——到那些景区去一看,唉,原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西谚有云:“邻家草坪最绿。”这也是隔锅香。不过这种隔锅香除了心理作用,还和视角有关。站在自家门前,低头近看,草显得稀,当然绿得不够。抬头遥看邻家草坪,草显得密,当然最绿。唐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是这个道理。我说的是心理作用的是隔锅香,非关视角。人害了这种病,常常认为风景在别处,而忽视了自家门前的老树寒塘,田间的青牛白鹭,屋后的古庙昏鸦。其病甚者,耗一生于旅途,忘却归路,可悲可叹。

二是碰头香。风尘仆仆,跟随导游来到景点,连胜哇噻,赶快留影。接着听导游逗趣的解说,其中不免附会一些荒谬神话。又有民风民俗化装演出,糟粕令人作呕。至多住宿一夜,就够了。像这样的被动旅游,要想不碰头香也太难。何况碰头香原本属人类的劣根性,不但在赏景上容易犯,而且在交友上、在做事上、在婚姻上,都容易犯,整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须知风景并非客观存在之物,比不得一桌佳肴,摆在那里等你去享用。风景乃主客观汇融后的情境,你要静气凝神,欣然赏之,方有所得。我这方面太差,很难欣然赏之,往往肃然读之。肃读虽大异于欣赏,亦有所得,例如了解此处历史沿革,古人谁曾来过,有些什么故事,等等。能够增长一点知识,也就不辜负旅屐载我了。

三是回忆香。鄙人临场不能欣赏,未获所谓审美愉悦,固属憾事。稍可释憾者,尚有回忆香。回忆所以能香,或应感谢遗忘。当年临场对景,肢体的酸疼、精神的困倦、内衣的汗湿、口舌的干燥、腹中的饥火,以及现代结队旅游必然有的种种不愉快事件,全被岁月淘洗一净,回忆里只留下一些最难忘的片段,恋恋犹香。有这一缕回甜之香伴你终身,这才是旅游的最大收获。一九八零年夏游北戴河,住中海滩区招待所。某日黎明,慢跑在海边的松阴道上,凉风梳头,清气澡身,左海右山,沿途无人。那时尚在中年,人虽瘦而腿脚有力,心情又好。跑完两公里,沿海滩走回。早潮刚退了,一路拾贝壳。抬头乍见红日出海,肃穆无声。此景之美,至今记忆犹新,一想起就回甜。事去不到三个十年,景物全非,海滩白沙变黑,海湾水有臭气,海岸上的树林和大片空闲地都砍了占了,丑陋的楼厦逼到海边来。游客拥挤,市廛喧嚣。海滩虽然污黑,倒有那么多照相摊点。海水虽然有难闻的臭气,仍有那么多人游泳。放心吧,三个十年以后,他们也一定会有回忆香,如我一样。

【小题1】文中“隔锅香”“碰头香”各指什么旅游心态?
【小题2】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小题3】第三段两次举游北戴河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3

现代文阅读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姓,但距离周国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后来颜元孙的侄子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将《干禄字书》书写在石头上。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之后,端正秀丽的干禄字楷书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写法,千字雷同,明朝时,为皇帝书写诏诰的宫廷书家,以沈度最著名,都擅长一笔这样的字,人称“台阁体”,清朝叫“馆阁体”。
不过,这样过分求统一的书写方式却破坏了书法的灵魂——对“势”的追求。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不仅指通篇的气势,更指每一笔的手势动作。把字写“活”,就是这个道理,有口气顶着,才能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书写动作连贯,做到下笔不悔,一气呵成,才能气韵生动。而要达成这样的功力,日积月累的训练便不可缺少,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日复一日的临摹、书写,培育了中国古人最早的美学情趣,甚至成为一种人格训练。所谓“字如其人”,虽然后来多从道德层面解读,但其本意仍是强调一种认真的精神,写字如是,做人亦如是。(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块字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有关,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B.甲骨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春秋战国时,汉字完成了字形从圆润瘦长到方方正正的一次转变。
C.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要求书写连贯,下笔不悔,一气呵成。这是书法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D.秦朝时,小篆为正体字,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方块字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这种审美追求并没有因书写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B.虽然草书是“龙飞凤舞”的形态,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是工整的,即使是最早的金文,都写得规规矩矩。
C.干禄字楷书在明朝时被称为“台阁体”,在清朝时被称为“馆阁体”,虽端庄秀丽,但写法程式化,千字雷同,破坏了书法对“势”的追求。
D.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如果学好端正秀丽的干禄字,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谋求仕途发展。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子》中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是用来说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的,我们可以从这种方式中了解“汉字是方块字”的部分原因。
B.唐朝时选拔人才重视书法,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颜师古创立的干禄字几经发展,成为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必遵的书写正体。
C.古人写字,不仅讲求通篇的气势,而且讲求每一笔的手势动作,即把字写“活”,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
D.在书写上,要达成气韵生动的功力,就必须进行日积月累的训练,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训练也成为一种人格训练,体现了一种认真的精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尽管看上去只有一个被触手包围了的嘴,但是箱水母,或者叫立方水母(原意是“呈立方体的动物”)的确有眼睛,而且结构与人类的非常相似:具有晶状体、角膜和视网膜。但奇怪的是,尽管有这些复杂的结构,箱水母却是永久性的视力模糊。
这是因为箱水母没有脑,只是在嘴的周围有一条神经环。它没有中枢处理功能,它的模糊的视觉却能告诉它所需要知道的一切:多大啊,我能吃它吗,它会吃我吗。
体型为立方体的箱水母躯干的四面各有一个像球杆一样的短柄,而眼睛就位于这四个短柄上。除了两只辨别能力强的眼睛外,每个短柄上还有四个轻度感光的凹孔。同样,这种结构是与它们没有脑相吻合的,因为脑是整合感觉信息的部位。对于箱水母来说,发现一个天敌和辨别白天与黑夜属于不同的工作,要求由不同的感觉器官来完成。
箱水母的眼睛不同于其他属于钵水母纲的种类,因为它们在物种演化的过程中,早在5.5亿年前就分化成了不同的分支。
箱水母视力尽管不佳,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箱水母能够飞快地游动(某些种类的速度能达到每秒1.8米),并能够绕过障碍物,这就意味着它们能够主动追击猎物。这一点与钵水母类不同,钵水母只是软软地漂荡在水中,等待食物游到自己的身边。
箱水母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也对它的另一个重要的适应性的解释有所帮助——它的毒性巨大。一种叫作海黄蜂的箱水母可能是地球上最毒的生物,被它刺伤,人会感到难以忍受的剧痛,同时伴有强烈的灼伤感觉。毒液会伤害神经系统、心脏以及皮肤,三分钟内会致人死亡。全世界每年超过1万人被它刺伤,而且经常有人死亡。
另一种箱水母几乎具有同样的毒性。它更具危险性的原因是:在水中不易被人发现,呈透明状,体型比一粒花生还要小,而且浑身布满了刺细胞。被它刺到,即使侥幸逃脱,也会患上一种叫伊鲁康吉水母综合征:剧烈疼痛、恶心、呕吐、极度高血压并且叫人产生绝望情绪。这种箱水母的名字是根据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一个民间传说得来的,这个传说讲述了到海里游泳的人就会受到箱水母的攻击并患上一种可怕的病。这种毒液会促使身体的“打或逃”激素,特别是去甲肾上腺激素大量释放,从而导致患者经常惊恐而死。
为什么箱水母的毒性这么大?它的毒性与视觉有怎样的联系?这是个有关尺度的问题。
因为它们有视觉,喜欢采食比自己本身大的猎物,为了防止猎物对自己相当精致的触手的伤害,它们需要迅速麻醉猎物。之所以它们的毒性只有对我们才是致命的,是因为当我们无意中遇到它们时,我们对于它们来说显得太过于巨大了,所以我们就会受到它们比平时刺杀猎物更多的触手的攻击。
(摘编自约翰·劳埃德、约翰·米奇森《动物趣谈——箱水母》)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箱水母在嘴的周围有一条神经环,它没有中枢处理能力,但它模糊的视觉,却能够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B.箱水母躯干的四面各有一个短柄,每个短柄上都有两只辨别能力强的眼睛和四个轻度感光的凹孔,它们的功能相同,用来完成相同的工作。
C.箱水母属于钵水母纲的种类,在5.5亿年前的物种演化过程中,箱水母与其他属于钵水母纲的种类分化成了不同的分支。
D.有一种箱水母的名字于澳大利亚的民间传说:海里游泳的人会受到箱水母的攻击并患上一种病,导致人的某些激素分泌紊乱。
【小题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箱水母所具有的特征。
【小题3】人为什么会被箱水母造成致命伤害?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27分)
钥匙
立夏
①昨天,我把钥匙丢了。
②谁都知道,自从上次我丢掉一把钥匙,惹了一连串风波之后,我就和我的钥匙形影不离了。我把钥匙挂在腰上,还特意把一个奥特曼的小挂件拴在上面。走路的时候,我时不时去摸摸钥匙在不在,即使睡觉,我也得把它放在枕头边才安心。老婆说,你对奥特曼比对我还关心。其实她不知道,奥特曼是我为钥匙找的守护神,我关心的只是我的钥匙。
③可是现在,钥匙不见了!
④整整一天,我都处在恍恍惚惚的梦游状态。办公室的小余哼着周杰伦的歌进来,他只对上网感兴趣,对其他的事情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不就一串钥匙吗,再去配一串不就得了?我说:如果你回家,突然发现电脑没了,你会怎么样?他愣了愣,干笑一声,走开了。
⑤主管发现我送上去的报表错了好几个数字,大发雷霆,把我叫过去训了一顿。我说主管,今天犯错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丢了钥匙。主管诧异地看着我:丢了钥匙跟出错有什么关系?我说:如果你今天回家,发现皮皮不见了,明天你也会出错的。皮皮是主管的心肝宝贝,一条纯种的雪纳瑞。主管恼怒地挥挥手,让我出去。
⑥晚上回家后,老婆交给我一把新钥匙,说家里的门锁都换掉了,你就别整天像丢了魂似的,丢了就丢了呗。我对老婆说:如果明天你那些麻友突然集体失踪,你得换一批麻友,你会不会习惯呢?我又说,如果你把儿子每天抱着睡觉的泰迪熊藏起来,答应他明天再买一个新的,你看他会不会哭。老婆把眼睛瞪得跟桂圆似的重重地跺了一下脚说:疯子!
⑦从那天晚上开始,我就睡不着了,整夜整夜睁着眼睛想我的那串钥匙……上班的时候,我满脑子想的也是我的钥匙。
⑧主管对我已经束手无策,所以经理亲自召见了我。经理说,你已经因为钥匙的事严重影响了工作,公司近期正在考虑裁员,你可不要为了芝麻丢了西瓜。我说你现在是经理,如果你到了一个全是陌生人的地方,发现身上没有一张名片,你还是经理吗?经理惊惧地看看我,打电话叫主管进来,嘀咕了几句。
⑨没过多久,我老婆到了,她一脸焦虑,把我领到一个医院,医生看上去挺悠闲,我进去的时候他正拿着手机按来按去。我一进门,他马上把手机放在旁边,一边问我:为什么睡不着?你是怎么想的?一边不时拿眼睛瞟一下手机。我说:我想、我想你还是先把短信发完再跟我说话吧。
⑩现在,我住在一座大楼里,每天按时吃饭、睡觉,我住的房间不用上锁,所以我身上没有一把钥匙,有穿白大褂的人按时给我吃药,我发现他们身上也没有带钥匙,这让我觉得很轻松。那天我问隔壁房间里的人:你也丢了钥匙吗?他本来乐呵呵的,一听这话,马上变了脸色,惊慌地摸着身上的口袋,不停地说:钥匙呢?我的钥匙呢?没有钥匙我怎么回家呀?
我冷笑了一声走开了。很多人看上去很快乐,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钥匙已经丢了。
那天晚上我终于睡着了,还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奥特曼哭得很伤心,它面前有一大堆钥匙,但找不到它守护着的那一串钥匙了。
注:
1. (作者简介)立夏:女,原名张海霞,浙江舟山人。在《小说选刊》《读者》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小说60余篇,有作品入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
2. (奥特曼):是日本著名科幻电视剧中的人物,具有“超人”的色彩。
【小题1】找出对文章内容、、手法分析有误的两项:()(6分)
A.从全文看,“钥匙”对“我”来说意味着用来守护隐私、情感、职业安全的心理防线以及无法取代的生活方式。
B.文中“我”仪因丢失一把钥匙就惹出了一连串风波,以致陷入无法自拔的焦虑中,变得精神恍惚,夜不能寐、严重影响工作,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疯子被送进了医院。
C.本文是一个荒唐的被严重夸张了的故事,类似于病人的白日梦,这种超现实的文学手法未能准确而深刻的表达该作品的主题,——人类失去了安全感,永远找不到回家的路。
D.本文从微观的角度着眼,既未脱开现实人生,又充满了深邃的哲学况味,致力于向人类共同的生存境遇做深度开掘,以小见大,构思巧妙,堪称小小说中的精品。
E. 本文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与细节,再现了一个鲜活、生动且血肉丰满的故事,其语言自然直白,叙述精当简约,体现出女性作家的感性与细腻。
【小题2】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的哪些心理活动?“我”为什么这样回答医生的提问?请结合前文简要分析
A.(7分)
【小题3】综观全文,小说以“梦里奥特曼哭得很伤心”结尾有哪些用意?请简要分析
A.(7分)
【小题4】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是否也有类似“我”的钥匙的东西?试举一例简要说明
A.(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