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孙艳梅
吃晨饭的时候田春花跟男人说,给你商量个事儿。男人的脸埋在碗里说嗯。春花给男人盛上一碗饭,我寻思把咱家和三枝家的那堵墙拆掉。
春花给男人说起半个月前发生的一桩事儿。那天晚上她睡得正香,恍恍惚惚听见砸门声,披衣跑出去一看三枝的儿子小龙在门外哭得都没人腔了:二大娘二大娘我妈她……等春花跑到三枝家里,三枝正疼得满床打滚,春花骑着电动车一溜烟把三枝带进镇医院。大夫说再晚点就没命了,万一那天我就睡死了一直听不见砸门声呢?春花心有余悸地说,人吃五谷杂粮,保不准我哪天也……啥的。你和三枝男人在外打工,仨月俩月不着家,把墙拆掉,我们两个女人彼此好有个照应。
我没意见,男人说,只是三枝家里的同意拆墙吗?
春花笑,这会儿三枝应该也和她男人商量好了吧。
春花来到院里,西边的墙脚有个半米高的木凳,她踩上去大喊,三枝三枝。三枝的头从墙头上露出来,大拇指和食指蜷成圆圈很洋气地说,欧了。
吃过晨饭,春花男人去隔壁家一转悠,回来,就抡起大锤。三枝男人在墙那边接应,你一锤,我一锤,剩南边的最后一个角,春花和三枝上前合力一推,一片尘土飞扬中春花拍拍手,德国那啥墙也是这么倒的吧?
没了墙的院子一下子敞亮了,两家合伙吃了个午饭。男人在院子里喝酒,女人炒菜端菜,皮小子疯跑。虽说初春的春风咬人,可春花一点不觉得冷,三枝更是热得脱下外套。
春花包了韭菜饺子喊三枝过来吃,三枝提一只饺子耳朵塞满嘴,拆了墙,真方便,你还记得我上次做渣豆腐,托墙头上没端好,汤汤水水洒你一身。春花说,可不是,现在可好了,咱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春花和三枝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好得真像一家人一样。
天慢慢暖和起来。南墙角春花种了几畦菜,那天她端着舀子给菜地泼水,三枝家的鸡扑棱棱跑过来,二话不说就啄春花的菜,春花撵着鸡,不小心踩到一泡新鲜的鸡粪,就说三枝你怎么把鸡放出来?三枝坐在太阳底下绣着十字绣说,鸡散养,下的鸡蛋才好吃。春花说,鸡到处拉屎,忒脏。三枝笑得花枝乱颤,你吃我的鸡蛋时咋就不嫌脏了?春花听着三枝的话很不中听,这是什么话,自己种的菜她三枝也没少吃啊。春花继续撵鸡,去去,馋嘴东西。
天晌,春花掐了新鲜的苔菜,给三枝送屋去,三枝正炒菜,春花闪进去把菜放进菜盆说,我都洗好了,你直接上锅就行。傍晚春花找三枝,那把苔菜窝在屋角的菜盆里都蔫巴了。
春花去秋月家玩,看见秋月的正屋里挂着一幅“富贵满堂”的十字绣,照得满屋亮堂堂。春花一看就知道是三枝的杰作,天天看她坐院里一针一线的,包括花腰小蜂有一针挑错了,春花都熟悉的很。心里就酸溜溜的,自家正屋一直空荡荡的就缺富贵满堂呢。回家,果然三枝又换幅“东风第一枝”的绣品,绣得认真极了,连春花进来都没发现。
春花闷闷不乐,院子里小龙和小虎又打起来了。龙虎斗,小龙明显占上风,小虎被压在身子底下。春花心疼地冲出去一把把小龙从儿子身上扯下来,小龙并不怕这个二大娘,理直气壮地说,小虎抢了我的漫画书。小虎“哇”得一声哭了,小龙还抢了我的娃哈哈呢。春花拽着儿子回屋时候,瞄见三枝的窗前人影儿一闪。
春花娘生病,春花带着儿子回娘家住了三天。回家,第一件事习惯性向西瞅,目光就被一堵墙堵住了。
这墙堵得春花百爪挠心,她连包都没放,窜到屋里像炸药包一样摸起电话就炸,你抓紧时间给我回来!
春花和三枝竖起的两重墙,把北斗村村民的大牙都快笑掉了,你听说过两墙之隔的邻居吗?千古奇闻千古奇闻哪!
一天春花忽然发现儿子不见了。屋里屋外没寻到,正心慌就听见墙里传来咯咯的笑声。她赶紧踩上久违的高脚凳,一幕让她脸红的景象呈现面前:墙与墙之间半米的夹道里躲着两个小人儿,他们头挨头亲密地看着漫画书,旁边散落着娃哈哈的空瓶儿。
春花其实不知道,就在刚才,西边墙头上也有个女人像她那样踩着高脚凳看了半天,俊俏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像一片桃花杏花林。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用一个“埋”字,极富表现力,很有生活气息,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B.天气暖和,春花和三枝的关系却冷漠了,人情和环境构成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三枝和春花不能互相包容和开解,反而垒起了一堵墙。
C.小说中人物的名字都是精心构想的,比如春花、秋月,这是具有美好色彩的传统意象,三枝则暗含着其主人二三其德,不能贞一。
D.综合全文来看,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春花,暗线是三枝,明暗交织,既能凸显春花的形象,又能使情节紧凑。
【小题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春花的人物形象。
【小题3】墙被拆后,两家合为一院,春意融融,这个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0 07:20: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出自道家经典《文子》,是说人们应该基于当下现实,如果百姓能够获益,不必效法古代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体,也不必遵循俗法。
古和今、变和常的问题,自古为中国历代思想家所关注。在以农业立国的环境下,我国是一个敬重传统的国度。传统就是百科全书,不仅是人们的智慧之源,也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思考方向,甚至有时就是现成答案。
但社会是复杂的,事情总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一味重复前代教条与范例,很可能事与愿违。宋襄公面对强悍的楚师狃于旧”礼”,惨败于楚。同样,王莽改制笃信儒家古文经,并以此为古代圣王治国的金科玉律,最终天下大乱,民众接竿,新莽覆亡。宋代奉行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政策,依据防范武将擅权的经验编出“阵图”对前线的战事百般制约,甚至宋仁宗亲自编写《神武秘略》赐予北方边陲将领。在怀疑、猜忌与脱离实际的乱指挥之下,宋军战斗力低下,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事中频频失利。如果士大夫理想地沉浸在古代某家学说中,不能以冷峻的现实为出发点,自我玩赏则可,一旦走上政治舞台就会给社稷苍生带来芟夷大难。
况且不少人对前代法则经验的汲取并不正确。秦并六国之时大多数臣子赞同分封同姓子弟,而李斯力排众议,陈说他们没有看出周代分封的弊端;刘邦鉴于异姓王离心离德,错误吸取了秦亡的历史教训,大封同姓诸侯,最终酿成七国之乱。好的政治家就像良医一样,对待千变万化的病状应采取不同的方剂。
这种变革的思想,不仅被法家奉为圭臬,同样是儒家的重要理论构成。儒家学者甚至强调,
当两个原则性问题产生冲突,只能顾其一之时,就需要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产生了“权”的思想。孟子的名言“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就是这一思想的典范。“权”是砝码,砝码在秤上波动,物品才可以平衡;权变,就是在特殊的场合中灵活把握的平衡。
变要看准时机,并不是所有时机都适合变。所以古人又提出了“时”的概念。《周易・系辞下》里借孔子之口说,隼鸟是禽,弓矢是兵器,射它的是人。贵族君子能身藏利器,抓住“时”再行动,有什么不利的呢?“人”“器”与“时”都具备,有把握做到“利于民”“周于事”,突破“古”和“俗”的羁绊,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摘编自李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周于事,不必循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家经典《文子》认为人们应该尊重现实,不必效法古代规定,不必遵循俗法。
B.传统是百科全书,是智慧之源,随时为解决当下问题提供思考方向和现成答案。
C.对于古和今、变和常,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要因时因地因人灵活把握。
D.人和、地利、天时齐备,能利于民、周于事,突破“古”“俗”枷锁,即无障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道家《文子》说法提出观点,然后从沿袭传统、进行变革两方面来谈。
B.文章用例论、对比既批评了错搬经验行为,又反驳了脱离实际的泥古做法。
C.文章讲“变”的思想被法家、儒家同时看重,从而突出了变革的重要性。
D.文章以“变”为重心,分析了“变”的原因,集中阐发了“变”时要注意的原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低下,这与采用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政策有关,最主要的是宋仁宗脱离实际的乱指挥。
B.如果士大夫理想地沉浸在古代某家学说,不从现实出发,可能带来巨大的灾难。
C.虽然男女授受不亲,但嫂子溺水时还是要伸出援手,集中表现了儒家的权变思想。
D.“变”的前提是“看准时机”,把握好了“时机”,才有可能做到“利于民”“周于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地球,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的唯一蓝色星球。我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随着化学能源的消耗,全球可用淡水资源受到前所未有的污染重创,人类可饮用水资源日益匮乏,目前全世界超过8.84亿人口无法使用干净的水源。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全世界每年有12亿人因饮用污染水而患病,15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不洁水引发的疾病。

净水与节水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说到净水与节水,就不能不提起和水息息相关的净水器。目前市场上充斥着相当一部分劣质净水器产品,耗水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广大用户最信赖的反渗透净水器,耗水量十分惊人。很大一部分反渗透净水器的水能效非常低,净水与“废水”的比例普遍在1:3,甚至更低,这无疑造成了严重的饮用水资源浪费现象。针对净水器行业的节水政策,国家在2017年出台了净水行业的首个强制标准。

(摘编自中国家电网)

材料二:

反渗透净水机调查数据

(数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中怡康)

2017年11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34914—2017《反渗透净水机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18年11月实施,给消费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新标准明确,净水产水率是指在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不降低反渗透模块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净水机经过反渗透系统净化后,总净水量占总进水量的比率。水效等级最高的级,净水产水率应当大于或等于60%,等级最低的级,净水产水率大于或等于35%。自2018年11月起,禁止生产净水产水率小于35%的反渗透净水机。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各种瓶装、桶装饮料,除人工配制的汽水或果汁外,主要分为天然水纯净水和矿泉水三大类。三大类饮料的共同点主要是未受污染、不含细菌等微生物或其他任何有害成分,并基本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可作为日常除自来水以外的辅助性饮料。他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各自所含的元素成分不同。矿泉水中含有钠、钾、钙、镁、重碳酸盐和硫酸盐等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而且还含有某些符合规定含量的微量元素。纯净水经过净化处理,基本不含上述各种常量元素。由于三类饮料的元素成分不同,对人体的反应和生理作用也有所不同。其中,矿泉水除了能起到饮用水的作用外,还具有营养、保健和防病的作用。

人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通过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汲取所需的矿物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而饮用水正是人体从自然环境中摄取无机矿物质元素的重要途径。人体得不到足够的矿物质元素的补充,将产生一些“元素缺乏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都与某些矿物质不足有关。

(摘编自《2017年中国饮用水市场规模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四:

德国《饮用水条例》对于饮用水的标准做了明确而且严格的规定。德国所有自来水管中流出的水都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除了水的质量标准,《饮用水条例》还对水质检测有严格的规定。水质检测的频率与用户数量有关。一个小村子可能每年只需一次水质检测,而在像柏林这样的大城市每年则要检测上万次。

早在1974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安全饮用水法》,通过从水源地到水龙头整个过程的保护来确保饮用水安全。该法律由美国环境保护署及各州的环保署一起执行。美国目前大约有16.1万个公共供水系统,可为公有或是私有公司。为保证对自来水检测结果的及时、准确,美国环保署建立了一套对自来水公司水质抽检的程序,规定了一些污染物的抽检频率。调查表明,大部分人相信直接喝自来水对健康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绝大多数美国家庭会在厨房的水龙头下面安装过滤水的装置,进一步提高饮用水的质量。

(摘编自《全球各国饮用水处理情况大调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可饮用水资源一天天地减少,导致每年因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生病人数超过十亿,并且还有很多儿童因此失去了幼小的生命。
B.反渗透净水器是当前用户最信赖的净水设备,但该类设备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产品质量差,水能效低,导致饮用水资源严重浪费。
C.2017年我国净水行业发布首个国家强制标准,将反渗透净水机水效分为几个等级。它的实施意味着有三成以上的反渗透净水机将被淘汰。
D.净水行业2017国标实施以来,净水产水率达到或超过50%的3级水效的净水机销售情况最好,而1级水效的产品同比负增长,呈现被淘汰趋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然水,纯净水和矿泉水三大类饮用水的共同点主要是未受污染,不含细菌等微生物或其他任何有害成分,可以饮用。
B.矿泉水中含有钠,钾等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而且还含有某些符合规定含量的微量元素,纯净水基本不含钠,钾等常量元素。
C.天然水,纯净水和矿泉水三大类饮用水,对人体的反应和生理作用有所不同,只有矿泉水具有营养,保健和防病的作用。
D.饮用水正是人体从自然环境中摄取无机矿物质元素的重要途径,人得不到足够的矿物质元素补充会生病,许多疾病都与某些矿物质不足有关。
【小题3】外国对饮用水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互联网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大众媒介,地域的局限早已被网络技术所突破。网络音乐通过链接,在线试听等技术,可以为大多数听众提供音乐资源,网上搜索引擎不音乐网站的推荐,能给听众更多的逅择,展现网络音乐传播的优赹性。
一首歌能够家喻户晓,在传统传播途径上,基本上可以依靠电视的排行榜、公兯场所和音像庖音乐的播放、音乐爱好者的相互推荐等,而目前网络 音乐传播仍各大交友网站,游戏和音乐网站,到各个聊天音乐软件,QQ 等朊友圈的分享,极大地扩大 了大众传播的速度,让歌曲流传更广泛。而网络上歌曲通过转载量、下载量、浏览点击量,成为一条成为新明星诞生的桥梁。另外徆多试唱软件,网上 K 歌软件,近年来也非常流行,催生了许多网络“神曲”的诞生。
音乐网络传播的强大开放性和自由性使接受者更加主动地逅择对音乐的接受。音乐的接受者已经不需要太多的与业能力培养就能接收到音乐的信息,音乐已经不再属亍少数与业人士欣赏的艺术,而是更广泛群体的爱好逅择。
大众还可以通过网络上传戒者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音乐爱好者甚至可以自己制作音乐幵迚行传播,创作不传播音乐再也没有了以往的与业门槛。网络媒介创造了传播音乐信息的平等机会,原本那些立足亍音乐圈边缘的人们有了表达音乐情感的舞台,同那些与业的音乐创作者和名人一样,提供了他们音乐作品创作空间。仍某种意丿上说,网络音乐人的受众更广泛有可能比那些名人更加 “出名”。由此可见,网络歌曲在市场中扮演着赹来赹重要的觊色,在传播过程中起着关它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仍网络音乐共起的第一天起,伴随网络歌曲“成长”的版权问题就一直没有得到 徆好地觋决。収展到今天,网络歌曲不得不去正视版权的问题了。目前版权问题无法得到保障,对于音乐创作者兴有一定消极影响。
目前网络音乐制作人素质参差不齐,盗版猖獗,侵害了音乐人的利益,正版作品没有充裕的质检及宣传时间,盗版却已经开始流行,低俗和媚俗的音乐作品,为了大肆炒作,给网络传播蒙上了 灰色天空。因此,影响了音乐作品的质量及传播。不传统音乐传播不同,没有 一个严格的把兰控制,会把一些内容不健康、制作粗糙的音乐信息传递给听众,不能对音乐审美产生好的影响,缺少了良性的引导。
网络上音乐传播过程中往 往会受到广告和病毒的影响,有些网站为了 商业利益做一些广告投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往往有些不法分子利用音乐爱好者广泛的网络听众,在下载歌曲的时候,隐藏的病毒也跟随下来,可能会给听众造成较大影响。
网络音乐传播収展日益迅猛,关重要性和优赹性不言而喻,但是关也暴露了自由、无序、无法控制等弊端,倘若不加管理,可能情形会愈収不可收拾,所以有必要加强法制的建设,加强音乐网站的疏导,让每个公民都成为自身素质健康的监督者,才能使网络音乐传播向良性方向发展。
( 《当前网络音乐传播的现状分析》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网络音乐传播”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互联网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传播方式的地域的局限性,听众可了运用互联网搜索、链接、在线试听等技术,获得更多更符合自己趣味的音乐资源。
B.目前网络音乐传播的途径有各大交友网站,游戏和音乐网站,聊天音乐软件,QQ 等朋友圈等等。
C.音乐的接受者可以通过网络主动接受、上传或者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甚至可以自己制作音乐,从而使音乐网络传播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自由性。
D.网络音乐传播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产生创作版权的争议,质量无法保证,甚至被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伺机传播网络病毒等等,从而暴露出自由、无序、无法控制等弊端。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歌手能否成为明星,网络歌曲能否成为“神曲”,网络上统计的音乐转载量、下载量、浏览点击量,成为一项重要的指标。
B.网络音乐传播有突破空间限制、 传播能量巨大、增强听众的参与感等方面的优势。
C.作为听众,我们已经不需要专业能力的培养就能接收到音乐的信息,音乐已经成为更广泛群体的爱好选择。
D.一些低俗、媚俗的音乐作品在网络音乐传播过程中如果得不到严格的把关控制,将对民众的音乐审美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传播途径基本上依靠电视的排行榜、公共场所和音像店音乐的播放、音乐爱好者的相互推荐等,有一定的控制性, 因而一名歌手、一首歌能够家喻户晓的过程相对漫长而且被动。
B.网络音乐传播的版权问题无法得到保障导致目前网络音乐制作人素质参差不齐,盗版猖獗,侵害了音乐人的利益,使得正版作品没有充裕的质检及宣传时间。
C.因为网络创造了传播音乐信息的平等机会,使得那些并不专业的音乐爱好者也可以创造出优秀的音乐作品,他们也许会因为拥有庞大的粉丝而比那些专业的音乐名人更加“出名”。
D.网络音乐传播发展日益迅猛,为保障其向良性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加强法制的建设,加强对音乐网站的疏导,公民也应该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