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看荷花,宜晨,宜夜。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婷婷,青盖田田,倍添丽色。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
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
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荷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到已迟,“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再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上患上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急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这才发觉到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荫,细草柔碧。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宛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如染,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此情此景,确也可乐。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想着和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
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的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
【小题1】首段划线的句子“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的“风情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文中词语稍加组织概括作答)
【小题2】第二节引姜白石词句,意在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作答,不要照抄原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05 12:57: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8年5月30日,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出镜“严肃卖萌”,为国资委短视频平台账号“国资小新”赢得了数十万粉丝。当天,国资委新闻中心入驻“抖音”短视频平台,并发出第一条视频。不到12小时,这条35秒的短视频播放量破200万,并获得15万点赞。和“国资小新”一样,一批政务公众号瞄准了短视频平台。据6月12日抖音首次对外公布的用户数据,目前已有超过500家政府机构和媒体平台入驻抖音。

马世聪认为,政务宣传部门注意到了“短视频风口”,这种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的媒介形态,在未来的宣传工作中或许将成为“两微一端”外的另一主要阵地。

2018年上半年,西安、重庆等城市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做宣传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各地方政府在打造地方名片等工作中,对短视频的需求也不断增大。

(摘编自“中国记协网”《数说短视频:从5分钟到15秒》)

材料二:


材料三:

2017年短视频火热,用户规模的增长和广告主的关注,带动了短视频整体市场规模的提升,2017年短视频市场规模达57.3亿,同比増长达183.9%。

分析认为,未来1~2年内,短视频平台将开放大量的商业化机会,流量变现带来较大的市场规模增长,与此同时随着短视频内容营销质量的不断提升,内容变现也将出现较大机会。预计2020年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超300亿。


材料四:

2016年以来,国家网信办、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相继发布互联网直播、短视频等服务管理规定,为网络视频直播和“网红”的野蛮生长画上了休止符,整个行业进入整改、规范期。网络视频内容监管与规范化不断推进。据 CNNIC报告,政策监管方面,2017年网络直播行业的内容监管力度持续提升,违法违规直播内容治理成效显著:4月,国家网信办首次根据《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关停了18款传播违法违规内容的网络直播类应用;6月底,文化部部署全国29个省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开展查处工作,对50家主要网络表演经营单位进行集中执法检查。YY直播、龙珠直播、火猫直播等30家内容违规的网络表演平台被查处,12家网络表演平台被关停。至2017年下半年,各网络直播平台的违法违规内容已经明显减少,行业内容规范已经基本形成。

在内容监管方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布仅2017年上半年就处理了155部违规的网络原创节目,并且未来将坚决杜绝问题节目以“未删节版”或者“删减内容花絮”的名义在网络上播出,以规范行业内容发展。

(摘编自《网络传播·短视频与直播行业发展趋势观察》)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闲暇无聊的时候,超过半数的快手、抖音用户喜欢使用相关App来消磨时光,表明快手、抖音App受到用户的欢迎。
B.除了QQ、微信外,快手、抖音也颇受青睐,超过三分之一的男女用户更喜欢利用快手、抖音App进行社交聊天。
C.从主要占用时间段来看,无聊闲暇时间段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之间比率差距最小,看电影电视时间段比率差距最大。
D.与女性用户相比,男性用户更喜欢利用快手、抖音App来玩游戏、看新闻资讯,这显示男女用户兴趣关注的不同。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向以严肃著称的政府部门,也开始利用短视频平台来做宣传工作,短视频平台将成为未来宣传工作的另一主要阵地。
B.短视频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吸引了更多的资金进入,据预测,2016年到2020年间,每年的资金投入量同比增幅越来越大。
C.短视频平台给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再加上流量变现带来较大的市场规模增长,因此,短视频用户将越来越多。
D.网络直播发展迅猛,给很多“草根”提供了一夜成“网红”的机会,但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小题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网络短视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愚昧的权利

田松

①在科学传播理论中有一个“欠缺模型”,大意是说,公众对某项科学活动不支持是因为公众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一旦公众了解了专业细节,熟悉了这门科学及其技术的运作过程,就会相信专家的判断。这种科普活动叫做“公众理解科学”——其实少了一个“让”字。“挺转”科学家也有这个想法,在他们看来,公众对于转基因的担忧、怀疑、不信任,正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非理性的恐慌,那就是愚昧!所以需要由他们来科普,来启蒙。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科普活动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刘华杰教授最早发现了这一点,并指出,“公众理解科学”的立场是科学共同体,目标受益者首先是科学共同体,而非公众。

②不过,遗憾的是,“欠缺模型”本身是有欠缺的,科学家让公众理解了科学之后,公众并没有顺应他们的用意。德国科学传播学者汉斯·皮特斯研究公众对相关科学细节的了解程度与支持程度的关系,发现两者呈现了某种U型关系——即最强烈支持的与最强烈反对的,都是对科学细节了解最多的。在转基因的论辩中也是这样,“反转”人士并非如“挺转”人士所贬斥的那样都是科盲,其中有些甚至是生物学家。还有些人虽然不是生物学家,但并不认为转基因科学有多么难懂,多么了不起,常常在专业细节层面上与“挺转”方辩论。从科学细节的层面上加以反驳,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求每一位“反转”人士都掌握科学细节,一来不可能,二来不必要。在转基因问题上,普通公众不需要了解科学细节,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转基因。那就是,坚持我们作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这个权利与我的性别、信仰、考试成绩,都没有关系。——你要把愚昧的大帽子压给我,那我就戴上!

③科学知识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科学共同体生产出来的。我在《警惕科学家》中论证,科学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然后才是知识共同体,从来不是道德共同体。作为利益共同体,科学家倾向于生产对其有利的科学知识,也容易忽略、隐瞒甚至篡改对其不利的知识。由于信息不对等,如果科学家要用他生产的知识来愚弄公众,公众常常是难以分辨,难以反驳的。所以江晓原教授说,争论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完全是“挺转”方设下的一个陷阱,一个误区。

④愚昧的权利是权利的底线,如果不能坚持愚昧的权利,就会出现一种滑稽而可怕的景象:只有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人才有权利,或者,权利与知识成正比,要拥有权利,就必须学习知识;也要承认,专业人士有最高的权利。如果不敢坚持愚昧的权利,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学习接受科普,才会有一点权利。事实上,这已经剥夺了部分人的权利。愚昧与文明,是一对意识形态概念。愚昧与否,要看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用何种理论去衡量。科学只是我们认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解释世界的一种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唯一的方案。

【小题1】下列关于“科普活动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科普是导致“欠缺模型”本身有欠缺的根本原因。
B.科普“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科学“利益共同体”。
C.科学家在科普时总是会隐藏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利益。
D.科学家与民众在科学信息方面不对等是科普可以“有立场不中性”的客观前提。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愚昧,就是基于对转基因的担忧、怀疑、不信任的莫名其妙的非理性恐慌。
B.汉斯·皮斯特的研究表明,公众对科学了解得越多,他们的反对却可能会越强烈。
C.“反转”人士都认为转基因科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常常在细节上与对方辩论。
D.我们没有必要讨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否则就掉入了“挺转”派的论辩陷阱。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斗士的风格

谢柏梁

窦娥敢于在法场上骂地恨天: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这是对天地鬼神及当时社会秩序的怀疑、指责和否定。为什么天地分不清好人恶人?为什么神鬼也欺软怕硬?为什么日月也顺水推舟、落井下石?该不该取消你们这些日月、天地和鬼神的资格?此时的窦娥,哪里是一位含冤负屈、悲苦无告的弱女子,她分明是一位评点江山、指挥天地、浩然正气布满乾坤的“复仇女神”。

她要求半星热血不染尘,殷红的鲜血都只在旗枪素练上绽开红花;她命令六月天下大雪,那洁白的瑞雪便纷纷扬扬,包裹了她洁白的身体;她要楚州地面亢旱三年,以证明她的旷世奇冤,楚州大地果然就乖乖地裂开了干渴的大口。应该说,窦娥对天地的怀疑和指责,更多的是体现着关汉卿奇才大略却又悲苦郁闷、借题发挥的愤怒哲学,这和屈原《离骚》《天问》的精神是相通的。

关汉卿又借窦娥之口,否定了作为国家机器主要部分的衙门:“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娥之冤,并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而只是历史冤河的一星浪花。窦娥的愤怒不仅是对元代统治者的愤怒,还是对古往今来一切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的控诉。

这就使得关汉卿的深刻思想触及了剥削社会的本质部分。而且关汉卿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提出问题,让观众们从精神上去评判和平反冤狱,而且还让剧中人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过去常有人认为《窦娥冤》中最后出现的“清官断案”是削弱了作品的战斗性,但其实窦娥只不过是假“清官”之手,说出自己要说的话,做出自己要做的事,她是破冤案的幕后指挥,又是幕前大打出手的中心人物。她支配着包括父亲在内的全部出场人,也支配着全体观众的心理。没有窦天章,也会有张天章、李天章来实现她复仇的愿望。在这里,关汉卿的意志、窦娥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以及窦天章们为实现这个意志而行动的过程都是一致的。 (有删改)

【小题1】为什么说窦娥是一位“复仇女神”?
【小题2】“而只是历史冤河的一星浪花”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3】“剧中人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的意思是什么?
【小题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窦娥对天地鬼神以及人间的现有制度不但表现出清醒的认识,而且作出了实际的抗争。
B.“诗言志”,同样,戏剧也能反映作者的内在思想,关汉卿借窦娥鞭挞了他所憎恨的社会。
C.司马迁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关汉卿也是发自内心悲苦郁闷之情而著《窦娥冤》。
D.“支配着观众的心理”意即窦娥的形象以及她的性格发展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了极大共鸣。
E.作者高度评价了关汉卿所塑造的窦娥形象,赞其无私无畏的批判精神,具有鲜明的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 化 时 间

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马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 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惟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般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了对时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