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诚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2-29 10:15: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绝  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本小说情节可以推知,盗贼们一定事先踩过点,一定早已将小两口的住所锁定为盗劫目标,一定作了充分的准备。
B.小说题为“绝盗”十分恰切。“绝”体现了这些盗贼及其行为的特点:爷仨一道做盗贼,是一绝;演技了得,配合默契,是一绝;打着惩逆旗号,行盗抢之实,又是一绝。
C.整篇小说情节平中见奇,结构自然紧凑,文字精当,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文末,作者的议论看似流于表象,实际上是要发人深思。
D.本小说写三个“绝盗”胆大妄为,嚣张无比,但被盗人家的周边邻居们只会袖手旁观,看热闹。这个故事,揭露并批判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自私、冷漠。
【小题2】小说中的老头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段叫父爱的距离

远方

在我老家,管“父亲”叫“爹爹”,小时候,我觉得这个称呼特别的土,和它一样土的还有我那寡言少语的爹爹。

我那个起早贪黑在刀具厂干活的爹爹,常年穿一身破旧的衣服,趿拉着两只四处开裂的鞋,稀疏花白的头发常蒙着灰尘,黝黑的脸上有几处被烫伤的斑痕。

1999年夏天,我考上县一中,要去40公里外的县城读书,离家的前一晚,昏黄的灯下,爹爹单腿跪地使尽全身力气在为我捆扎行李。正值盛夏,他额头上的汗混着灰尘往下滴,滴在了他的衣服上,滴到了我崭新的被子上。我心里一阵嫌弃,说了句让我悔恨终生的话:“明天你还是别去送我了,你要是去了,别人还以为你是我爷爷呢。”爹爹一怔,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接着又忙活起来,他没有抬头看我,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家丫头大喽,知道要面子嘞。”

第二天,因为行李太多,爹爹还是去送我了。他换了身新衣服,穿了双新布鞋,但在我那时的眼里,他沧桑的脸上依然写满了“土气”。那天爹爹没怎么说话,只是弯腰弓背默默地扛着东西,始终和我保持着一段距离。到了宿舍,他放下东西就默默地退了出去。中午我们在校门口的小店里吃饺子,老板娘热 情而饶舌地搭讪:“这小姑娘和爸爸长得真像!”一直没开口的爹爹赶忙说道:“我家丫头长得好看, 像她妈,不像我。”爹爹说这话时,看我的眼神是幸福的,又是怯怯的。

我的爹爹正默默地拉开我们父女之间的距离。他在努力着不让我因他而难堪,甚或不让陌生人知道我俩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只是当年懵懂的我竟然一点儿都不觉得我伤害了父亲)

从此,在外面刻意地和我保持一段距离,成了爹爹的习惯。学校开家长会,他从不参加;他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给予我最大的宽容与支持。年龄渐长,我逐渐明白了父亲的用心,随之,愧疚和悔恨也在我内心里潜滋暗长……

以后,我一回到老家,即使明知道爹爹出去干活了,却还是在第一时间找他。总是问:“妈,我爹爹呢?妈,我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因为我害怕,我害怕他又再刻意地拉开和我的距离。

2012年 2月,我的女儿出生了,大家都说孩子长得像外公。爹爹听到这话时,悄悄地瞥了我一眼,那眼神是怯怯的,却又是幸福的。

我试图通过我的女儿来消弥我对爹爹的愧疚和悔恨,我时常抱着孩子骄傲地对别人说:“我家宝宝像极了外公。”爹爹也把这个外孙女疼到了骨子里,任我女儿在他身上撒野疯闹。我总是找各种借口拖着爹爹一起散步,他抱着孩子,我挽着他……

幸福的时光总是流转得很快!转眼,女儿两周半了,爹爹也一天天地老去,爹爹他还在老去!那天,带着一身辛劳汗味的爹爹刚进院子,就被我女儿扑了个满怀。我在旁边幸福地看着他俩,突然,女儿皱着眉头说:“外公,你身上怎么臭臭的?放我下来!”我抬手给了女儿一耳光,那是我第一次打她,女儿哇哇大哭起来,爹爹第一次冲我大吼:“你干什么! ”他放下孩子,一边哄她,一边尽量弓着身体,使自己和孩子保持着一段距离。

两岁半的女儿一定不知道,她的话一下子击溃了我内心伪装的忘却。那天,我固执地逼女儿向爹爹道歉,女儿含着泪似懂非懂地向外公说了声“对不起”。其实那句“对不起”是替十五年前的我说的。原以为借女儿之口说出来,我心里会好受一些.可内心却明确地告诉我: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弥补,更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由别人替代!

在一次与妈妈的聊天中,我才知道:当年县一中每次家长会后,爹爹都会拉着她问东问西,会一遍又一遍地看我的成绩单;那些年里,每当我放假回家,晚上一个人出门时,爹爹都会悄悄地跟在后面;最近这几年来,爹爹经常向他的老哥们炫耀我给他买的小礼物,甚至是我发给他的每一条短信。

而这些都是我不知道的!

父亲就像子女人生路上指引方向的明灯。很多名人都说过类似的话,而我却要说,我的爹爹更像我身后的那盏灯,不耀眼,不炫目,但却给了我最温馨的守护!

也许在以后的时光中,我的爹爹还是习惯与我保持一段距离,但我知道,维系这段距离的是爹爹力所能及的爱。幸好,他从未走远!幸好,他还未走远!

(原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对父亲的称呼起笔,主要是为下文做铺垫,暗示爹爹既其貌不扬、穿着破旧,又特别不会说话,让我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很难为情,抬不起头来。
B.文章中间写我女儿嫌爹爹身上臭时,我反应强烈,打了她一个耳光,我认为:这不只是因为女儿年幼不懂事,更是因为爹爹再一次受到了亲人的伤害。
C.文章最后写到“幸好,他还未走远!”指的并不是自己和爹爹之间的空间距离,而是爹爹尽管年迈多病,还在一如既往地给予我最大的宽容和支持。
D.文章运用了多重对比,我对爹爹前后情感的对比,爹爹对我和我女儿态度的对比,批判自己的自私冷漠,赞美爹爹的无私伟大,讴歌亲情的美好可贵。
【小题2】文中作者对父亲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小题3】文章题目为“一段叫父爱的距离”,请结合全文,简析“一段距离”的具体含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野”孩子

冰心

(1)我坐在院里,仪从门外进来,悄悄地和我说:“你睡了以后,叔叔骑马去了,是那匹好的白马……”我连忙问:“在哪里?”他说:“在山下呢,你去了,可不许说是我告诉的。”我站起来便走。仪自己笑着,走到书室里去了。

(2)出门便听见涛声,新雨初过,天上还是轻阴。曲折平坦的大道,直斜到山下,既跑了就不能停足,只身不由己地往下走。转过高岗,已望见父亲在平野上往来驰骋。这时听得乳娘在后面追着,唤,“慢慢地走!看道滑掉在谷里!”我不能回头,索性不理她。我只不住地唤着父亲,乳娘又不住地唤着我。

(3)父亲已听见了,回身立马不动。到了平地上,看见董自己远远地立在树下。我笑着走到父亲马前,父亲凝视着我,用鞭子微微地击我的头,说:“睡好好的,又出来做什么!”我不答,只举着两手笑说:“我也上去!”父亲只得下来,马不住地在场上打转,父亲用力牵住了,扶我骑上。董便过来挽着辔头,缓缓地走了。抬头一看,乳娘本站在岗上望着我,这时才转身下去。

(4)我和董说:“你放了手,让我自己跑几周!”董笑说:“这马野得很,姑娘管不住,我快些走就得了。”渐渐地走快了,只听得耳旁海风,只觉得心中虚凉,只不住地笑,笑里带着欢喜与恐怖。

(5)父亲在旁边说:“好了,再走要头晕了!”说着便走过来。我撩开脸上的短发,双手扶着鞍子,笑对父亲说:“我再学骑十年的马,就可以从军去了,像父亲一般,做勇敢的军人!”父亲微笑不答。

(6)马上看了海面的黄昏——董在前牵着,父亲在旁扶着。晚风里上了山,直到门前。母亲和仪,还有许多人,都到马前来接我。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出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7)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着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见左耳唇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

(8)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我穿,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一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9)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我们总是黄昏时,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跟在后面。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沟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门里蹒跚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一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当父亲把这孩子抱起交给他惊惶追出的母亲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父亲还过来抱着白马的长脸,轻轻地拍了几下。

(10)在我们离开烟台以前,白马死了,我们把它埋在东山脚下。我有时还在它的墓上献些鲜花,反正我们花园里有的是花。从此我们再也不骑马了。

⑾父亲还教我打枪,但我背的是一杆鸟枪。枪弹只有绿豆那么大。母亲不让我向动物瞄准,只许我打树叶或树上的红果,可我很少能打下一片绿叶或一颗红果来!

烟台是我们的!

⒀夏天的黄昏,父亲下了班就带我到山下海边散步,他不换便服,只把白色制服上的黑底金线的肩章取下来,这样,免得走在路上的学生们老远看见了就向他立正行礼。

⒁我们最后就在沙滩上面向大海坐下,夕阳在我们背后慢慢地落下西山,红霞满天。对面好像海上的一抹浓云,那是芝罘岛。岛上的灯塔,已经一会儿一闪地发出强光。

⒂有一天,父亲只管抱膝沉默地坐着,半天没有言语。我就挨过去用头顶着他的手臂,说:“爹,你说这小岛上的灯塔不是很好看么?烟台海边就是美,不是吗?”这些都是父亲平时常说的话,我想以此来引出他的谈锋。

⒃父亲却摇头慨叹地说:“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何止一个烟台?你没有去过就是了。”

⒄我瞪着眼等他说下去。

⒅他用手拂弄着身旁的沙子,接着说:“比如威海卫,大连湾,青岛,都是很好很美的……”

⒆我说:“爹,你哪时也带我去看一看。”父亲捡起一块卵石,狠狠地向海浪上扔去,一面说:“现在我不愿意去!你知道,那些港口现在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威海卫是英国人的,大连是日本人的,青岛是德国人的,只有,只有烟台是我们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个不冻港!”

⒇我从来没有看见父亲愤激到这个样子。他似乎把我当成一个大人,一个平等的对象,在这海天辽阔、四顾无人的地方,倾吐出他心里郁积的话。他说:“为什么我们把海军学校建设在这海边偏僻的山窝里?我们是被挤到这里来的啊。这里僻静,海滩好,学生们可以练习游泳,划船,打靶等等。将来我们要夺回威海卫,大连,青岛,非有强大的海军不可。现在大家争的是海上霸权啊!”

【小题1】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分条列举。
【小题2】请结合全文,理解标题“父亲的‘野’孩子”的丰富含义。
【小题3】试分析第12段独句成段的妙处。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本文开篇直接叙述自己不顾乳娘劝阻,跑向父亲和马的事情。由骑马引出自己被父亲宠爱的具体事例,衔接自然、利落。
B.本文语言生动细腻,朴实无华,母亲一句“看你的脸都晒‘熟’了!”,就将“我”在户外长时间骑马的状态表现了出来。
C.本文选取了“我”骑马、不穿小鞋等小事,来表现我的“野”,更体现了自己和父亲亲密无间的感情。
D.本文感情真挚细腻,作者通过对童年往事的追忆,表达了对父亲的崇拜之情及幼年的从军梦这一中心主旨。
E.对父亲形象的正面刻画其实是从侧面写我的“野”,因为“我”的野是父亲娇惯造成的,父亲的生活态度是“野”的最好注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眼泪

(美)比利·杰克逊

再次接到汤姆的来信时,鲁道夫的祷告真的应验了,因为汤姆的信里还夹着一张纸条,那是爱玛的笔迹。

鲁道夫是谁?汤姆是谁?爱玛又是谁呢?事情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鲁道夫刚从战场上退下来,首要的问题是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他从朋友那里听说有一个新兴的职业,就是给华尔街那些高收入的女权主义者的孩子当替身爸爸。鲁道夫身上的军人气质非常符合单身妈妈们的要求,一个月500美元的报酬,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他决定试一试。

当鲁道夫微笑着出现在一个叫爱玛的单身妈妈面前时,她立即被他阳刚的外形吸引,并同意跟他签合同,让他当地5岁儿子汤姆的爸爸。

中午的时候,“一家人”去饭店吃第一顿团圆饭。鲁道夫向汤姆绘声绘色地描绘起执行任务的那个神秘的岛屿的故事。他还教汤姆如何按住核桃的一端,让它像子弹一样射出去。汤姆高兴坏了。两个人打闹的声音惊动了邻座的人。鲁道夫说:“好了,回家我们再玩。”汤姆立即停了下来,爱玛望着鲁道夫说:“真是难以置信,要是平时,他非要犟着玩到底不可。”

第二天一大早,鲁道夫按照约定的时间来上班。鲁道夫的任务就是培养汤姆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毅力给他树立起男人的形象。汤姆起床后鲁道夫立即教他刷牙、用冷水洗脸、站在喷头下洗澡,而汤姆以前都是泡在浴盆里由妈妈帮他洗的。鲁道夫先给他示范了一下,说男子汉都是这样冲澡的。

随后,鲁道夫将快乐得像只小鸟一样的汤姆送到幼儿园。汤姆向他遇到的每个小朋友介绍说:“这是我爸爸,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傍晚的时候,鲁道夫准时出现在幼儿园附近。远远地看到汤姆走出大门到处张望搜寻;看到鲁道夫,那张小脸开出了一朵灿烂的花。

两个月时间很快过去了,合同到期了,鲁道夫进帐10000元。他内心有些轻松,但又是沉甸甸的。爱玛认为汤姆关于父亲和男人的直观认识已经建立,而汤姆对鲁道夫又过分依恋,事情到此也该结束了,她拒绝了鲁道夫将合同延长一个月的要求。

听到这个坏消息,汤姆的眼里溢满了泪水。鲁道夫说:“我跟你说过,男子汉是不轻易流泪的,”汤姆只好强忍着泪水。尽管战场上不断有鲜血和牺牲,但鲁道夫从没流过服泪。孩子的哭喊,却让他的眼泪涌出了眼眶,他快步钻进车子,再也不敢探出头看汤姆。

鲁道夫知道,爱玛是不会允许他再靠近孩子的。她会在孩子逐渐习惯独立生活的时候,突然对孩子宣布,他的父亲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牺牲了,永远不会回来了。鲁道夫想在爱玛宣布他“牺牲”前,通过写信的方式再为孩子做点什么。信件可以由她负责传达,通信时间和内容都由她控制。爱玛同意了他的要求。

鲁道夫在第一封信里告诉汤姆,他非常想念他,问他有没有按照他的要求,他在信的最后还编了神秘岛上惊险而离奇的生活。爱玛看到信中有许多男孩感兴趣的新知识,提出要为他写的信付费。鲁道失拒绝了,说这只是后续服务。

没过几天,鲁道夫收到了汤姆的回信,他得意的报告了他在各方面的进展,还一个劲儿地抱怨“爸爸”怎么还不回家。其中有一段内容再次让鲁道天潸然泪下,“你出门的时候,我看到你的眼睛里噙着泪水,却没有落下来。我想跟你一样,不让眼泪落下来,因为你说真正的男子汉是不轻易落泪的。现在,我可以让想你的眼泪停留5秒了,但我想让它停留得更久。你的眼泪落下来需要多长时间呢?如果它落下来了,请将那滴眼泪寄给我,因为我想看看爸爸落下来的眼泪和我的是不是一样……”

鲁道夫看到这里已是泪流满面,他给汤姆回信:“我很高兴你学会了忍住泪水……我的眼泪到現在还没落下来,我正努力让它们停留得更长一点。但是,万一哪一天它落下来了,我敢保证它跟你的眼泪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男子汉……”

日子一天天过去。鲁道夫盼望着有一天还可以再见到汤姆,看见汤姆欢欣雀跃地跑过来,搂住他的脖子喊“爸爸”。为此,他每天祈祷,也许上天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

鲁道夫终于收到了爱玛的来信:“明年同一时间,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回家’探望一次汤姆。他为了验证你们的眼泪是不是一样的,将想你的泪水都滴在了一个小瓶里。我想你该回来让你的眼泪也落在瓶子里去,亲眼见见你们的眼泪是不是一样的。”

(选自2018年3月《小说文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期待,同时也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B.合同到期后,小说用“轻松”和“沉甸甸”这一充满对立的心理词语分别表现了鲁道夫完成替身爸爸任务后的轻快和与因喜欢汤姆却又不得不离别而带来的伤感。
C.小说中鲁道夫教汤姆刷牙、用冷水洗脸、在喷头下冲澡等细节说明他善于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自理意识,逐步帮助汤姆树立男子汉形象。
D.小说结尾极具艺术张力,言近意运,既照应文章标题,又巧妙地暗示鲁道夫的真情最终赢得了单身妈妈爱玛的爱情。
【小题2】简要分析爱玛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题3】请探究文章标题“眼泪”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