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然而,它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以来的新文学谱系是不同的。网络文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主要吸收了古今中外通俗文学及影视、游戏、动漫等大众文化的经验。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需要以传统文学为参照系。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是中国网络文学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的出路。

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学道路已经显示出其独创性与可行性。中国现代文学主张“人的文学”“活的文学”“真的文学”,文学要为现实、为人生,表现自我,以现代精神和现代形式对古典文学进行全面革新。鲁迅、巴金、茅盾、老舍等人的小说借鉴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创作了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受外来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常见浓墨重彩的心理描写,运用多线并进的结构形式,刻画“哈姆莱特”和“堂吉诃德”式的主人公,艺术含量和思想密度大,风格滞重、沉郁、苍凉。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与纸媒小说相比,网络连载几乎不受篇幅限制,这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出现了大量数百万字的超长篇网络小说。它们将故事的戏剧性和曲折性扩大了,主角处在各种矛盾与困境中,一步步地成长,不用隐喻,不用跳跃,不用读者猜谜,将所有的场景、对话,所有的故事过程,如实道来,一点点地展示给读者,把读者带到快乐阅读的体验之中。与那些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小说相比,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稀薄,更注重娱乐性。

网络小说没有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锋探索意识,几乎没有隔膜、荒诞、虚无的精神体验,没有充满象征色彩的寓意系统。网络小说对接的是中国古代“小说是劝人的”的传统,承载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是非判断分明。但网络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古典的道德价值观上,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的价值理念,表现个人勤奋努力的意义。

网络小说以好看的故事吸引人,对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说部”的传统。巧妙设置的悬念,环环相扣的故事矛盾,紧张曲折的情节,充满个性魅力的主人公,是网络小说吸引读者的常用方式。言情故事的叙事模式多与才子佳人、英雄美人、现代爱情故事相通。穿越小说的主角回到虚拟的历史中,展开冒险,体验精彩的人生。网络小说的场景设定是虚拟的,但人物的精、气、神是当下的。

(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网络文学”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A.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学道路,将显示出其独创性与可行性。
B.网络文学在短短二十年内完成了兴起、发展、繁荣的全过程,这也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与不足。
C.网络文学应时代而生,是中国现代文学以来的新文学谱系中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
D.网络小说对接“小说是劝人的”的传统和对接“说部”的传统,承载了基本的道德价值观,以好看的故事吸引人。
【小题2】下列理解与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小说缺少先锋探索意识,几乎没有隔膜、荒诞、虚无的精神体验,没有充满象征色彩的寓意系统,缺乏正能量的价值观。
B.几乎不受篇幅限制是网络小说优越于纸媒小说的一大特点,这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扩大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曲折性。
C.网络小说是“轻”的文学,在虚构的世界里讲述故事,结构相对显得简单,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稀薄,更注重娱乐性。
D.好的网络小说,不论是穿越小说还是言情故事,虽然场景设定是虚拟的,但其所塑造的人物的精、气、神应该是与当下相通的。
【小题3】联系第二段,简要概括“网络小说”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5 01:02: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在此背景下,马里扬的《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所做工作定位。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勾陈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于此。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正如作者反复所言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就此去理解文本特质所具有的内在境界——这应该是极其阔大深广的”,“文学作品的内在境界,则是具备有无限的可能,历史的考证不过是通向它的一种进路”。这样一种以历史文化考证作为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可用作者后记中所言的“词外求词”予以概括:“研究宋词,恐怕至少应该关注也算是‘词外’的两个传统:士大夫的文学传统;诗乐的文化传统。脱离了前者,‘宋’就没有着落;脱离了后者,‘词’就等同于‘辞藻’之‘辞’。”本书所实践的外缘研究,正是通过将词外的文化传统尽可能充分地纳入对词体本身的观照中,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

(摘编自姚华《词外求词,展示宋词的内在之美》)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对于传统的词学研究而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在诗、文、笔记等领域成果更多。
B.马里扬对其研究有非常自觉的反省,《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的出版为宋词研究另辟蹊径。
C.虽说研究“内美”是词学研究的要旨,但作者自谓《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并不直接探索它。
D.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除了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外,也是一种批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篇书评,本文揭示了《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出版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学术价值等。
B.文章通过深入比较“外缘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概念的异同,以此阐明“镶边”的内涵。
C.文章以农民耕种为喻,说明了马里扬整理文献的耐心细致,显得尤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文章从考证功力和揭示、阐明文学本质问题两个维度,对马里扬的学术探索作了高度评价。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有所突破与创新,这不仅表现在学术界关注以往无人关注的领域,而且表现在少数研究者作出了新的尝试。
B.外部研究与外缘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并且其研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C.说马里扬“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因为大量扎实、细腻的实证性考据工作占据《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的主体,最能体现其研究功力。
D.研究宋词,做到“词外求词”,关注士大夫的文学传统和诗乐的文化传统,就能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车迷
陈国祥
张三不知道什么时候迷上车了。他不抽烟,不喝酒,甚至也不喜欢女人。他就喜欢车。他的酒柜里什么酒也没摆,琳琅满目的全是各种各样的车模。他出差买,出国买。一次出国在斯图加特他一掷千金买了全套的名车车模。他的包里不放香烟,但一定有一个精致的车模,随时把玩。
张三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十三岁就没了父亲。张三读书很上进,考取了离家十多里地的高中。他上学全靠走路,他戏称自己的“11”号汽车风雨无阻。李四和张三是同班,骑着一辆28寸的“飞鸽”牌自行车,后座上载着个穿碎花裙子的女生。李四的车从张三身边飞啸而过,张三很是羡慕,倒不是羡慕被风吹起的连衣裙,而是羡慕李四屁股底下的“飞鸽”。他想:有辆车,可以省多少时间啊……
张三考取了H省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他是他们村第一个大学生。李四毫无悬念地名落孙山,托人走关系进了东风汽配厂,先做工人,后来戴着蛤蟆镜做起了采购员,是W市最早的“有车族”。
张三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家乡,竟也分配在东风汽配厂,做技术员。老厂长看小伙子长得帅、人品好,又是大学毕业,没两年就调他到厂办当主任。镇党委周书记到工厂视察,觉得张三不错,就把他挖到了镇里,先是镇办公室主任,再后来是副镇长、镇长,再后来成了周书记的乘龙快婿。张三的老母亲坐着张三的桑塔纳回家,和张三说:“三儿,不能做对不起周书记的事啊,我们张家祖上积德出了你这么个官,我这辈子都没想到还能坐上小轿车。”
东风汽配厂因为经营不善,最后只好改制给了李四。张三看着同学面上,也没少帮忙。李四人脉广,头脑活,东风厂到他手里居然办得风生水起,李四也成了W市的“功勋企业家”。李四为了感谢张三的帮助,十八般武艺用尽,可张三就是刀枪不入……
李四知道张三喜欢汽车,一次开了辆崭新的帕萨特到张三家,对张三说:“堂堂镇长,你那破桑塔纳该换换了,我这辆车先借你开开。”说完把钥匙扔在张三家桌上就走了。张三夜不能寐,半夜悄悄地从妻子身旁偷偷起来溜到院子里,崭新的帕萨特在月光下闪着贼亮贼亮的光。张三打开车门,坐到真皮座椅上,开着窗,不知不觉在车里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张三坚决地把车还给了李四,因为他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母亲哭着对他说:“三儿啊,你不能对不起周书记……”。
张三有个女儿,认李四做干爹,其实也是平时开开玩笑的。张三女儿要结婚了,李四说:“我就不送钱了,我要送给干女儿一个礼物。”张三说:“什么礼物,不要买太贵的,我到时还不起。”李四说:“暂时保密。”张三女儿结婚的那天,李四的神秘礼物亮相了,竟是一辆红色的保时捷跑车,披红挂彩停在酒店门口,女儿喜欢得不得了,围着车转了好几圈。女儿受张三的影响,也是个车迷,什么豪车的名字型号都叫得出来,一直想要买辆保时捷,可惜张三手里没钱,只能看看家里酒柜里的车模。事情都到这地步了,张三也不好再说什么。他想,李四给干女儿的,也是应该的,这人情慢慢还吧。
又过了三年,张三升任副市长的呼声越来越高。可就在这时,张三被“双规”了。全城震惊。原来是李四出了问题,把张三牵扯进来了。张三被移交法院起诉,张三的判决书很简单,就是收了李四一辆保时捷,判了四年零六个月。
张三被两名高他半个头的法警押上囚车,囚车风驰电掣地开走了。他突然想,他什么车模都有,就是没有囚车的车模,当然肯定也没有地方卖这个。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一开始描写张三不喜烟酒,唯独从学生时代起,就对各种车痴迷,以至后来不惜花钱购买名车车模,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B.经商办厂相当精明、怀有利益相求的李四,看准了张三身上的软肋,两度巧立名目,以名车投其所好,终于让刀枪不入的张三彻底就范。
C.张三仕途通达,从东风汽配厂技术员到副镇长、镇长,是因为得到了周书记的提携,从他母亲反复强调“你不能又对不起周书记”可以看出。
D.小说以小见大,巧妙构思,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叙述了张三和李四的命运浮沉,揭示了一个屡见不鲜的官场现象,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小题2】小说以“车迷”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以张三想到因车车车模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分析。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林语堂传(节选)
林太乙
编一部好词典,是父亲林语堂数十年的心愿。早在1930年代,他便请三伯憾庐及张海戈编一部像《牛津简明字典》的中文词典,但是编成之后,由于中日战争,文稿毁于兵火,六十册的稿子,只剩下父亲带到美国的十三册。
对于编纂汉英词典,父亲说:
“国语必有详确记载国语的词书,这个观念与字书完全不同。中国字书,一概以字为本位,不以语文中之词为本位。所以到现在,还没有由现代语言学观点编成的一本中国语文词典的专书。西方的英文、法文‘字典’,都是以那些的国语为本体,凡国语中的词的用法及文法词类,及其变化,都记载详尽。我国的词书,如《辞源》、《辞海》,虽然以词为单位,内容却偏于百科全书性质,未能就词论词,研究其在句中之文法地位及变化,也不能于单音组及数音组缀合所成之词,加以整理反分析。”
“中国向来无国语,因国语尚未统一。经五十年来国语统一会诸公的高瞻远瞩,不断地讨论,始定北平话为国语。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1947年《中华新韵》颁布出版,而后读音始有统一的标准。又跟着1918年颁布的注音字母各处推行,始有今日普遍承认之国语注音法。又自从文学革命以来,以白话为文学工具,教育部乃成立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经三十年之搜集材料始由汪怡主编《国语辞典》,在抗战期间由1937年出版第一册,至1945年出版第四册,而后我们可以说中国国语有一部详尽准确的词书。对于已往的白话文学及现代北平国音所有的材料都已有系统的纪录。这是开山的工作,前人筚路蓝缕之功,我们后学乃受其赐。所以我才敢梦想做一本更合时代的汉英词典。”
父亲编纂《当代汉英词典》是由香港中文大学赞助的。当时只有两种汉英词典在国际间流行通用。一是1892年翟理斯编的《汉英词典》,以及1932年麦氏编的《麦氏汉英大辞典》。这两部字典已经不足以应付当代的需要。1967年春,父亲受聘为中文大学的研究教授,主持词典的编纂工作。
在双城街的办公室工作人员马骥伸、黄肇珩,他们担任收集资料、查核,后来添了陈石孚,他在英文方面有所贡献。北外还有秘书、抄写陈守荆和施佩英。
父亲认为编词典的工作“如牛羊在山坡上遨游觅食,寻发真理,自有其乐”。事实上,这份工作庞大艰难,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
他拟了词典的蓝图,即编辑体例的概念,与马骥伸、黄肇珩商量,要他们仔细研究,提出意见。最初六个月,大概都花在体例问题上,父亲不惮繁琐,一再提出修正意见,经过讨论,最后决定了“大样”。这时,编辑小组开始试稿。他们帮助父亲选择单字和词句,加以注释,写在单张的稿纸上面,并依国语注音符号的次序排列起来。这一切做好之后,把稿子交给父亲,由他审定,再译成英文。凡在草稿中有疑问,他必反复问明出处、用法。偶尔触发灵感,想到佳妙词语,他便拔电话问办公室的同仁,是否已采录。译到得心应手,他会将纸片交司机送到双城街,供大家共赏。所有原稿自始至终他都一一过目、修改,并且一校再校。
这部被父亲认为是他写作生涯的巅峰之作《当代汉英词典》,于1972年10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全书约1800页。词典用的检字法是根据父亲发明“明快打字机”时所发明的“上下形检字法”再修订的。所采用的拼音法(简化国语罗马字)也是将他当年参与制定的国语注音法简化而成的,他首创的五十部首则成为这本词典的另一特色。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汪怡的《国语辞典》之前,《国音常用字汇》也是推广北京语音为标淮的国音的,但由于只收单字,作用受到很大局限。《国语辞典》着眼于词,除为单字注音外,凡立为条目的词或短语都按北京话的实际读音注出,这在以前的词典中是没有过的。(韦冰《槐市云烟录》):ZXXK
②林语堂的“上下形检字法”,将取字之左旁最高笔形及右旁最低笔形,将汉字分门别类,以便索检。他发明“明快中文打字机”,根据这个检字法设计键盘,只需三键便可以打出一个字。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写信对林语堂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的“好处是这键盘不用学便可打。”(施建伟《林语堂传》)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林语堂编一部好词典的心愿,是源于他认为当时还没有一部根据现代语言学观点的编成国语词典。《当代汉英词典》出版圆了他的心愿。
B.林语堂认为,英文、法文的“字典”不是词书但对他的词典编写有启发,《词源》、《辞海》虽是词书但对他的词典编写没有借鉴价值。
C.林语堂对词典编写体例的创设十分重视,为此花了大量时间。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的词语条目是依汉字的笔画笔顺来分类排列的。,
D.“上下形检字法”是林语堂在汉字索检法上的主要贡献,其原理是依汉字特j的形状将汉字分门别类,优点是索检较为快捷。
E. 本文列举《当代英汉词典》的编写人员及其分工,意在表现团队力量在编写中作用,也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客观性。
【小题2】(小题2)“对于编纂汉英词典”,林语堂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看法?请简要回答并举例说明。
【小题3】(小题3)本文对传记材料的选择侧重在哪些方面?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小题4】(小题4)林语堂说,汪怡主编《国语辞典》,“我们后学乃受其赐”。请结合材料,谈谈林语堂从哪些方面对汪怡主编的《国语辞典》有所继承和创新。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李白是浪漫诗人吗(节选)

①随着欧美浪漫文学和文学批评引入中国,我们可以有更开阔的视野来理解我们传统的文学,    是浪漫文学的具体文学经验,    是浪漫主义文学批评的分析视角,都对我们多有启发,    是对理解李白这样的诗人,这样的启发尤其值得重视。但是,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学经验和批评传统,浪漫文学和浪漫主义批评在李白研究上的局限性,也是需要看到的。

②欧美的浪漫文学,强调突破传统与常规的束缚,而李白对待传统的文学规范,却表现出相当尊重的态度。例如,李白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在20世纪早期的浪漫主义解读中,李白喜欢做乐府诗被视为艺术上打破声律束缚、追求解放的标志。但更为深入的研究,则揭示出李白的乐府创作,体现了复古和创新的复杂关系。因此,李白绝不是在简单否定传统、规范的基础上追求创造性,其继承与创造水乳交融的艺术特色,与浪漫文学的文学经验有所差异,因此,浪漫主义批评对突破常规的强调,对于理解李白艺术就有不尽妥帖之处。20世纪的某些受浪漫主义批评影响的李白研究,过多地强调李白突破艺术规范,甚至认为他完全忽视规范,这样的认识都需要认真反思。

③“天真”、“豪放”是古代诗论家评价李白最常用的术语,也代表了李白诗歌艺术最突出的两个特色。李白诗歌的“豪放”与浪漫文学的特征颇多近似,如充溢的激情、不羁的想象,都体现了精神追求自由的奔放力量,运用浪漫主义的批评视角,这些特征会得到相当恰切的阐释,但是,李白诗歌“天真”的一面,情况则比较复杂。

④“天真”是与虚饰、矫情相对,李白的“天真”植根于中国道家哲学的“自然”精神,这与浪漫文学通过对大自然的沉思来表现自我精神的至高创造力,有着明显的差别:欧美的浪漫文学,注重表现“自然”,而他们所推重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对的大自然;浪漫主义文学对自然的表现,就其本质来讲,是自我的精神创造力的投射。

⑤中国传统文学所表现的“自然”,则是指世界的本然与人之本性,表现自然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展现自我精神的至高创造力,而是体会世界与人本然的存在状态,人在追求自然过程中体会到的精神自由,并不建立在自我高扬基础上,而是体现为对世界与人之本然存在状态的深刻体认。李白的“天真”正是建立在这种独特的“自然”观念之上。

⑥浪漫主义诗人喜欢通过描绘大自然来反抗城市文明的束缚,李白在诗歌选材上并没有明显的偏向,他向往理想境界,但并不刻意乖张,他最善于就人之常情开掘奇崛宏伟、一往情深的诗境。例如《静夜思》,其所抒之情不过是寻常的游子思乡,其所写之景不过是日常生活的一个普通片段,但在他的笔下,游子低头沉吟思乡的一刹那,恰恰是摒除了一切繁杂而无比专情的时刻,这是一个理想而纯净的时刻,它生灭于日常人生的起伏之中,却体现了对人生的纯化与提升。这就是李白追求理想境界而又不离日常人生的独特所在。李白的诗歌表达了种种人生愿望、人生体验,他不回避自己的功名富贵之思,也不回避自己的日常人情,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独特的和谐关系,与浪漫主义文学追求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⑦浪漫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批评在理解李白上的枘凿之处,需要特别留意,一切简单照搬外来批评视角的做法,都并不可取,但从文学交流的开阔格局来看,我们大可不必因为这些枘凿而对外来影响抱彻底拒斥的态度,因为即使是这些现象的存在,也可以积极地启发我们深入认识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在经历了20世纪中外文学的巨大碰撞之后,任何要彻底回到中国传统的做法都实际上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在开放的格局里,我们对自身传统的认识,其被深化的可能,实际上要远大于被削弱的可能。

(《文学遗产》2008年3期)

【小题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①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  还 反而B.不仅  而且    特别
C.不仅  而且    反而D.无论  还 特别
【小题2】根据上下文,请你推断第⑦段画线词语“枘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浪漫文学和浪漫主义批评在李白研究上的局限性,它们分别是:(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3)诗歌选材
【小题4】欧美浪漫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所表现的“自然”以及表现“自然”的目的有何不同?
 
表现的“自然”
表现“自然”的目的
欧美
(1)
(2)
中国
(3)
(4)
 
【小题5】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否定了20世纪以来运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来研究李白。
B.李白喜欢做乐府诗是其艺术上打破声律束缚、追求解放的标志。
C.《静夜思》这一例子论述了李白诗歌中所体现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独特的和谐关系。
D.外来文学理论和批评传统在我们对自身传统的认识方面弊大于利,所以不能简单照搬。
【小题6】文章认为,“李白诗歌的‘豪放’与浪漫文学的特征颇多近似”,请结合文意,以李白的诗句为例,简要分析其诗歌的“豪放”的浪漫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