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教育部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马勇说:“要加快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领跑美丽中国建设,应该从破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视角展开,首先是实施生态旅游规划示范工程。我国生态旅游规划不仅要全面对接全城旅游规划,还应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等进行对接,并率先在全国打造一批优秀的全城生态旅游示范市(县),示范城镇和示范乡(村),向全国推广,这样不仅能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全城快速发展,还能推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摘编自卢慧《生态旅游:助力美丽中国建设》,2017年12月4日《南方报》)
材料二:
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需要关注的数据如下:

(资料于2012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环保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说,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5.7亿千瓦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800多万辆,11万多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近2亿农村人口受益;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其中,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都下降30%以上。
(摘编自李干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2017年12月5日《经济日报》)
材料四:
五十五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岛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苦战精神,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提供了一个中国读本,谱写了一部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史诗。
(摘编自《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史诗》,2017年9月20日人民网)
材料五: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很大的探索性,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的确权和管理体制整合难度较大;有的改革落实需要修订相应法律法规;市场作用发挥得不够,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等。我们将按照十九大部署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改革落地,尽快补上制度短板和漏洞,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摘编自《党的十九大举行第六场记者招待会: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情况》)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反映我国资源人均占有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 |
B.图一反映我国人均煤炭资源、人均水资源分别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一。 |
C.图二反映我国的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仅仅低于美国,而高于俄罗斯、日本等其他国家。 |
D.图二反映主要国家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从俄罗斯到法国的八个国家呈现递减的状况。 |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一中马勇就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领跑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包括要实施生态旅游规划示范工程等的建议。 |
B.材料二就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作了比较,报道了主要国家燃料燃烧CO2排放情况,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值得关注的数据。 |
C.材料三中,李干杰指出了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正是这一些变化倍添了国人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 |
D.材料四报道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五十五年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部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史诗。 |
E. 五则材料均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内容,对建设美丽中国有着指导、借鉴或启迪意义。
【小题5】【小题6】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面临哪些困难和桃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