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

——写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

任仲平

(一)时间开始了!
一个西方世界眼中轻轻一推就会倒下的“泥足巨人”,一个刚刚从百余年受压迫、受奴役、受欺凌的黑暗中走出的国家,一个拥有世界1/4人口的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这是1949年新中国面临的国内境况。
开国大典的礼炮声还没有远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成立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禁运”的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这是新中国诞生时严酷的国际环境。
   国民生产总值不到美国的7%,重工业几乎为零,轻工业只是少数的纺织业;80%的人是文盲。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许多地方仍处于封建农奴制阶段或奴隶制阶段,不少地方还是“刀耕火种”——这是共和国起步时面临的贫寒“家底”。
   作为一个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国家,中国发展的困境典型地反映出人类现代化的困境。新中国必须用改天换地的双手,拨快走向现代化的“北京时间”。
(二)赶超,跨越
60年之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中国交出的现代化答卷,令所有了解历史的人惊叹——1949年,我们连铁钉、火柴、煤油都是“洋玩意儿”,现在,我们每五天创造的经济总量,就相当于1952年一年的经济总量。“两弹一星”发射、太空漫步、“嫦娥”飞天,我们已经跻身于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这些高端技术的国家行列,成为“亚洲的新领头羊”、“世界经济的新引擎”。
在这块曾被称为“停滞的帝国”的土地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却以年均增长率约为10%的速度飞翔了整整30年。
   中国,在“北京时间”跳跃的数字中迈开奋进的脚步。世界,从“北京时间”铿锵的报时声中,感受青春中国的辉煌奇迹。
(三)奇迹是什么?
   当今天的人们探询中国现代化动力,寻找“中国奇迹”发展秘笈时,往往会陷入矛盾和纠结之中。
   有人分析,“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是决定性因素”;有人解释,是“中国人民比其他国家的人们更吃苦耐劳”;有人认为,是“变革推动了发展”。
各种观点,对诠释中国的成功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却都不是决定乾坤的根本因素。回首鸦片战争后百余年历史,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之所以充满迷茫和挫败,其根源就在于,它们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领导,都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建立集中统一、现代化导向的中央政权。
   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一次让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追求现代化;而改革开放之所以开辟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也正源于***人能把亿万人民的迫切愿望以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创新认识,凝聚为国家意志。30年来,执政党永不停滞的开拓创新,启动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带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相应的变革,最后各种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塑造了我国现代化波澜壮阔的画卷。这是“中国奇迹”的第一推动力。
短短60年,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标注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今日世界,“北京时间”已经不可或缺,“中国因素”日益举足轻重。它让人们想起十多年前,几十名前美国政要联合署名致国会的一封信:“中国注定要在21世纪中成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和政治强国。”他们预测,中国不仅强大,而且伟大。
而一个伟大的中国,源于60年前那个开天辟地的时间。

(2009年9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共和国起步时面临的困境指的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极低,工业基础薄弱,“家底”贫寒。
B.新中国交出的现代化答卷令所有了解历史的人惊叹,原因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与进步。
C.“两弹一星”发射、太空漫步、“嫦娥”飞天,中国跻身于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这些高端技术的国家行列,因而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
D.“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中国人民比其他国家的人们更吃苦耐劳”,“变革推动了发展”,这些都不是中国成功的因素。
E.几十名前美国政要预测中国在21世纪中不仅强大,而且伟大。“伟大”与“强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发展会给世界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和深刻启示。
【小题2】文章的(一)(二)部分写什么内容,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
【小题3】文章从“北京时间”这个视角进行写作。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5-19 02:5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盲 者
刘学林
她喜欢这条路,尤其是在春天。现在就是春天,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她驾一辆奥迪徐徐东行,直到无路可行时才拐上田园路。刚进档加速,一个背着一把坠胡的盲老人迎面走来。也就一闪而过了。然而就在这一闪而过的瞬间,她觉得这个盲老人有点面熟。她开始回忆。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那是四年前录在她记忆中的坠胡声。
难道会是他吗?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调转了车头,超过了盲老人之后靠路边停住,钻出汽车,迎着盲老人站在车旁,看着盲老人用手中探路的竹竿一路敲过来。老人虽老,腰杆却直,满脸皱纹中有一种大喜大悲之后的淡定,一种饱经沧桑之后的淡定。她认定这一个瞎眼老人就是那一个盲老人。
“老人家,您是在隆兴街自由市场——”她顿了一下,斟酌该怎样表达,“拉琴的吗?”
盲老人站定,无语。
“你还记得,四年前,您让一个姑娘多拿几块钱的事情吗?”
“姑娘,您认错人了。”
盲老人手中的竹竿又向前探出,以盲人特有的轻稳起步走。她有点惘然,一动不动地看着老人的身影渐渐远去,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清晰起来。她重新上路,车开得很慢,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
四年前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时候她刚到这个大城市谋生,钱包被偷,她身无分文,饥肠辘辘。她在隆兴街自由市场逛悠,油条的气味,卤面的气味,粉浆面条的气味,残忍无情地折磨着她的肠胃 。向大妈讨一碗粉浆面条喝喝吗?她鼓了几次勇气没有张开口。
这时候她听到了盲老人的坠胡声,那琴声淡若流云,清如溪水,也看到了坐在一条小巷的巷口操琴的盲老人。老人不是那种睁眼瞎,该长眼睛的部位陷进去两个深坑。老人面如荒漠,坐在闹市就像坐在渺无人迹的荒原上。老人面前放着一个铁盒子,圆形的破旧的铁皮盒子,盒子里有不少零票子,一角的,两角的,一元的,两元的,她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两张五元的,一张十元的。她的眼睛一亮,心也随之慌慌跳起来。我只拿一张五元的,只拿一张五元的。可是怎么拿呢?人熙来攘往,看到我拿一个瞎眼老人的钱,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她从盲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盲老人面前走过来。这样走了两趟,她终于想出了一个遮人耳目的办法。当她再一次从老人面前走过的时候,她装作一不小心把老人盛钱的盒子踩翻了。她说声“对不起”,连忙蹲下去给老人捡钱,借机把一张五元的票子握在了手心。正在她准备起身走开的时候,老人开口说话了。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无喜无怒。
老人说:“姑娘,多拿几元吧。”
她把汽车锁进车库,上四楼回到自己的家。所谓家,其实只是一套四室一厅的豪华住宅而已,她还没有成家。
经历了那一段穷苦磨难之后,她脚下的路忽然柳暗花明了。由于经商的天赋,她成立了一家公司,成了一名经理。两年之后,她已经是这个城市中的富人之一了。
她吃了两块“消闲派”,喝了一杯咖啡,点上一支烟。那辽远的坠胡声又在她的耳边悠悠响起。如果说她在路上拦住那位老人只是出于一个偶发的念头,那么,这时候她要报答盲老人的愿望竟是如此的强烈和急切。
第二天,她到公司安排了一下事务,就直接去了隆兴街自由市场,可是她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
第三天,她仍然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
一连四天她都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她问旁边卖粉浆面条的一位大娘,大娘只说她也好几天没有听到盲老人的胡琴声了,对盲老人的其他情况也是一无所知。
她决定每天傍晚到田园路上去等待,终于如愿以偿等到了那位盲老人。她拦住他。
盲老人漠然无语。
“这是一万元钱,您先用着。请您告诉我您的地址,我会定期给您送去生活费的。”
“这是从何说起?”老人在傍晚的夕阳下径直走去。
她跟上老人:“四年前您对我有恩,虽然只是几块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希望您能成全我。”
“我一个瞎子能对谁有恩?请姑娘不要污人清白。”
盲老人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回头。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暗示女主人公历经磨难后的喜悦心情,也使作品充满了诗意。
B.发生在姑娘和盲老人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 蕴含着作者对人性和当下社会道德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C.盲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面如荒漠”,“腰杆却直”,这些细节描写,反映他与世无争、淡漠从容的人生智慧。
D.姑娘因为拿了盲老人五元钱而耿耿于怀,几年来她一直寻找盲老人,并拿出一万元报答老人,这反映了她知错就改的品质。
【小题2】小说以“盲者”为题,“盲者”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在刻画盲老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自上世纪早期开始大规模生产塑料以来,人类已生产了约83亿吨塑料,约四分之三废旧塑料已被抛弃,其中80%或散落在周围环境中,或进入垃圾填埋场,而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多达800万吨,塑料碎片和微粒数量高达5万亿。
随着塑料垃圾的不断增长,其危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塑料废物在环境中会长期存在,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对于地球环境和人类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
2017年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大约90%的废弃塑料通过十条河流进入大海,其中八条在亚洲。而亚洲国家这些塑料垃圾的三分之一来自未收集的垃圾,其余来自被收集起来的垃圾废物,这些垃圾最终被非法倾倒在靠近海岸或河流的地方。在一些富裕国家,塑料问题始于许多人的漠不关心。2017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英国,每天都有70万个塑料瓶被当作垃圾扔掉。
透明的塑料饮料瓶主要由聚对苯二酸酯(PET)制成,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的PET被收集起来用于回收利用,但其中只有7%被制成了新瓶子。在世界上所有的废弃塑料中,只有14%被收集起来,而实际用于再加工的则更少,其余都被焚烧或填埋处理,填埋的塑料垃圾将在地下持续存在数个世纪之后才会最终降解。
塑料垃圾为何如此普遍?因为被丢弃的塑料毫无价值。重新生产塑料或购买新的塑料产品比回收利用塑料更划算。因此,许多人认为,解决办法是要给废旧塑料一个价值。例如,要求消费者为塑料瓶支付一笔可退还的小额押金。美国的几个州和一些欧洲国家通过实施押金制度,将用后即扔的一次性塑料瓶变成可回收品。
减少塑料垃圾,就要为塑料创造一种“循环经济”,将塑料生产和使用从“石油到垃圾到填埋或焚烧”的单行道困境中走出来。在这个“循环经济”系统中,激励生产者生产可重复使用、可循环利用或可降解的产品,而回收业则要学会如何将所有的塑料垃圾都收集起来。
这类设想得到了一些政府、慈善机构、科学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支持。相关人士表示,问题不在于我们所使用的塑料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塑料的使用和处理方式是否适当。
对于塑料垃圾之灾,人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但是这些高科技的解决方案都是关于PET的,不适合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回收利用能力。人们的另一个担忧是,这些解决方案主要是着眼于改善现有状况,但也许是以忽视未来长期解决方案为代价的,如开发更好的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等。一些短视的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给未来的选择带来更高的成本。
塑料垃圾危机的最终解决方案将需要政府、零售商、制造商和回收公司的共同努力和协调,以采取更好的包装设计,开发先进的回收技术和新型塑料,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其废物处理系统和技术。
其中取得较大进展的,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能够分解塑料垃圾的细菌酶工艺,尽管目前其工作效率还很低,但一旦成功分解,废弃塑料就可以转变为其他化学物质。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的凯文˙奥康纳说,塑料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只有一种。我们应该继续敦促工业界和政府,实施明智的、多种方案结合的解决方案,但重要的是要改变人们的行为。“我认为技术最终将会走向成熟,但最大的挑战是我们自己。”奥康纳说。
(选自《新华文摘》2018年第19期)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上世纪大规模生产塑料以来,大约四分之三的塑料产品被废弃后都进入到海洋中,造成严重污染。
B.不论是亚洲还是欧洲,也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塑料垃圾问题都是源于公众的漠不关心。
C.透明塑料饮料瓶主要由聚对苯二酸酯(PET)制成,全球只有大约7%的PET被回收利用。
D.回收利用塑料比重新生产塑料或购买新的塑料产品成本更高,这是塑料垃圾如此普遍的原因之一。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为塑料创造一种“循环经济”,是解决塑料垃圾泛滥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
B.在“循环经济”模式中,生产者和回收者虽然分工不同,任务不同,但都不可或缺。
C.相关人士认为,更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对塑料是否有适当的使用和处理方式。
D.最适合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回收利用能力的方案,是禁止生产和使用PET制品。
【小题3】从全文看,解决塑料垃圾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简要概括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摘自《2017年全国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从行业来看,“金融业”以12027元的平均月薪依然位居行业首位,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互联网、软件、IT服务和信息传输业”“房地产业”分别以8220元、8145元的平均月薪位居第二、第三。

从学历来看,研究生、本科、大专、高中及以下学历职工的平均月薪分别为8704元、7389 元、6596元、5622元。同比去年,大专及以下学历职工的平均月薪均有一定上涨,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职工增幅最大,达到37.93%。

因学历造成的薪酬差距有明显的缩小趋势,这一现象与广东省近年的人才供给与需求紧密相关。近年来,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竞争加剧,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本科以上学历职工的整体薪酬水平;与此同时,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技工等中职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涨薪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招人与留人手段。

材料四

数据显示,除住房公积金外,有的企业为员工提供补充住房公积金,有33.3%的企 业为员工提供租房补贴,有15.5%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定期购房补贴,6.0%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一次性购房补贴。

在企业福利设施方面,提供职工食堂的公司比例为71.4%,提供免费班车的公司比例为 57.1%,有33.3%的企业提供职工浴室,有28.6%的企业提供健身/运动场所,另有部分企业提 供医院/医务所、心理辅导室和宿舍,而这些数据均较去年有所提升。在员工休假方面,有69.0%的公司除了提供法定假期外,还为员工提供福利假期,一般为5天左右。

在未休完的法定年假处理方式中,有75%的公司选择顺延,有11.9%的公司选择作废,有 15.5%的公司选择折现。在选择将未休年假折现的企业中,有35.7%的公司选择按3倍折现, 有11.9%的公司选择按2倍折现,有3.6%的公司选择按1倍折现。在员工健康方面,有95.2%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定期体检,有85.7%的企业提供体检的频率是每年一次。

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21.4%的企业会给员工提供子女教育经费,这些都反映出高新区企业的福利政策愈加人性化和多元化。

(摘自《2016薪酬调查报告》“出国留”)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根据调查,对毕业于985、211和一般院校的学生薪酬及毕业于这些院校的不同学历的学生的薪酬进行了柱状比较。
B. 材料二在第一年薪酬的基础上,分行业展示了毕业生毕业次年的不同薪酬增长率,同时也显示了毕业生次年的不同离职率。
C. 材料三对在平均月薪前三的行业中,学历不同导致薪酬不同的现状进行了数字比较,并分析了不同学历不同薪酬的原因。
D. 材料四从住房公积金、企业福利设施、法定年假处理方式、员工健康体检等方面显现了企业福利政策的人性化和多元化。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提到了学历和院校在学生就业时对他们薪酬的影响。调查显示,学历越高,相应得到的薪酬也越高。
B.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了 “金融业”。材料二是针对这个行业的薪酬增长率和离职率说的,材料三是针对平均月薪说的。
C. 材料一不仅将不同学历就业者的不同薪酬进行了对比,还对毕业于同一类院校不同学历的学生的薪酬做了对比分析。
D. 材料二中薪酬增长比较低的行业,如服务业和物流业,第二年离职率比较高。这说明 薪酬增长率是影响去留的重要因素。
A.材料四中提到了企业为职工提供的衣、食、住、行和年休等方面的福利,这说明越来 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以人为本”。
【小题3】上述调查所得的数据材料对你未来的志愿填报和就业规划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当代社会中,隐士固然已经消失,但是隐逸的精神,在和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之后,却换了另一种面孔,出现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上。比如,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中间的犬儒主义倾向就颇有古代隐士的诸多影子。
②“犬儒主义”是从欧洲哲学中翻译过来的一个概念。“犬儒”是音译,并不是说“像狗一样的儒士”,或者“狗一样生活的知识分子”,而是一种带着厌倦情绪的负面态度,是对于他人行为的动机与诚信都采取一种不信任的态度。
③在很多古老的宗教中,都有自律、苦行的因素,而苏格拉底曾经把幸福解释成灵魂的幸福。把个人的欲望降到最低点,努力做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自主的人,这是犬儒主义者的人生理想。请看,与隐士的“安贫乐道”精神何其相似。不但如此,犬儒主义还对现有的道德价值与社会规范持挑战、蔑视与嘲笑的态度。
④在中国,批判道德价值与社会规范有着很悠久的传统。《老子》也许是我们迄今能够见到的、讨论过这个问题的最古老的中国文献。《老子》中充满了对当时的道德价值、社会规范的责骂与批判。如果借用德国经典哲学的术语,可以把《老子》称为“批判的犬儒主义”。《老子》之后的《庄子》则不再把核心放在对道德与规范的批判上,而是用诗的语言向人们展现了抛弃这些累赘之后的幸福,可以把《庄子》叫做“绝对的犬儒主义”。
⑤尽管司马迁给庄子写了传,但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庄子的生平与生活,因为子长自己也不甚了了。从史料来看,最早把犬儒主义当作人生哲学进行实践的恐怕是汉魏之间的一些知识分子。我们可以从孔融、嵇康的一些文字,以及对他们生平的介绍中,看到明显的犬儒主义倾向。中国后来的隐士与具有隐士倾向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有些犬儒主义色彩。越是大知识分子,越是有才情,有学问,这个倾向就越严重。最明显的是宋朝的苏轼。宋明以下,不崇拜东坡的知识分子太少了。
⑥古代的犬儒主义具有三种倾向,一是随遇而安的非欲生活方式,二是不相信一切现有价值,三是戏剧性的冷嘲热讽。公元三世纪起,从犬儒主义中又分化出在下者的犬儒主义。在下者即普通人,是相较权势精英而言的。下层人面对世道的不平和权势的强梁没有公开对抗的力量和手段,于是冷嘲热讽和玩世不恭便成为其以谑泄怒的主要方式。在下者犬儒主义的重要特点是政治冷漠,是大众对政治的无可奈何的不满和抗议,尽管无奈,却表现了大众的某种独立自我意识。
⑦根据旅美学者徐贲的研究: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的社会文化形态。现代犬儒主义的彻底不相信表现在它甚至不相信还能有什么办法改变它所不相信的那个世界。既有玩世不恭、愤世嫉俗的一面,又有委曲求全、接受现实的一面,它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一种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种不认同的接受。犬儒主义又在其他现代社会的大众文化中也存在,但还没有普遍到一般人都觉得左手、右手之间的信任都出现了危机的程度。这种危机是整个公众政治和道德生活危机的冰山一角。(节选自何鸣《揭开中国古代隐士的神秘面纱:遁世与逍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隐逸精神,在与外来文化交流碰撞之后,在当代知识分子层面是以犬儒主义的面孔出现的。
B.对犬儒主义的理解不能望文生义,因为“犬儒”是音译过来的,不能从字面上解释为“像狗一样生活着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
C.从古至今,隐逸精神在中国一直存在,当代知识分子表现出的犬儒主义倾向,就非常接近古代隐士的某些特点。
D.犬儒主义把个体的欲望降至生命的最低点,致力于个体的自律与苦行,这些特点与某些古老的宗教是一样的。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明以后,被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倾慕的苏轼,作为一个集学识与才情于一身的大诗人,有明显的犬儒主义倾向。
B.像犬儒主义那样直接地正面地挑战、蔑视并嘲笑现有的道德价值与社会规范,在我国久已有之,《老子》《庄子》就是极有力的证明。
C.对政治充满无可奈何的不满和抗议甚至冷漠,是在下者的犬儒主义的特点,但在下者的犬儒主义者依然有独立自主的人生理想。
D.非欲,不相信与嘲讽是古代犬儒主义的三大倾向,其中的不相信在现代犬儒主义那里,甚至已经发展到认为现实世界已无可救药的地步。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犬儒主义者一方面内心交织着厌倦与怀疑,一方面又致力于独立自主、自给自足,这些都与古代隐士的“安贫乐道”精神极为相似。
B.古代的犬儒主义者有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倾向,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现实的无情打击,发展到现在。犬儒主义又有了委曲求全的接受这一面。
C.不拒绝的理解、不反抗的清醒和不认同的接受,是在对现实不合理现象不满却又无能为力的情况下,犬儒主义采取的处世态度。
D.关注现代犬儒主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人们对社会中的道德危机与信任危机的思考,这正是其现实意义的体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富兰克林传

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说:“他从天空抓到雷电,从专制统治者手中夺回人权。”

这说的就是富兰克林。他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

大约从1733年起,富兰克林开始有目的的道德自觉。他希望自己活在世上的任何时候都不犯任何错误。他要避免让个人爱好、社会风俗或盲从的习惯,把自我引入歧途。他很快发现,自我道德修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他设计了独具特色的道德修养方法,罗列了13种当时他认为必要或值得追求的美德,并在每一条下面附一简要说明,权释它所指的这些美德的含义。这些美德是:节制、缄默、条理、果断、俭朴、勤奋、公正、适度、整洁、宁静、高雅和谦逊。这张表当时只有12种美德,一个朋友告诉他说,人们常觉得他高傲,于是,他决心努力根治这一愚蠢的恶习。他自书座右铭以自勉“最难抑制的情感是骄傲,尽管你设法掩饰,竭力与之斗争,它仍然存在。即使我敢相信已将它完全克服,我很可能又因自己的谦逊而感到骄傲。”从富兰克林的这些传世名言中,我们可窥见他在和谐自我主权意志要素过程中,付出的巨大努力。

富兰克林是精明能干的商人,同时又是极度慷慨的科学家。他在发明高效取暖炉后,拒绝申请专利,并且声称发明应该为公众利益服务。富兰克林的乐善好施的美德,出于人类自主意志平等和谐的天性,而贪婪是帝王率先垂范、以身教化的结果。

1736年,富兰克林被选为殖民地议会的秘书。第二年,他接受了费城邮政局长的任命。他改革了城防,成立了消防组织。1751年,他襄助创办宾西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时期,参加反英斗争,当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全世界人民将铭记他启迪人类自我主权意志的警句“站着的农夫比跪着的绅士高贵。” 富兰克林于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法美同盟,以精湛的邦交艺术,为美国独立做出卓越贡献。

在1787年夏天的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争论激烈。虽然富兰克林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他还是设法使激烈辩论的双方达成了某种妥协。在新宪法拟定的最后一天,他发表了一份声明:“对宪法中的部分条款,我并不完全赞成,但我不能肯定我永远不会赞同,因为许多我过去以为是正确的观点现在发现却是个错误。”所以他要求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审视一下自以为一贯正确的立场,像他一样在文件上签写自己的名字。他的政见于坦诚,使世界级的政客相形见绌。

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这样评价他:“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将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富兰克林做过“风筝实验”,创造了许多电学方面的专用名词,提出并制造了避雷针,这一切都使得他成为反迷信的斗士。
B.在富兰克林看来,个人爱好、社会风俗就像盲从的习惯一样,有不好的地方,会令我们犯下许多错误。
C.作者所写的第4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主要是为了表达富兰克林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具有多方面的贡献。
D.本文多处引用了富兰克林和其他人的原话,不仅从正反两方面刻画了富兰克林的形象,而且使文章具体详实丰满。
E.作者借文末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评价,不仅总结了全文,全面概括了富兰克林的一生,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小题2】文章开头引用杜尔哥的话,用意是什么?
【小题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说明富兰克林受人景仰爱戴的美德。
【小题4】富兰克林发表声明,表明自己并不完全赞成同宪法文件但却签字表示同意,并要求别的代表们也像他自己一样签字表示同意,对这一行为,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