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小题1)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2分)
(小题2)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小题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小题5)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14 10:22: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侠客形象之得以形成及发展,与读者大众的心理需求大有关系。司马迁称:“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虞舜、伊尹、仲尼等有道仁人尚且遭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史记,游侠列传》遇害而不能自救, 当然只能寄希望于“赴士之阨困”的侠客了。社会总有黑暗,人间总有不平,而 正如明人张潮说的:“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之。” (《幽梦影》〕能自掌正义,平天下之不平,那当然最好;至于无此本领的凡人, 焉能不怀念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正因为侠客形象代表了平民百姓要求社 会公正平等的强烈愿望,才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或社会型态的转变而失去魅力。
不是还有主持公道維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法律吗?可法律也必须由人制订由 人执行,远非真的如善良人所想像的那么铁面无私,谁也不敢保证青天之下没有 冤狱或者不平。在法律之外,祈求侠客更富有戏剧性的自掌正义匡正扶弱,却是 武侠小说普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安得剑仙床下士,人间遍取不平人。”〈《醒世 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有这句话在,不难理解剑仙侠客何以千载之下 雄风不已。
既是“安得剑仙床下士”,可见剑仙不易求,而人间不平却时时有。也就是 清人龚自珍所慨叹的:“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己亥杂诗》〉正 因为“江湖俠骨恐无多”,才值得历代文人再三吟咏;倘若遍地是侠客,也就见 多不怪,无论作家读者,都不会格外感兴趣的了。因此,读武侠小说而认定中国 人特讲义气,爱管闲事,多侠义心场,即使不能说全構,起码也是很不准确。可以说,武侠小说不以写实见长,而主要是一种写梦的文学——尤其是其中的侠客形象,更是作家与读者“英雄梦”的投射。
(节选自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有删改)
【小题1】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武侠小说受欢迎的原因。
【小题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子中“很不准确”的理解。
【小题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人们沉溺于“英雄梦”的隐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 Facebook上超过5000万套用户信息数据被一家名为“剑桥分析”的公司泄露,用于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针对目标受众推送广告,从而影响大选结果。

剑桥分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政治数据分析公司,专门为选举过程提供数据采集、分析和战略传播服务。除此之外,它还是 Facebook的第三方公司,长期以来, Facebook开放API接口让外部第三方公司在 Facebook平台上提供心理测验或者是小游戏,Facebook靠此来增加客户粘性。

《卫报》还原了数据遭窃的具体操作:“剑桥分析”作为第三方软件App,先在 Facebook平台发布广告,并以“有偿研究”为噱头,诱使用户下载软件,参加问卷调查。但这些APP会请求查看用户的Facebook资料,若用户“同意”,他们好友的信息也会一并被App套走。利用这种方法,27万的下载量,可给App软件商带来5000万套数据。

(摘编自《 Facebook“泄密门”发酵》)

材料二:

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一举一动,都是性格特点与心理特征的某种反映。如果我们在社交网络上展示的内容足够丰富,分析者对我们心理特征的计算可以做到很准确,甚至能超过家人对我们的了解程度。

运用类似的方法,通过社交网络行为数据还有可能识别出个体的政治倾向、价值观等通常意义上更“敏感”的个人信息。而在其他一些只反映某种特定行为的数据集上,如利用匿名之后的信用卡刷卡的地点记录,用户的身份更是很容易被定位。因此,只隐去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关键信息,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配合下,可能我们的隐私反而会以一种更深刻的形式泄露出去。

社交网络上的第三方App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需要用户授权,授权App服务的提供者获取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的各种数据。如果用户想要使用这项App服务,那就必须对其授权。事实上,所有社交网络平台都允许这样的App存在,并提供相应的开发接口,因为只有如此,社交网络才能具有丰富多彩的功能和不断提升的用户体验。通常App访问用户数据,是为了实现和提升其服务功能,例如我们想让App推荐附近的餐馆,自然要允许它访问我们的位置信息。不只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电商、网络媒体等各种网络平台功能与体验的提升,都依赖于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分析。换句话说,网络用户允许自己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被分析和利用,也是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的必然前提。

同时,社交网络中积累的海量用户行为数据,是科学研究的资源宝库。合理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能够获得大量关于人类行为与心理的新知,这不仅能有力促进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更能为解决诸如自杀等实际问题带来新的曙光。社交网络行为数据由大众自发产生,也应当被用于旨在增加大众福利的探索与实践。

(摘编自《社交中如何保护隐私》)

材料三:

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关于互联网的研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这些伦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都与隐私权存在一定的关联。在传统意义上,与隐私相关的研究伦理主要集中在发生的场所是公共空间还是私人领城,所涉及的主体是实名的个体还是匿名的个体,以及相关信息是已出版的还是未出版的等问题上。但在互联网上,上述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以詹斯·M·哈德森和艾米·布鲁克曼为代表的一部分学者认为,如果网民认为其在网络上的传播活动是私人性质的,那么对其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就是不道德和违法的。但也有不少学者持不同看法,比如约瑟夫·B.沃尔特认为,似乎可以明确的是,对公开可获得的储存于互联网上的对话进行研究分析,并不构成对受试人的研究,因此也可免于来自结构审查委员会的受试人管理审查,直接展开研究。

(摘编自《西方新闻传播学关于社交网络中隐私侵权问题的研究现状》)

【小题1】下列关于社交网络行为数据分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分析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社交网络记录等资料,获取用户及其关联者的相关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加以利用。
B.数据分析者可以通过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准确分析其性格特点与内心状态,识别其个人“敏感”信息。
C.社交网络行为数据分析有利有弊,它既可能增加大众福利,也可能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损害个人和社会利益。
D.关于不经过网民本人同意而进行的社交网络行为数据分析是否属于不道德和违法行为,现阶段学者们存在不同看法。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剑桥分析公司是一家专业政治数据分析公司,受 Facebook所托,分析并泄露了用户信息,影响了美国总统选举结果。
B.一个网络用户,即使隐去姓名等个人关键信息,也很容易因其他相关信息被确定身份,不知不觉泄露了自己的隐私。
C.收集分析用户数据可以让用户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为了得到这些服务,用户一定要授权App访问自己的位置信息。
D.分析利用社交网络中的用户数据,能促进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效解决自杀等实际问题。
【小题3】怎样防止自己的隐私在社交网络中泄露?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耶鲁村官”秦玥飞
2011年,秦玥飞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是出人意料地到湖南衡山县当起了大学生村官。
一位国外名校的毕业生,怎么会想到回农村当村官?在一些公共场合,常有人会向秦玥飞抛出这一疑问。
“我选择回国服务农村是很自然的事。”秦玥飞坦言,一百多年前,耶鲁大学就有一批身怀家国情怀的中国留学生,如工程师詹天佑、经济学家马寅初等,毕业之后都选择回到祖国,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帮助国家发展,帮助老百姓改善生活。
这对秦玥飞的触动非常大。他说,毕业之后回到中国农村,希望本科所修的政治学、经济学两个专业,能在中国的公共服务领域里,寻找属于他的一片天地。
风俗***后,他做了大量调研和数据收集,总结了以前的经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光投钱不行,还得有产业。
白云村有许多油茶林,过去农民榨出的山茶油不经提纯,每斤只能卖到五六十元。去年10月,秦玥飞成立了衡山白云深处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外地专业油茶深加工厂家合作,生产茶油护肤、护发等产品,附加值大大增强,40余户村民被吸引入社。
白云村村民汤潜辉去年10月交了4000多元现金加入了该合作社。他说,农村没有别的收入,村庄历来种植油茶树,有了合作社的统一包装销售,相信一定能做起来。
汤潜辉非常看好这种造血式的产业模式。他说,与贺家山村相比,他更倾向于搞项目,“因为这是长期的,所有村民都能受益,即便秦玥飞离开了,影响也不会太大”。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大学的中国同学发起“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
“黑土麦田”乡村创客计划,即每年资助一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贫困乡村,并为入选的“乡村创客”提供强劲的薪资福利、专业培训,以及多元的就业选
择,让有志青年能够安心地去服务农村,改善乡村面貌。
秦玥飞介绍,乡村创客在两年服务期内,将带领贫困户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产业,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互联网+乡村”等项目,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复制推广。”秦玥飞说。
据悉,首批来自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的30名毕业生,经过任前培训后,已在去年9月份前往湖南、江西、山东等地15个贫困乡村,结合精准扶贫开展工作。
“今年有更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和年轻创客加入‘黑土麦田’计划,能够让‘造血’模式更好地传播推广。”秦玥飞说。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秦玥飞:君子通大道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词
②秦玥飞,男,1985年出生于重庆,2005年高中毕业后,以托福满分的成绩考入美国耶鲁大学,享受全额奖学金,成为重庆第一个被世界一流名校直接录取的学生。2011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完成了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专业的学习,取得文科学士学位。回国后甘当一名普通村官,被村民亲昵地称为“耶鲁哥”。
——百度百科
③乡村幅员辽阔,有众多的人口,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存在改进的空间,是年轻人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地方,需要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前赴后继的去那儿建设。
我必须得了解我自己国家的普通老百姓,了解他们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酸甜苦辣,我要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改变,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
——秦玥飞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耶鲁大学的高材生,秦玥飞2011年毕业后没有选择到大城市就业,而是回到故乡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B.秦玥飞在他服务的第一个村庄时,为尽快融入到村民当中,他改变了洗澡的习惯,经常反穿T恤衫,脚穿一双解放鞋,被村民昵称为“耶鲁哥”。
C.为改变贺家山村面貌,秦玥飞四处奔走,共为村里筹集上百万元资金和资源,建起了敬老院等多个公共项目,带领村民干出了许多实事。
D.到白云村做村官后,秦玥飞组织成立了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产业项目,吸引了40余户村民入社,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
A.秦玥飞志向远大,受詹天佑、马寅初这些同为耶鲁大学校友的留学生先辈事迹的影响,他也决心要用自己的所学所长,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
B.秦玥飞很能吃苦,山村条件艰苦,天旱缺水,连洗澡都不能得到满足,但他从不抱怨,而是入乡随俗,努力缩短与村民的距离,与村民们打成一片。
C.秦玥飞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不让乡亲们失望,当服务期满后,他拒绝了提拔,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D.从世界名校毕业生到农村海归村官,从四处奔波寻找帮助等发起“黑土麦田”公益项目,秦玥飞演绎着人生的精彩,“君子通大道”是他真实的写照。
E. 秦玥飞任村官,最初靠“输血”模式,后来总结经验,觉得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得有产业,于是他发起了“黑土麦田”乡村创客计划。
【小题3】你认为秦玥飞“感动中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最大 “冤假错案”。从秦始皇到清宣统,明明两千年的专制王朝,硬被张冠李戴地定性为封建社会,致使天下以讹传讹,谬误流行至今。适时纠正这一错误,准确判断这两千年的性质,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何以长期停滞不前,而且可以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何谓封建?由《大英百科全书》可知,封建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用于描述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各种著作和研究中,这个词的含义不尽相同,最宽泛的定义涵盖了西欧中世纪全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关系,而最狭义的用法仅指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
定义无论宽窄,封君和封臣的契约关系为封建社会所特有,画龙点睛地道出了封建社会的实质。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
在中文文献中,“封建”一词经常被简化地拆解为封土建国或封爵建藩,建国或建藩准确地说明了封建社会的实质——政权的逐级承包。西欧历史上大致有国王—诸侯—骑士的三级承包,日本为幕府—大名—武士,而中国的西周则是周天子—诸侯—大夫三个等级。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废封建,立郡县”,由皇帝直接派出郡守,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网系,统治幅员辽阔的大帝国。虽然郡守、县令在辖区内拥有巨大的权力,他们却与昔日之诸侯不可同日而语,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权力的,以及由决定的权力性质。官员经皇帝授权进行统治,而诸侯则以承担义务换取治理权,前者为上下级的单向命令关系,而后者为双向的契约关系。简言之,官员的权力是皇帝给的,封臣的权力来自契约保障的权利。
至于历代皇朝所封的王、侯,除了少数几个朝代的初期如西汉、西晋和明朝,大多数仅有爵位和收入,而无实际的地方治理权,与封臣享有的权利相比,不啻天壤之别,史家称为虚封而非实封,虚就虚在只封爵而不建国。汉高祖刘邦实封同姓九国,结果吴王刘濞造反,汉景帝平乱撤藩,此后所封诸王又回复到虚位上。如此只封不建,岂可称为封建社会?
从秦到清不是封建社会,学术界早已有共识。周谷城提出,从周武王灭商到秦统一,中国的政治是封建制度,之后变为统治于一尊的郡县制。瞿同祖研究了封建社会的土地、宗法、阶级和政治制度,认为周武王在全国建立了系统的封建组织,而秦统一天下,结束了封建社会。钱穆在 《国史大纲》的引论中说:“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西汉诸王仅“衣租食税”而已,封邑内的治理,仍由国家委派官吏主持。钱穆又指出,秦以后的土地可自由买卖,地主和农民为经济契约关系,不似封建社会中地主即封君,佃户为依附封君的农奴。梁漱溟也以人身依附关系作为封建制的特征,在他看来,封建制仅存于周朝,秦汉之后,进入地主—自耕农经济和官僚政治。胡适称殷商西周为封建时代,秦汉以下为专制一尊主义时代。
(节选自许小年《从秦到清不是封建社会》)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于描述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封建主义一词,其定义无论宽窄,都不适用于研究中国历史。
B.中文文献中的“封建”一词,指的是诸侯封土建国或者大夫的封爵建藩,政权的逐级承包是其实质所在。这一点与西欧日本有着根本的不同。
C.郡守、县令与诸侯、大夫都拥有巨大权力,但权力的性质和有着根本区别。前者的权力来自皇帝授予,后者的权力源自与封君的契约。
D.皇帝与官员的权力授受关系,致使皇帝的权力及官员的权益都要远大于契约关系的封君和封臣。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把从秦到清的社会定性为封建社会是个错误,并指出纠正这个错误,对于理解中国长期停滞不前的历史原因和研究现实社会转型的意义。
B.文中将《大英百科全书》及其它西方著作对封建主义的定义,和中文文献对“封建”一词的简化拆解作了比较,说明两者描绘理解的封建社会大同小异,本质相近。
C.文章举少数几个朝代的初期如西汉、西晋、明朝的封侯,证明了从秦到清整体不能说是封建社会,但某些阶段还是恢复实行了封建主义制度的。
D.作者列举一些学者的研究,说明了从秦到清不是封建社会,是学术界已有的共识,也恰好证明了文章开头“冤假错案”“以讹传讹”之说。
【小题3】从秦到清不是封建社会,是学术界已有的共识,他们说出的理由如下,选出不当的一项
A.周武王建立的土地、宗法、阶级和政治制度在秦一统天下后就结束了。
B.殷商西周为封建时代,秦汉以下为专制一尊主义时代。
C.秦后中央一统,郡县递辖取代了世袭封君。
D.秦后农民与地主的关系已由人身依附转化为经济契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