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文艺批评首先要敢于“亮剑”
伟大的艺术品往往来自于超越功利的创造,而伟大批评家的最重要的品格则是超越功利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对艺术欣赏与批评的痴迷。
在谈到当下的文艺批评生态时,有人强调“重要的是立场而非姿态”,接着就有人反驳,“立场和姿态都不具有价值判断的重要性”,重要的是“批评家通过审美来认识世界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审美的品格和认知所达到的高度与深度”。
其实,“姿态”也好,“立场”也好,“价值判断”也好,在文艺批评中不是相互排斥、对立的概念,它们都属于中性词,无好坏褒贬之分。只有追问下去,这个批评家是以什么样的“姿态”、“立场”从事批评,用什么样的“价值观”进行判断,我们才能对批评的品格做出优秀、平庸或低劣的评判。
面对当下批评界存在的最突出的症候,有什么样的批评“姿态”是首要问题。试想,如果一位批评家写了一辈子表扬文章,却从来不敢拉下脸来“批评”作家和作品,我们是否该称呼这样的批评家为“表扬家”?或许这样的批评家可以自辩:“我表扬的都是好作品,我说好都说到了点子上……”但从整个文艺生态来看,真的满目都是硕果而无杂草吗?那些从印刷厂里印出来的书,那些发布在各种新媒体上的作品,真的无赝品无瑕疵吗?那些顶着作家、艺术家桂冠的人,就没有平庸的乃至欺世盗名的?面对复杂的文艺生态,而只知道一味说“好”的批评家,难道不觉得自己是严重失职吗?
遗憾的是,现在只知道说“好”的好好先生式的“表扬家”比比皆是,而斗士式的敢于拿起外科医生“手术刀”的批评家则凤毛麟角,真正敢于“亮剑”的批评家少之又少。如果连指出问题、直面真相的起码的批评“姿态”都没有,那还用得着讨论“立场”和“价值观”问题吗?跟一个满嘴“伪词”的批评家讨论“是非”有何意义?
究竟是哪只“无形的手”扼住了批评家的激情和说真话的良知?是精于利害计算的“聪明”,擅长关系权衡的“圆滑”,抑或本身就不具备批评家的基本素质,只是混迹于批评家队伍,以“批评”作稻粱谋而已?不妨请广大的读者来观察,请批评家反躬自省。
伟大的艺术品往往来自于超越功利的创造,而伟大批评家的最重要的品格则是超越功利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对艺术欣赏与批评的痴迷。别林斯基认为“批评才能是一种稀有的、因而受到崇高评价的才能”,这种才能表现在“深刻的感觉,对艺术热烈的爱,严格的多方面的研究……”但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批评家追求真理的“信仰”,“对某种永恒的、不可动摇的东西的信仰”,因此他说,“任何力量都不能迫使我写出一行违背信仰的文字来”。
当有人记起今年是别林斯基逝世165周年时,可有人记得,今年也是中国一位天才级的批评家金圣叹诞辰405周年?这位早于别林斯基近两个世纪出生的中国批评家,在批评理论上的贡献迄今尚未得到学界充分的认识和应有的评价。他对小说文本的解构式分析,“晰毛辨发,穷幽极微”,不知比西方文论中的解构理论早了多少年。他那著名的腰斩《水浒传》的一刀,堪称是精准而绝佳的“手术”。他因“哭庙案”而受牵连时,在临难前的《绝命诗》之一中写道:“鼠肝虫臂久萧疏,只惜胸前几本书。虽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何如?”他在生命即将终结时,脑子里念念不忘的却是他计划中尚未完成点评的几部“才子书”。对于金圣叹这样的天才批评家,也许不是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但他这种为艺术而献身的激情、勇气和胆魄,后进的学人们是不是应该从中汲取养分,以垫实自己的精神底蕴呢?
(摘自2013-11-01《人民日报》)
【小题1】下面对“批评家”有关内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批评家往往需要通过审美来认识世界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审美的品格和认知所达到的高度与深度。
B.批评家如果一直写表扬文章,却从来不敢拉下脸来“批评”作家、作品,我们就可称呼这样的批评家为“表扬家”。
C.批评家面对复杂的文艺生态,如果只知道一味的说“好”,这样的批评家就是严重失职的、平庸的“伪批评家”。
D.批评家就需要一些敢于拿起“手术刀”式的斗士,这样的“斗士”却凤毛麟角,而真正敢于“亮剑”的更是极少。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伟大的艺术品往往来自于超越功利的创造,因此伟大批评家的最重要的品格就是超越功利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对艺术欣赏与批评的痴迷。
B.要对批评家批评的品格做出优秀、平庸或低劣的评判,需要从他们从事批评的“姿态”“立场”以及进行判断的“价值观”等角度评判。
C.别林斯基认为批评才能是一种稀有的、应受到崇高评价的才能,它表现在“深刻的感觉,对艺术热烈的爱,严格的多方面的研究等方面。
D.金圣叹在批评理论上的贡献迄今尚未得到学界充分的认识和应有的评价,但他为艺术而献身的激情、勇气和胆魄值得后进的学人们学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文艺批评中,文艺批评的“姿态”“立场”“价值判断”不是相互排斥、对立的概念,无好坏褒贬之分。
B.从整个文艺生态来看,作者认为那些从印刷厂里印出来的书、那些发布在各种新媒体上的作品大多是充满瑕疵的赝品。
C.在作者看来跟一个满嘴“伪词”的批评家讨论“是非”没有任何意义,倒不如从一些敢于“亮剑”的批评家身上汲取养分。
D.对那些缺乏批评的激情和说真话的良知的批评家,作者建议批评家们应反躬自省:是因为精于利害计算的“聪明”、擅长关系权衡的“圆滑”呢,还是因为不具备批评家的素质而以“批评”作稻粱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27 05:49: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
孝与廉在中国古代虽有一致与相互支持之处,但它毕竟是属于处理家庭私人关系与国家政治关系的两种不同道德,而且其道德主体也是两种人伦角色即孝子与廉吏,或者说前者是对为人子者的要求,后者是对为人臣或拥有一定公权力的人的要求。在中国古代两者的统一性之所以被看重,是因为社会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在汉代实现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孝被全面泛化,当作一切道德的代名词,似乎有了孝,人就会有一切道德。不可否认,这种思维在中国古代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这是因为那时确实孝是百善之先之首,人的安身立命,人生责任感均产生于对父母亲祖的责任感,因此,人们的行为道德选择,往往首先考虑到做任何一件事是不是会辱没祖先,会不会光宗耀祖。按儒家亲亲、仁民、爱物的推扩伦理思考方式,似乎孝了就能够做到忠、廉了。孝在中国古代不仅被看作是一切道德之基,而且被看作是中国人的人文性宗教,对祖先与家族的责任感是中国人一切行为选择的价值基础。 
但是,孝与廉毕竟是两种不同领域的道德,它本身是有差异的,随着家国一体即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的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公民社会的形成,随着传统文化与孝道影响的衰落,随着现代社会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日益区隔,我们更要充分看到孝与廉的差异和不同,在继承优秀传统道德资源时既要充分肯定但又不要盲目夸大孝文化在加强干部廉政与廉德建设中的作用。以为只要干部能孝其亲就必然会廉洁奉公,这种想法是简单化的,缺乏深入分析的。
孝毕竟是“亲其亲”的私人意识,能否从“亲亲”推扩出“仁民”、“爱物”这种他人意识、公共意识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只是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期待。在中国古代虽然有丰富的公私之辩的理论,但公与私的客观疆界却长期是不清楚的。能孝必廉的思维实际上仍然是这种公私不分思维方式的体现。家国同构,公私不分,裙带风、枕头风甚至孝敬父母的意识往往成为某些官员贪腐的思想根源。当然我们也不能反过来说,孝了必贪,我们想说的是,孝了未必就廉,这在现代社会是两回事。
【小题1】下列对“孝与廉”关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孝与廉属于不同道德范畴,尽管在中国古代存在一致性和互相支持之处。
B.孝与廉是两种人伦角色即孝子和廉吏,也就是对不同道德主体的不同要求。
C.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是孝与廉两者的统一性被看重的重要原因。
D.孝是百善之先之首,只要孝了就能忠、廉,在中国古代是合理的客观存在。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家国一体社会结构的解体,孝道影响走向衰落,孝文化也必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B.孝与廉是两种不同领域的道德,彼此有差异,不能盲目夸大孝文化对廉政建设的作用。
C.在当今社会,需要充分认识孝与廉的差异和不同,而“能孝必廉”的想法失之简单化。
D.私人意识跟他人意识、公共意识之间不存在必然性,因而孝与廉在现代社会是两回事。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字)(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物保护亟须摒弃功利化
李振洋
据中国长城学会调查,目前明长城的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近三成已经消失身影。长城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引发了不少国人的忧虑。
秦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而今只得在史书中寻觅它的片砖只瓦;岁月的冲刷与风沙的侵蚀,使得即便最年轻的明长城也日渐斑驳。自然状态下的长城不可能在千百年后仍完好如初,这是自然规律使然。此外,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不法分子偷盗、拆解、贩卖城砖乱象多年屡禁难绝,这进一步凸显了文物保护的迫切性,也凸显出我们当前文物保护中的一个严峻命题,那就是怎样更好地、更完整地保护长城这样的跨越区域广、牵涉部门多的文物古迹。
相较而言,作为重点景区开发的长城段落,比如八达岭、居庸关、嘉峪关等,多数保存完好,基本保留了长城的原始风貌。但在一些人迹罕至、执法力量薄弱的地方,破坏则触目惊心。有观点认为,商业开发是王道,开发才能有钱,有钱才能谈保护。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全部道理。文物之所以为文物,而不是什么简单的物件、建筑,根本就在于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文物保护上一味“向钱看”,将珍贵古迹仅仅当作一个旅游景点来推介、展示,只为赚些门票钱,再顺带拉动一下周边的商业开发,显然格局太小。在这样的逻辑下,能带来物质利益的文物,往往成为政府和开发商的宠儿,倍加呵护;而那些需要“倒贴钱”保护的文物,就被敬而远之,任其破败不堪,这不是文物保护应有的状态。
事实说明,面对文物古迹,任何开发都要以保护为出发点,以历史和文化传承为落脚点。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个烽火台都得到开发商的青睐,每一座古刹都有络绎不绝的香客,每一处名居都有门票收入的供养,商业开发可以左挑右选,但是文物保护不能挑肥拣瘦。只有摒弃功利化倾向,多些文化价值考量,才能实现良性循环,让游客在观光中重拾对文化的敬畏。
价值的矫正给予文物保护正确的导向,真正落实到位还需硬性规制的护航。就拿长城保护来说,如《长城保护条例》等文物保护规范不可谓不详备,效果之所以不明显,关键在于执法不够主动,法律法规的威慑力难以显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保护不力者绝不姑息迁就,对违法犯罪者严格依法处置,真正让法律法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保护好文物,方能让文化记忆得以传承、历史认同得以延续、爱国情怀得以温存、故土情结得以安放。如此,当子孙后辈站在城墙上远眺的时候,才可以无憾地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曾经“延袤万余里”的秦长城,而今只得在史书中了解它的情况,即便最年轻的明长城也日渐斑驳,这和岁月的冲刷与风沙的侵蚀有关。
B.长城在自然状态下破损是无法阻拦的自然规律,可是,不法分子偷盗、拆解、贩卖城砖等乱象是可以避免的。
C.作为重点景区开发的长城段落,多数保存完好,基本保留了长城的原始风貌,这充分表明商业开发是王道,开发才能有钱,有钱才能谈保护。
D.《长城保护条例》等文物保护规范是很详备的,可是,因为执法不够主动,法律法规的威慑力难以显现。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目前明长城的墙体保存状况不容乐观,保存状况较为良好的段落很少,且有一部分已经消失身影。这让不少国人产生了忧虑。
B.文物不是什么简单的物件、建筑,如果以商业开发的形式保护文物,就会使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消失在金钱之中。
C.将珍贵古迹当作旅游景点来推介,顺带拉动周边的商业开发,这是小格局;要让文物充分释放魅力,就应该摒弃功利思想,多些文化考量。
D.要想让子孙后辈感受文物的魅力,需要保护好文物,让文化记忆得以传承、历史认同得以延续、爱国情怀得以温存、故土情结得以安放。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屡禁难绝的破坏行为,使怎样更好地、更完整地保护长城这样的跨越区域广、牵涉部门多的文物古迹成为当前文物保护中的一个严峻命题。
B.作者认为,对那些“倒贴钱”的文物,政府应该大加保护;而对那些能带来物质利益的文物,则可交由开发商开发其商业价值并进行保护。
C.商业开发可以根据利益挑选文物,但是文物保护不能这样做;开发文物古迹,应该以保护为出发点,以历史和文化传承为落脚点,不能强求利益。
D.文物保护,应该本着“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绝不姑息迁就保护不力者,严格依法处置违法犯罪者,真正发挥法律法规应有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B.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C.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D.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B.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D.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伴随着势不可挡的能耗增长,再加上全社会对环保、节约和生态建设的迫切要求,绿色存储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成为必然的选择。不断增长的存储能耗问题,只有通过创新的绿色存储技术才能有效解决。
绿色存储是指那些从环保节能角度出发,设计生产能效更佳的存储产品、降低数据存储设备的功耗、提高存储设备性能的技术。绿色存储技术的核心是设计运行温度更低的处理器和更有效率的系统,生产更低能耗的存储系统或组件,降低产品所产生的电子碳化合物,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所有网络存储技术的能源效率,用最少的存储容量来满足业务需求,从而消耗最低的能源。以绿色理念为指导的存储系统最终是存储容量、性能、能耗三者的平衡。
绿色存储是一个系统设计方案,贯穿于整个存储设计过程,包括存储系统的外部环境、存储架构、存储产品、存储技术、文件系统和软件配置等因素。绿色存储'技术更是包括磁盘和磁带系统设计制造、服务器连接、网络架构、文件服务和存储应用软件、重复数据删除、自动精简配置和基于磁带的备份等各个方面的存储技术。目前,常用的绿色存储技术主要包括存储虚拟化、网络架构优化技术以及存储分层化管理等方面。
如今节能环保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许多组织和个人都在为绿色环保不断努力和无私奉献。关于绿色存储技术的研究正成为整个信息通信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各国政府纷纷牵头推动,厂商和研究机构也积极响应。从2006年开始,在每年的全球存储行业的盛会SNW (Storage Network World )大会上,绿色存储技术都是最大的热点。在2007年,SNW大会更倡议成立了以提高能源效率、促进厂商间技术交流、最大程度地降低因数据存储带来的环境影响为目的的“绿色存储促进组织”,其成员囊括戴尔、惠普、IBM、微软等业界主流厂商。他们相继推出了包括存储硬件和存储软件在内的节能、环保型的存储解决方案,用绿色存储构建绿色数据资源中心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必须和必然。
当然,绿色存储不仅仅是IT产品供应商的责任,也是终端用户的责任,每一个用户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既是绿色存储的驱动者又是绿色存储的实践者,.有责任有义务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作贡献。在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以及在日益高涨的节能减排和环保至上的呼声下,各国政府高庹重视对节能减排和环保的研究,绿色存储已是大势所趋。创新的绿色存储技术,将有效帮助我们节省开支和降低能耗,提高管理效率,承载海量数据。
【小题1】下列对“绿色存储”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的用途在于立足环保节能,设计生产能效更佳的存储产品、降低数据存储设备的功耗、提高存储设备性能。
B.就目前而言,常用的绿色存储技术主要包括存储虚拟化、网络架构优化技术以及存储分层化管理等方面。
C.绿色存储是一个包括存储系统的存储架构、存储产品、存储技术及文件系统和软件配置等因素的设计方案。
D.提高网络存储技术的能源效率,以最少的存储容量满足业务需求,_耗最低的能源是绿色存储的最终目的。
【小题2】(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势不可挡的能耗增长、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以及日益高涨的节能减排和环保至上的呼声,使绿色存储成为必然的选择。
B.设计运行温度更低的处理器和更有效率的系统,生产更低能耗的存储软件,降低产品产生的电子碳化合物是绿色存储技术的核心。
C.有关绿色存储技术的研究正成为整个信息通信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绿色存储技术是每年全球存储行业盛会SNW的最大热点。
D.数据存储带来了环境影响,因而降低了能源效率,滞后了厂商间的技术交流,为改变这一现状而成立了“绿色存储促进组织”。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绿色存储将重点研究存储容量,存储容量越大越好。
B.绿色存储是大势所趋,我国绿色存储如果滞后,IT产品供应商应负主要责任。
C.简言之,在环保理念下的低碳化、高利用率的存储就是文中所述的绿色存储。
D.使用了绿色存储技术的新一代电脑将价廉物美、省电省能、体积小而内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