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科学奖要经得住时间考验
沈致远
①据不完全统计,国际性科学奖共有十几种,有的奖金额超过诺贝尔奖。为何诺贝尔奖一枝独秀?
②科学奖的作用在于推动科学发展,设置科学奖应符合几项原则。首先是国际性,更重要的是科学性,自然科学是实证性的,判断真伪之唯一标准是实验。自创立迄今,诺贝尔科学奖一直坚守以实验为准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它百年来一枝独秀“秘密”之所在。
③在科学性上,其余诸奖良莠不齐。以奖金超过诺贝尔奖的基本物理学奖为例,其获奖人中有七位不符科学性。一位是霍金,他的“黑洞霍金辐射”只是一种假说,并未被实验证实。此外共有六位弦论者获奖,其中威腾是弦论者公认的领袖。多年来,弦论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但至今既无实验证明,也提不出像样的预言可供检验。弦论对物理学的发展乏善可陈,居然有六人获得基本物理学奖。
④借科学之名以“提倡宗教进步”的邓普顿奖,奖金也超过诺贝尔奖。获奖者除基督教神职人员外,也有科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戴森获得2000年邓普顿奖,他是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著名物理学家,折节俯就令人惋惜。
⑤创立于1991年,以“博君一笑,发人深思”为宗旨的搞笑诺贝尔奖只颁奖状不发奖金。别以为只是开玩笑,其2000年获奖者之一基姆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见“发人深思”并非虚言,寓思于乐,别具一格。
⑥科学奖提升科学家及其科学成就的知名度,使公众认识到科学之重要性。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由吴健雄等以实验证实,这是突破性的重大科学成就。公众不知弱相互作用为何物,遑论宇称不守恒。1957年李、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家喻户晓,激励许多青年献身物理学研究。由此可见奖金之作用。尽管如此,奖金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年前,我收到某部门召开座谈会的内部通知说:为发展我国科学以早日获得诺贝尔奖出谋献策。我当即写信给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科学家,坦言:怎么能将诺贝尔奖作为发展我国科学之目的?幸而是内部通知,否则公开后将贻笑大方。他同意我的意见,经他建议改变了会议宗旨。
⑦科学家对是否获奖应以平常心待之。美国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学界克里克发现基因之载体去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这是继达尔文之后生物学划时代的重大成就。两人首先想到的不是诺贝尔奖,而是:“我们发现了生命之奥秘。”对广义相对论和核力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美国物理学家韦勒,获悉别人剽窃他首先提出的核力异常现象发表论文而获得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笑置之说:“我下一次要小心点。”真正的科学家神游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命之妙、意识之谜,怡然自得乐在其中,奖金于我何有哉?
【小题1】(小题1)本文认为科学奖有哪些主要作用?
【小题2】(小题2)本文认为科学奖科学性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基本物理学奖、邓普顿奖在科学性方面的主要瑕疵是什么?
【小题3】(小题3)作者对“将诺贝尔奖作为发展我国科学之目的”持否定态度,结合文意分析其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4 05:43: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近两年,“真人秀”非常流行,这些“真人秀”都是由当红明星出镜,让他们在设定的情境之下进行特定的展现。与此同时,网络直播正悄然兴起。网络直播已经成为年青一代所喜爱和参与的娱乐方式。而且,网络直播似乎也在创造着一些普通人中的“明星”——网红,一些无名的模特或美女或其他方面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走红”了。

其实明星真人秀和网络直播正好是对照。明星真人秀是明星扮成普通人,网红则是普通人扮明星。明星真人秀是让明星在没法端着的环境中、在现实的普通竞争游戏中,展现普通;而网红则是以小白领为中心的中产阶级后备军自己扮演明星。明星真人秀和网红都是年轻的中产阶级后备军喜欢的,前者是高不可攀的明星下降到和自己一样的位置,后者是和自己一样的人成了明星。这都是以年轻小白领为中心的青年群体的自我期望和自我反讽。

这里有两个走向值得注意:首先,从这些节目看来,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渴望看到更多的“真实”的生活,他们对戏剧性的生活兴趣不高,但对于某种琐碎的“生活流”倾注了很多的关切。这种“生活流”是由大量真实的细节和具体而微的生活状态所构成的,这种生活的情境是典型的白领式的。这就把中产阶级后备军的生活形态作为所有这些直接性节目的背景,他们与现在的年轻人保持着一种平视的关系,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其次,这些节目极为关键的就是一种“互动”的生成,网络直播是通过手机的直接互动所产生的效应,而明星真人秀更加依赖电视中的互动和网络的互动,这种互动性其实是参与到情境之中的感觉的生成。

其实,这些都是年轻人的新的认同感所营造的一部分。他们对自己生活的观照,往往是通过这种真人秀或直播来获得的,这些赋予了他们的平淡日常生活一种不同于既往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来自一种大叙事,而是来自于某种“平庸性”的小叙事。这种小叙事看起来意义极为中性和暧昧,有一些甚至有无聊和消极的因素,但另一面其实也具有某种面对生活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它让年轻人能够面对今天没有大喜大悲的生活,在为追求生活而努力的路上一面能够适应生活本身一面也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面对自身社会的认同。明星真人秀和网络直播的流行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因素值得社会的深入认识和深入探讨。

(摘编自张颐武《真人秀与网络直播》,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真人秀”要求明星在设定的情境之下进行特定的展现,从而把明星变成了普通人。
B. 网络直播很容易创造一些普通人中的“明星”,这是年轻人喜爱和参与的根本原因。
C. 都市白领们非常注重真实、琐碎、具体的生活状态,他们对戏剧性的生活兴趣不高。
D. “真人秀”和网络直播的兴起,背后所反映的则是当前年轻人对生活的观照与思考。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对当前非常流行的“真人秀”和网络直播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它们的特点。
B.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明星和网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两者流行的原因。
C. 第三段从两个角度来进一步分析问题,明确这些娱乐节目非常流行的深层原因。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由现象开始逐层深入分析,最后解决问题,论证思路清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是受到明星“真人秀”这些节目的启发,网络直播就不可能兴起并流行开来。
B. 网络直播能让普通人扮演明星而深受年轻人喜欢,可见年轻人还是希望被他人关注。
C. “真人秀”和网络直播都注重互动性,可见年轻的白领们喜欢交流与人与人的“平视”。
D. 网络直播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片段虽然只是小叙事,但能够给年轻人带来不同的意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香港《文汇报》社评说,美国财长盖特纳昨日抵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之旅,预期盖特纳此行,将集中表达希望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意愿,以及为今夏举行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探路;中国作为美国的头号债主,应主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对债务人施加有效约束,要求维护中国在美投资的安全。
社评表示,过去,美国官员在访华期间,习惯于在人民币汇率、贸易赤字以至所谓人权等问题上做文章,采用施压、责难等为手段,逼中方让步。金融危机迫使奥巴马政府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转向务实。在盖特纳前,最爱拿所谓人权问题抨击中国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华,不再祭出人权大旗。早前希拉里访华同样没有抱怨中国,反而再三感谢和希望中国继续购买美债。盖特纳对中国的态度则是前倨后恭,他上任之初曾攻击中国“操纵汇率”,但此次来华其态度已发生大转弯,赞扬中国的汇率政策在过去两年发生显著变化。
社评指出,当前,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首先面临美元贬值的风险,美联储“印钞救市”,最直接的后果是美元贬值,令中国所持外汇储备中的美国国债大幅缩水。其次,中国还面临美国国债票面价格下降的风险。
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直言对购买美国国债的担忧,要求美国信守承诺,保证中国资产的安全。盖特纳应向中方保证,美国将致力于长期的财政自律,采取行动改变操纵美元贬值减轻债务的做法,并减少赤字,维护中国在美投资的安全。
社评认为,美国与华打交道,逐步转向务实合作,值得欢迎。中美合作要做到平等互利,关键在于美国必须根本改变骨子里的遏止和围堵中国的想法和战略。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继续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并推出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庞大救市计划,这不仅是对美国投下信任一票,而且是对全球抵御金融危机尽了最大责任。反观美国,却对中国处处设防,美中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禁止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中国对美国投下信任一票,美国也应对中国投下信任一票。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互投信任一票不仅对彼此都有利,也对世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社评认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面临美元贬值的风险,作为美国的头号债主,中国应对债务人施加有效约束。
B.访华期间,美国官员总是以人民币汇率、贸易赤字和“人权”为题,责难中国,对中国施压,逼迫中方作出让步。
C.社评肯定美国对中国转向务实合作的外交策略,认为美国彻底消除制约中国的念头是双方合作实现平等互利的关键。
D.美国应该像中国一样给对方投下信任一票,不应对中国处处设防,影响彼此的合作,也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
【小题2】(小题2)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国债的问题上,中美双方在态度和做法上各有什么反应?
【小题3】在第二段中,作者提及佩洛西、希拉里和盖特纳的用意是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当“春节时间”成为“世界时间”
佚 名
“万水千山,哪怕在地球的顶端也要赶回来。”
这是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春节》中的一句解说词。这部近期成功刷屏的纪录片中,老外主持人走访中国各个角落,从哈尔滨到香港,从通都大邑到偏远小城,介绍各色春节传统,体验不同年俗,只为让世界走近这场“全球最大的盛典”。
曾几何时,春节是华人专属的文化标识。今天,当中国与世界的“近身接触”越来越频繁,春节在十几个国家成为法定节假日,各国商家竞相将春节促销作为“保留曲目”,出境游的中国人也时不时听到各种外国口音的“新年快乐”。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年为什么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今天的世界变小了,心灵的交汇就变多了。在世界的解读中,春节背后是“和合为贵”“万象更新”“团圆和睦”等价值追求,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能温暖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心。纪录片《中国春节》中,零下30摄氏度环境下用冰雪修建“长城”的中国人,北京新发地菜市场售卖年货的中国人,香港黄大仙祠为新年祈福的中国人……每一个人的故事背后都是中国特色的家庭观、人生观。
同强调个体的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显然更加注重家庭概念,春节永远和“回家”联系在一起——即使身不能至,心也要和家人在一起。现代社会,全球范围,“疏离症”好似没有国界,而春节蕴含的团聚和美主题,却能慰藉异国他乡的心灵,传递温暖亲切的情愫。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明白中国人从各地跋山涉水、赴一场年度团聚的执著,理解春运回家路上“痛并快乐着”的心情,羡慕一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天伦的圆满。如同加拿大一位国会议员所说,“中国春节总是伴随着浓浓亲情,当然还有热闹的鞭炮声和绚丽的焰火”,春节的内涵,仿佛春风化雨,进入更多人的认知。
春节在全球范围越来越热,也反映出中国日益向世界开放的胸怀。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对世界而言,春节正从乐一乐的新鲜事儿,逐渐变成一种文化形态、一种生活方式,激发了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感知中国文化的愿望。不久前,中国冰糖葫芦首次登陆俄罗斯圣彼得堡,意外走红,被最爱甜食的俄罗斯人评为“新年最受欢迎的外国零食”。有网友开玩笑问:“俄罗斯居然没发明出糖葫芦,明明什么条件都具备啊?”答案当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同文化通过交流收获理解与欣赏。
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也和世界各地的文化擦出了新的火花。各国庆祝春节的方式不尽相同,同一张鸡年海报在各地的呈现方式也有差异。全球各地的春节庆祝方式,从传统的舞狮子、猜灯谜,衍生出新春音乐会、环球春晚等形式,为中国年的古老传统注入了新内涵。
当然,春节热也是中国热的一部分。今天,中国的一言一行备受外界关注,读懂中国言行背后的文化心理,也成了一门受欢迎的学问。在《中国春节》这部纪录片中,春运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春晚是“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电视节目”。由此看,读懂春节,读懂中国,也是读懂当今时代许多“世界级”现象的关键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春节时间”越来越成为“世界时间”,也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生动体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小题2】文中提到中国冰糖葫芦被俄罗斯人评价为“新年最受欢迎的外国零食”,有何用意?
【小题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春节时间”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时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节期间,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热映。对这部科幻片,不乏批评和质疑的声音,认为其中的科学设定有误,也有明显的科学性硬伤,但我觉得,瑕不掩瑜。需要说明的是,科幻小说是小说的一种,既然是小说,就该允许有虚构和文学化想象,这与武侠片里飞檐走壁的轻功具有相似的功能。说到底,科幻小说和科幻大片有助于吸引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进而支持科技事业发展,但其本身不承担科普功能。科幻片上映后,传播面非常广泛,具有全民性的影响力,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更代表了一种文化上的软实力,会带动一个国家制度和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输出。

中国人在科幻片中“搏击太空”并不违和。很多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基调都是,在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美国英雄出手才拯救了人类。在此类价值观的长期熏陶下,对美国文化的认可就会产生精神上的向心力。而《流浪地球》向全球观众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当人类面临危机时,是国产英雄力量通过中国人的方式站了出来。《流浪地球》的火爆,也打破了部分人的认知窠臼:长期以来,国内对硬科幻市场的开拓并不被看好,有人认为观众还不具备鉴赏力,也有人认为制作流程和技术上还不具备。《流浪地球》则用事实回应了这些质疑,使得中国人搏击太空的行为不再违和。

国内硬科幻电影创作力量还很薄弱。硬科幻电影的投资规模很大,资金需求往往上亿甚至十几个亿,且是一种风险投资,其投融资模式还有待探索。科幻大片的前提是优秀的科幻小说,目前国内科幻创作的队伍还十分弱小,甚至还没有以写作为生的职业科幻作家。具有全民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的科幻作家,更是屈指可数。硬科幻电影的特效制作,既要有宏大的想象力,又要有细腻的真实性。在《流浪地球》中,利用木星引力让地球加速,利用行星发动机进行重核聚变,建设规模宏大的地下城市等场景,都是后期特效制作出来的。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既要有对艺术深刻的鉴赏力,又要有坚实的理工科背景。在这方面,我们人才储备远不够。

硬科幻电影制作也需要全流程保障机制。美国科幻大片着眼于利用电视电影强大的传播力来进行科学文化传播。这种方法的实现,需要两方面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是建立电影和电视作品的科学性审查机制,这并非不允许“大胆想象”,而是要尽力避免伪科学传播;另一方面,在硬科幻电影的编剧、导演、道具制作等环节,要建立科学家、工程师、科普专家参与到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机制。美国科学院就建立了这样的一个对接机制,当导演、编剧等电影制作方需要对某个专业问题进行咨询的时候,可以找到相应的专家进行把关,提供咨询意见。《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基普·索恩,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所在的大学为他参与电影拍摄提供学术休假和职位保障,这样做的目的,既确保了电影的科普功能,也有助于彰显大学对社会的贡献,提升大学的声望,这就是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

《流浪地球》让我们迈出了中国原创硬科幻电影的重要一步,今后我们还将面对《三体》等更高难度的拍摄题材,建立硬科幻电影制作的全流程保障机制,显然已箭在弦上。

(摘编自郑永春《我们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有删改)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片传播面广泛,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更代表了一种文化上的软实力,能带动一个国家制度和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输出。
B.社会普遍认为,《流浪地球》瑕不掩瑜。虽然其中的科学设定有误,但毕竟是科幻小说,既然是小说,就该允许有虚构和文学化想象。
C.《流浪地球》证明了国内对硬科幻市场的开拓是可以被看好的,中国观众具备一定的鉴赏力,科幻电影的制作流程和技术已经成熟。
D.建立电影和电视作品的科学性审查机制是硬科幻电影制作中制度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应禁止“大胆想象”,尽力避免伪科学传播。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流浪地球》热映这一现象引入,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现状和努力方向,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B.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美国在科幻电影制作方面的一些经验,为我国建立硬科幻电影制作的全流程保障机制提供了借鉴。
C.第四自然段中运用基普·索恩的例子论证了“建立科学家、工程师、科普专家参与到硬科幻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机制”的重要性。
D.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人在科幻片中“搏击太空”并不违和的观点。
【小题3】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小说和科幻大片有助于吸引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进而支持科技事业发展,但其本身没有能力承担科普功能。
B.《流浪地球》向全球观众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用中国人的方式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会使中国文化产生精神上的向心力。
C.通过解决硬科幻电影的投融资模式问题,特效制作技术问题、科幻创作队伍的建设问题,中国的硬科幻创作力量能够加强。
D.《流浪地球》中的部分场景是后期特效制作出来的,说明我国的硬科幻电影的特效制作既有宏大的想象力,又有细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