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论技术规律的人工生成
罗天强鼓正坤
规律是生成的。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生成论规律观认为规律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物质世界的演化而生成的。所谓生成是“产生”“形成”我的意思,是从“无”中生出来“有”来。
技术规律是人工生成的。如果说自然规律是自然生成的。那么技术规律则是人工生成的。技术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技术活动是以自然规律为基础的,但也存在自身特有的规律。
陈昌曙先生认为:“人工自然领域遵循天然自然的规律。并不意味着人工自然没有它自身的特殊规律。”张华夏先生也说到,技术“促使自然界所没有的人工客观新规律的出现”。他们所说的“特殊规律”或“新规律”既是本文所说的人工生成的技术规律。
技术规律人工生成的过程。是自然规律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特定的自然事物在相互作用中生成的。因此,技术规律的生成相应的,涉及到特殊的人工条件、人工物制基础,以及人为建立的关系。技术规律在严格特殊的人工条件下生成。规律的生成,存在与特定条件有关。人们借助于技术手段提供的人工控制的严格特殊的条件便成为技术规律生成的重要途径。
人工条件下人工物质生成过程中技术规律的生成。在人工合成的化学反应中,人工创造的特殊条件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特殊的人工条件不仅使参与作用的反应物的内部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或以别的方式发生作用,同时还使参与作用的反应物之间发生特殊的相互作用。从而能够实现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转化过程。
人工条件下物质加工过程中技术规律的生成。由于许多物质材料(包括天然和人工的物质材料)并不能直接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因而还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给予特定的“造型”。物质材料加工成特殊造型,创造了自然界不存在的转化和过程。并因此生成了在研的技术活动中才存在的物质加工制作规律。
在人工物质研究和赋予技术产品使用条件中技术规律的生成。人工生成的新物质具有什么性质或功能,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加以考察。这个实验研究过程,实际上是赋予人工物质特殊人工条件的过程,因而也是提供特殊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也是生成技术规律的过程。具有特殊性质的人工物志是在相应的条件下才会呈现出特定的功能和变化规律。人们制作特定产品,总是依据特定的物质材料在特定的条件下的功能或尊循的规律以及特定的技术目的。赋予产品或零部件特定的结构,这些结构中包含了特定的物质载体和预设的条件,当技术产品在使用时,预设的条件在人为的操作下变为现实。运用于其中的自然规律和技术规律使以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和发生作用。
技术规律人工生成,改变了传统的关于人与规律关系的认识,人们能够发现和利用已存在的规律。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生成和应用原来不存在的规律,彰显了人对规律得更为积极的能动关系?
技术规律人工生成的无限性,使技术发展也具有无限性的特点,使人们在更深的程度上和更高的水平上创造人工自然,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合理性需求,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成为可能。
技术规律的生成和应用,将技术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起来,讲技术发展与生态和环境保护同一起来。将人工自然的创造与天然自然的保护统一起来,保持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速度的张力。更好地了解地球生态环境及人工技术和人工自然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促进技术生态化和人性化发展,促使人类有意识的,科学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选自《自然辩证法研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技术规律的人工生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技术活动是以自然规律为基础的。技术规律是人工生成的,它和自然规律的生成截然不同。
B.人工生成的技术规律,是遵循天然自然的规律的人工自然自身的特殊规律,是新出现的,自然界原先有的人工客体现新规律。
C.技术规律是严格特殊的人工条件下生成,在特定条件下存在的。技术规律生成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借助于技术手段提供的人工控制的严格特殊的条件。
D.技术规律的人工生成途径,是自然规律在自然条件下,自然事物在相互作用中生成的,涉及到特殊的人工条件、人工物质基础,以及人为建立的联系。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特殊的人工条件使参与作用的反应物内部,反应物之间发生改变成以新的方式发生特殊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自然界本来没有的转化过程。
B.只有生成了在人们的技术活动中存在的物质加工制作规律,才能对材料进行加工,给予特定的“造型”,来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C.在特定条件下考察人工生成的新物质具有什么性质或功能使赋予人工物质特殊人工条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提供特殊相互作用的过程、生成技术规律的过程。
D.人们依据特定的物质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功能或遵循的规律以及特定的技术目的制作特定产品。赋予产品或零部件包含特定的物质载体和预设条件的特定结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保持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适度的张力,技术发展与人的发展、技术发展与生态和环城保护、人工自然的创造与天然自然的保护要统一。
B.技术规律人工生成的无限性,使技术发展具有无限性的特定,使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合理性需求,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成为可能。
C.本文认为,人们不禁能够发现和利用已存在的规律,更能够通过自己的时间活动和应用原来不存在的规律,强调了技术规律的生成和应用智能依赖实践活动。
D.技术规律的生成与应用应该关注对地球生态环境及人类技术和人工自然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科学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实践社会可持续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8 11:04: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鲁迅先生故居
郑文燮
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是冥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盖起了高楼。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依然冷清!
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0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做“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章。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这个在推翻清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失望。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1926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惨遭枪杀。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称3月18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
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他到北京以后,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乡绍兴接到了北京,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周作人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进了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居——一所宽敞、豁亮的“三进”大四合院。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他用一本书的四百元版税,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了一所小四合院,也就是现在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
四合院实在太小!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纳不下几个人的活动了。周遭的几间小屋,一间做了书房,一间住着一个女佣人,另外一间北屋住着鲁迅的母亲和妻子朱安。母亲和妻子的木床相对而立,床上挂着白夏布蚊帐,都是从老家带来的旧物。鲁迅在母亲和妻子的住室连通了一个长条形的小间,戏称“老虎尾巴”。鲁迅在这“老虎尾巴”里写作和住宿,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床是单人的板床,两条长凳上横架着一块木板,褥子是单薄的,被子是陈旧的有着小点蓝花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挂着一顶发黄发灰的夏布蚊帐。书桌旁的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阴冷、悲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孤寂的鲁迅先生相互注视,似有话要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受过死神的洗礼,是从沙皇的刑场上走下来的,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因此幸存下来。
那天天气阴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样子。我在鲁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约是我太专注、太虔诚的目光吸引了讲解人员——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开“游人免进”的门扉,破例让我进入先前只能够隔着玻璃窗看到的内室。这样我就真切地触摸到了“老虎尾巴”,“尾巴”墙上挂着那帧陀思妥耶夫斯基阴冷的照片。我在鲁迅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芜的园子,园子角落里有一圈石头的井栏。据说这井水实在苦涩,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浇灌园中的几棵枣树,也就是鲁迅先生《秋夜》中劈头所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课文中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曾向授课的语文老师请教过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支支吾吾,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鲁迅先生写这句话的深意。而现在,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呢?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走出鲁迅先生故居,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踏着落了雪的白茫茫的土地,我在近旁的一条胡同口,找了一家小店铺,喝了两碗羊杂碎汤,全身顿时燥热起来。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寻找鲁迅先生故居的过程以及故居周边的环境,隐隐有一种批评时人淡忘鲁迅先生和漠视文化传承之意。
B.文章中有大量有关天气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渲染阴冷、沉郁的氛围,抒发作者游览鲁迅故居时对鲁迅先生的痛悼和缅怀之情。
C.“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这句话表明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的漠视和鄙夷,认为革命改变不了社会现实。
D.文章结尾意味隽永,明写因喝羊杂碎汤而全身燥热,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钦佩之情、受鲁迅先生精神感召而内心振奋的复杂情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 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仅仅在技术上,而且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骛;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小题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扬州千年梦

叶延滨

①对扬州最深的印象,是梦中的扬州雨,雨中的扬州梦。

②主人说,到了老扬州了,不要住酒店宾馆,走老街,进老院子,住住老房子。果真是青砖青瓦的老街,窄窄的小巷从戴望舒的诗行里铺过来,高高的门牌坊,上书“长乐客栈”四个大字。灯火朦胧,花影摇曳,空气中透出一种古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陈年的普洱,浓浓的夜色中浸润着岁月的墨香。立在土里的青砖砌成小道,夜色藏去花园的七色花彩,草木沁人的清香显出一派宁静。池塘不大,足够灯火闪烁,电灯放在旧式的灯笼里,也就放低了身段,像烛火悄然为人指路。我和散文家王巨才先生住一个小院,一进三间的青砖大屋,中间的堂屋是共用的客厅,我们分别住进两侧厢房。进了卧室,全部摆设都是清式家具,让人想到当年的富商之家,只是比当年多了全套的电灯、电话、电视、互联网和崭新的卫浴。

③历史街区是古城扬州闪亮的城市名片,长乐客栈无疑是“名片”中的点睛之笔。到其他城市观光也好采风也好,夜里就是睡觉。而在扬州,比观光比采风更有要紧的是做个好梦,梦中还会有另一个千年扬州。

④扬州一梦,真不知醒着的更美,还是梦里的更真?

⑤梦中的瘦西湖和眼前的竟如此相像,我问自己,来过吗?什么时候?前世还是今生?瘦西湖真是个婀娜美女,苗条身段,随风摆动,绿水罗裙,碧波姿影,风韵万千。只是,说的是这瘦瘦的窄小湖泊如果换一个地方,也就是一条不宽的河,和那些流过许多普通村落的河流没有多少差别。瘦西湖美名远播,头一条是沾了扬州的光,瘦西湖是出自名门的大家闺秀。扬州是文化名城,千年的风流百年的富贵,不能像今天的官二代说“我爸是李刚”,那是纨绔的轻狂,也不能像时下的富二代开着宝马去撒野,那是败家的浅薄。富甲天下的扬州偏说瘦了才美。藏富于民的扬州不夸家产说风景,瘦西湖因瘦而美,借“西湖”而知其名,添一个“瘦”字而藏精巧、精美、精妙,让天下人去猜去向往!正是如此,瘦西湖成了扬州万千风情的娇宠,徐园、闵园、贺园、罗园、熊园……富甲天下的商贾,想沾上瘦西湖的美景,沿湖买地建园子,平日里能借观赏瘦西湖的骚人墨客扬名于世,皇帝南巡游湖时又可以邀宠。富商们就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园子,依湖而建,瘦瘦的湖水像一条曲折回旋的绿丝带,将一个个珍珠翡翠般的园林串起来,这些园子就像瘦西湖的首饰衣装,将瘦西湖打扮得如同天仙。如果只是如此,瘦西湖还缺点什么。缺什么?诗人们都知道,于是有了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佳句之后,扬州和瘦西湖以及挂在瘦西湖头上的月亮都成了诗人们歌咏的主题:“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不就是在这样的诗行里,一次又一次走近瘦西湖,一次又一次梦中走进扬州月色中?

⑥梦让这急匆匆的雨脚踢醒了。这是扬州初夏的夜雨。

⑦雨的那一头是高邮,高邮是扬州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因保有最早的邮递驿站而得名。比邮驿更让高邮声名远播的是高邮的双黄鸭蛋,大概水乡丰饶,鸭子能下双黄蛋,后来经过精心筛选培育,让双黄鸭蛋成了高邮的形象代表。此行高邮,见到高邮另一个“双黄蛋”,文胆双杰!高邮有个著名的风景区叫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行宫,因苏轼、孙觉、秦观、王巩等文人会集于此故得名。文游台是筑在土山顶端的高台建筑,登高四望,禾田湖天,水乡景色,尽收眼底。最引人注意的是汪曾祺文学馆。文游台一进大门,有一尊秦观的塑像,汪曾祺的纪念馆在塑像右侧。从秦观像到汪曾祺纪念馆不过百步之遥,岁月却走过了千年。秦观以诗传天下,而当代的汪曾祺以文名扬四海,一诗一文,千年之约?我最早是看了样板戏《沙家浜》,知道这满台男女的词,都出自汪曾祺笔下。到了上世纪80年代,先生以《受戒》等一批小说声震文坛,也就知道了先生是扬州高邮人,是秦观的同乡。更有幸在1986年与先生一起参加“中国作家访问团”,在团长邵燕祥带领下,在滇西高原转了半个月。此次云南之行,汪曾祺十分高兴,他在抗战时期曾就读于昆明的西南联大。故地重游,感慨万千。那时候滇西没有机场,也没有高等级公路,我们的滇西之旅,大都是坐在中巴车在沙石路上颠簸。好在一路上汪先生谈兴十足,忆旧话当年,山水说典故,让此行成了一次汪曾祺导游之行。我曾用九个字记下了此行对汪先生的印象:讲故事,喝烈酒,写好字。在汪曾祺纪念馆里看到林斤澜先生为汪曾祺写的对联:“我行我素小葱拌豆腐;若即若离下笔如有神”,我就想到那次旅行结束时,汪先生送我的一幅字: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呜呼,眼前见字如见人,先生人却驾鹤而去!从秦少游到汪曾祺,扬州高邮一股文脉,是怎样的在人心里穿越千年……

⑧雨声越来越大。密密的雨脚在瓦屋的顶上敲击,如小鼓棰在鼓面上舞蹈。雨水顺瓦檐倾泻如注,一排瓦檐就成了一面小瀑布,让雨水在小院里放纵喧哗。我有多久没有这样亲近过雨了?住进城市水泥森林的楼房,我们已经忘记了雨打芭蕉的声音,忘记雨点敲击屋顶的韵味,更忘记雨檐流瀑的景象,我早已习惯在电视天气预报的节目里“听雨”……

⑨扬州初夏的雨将我唤醒,我醒在一场千年扬州梦里。

(2011年度优秀散文)

【小题1】第②段加点的“浸润”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③段中为什么说“长乐客栈无疑是‘名片’中的点睛之笔”?
【小题3】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以“戴望舒的诗行”巧妙地暗扣下文的“扬州雨”。
B.扬州瘦西湖之所以美名传播,是因为借杭州西湖而知其名。
C.作者特别介绍高邮特产双黄蛋,其目的为了引出“文胆双杰”。
D.统观全文,“雨”和“梦”是贯穿这篇散文的两个主要意象。
【小题5】第⑦段写到文游台及汪曾祺的旧事,对作者“寻梦”有何作用?
【小题6】文章结尾耐人寻味,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塔铺(第四章)
刘震云
离高考剩两个月了。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学校原以为只考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 
大家一下都着了慌。这时同学的精神,都已是强弩之末。王全闹失眠,成夜睡不着。“磨桌”脑仁疼,一见课本就眼睛发花。 
大家乱骂,埋怨学校打听不清,说这罪不是人家的。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有都没有世界地理的复习资料。于是掀起一介寻找复习资料的热潮。一片混乱中,唯独“耗子”乐哈哈的。他恋爱的进程,据说已快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 
大家埋怨学校打听不清,说这罪不是人受的。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家都没有世界地理的复习资料。于是掀起了一股寻找复习资料的热潮。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离高考近了,同学们都变得自私起来,找到资料的,对没找到的保密,唯恐在高考中,多一个竞争对手。我们宿舍,就“磨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但他矢口否认。我和王全没辙,李爱莲也没辙,于是着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我爹送来馍,见我满脸发黄,神魂不定,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双手一拍: 
“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 
我也忽然想起这个茬儿,不由高兴起来。爹站起身,刹刹腰里的蓝布,自告奋勇要立即走汲县。 
我说:“还是先回家告诉妈一声,免得她着急。” 
爹说:“什么时候了,还顾那么多” 
我说:“可您不会骑车呀来回一百八十里呢” 
爹满有信心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一天一夜走过二百三。” 
说完,一撅一撅动了身。我忙追上去,把馍袋塞给他。他看看我,被胡茬包围的嘴笑了笑;从里边掏出四个馍,说:“放心。我明天晚上准赶回来。”我眼中不禁冒出了泪。 
晚上上自习,我悄悄把这消息告诉了李爱莲。她也很高兴。 
第二天晚上,我和李爱莲分别悄悄溜出了学校,在后岗集合,然后走了二里路,到村口的大路上去接爹。一开始有说有笑的,后来天色苍茫,大路尽头不见人影,只附近有个拾粪的老头,又不禁失望起来。李爱莲安慰我: “说不定是大伯腿脚不好,走得慢了。” 
我说:“要万一没找到复习资料呢” 
于是两个人不说话,又等。一直等到月牙儿偏西,知道再等也无望了,便沮丧地向回走。但约定第二天五更再来这集合等待。 
第二天鸡叫。我便爬起来,到那村口去等。远远看见有一人影,我认为是爹,慌忙跑上去,一看却是李爱莲。 
“你比我起得还早” 
“我也刚刚才到。” 
早晨有了霜。青青的野地里,一片发白。附近的村子里,鸡叫声此起彼伏。天色渐渐亮了,东方现出一抹红霞。
忽然,天的尽头,跌跌撞掩走来一个人影。
李爱莲猛然从我怀里挣脱,指着那人影:“是吗” 
我一看,顿时兴奋起来:“是,是我爹,是他走路的样子。” 
于是两个人飞也似地跑上前去,我扬着双臂,边跑边喊:“爹” 
天尽头有一回声:“哎” 
“找到了吗” 
“找到了,小子” 
我高兴得如同疯了,大喊大叫向前扑。后面李爱莲跌倒了,我也不顾。只是向前跑,跑到跌跌撞撞走来的老头跟前。 
“找到了” 
“找到了。” 
“在哪儿呢” 
“别急,我给你掏出来。” 
老头也很兴奋,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李爱莲也跑了上来,看着爹。爹小心解开腰中蓝布,又解开夹袄扣,又解开布衫扣,从心口,掏出一本薄薄的卷毛脏书。我抢过来,书还发热,一看,上边写着“世界地理”。李爱莲又抢过去,看了一眼,兴奋得两耳发红: 
“是是,是世界地理” 
爹看着我们兴奋得样子,只“嘿嘿”地笑。这时我才发现,爹的鞋帮已开了裂,裂口处洇出一片殷红殷红的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下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密麻麻排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是一只血脚 !
“爹”我惊叫。却是哭声。 
爹仍是笑,把脚收回去:“没啥,没啥。” 
李爱莲眼中也涌出了泪:“大伯,难为您了。” 
我说:“您都六十五了。” 
爹还有些逞能:“没啥,没啥……”
这时爹郑重地说:“你表哥说,这本书不好找,是强从人家那里拿来的,最多只能看十天,还得给人家送回去。” 
我们也郑重地点点头。 
这时爹又说:“你们看吧,要是十天不够,咱不给他送,就说爹不小心,在路上弄丢了。” 
我们说:“十天够了,十天够了。” 
这时我们都恢复了常态,爹开始用疑问的眼光打量李爱莲。 
接着爹爬起身,就要从另一条岔路回家。 
我说:“爹,您歇会儿再走吧。” 
爹说:“说不定你娘在家早着急了。”
看着爹挪动着两只脚,从另一条路消失。我和李爱莲捧着《世界地理》又高兴起来,你看看,我看看,一起向回走。并约定,明天一早偷偷到河边集合,一块来背《世界地理》。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两段,写高考前传来还要考世界地理的消息,引发同学们的焦躁不安。为下文故事的发生、发展交代了背景,作了必要的铺垫。
B.小说主要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如“解开腰中蓝布,又解开夹袄扣,又解开布衫扣,从心口,掏出……”不加修饰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精准传神。
C.小说使用了大量对话来塑造人物、展开情节,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有着乡下人的朴实、自然,又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打动人的内心,
D.“爹”都六十五岁了,为了给儿子找复习资料,一天夜步行了一百八十里,双脚都走出了鲜血,表现了他是一位爱子心切,坚忍而倔强的老人.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段景物描写,在小说中有哪些表达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为什么没有正面描写“我爹”寻书路上的艰辛?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质量创新能力的差异,可将企业区分为“速度盈利型企业”和“质量盈利型企业”。

速度盈利型企业发展艰难。由于速度盈利型企业质量水平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只有在经济处于大规模、持续性扩张的时期才可能生存,一旦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其发展空间就会受到极大影响。质量盈利型企业逆势增长。质量盈利型企业由于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多元化、个体性需求,其产品需求的替代弹性较低,即使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也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甚至可能利用消费升级的契机实现逆势增长。

质量创新的重要评价指标是产品的质量水平,其主要是由一次检验合格率和退货货值率来衡量。调查表明,2014-2015年,产品的一次检验不合格率下降了23.2%,退货率下降了2.4%。以调查企业2015年的平均销售额为基数,一次检验不合格率的下降,使每家企业节约成本168.1万元,调查企业节约的总成本为20.3亿元。如果以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110.4万亿元为基数计算,一次检验不合格率的下降可节约成本440亿元,占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0.7%。

生产的智能化,尤其是机器人的使用,有效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降低质量成本,是企业质量创新的重要基础。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面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能够使退货货值占比下降41%,机器人的使用则可使退货货值率下降65%。

新产品是质量创新的重要指标,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效益。调查显示,企业产品平均更新周期为400.8天;58%的企业在近三年内没有推出任何新产品;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9.2%。

服务质量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在提供产品的同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如售后服务能力、客户咨询响应速度等。调查显示,建立了客户呼叫中心的企业仅占15.2%,建立了客户数据库的企业仅为22.8%。对于客户需求分析的频率每周仅为2.5次,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间则达13.9天。

质量创新需要优秀的一线技能型工人的工匠精神。调查显示,一线工人中,经过专业化技能培训的仅占19.1%,获得专业职业技能证书的仅占12.3%,工匠精神不足是企业质量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短板。

质量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管理能力的保障。调查显示,中国的管理效率得分较美国低21%,较德国低18%,较日本低17%,企业的管理能力仍难以有效支撑质量创新。

(摘编自《以质量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材料二:

《北京青年报》记者:您在审议(政府)报告的发言中提到,品质才能打败山寨,击垮假冒伪劣,让中国制造屹立于世界。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发展制造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雷军(小米公司董事长):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品质和创新是最重要的事情。我经常对我的同事们讲,我们要用望远镜看创新,用显微镜看品质。因为创新决定我们能飞得有多高,而品质决定我们能够走多远。

材料三:

2017年,央企利润增速“跑赢”了营收增速,领先1.9个百分点。这表明,央企增长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资产负债率也稳步下降:到年末平均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前平均资产负债率将力争再下降2个百分点。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注)质量信号是指商品具有优良质量的信号特征。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量盈利型企业的创新能力比速度盈利型企业强,产品质量比速度盈利型企业好。
B.一次检验合格率高、退货货值率低,产品的质量水平就高,反之其质量水平就低。
C.企业产品的一次检验不合格率下降可以使企业节约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利润。
D.质量信号主要由品牌、标准、认证、口碑构成,企业对打造质量信号不够重视。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处于大规模、持续性扩张的时期就适合速度盈利型企业,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就适合质量盈利型企业。
B.2015年所调查的企业,由于生产实现智能化,特别是使用机器人,使退货货值率占比大大下降,降低了质量成本。
C.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认为,企业应该用长远目光看待创新,并狠抓产品的质量,这两个方面做好了,中国制造才能屹立于世界。
D.2017年,央企资产负债率出现下降,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央企增长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质量创新面临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