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材料一
宋代的戎州,治所位于僰道县,金沙江和岷江于此汇合。一日,被贬至此的黄庭坚泛舟江上,思索起困扰他已久的书法难题。虽然,在这之前的元佑年间,黄庭坚的书法已经风靡天下,尤其是那伸展不羁的捺脚,被时人称为“元佑脚”。但在他看来,这还远远不够,笔画间的那股“痴钝”之意,凝于眉头,郁于心头。如何将其抹去而更为【甲】?这是黄庭坚冥思已久的问题。于是某个闲暇之日,他出现在僰道江上的一叶扁舟内,他斜靠在船中,以指为笔,以空气为媒,模拟着笔势的运行。苦思中,只见船工那荡桨的动作,一推一挽之间协调自然、天然成趣,——这岂非与书法笔势隐隐暗合?刹那,如武陵人入桃花源,豁然开朗。在《山谷题跋》卷九《跋唐道人编余草稿》中,黄庭坚自谓:“于僰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得用笔。”长年,就是当地人对船工的称谓。
于江上扁舟悟“道”并不是黄庭坚的专利,同时代的苏轼泛舟赤壁而作《赤壁赋》,早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二人既在文学史上号称“苏黄”,又在书法上与“米蔡”并列为宋四家,宋人曾敏行所著《独醒杂志》中记载:苏轼说,鲁直(黄庭坚的字)字虽然清劲,但笔势有时太瘦,好似“树梢挂蛇”。黄庭坚【乙】,您的字我固然不敢轻易评论,但偶尔觉得有些褊浅,颇像“石压蛤蟆”。
苏轼传世名作《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苏书字体横扁,左低右高,如被石头压住而呈斜翘姿态,落入蛤蟆体之讥真是“恰当”极了。同张书卷后有黄庭坚的跋语,且看其字,横长不羁,奇崛伸展,以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的论说,树梢挂蛇的评价也是“理固宜然”。
书法家风格各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书法“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而与之并列的欧阳询则“森森焉若武库矛戟”。但苏黄二人如此突兀的差异中间,却又隐藏着一些“密码”。
【小题1】根据“材料一”,文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巧夺天工  反唇相讥B.浑然自成  反唇相讥
C.浑然自成  自我解嘲D.巧夺天工  自我解嘲
【小题2】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黄庭坚书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佑脚”是黄庭坚所创,在宋代被人们竞相效仿。
B.笔画间“痴钝”之意的抹去,灵感来自荡桨的长年。
C.其书法风格独特,时人无法超越,被列为“宋四家”。
D.其字横长不羁,奇崛伸展,被苏轼说是“树梢挂蛇”。
【小题3】下面是苏轼《寒食帖》书法作品(局部),你是否同意黄庭坚评其字为“石压蛤蟆”的观点?

【小题4】江上扁舟悟“道”不是黄庭坚的专利,苏轼泛舟赤壁而作《赤壁赋》,借客之口感慨“ ”之人生短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5 11:2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季羡林自传(节选)
我于一九四五年秋,在呆了整整十年之后,从哥廷根到了瑞士,等候机会回国;在瑞士Fribourg住了几个月,于一九四六年春夏之交,经法国马赛和越南西贡,又经香港,回到祖国。先在上海和南京住了一个夏天和半个秋天。当时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津浦铁路中断,我有家难归。当时我已经由恩师陈寅恪先生介绍,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代理校长傅斯年先生和文学院院长汤锡予(用彤)先生接受,来北大任教。在上海和南京住的时候,我一点收入都没有。我在上海卖了一块从瑞士带回来的自动化的Omega金表。这在当时国内是十分珍贵、万分难得的宝物。但因为受了点骗,只卖了十两黄金。我将此钱的一部分换成了法币,寄回济南家中。家中经济早已破产,靠摆小摊,卖炒花生、香烟、最便宜的糖果之类的东西,勉强糊口。对于此事,我内疚于心久矣。只是阻于战火,被困异域。家中盼我归来,如大旱之望云霓。现在终于历尽千辛万苦回来了,我焉能不首先想到家庭! 家中的双亲——叔父和婶母,妻、儿正在嗷嗷待哺哩。剩下的金子就供我在南京和上海吃饭之用。
我于一九四六年深秋从上海乘船北上,先到秦皇岛,再转火车,到了一别十一年的故都北京。从山海关到北京的铁路由美军武装守护,尚能通车。到车站去迎接我们的有阴法鲁教授等老朋友。我们终于到了北大的红楼。我暂时被安排在这里住下。按北大当时的规定,国外归来的留学生,不管拿到什么学位,最高只能定为副教授。清华大学没有副教授这个职称,与之相当的是专任讲师。至少要等上几年,看你的教书成绩和学术水平,如够格,即升为正教授。我能进入北大,已感莫大光荣,焉敢再巴蛇吞象有什么非分之想! 第二天,我以副教授的身份晋谒汤用彤先生。汤先生是佛学大师,暗想在他领导下工作是一种幸福。
我曾多次提到,在印度学领域内,我的兴趣主要在印度古代及中世佛典梵文上,特别是在“混合梵文”上。然而做这样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的专著和杂志。哥廷根大学图书馆和梵文研究所图书室是具备这个条件的。在哥廷根十年,我写论文用了上千种专著和杂志,只有一次哥廷根缺书而不得不向普鲁士国家图书馆去借,可见其收藏之富。反观我国,虽然典籍之富甲天下,然而,谈到印度学的书刊,则几乎是一片沙漠。这个问题,我在离开欧洲时已经想到了。我的所谓“思想斗争”就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而开始萌动的。
我虽少无大志,但一旦由于天赐良机而决心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就像是过河卒子,只能勇往向前,义无反顾。可是我要搞的工作,不是写诗,写小说,只要有灵感就行,我是需要资料的,而在当时来说,只有欧洲有。而我现在又必须回国,顾彼失此,顾此失彼,“我之进退,实为狼狈”。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余,想到祖国在灾难中,在空前的灾难中,我又是亲老、家贫、子幼。如果不回去,我就是一个毫无良心的、失掉了人性的人。如果回去,则我的学术前途将付诸东流。最后我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先接受由Haloun先生介绍的英国剑桥大学的聘约,等到回国后把家庭问题处理妥善了以后,再返回欧洲,从事我的学术研究。这实在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想出来的一个办法。
一回到祖国,特别是在一九四七年暑假乘飞机返回已经离开十二年的济南以后,看到了家庭中的真实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我立即忍痛决定,不再返回欧洲。我不是一个失掉天良的人,我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必须承担起来。我写信给Haloun 教授,告诉了他我的决定,他回信表示理解和惋惜。有关欧洲的“思想斗争”,就这样结束了。
然而新的“思想斗争”又随之而起。我既然下定决心,终生从事
研究工作,我的处境已如京剧戏言中所说的:“马行在夹道内,难以回马。”研究必有对象,可是我最心爱的对象印度古代混合梵文已经渺如海上三山,可望而不可及了。新的对象在哪里呢? 我的兴趣一向驳杂,对好多学问,我都有兴趣。这更增加了选择的困难。只因有了困难,才产生了“思想斗争”。这个掂一掂,那个称一称,久久不能决定。我必须考虑两个条件:一个是不能离开印度,一个是国内现成的资料不够充足。离开了印度,则我十年所学都成了无用之物。资料不够充足,研究仍会遇到困难。我的考虑或者我的“思想斗争”,都必须围绕着这两个条件转。当时我初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对时间的珍惜远远比不上现在。“斗争”没有结果,就暂时先放一放吧。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一九四五年秋,在国外十年的季羡林辗转回国,当时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铁路中断,他只好先后住在上海和南京,无法回济南老家。
B.季羡林回国后经老师陈寅恪先生介绍去北大任教,来到北大的第二天他就去拜谒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佛学大师汤用彤先生。
C.季羡林在国外研究的是印度学领域,特别是“混合梵文”。而这门学问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根本没有关于印度学的书刊。
D.一九四七年,季羡林回到离开十二年的济南老家,当他看到家庭贫困的实际情况,他立即决定不再返回欧洲,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E.本文是一篇自传,季羡林以时间为序自述生平,只是撷取了自己留学回来后的经历,重点讲述了自己所面临的思想斗争,真实可信。
(2)文章第一段叙述了季羡林在上海和南京居住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3)季羡林在为人和为学上有着怎样的品质?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
(4)季羡林回国后的“思想斗争”表现在哪些方面? 你是否同意他“‘斗争’没有结果,就暂时先放一放”的观点? 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多数消费者还比较狭隘地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纯电动汽车。那么究竟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呢?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汽车,汽油、柴油和天然气、乙醇等均属于传统燃料。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统称为新能源汽车。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行业所称的HEV,不属于新能源汽车,因为传统燃料仍是其动力唯一。

近日,汽车行业一家知名咨询机构,发起了一项名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看法” 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58%的消费者看好插电混动汽车;而正如火如荼的纯电动汽车,其发展趋势竟然不如还处在萌芽期的燃料电池汽车。其实,不管看好哪种动力系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高是毋庸置疑的。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仅为1万辆,时隔6年后的2018年,成功突破120万辆,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当然,其快速发展不仅是需求所致,还受到国家政策和厂商产品供给的影响。其中,政策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撇开补贴政策不谈,地方政府对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支持尤为明显。近日,昆明发布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昆明新增网约车必须是纯电动汽车,否则不予发放营运证。有这样规定的省市比比皆是,即使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是如此。

(摘编自《畅所欲言: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谁将主导汽车的未来?》,易车网2019年2月20日)

材料二:

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等646项国家标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是全球首个针对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提出要求的技术标准。此次发布的国家标准涉及道路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将在促进纯电动汽车节能技术应用、动电动汽车降低能耗、电力能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该标准规定,座椅三排以下且最高车速大于或等于120公里/小时的电动汽车车型,整车整备质量在750公斤及以下时,能量消耗率限值应在13.1千瓦时/100公里。

(摘编自《我国发布全球首个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技术标准》,人民网2019年2月20日)


材料四:

德国财政部长奥拉夫·舒尔茨表示,计划延长对电动公务用车的税收优惠,旨在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奥拉夫·舒尔茨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称:“德国汽车销售中,近半数都是公司公务用车。因此决定,到2021年不仅不会结束对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税收优惠,而且可能延长到整个10年。”他认为此举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实现气候目标。

但他也表示,插电式混动汽车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会进一步收紧,只有在纯电动模式下,续航里程比现款有所提高的混动车才有资格获得税收优惠。

不过,德国联邦汽车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政府的补贴计划提高了电动汽车销量,但去年电动汽车仅占新车注册率的1%。德国政府承认,到2020年100万辆电动汽车保有量的目标或无法完成。

(摘编自《德国拟延长电动汽车税收优惠提振新能源车需求》),英国路透社2019年2月17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能源汽车的“新”表现在其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而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HEV)仍采用传统燃料作为唯一动力,因此不属于新能源汽车。
B.由调研结果可知,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插电混动汽车的发展趋势要好于纯电动汽车,而且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C.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等国家标准,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D.德国拟延长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税收优惠,但后者只有在纯电动模式下,且续航里程比现款有所提高的才有资格获得税收优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一方面源自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受到国家政策和厂商产品供给的影响,而地方政策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助力较大。
B.相关部门发布的《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是全球首个针对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提出要求的技术标准,这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C.从材料三可以看出,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加,且实际增长率连年提升,这有力证明了材料一中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事实。
D.中国和德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有政策上的倾向与扶持,其中对纯电动汽车的扶持力度更大,而对插电式混动汽车的优惠政策不尽相同。
【小题3】请结合以上几则材料,简要概括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丹东一号”是位于辽宁丹东的黄海海城一艘沉船残骸的名字。2014年,它被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调查队发现,体量大约1600吨。后来,它被确定为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军舰,其特征与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军舰的特征相符。考古队按沉船所在海域位置,将其命名为“丹东一号”。

从2014年开始,考古队先后在水下发现了加特林机关枪、鱼雷引信和方形舷窗等文物,但要证明“丹东一号”就是“致远舰”,仍然缺少一件直接的证物。2015年9月,考古队在沉船遺址西南方发现了一块瓷片。经过测量、记录,他们在探方内向下挖了约60厘米深,提取了能找到的几乎所有瓷片。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瓷片带回水面,开始尝试拼合。

一个直径20厘米左右的瓷盘慢慢出现在人们面前。虽然印花颜色已经消褪,但文字痕迹依然清晰。瓷盘的正中可见一个圆形的舰徽,中央写有中文篆体字“致远”,周围则是英文字母,翻译成中文就是“致远,大清帝国海军”。这是当年“致远舰”船员使用的餐盘。

其后,在一个进行抽沙澄净的探方内,队员们又发现了一架已断为两截的单筒望远镜。在铜质镜筒上发现了一行用花体英文字母镌刻的字样——ChinKinKwai——“致远舰”帮带大副陈金揆的英文名,表明这是属于陈金揆个人的单筒望远镜。这是一件进一步证明“致远舰”身份的有力物证。帮带大副陈金揆是这艘舰上仅次于管带邓世昌的高级军官,从加入北洋海军至英勇牺牲,他与“致远舰”相伴了整整七年。而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四艘军舰战沉,“致远舰”200余人壮烈殉国,仅7人幸存。

材料二

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致远舰”沉没的原因一直争论不休,未有定论。据水下考古发现,埋于泥下的舰体保存完整,未见舰体外侧有大范围的开裂或大洞。如果“致远舰”遭受过鱼雷攻击,那么在吃水线以下接近龙骨的地方会形成很明显的破损痕迹,甚至舰体断裂。而检索与此役相关的日方史料,日军在黄海海战中并没有任何发射鱼雷的记录。

另外,大部分史料都没有记载“致远舰”在沉没前曾发生过大爆炸。出水文物中还发现了152毫米炮弹、鱼雷引信在内的许多种未爆弹药,所以“致远舰”弹药用尽、冲击日方舰船的说法也很难成立。

依据现存资料,“致远舰”的沉没非常突然,没有明显的征兆。专家猜测,当日方炮弹击中“致远舰”侧面水线以下部位,会造成大量进水,海水通过甲板上的竖井迅速蔓延至其他舱室,舰体才会突然下沉。同时该舰上层被炮火击中,起火燃烧,且火势凶猛。水下考古发现舰体绝大部分区域都有火烧痕迹,很多地方被烧得只剩下金属部件。“致远舰”极有可能是在火灾和进水的共同作用下突然沉没的。

材料三

在“致远舰”之前,中国水下考古调查的多是海外贸易用的木质风帆船,对以蒸汽为动力、钢结构材质的大型战舰进行调查发掘,属于一个全新的领域。“致远舰”在海水中沉睡了120多年,一旦出水后遇到空气,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很快被锈蚀破坏。另外,经历过百年的自然侵蚀和战后的破坏性打捞,舰体结构极为脆弱,整体打捞可能会导致船体散架。

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致远舰”在原始环境中的研究价值,要远大于在博物馆中供游客观看的价值。甲午海战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钢铁战舰之间的交锋,“致远舰”沉船无疑将为中国海战史,乃至世界海军史研究提供新鲜的一手资料。从日俄战争中遍布黄渤海的沉舰,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日沉舰,在中国境内沉没的战舰还有多艘,希望针对“致远舰"的水下考古能够积累经验,为沉船考古调查提供可以借鉴的范例,让中国近代沉舰的发掘与保护工作踏踏实实地开展起来。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11期)

【小题1】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水下考古队找到印有舰徽和文字的餐盘之前,“丹东一号”已被确认为是一艘军舰。
B.“致远舰”的沉没原因众说纷纭,即使有了最新的考古发现,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C.如果要整体打捞“致远舰”,遇到的难题首先是大型钢铁材质战舰出水后如何保护。
D.自中日甲午海战以来,半世纪战争不断,沉没在中国不同海域的战舰涉及多个国家。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确认“致远舰”的身份,瓷盘是直接证物,加特林机关枪、单简望远镜是间接证物。
B.“致远舰”并非鱼雷击沉,因为水下舰体没有破裂痕迹,且日军档案无发射鱼雷记录。
C.因为舰体多掩埋在海底泥沙中,除了测量记录,水下考古必不可少的程序就是抽沙。
D.水下考古队之前另有打捞者,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是“致远舰”证物缺少的两重原因。
【小题3】综合上述材料,“致远舰”的发掘打捞有哪些方面的意义?请概括回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修路70年:铸就“超级工程”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员 马晨晨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85万公里,是1949年的60倍,年均增长6.1%。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14.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铁路交通成绩单同样令人瞩目。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总里程达13.2万公里,较1949 年增长5倍。高铁总里程2.9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 世界第一位。

70年急行军,逢山开洞,遇水搭桥,用数不清的“世界第一”铸就了诸多超级工程,网友、媒体都亲切地将中国称为“基建狂魔”。

6年前,2013年10月31日,这一天已被铭记于中国的交通史,这是墨脱公路建成通车的日子。

这条全长约117公里、总投资近16亿元的公路,在官方通报中,克服了 “六项之最”: 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筑路工人进藏修路,前后共历时19年,实现了川藏公路北线、南线的建设贯通。这条世界屋脊上的“血脉通道”,被誉为世界公路史上的一大奇迹。

2008年8月,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铁时代。此前两个月,国产动车组“和谐号”第一次开动,试验最高时速394.3公里,创造了当时世界上运营轨道列车的最快速度。

而在1952年,中国才建成第一条自主建设的铁路成渝铁路,就此结束了但凡铁路均要向外国借款和购买材料的历史。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铁路建设进入快车道,在高铁建设方面更是领先世界。有专家总结道:“中国用6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世界铁路发达国家一般用30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蓝图,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速铁路将达到3万公里。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报告,1953年至1977年,交通运输业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 累计完成840亿元,先后建设了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首都国际机场、京沪铁路等重大项目。

而在1990年之后,国家将加快交通运输发展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持续加大投资力度。 1996年至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业投资年均增长16.7%。仅2018年,全年交通固定资产投 资额达32235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9972亿元,增长7.7%。

2018年底,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既有着经济 结构优化升级为行业转型带来的机遇,也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的挑战。他强调,要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提高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绿色安通、智慧交通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实施当好先行者。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新中国修路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是建国时的60倍,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B.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总里程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铁路总程的二分之二。
C.墨脱公路的建成克服了地形起伏最大、地震力度最高等多项不利条件的阻碍。
D.我国用6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自土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产动车组“和谐号”第一次开动试验,便创造了当时世界上运营轨道列车的最快速度。
B.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可以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八纵八横”的高速铁 路网。
C.青藏公路、首都国际机场、京沪铁路等重大项目是由交通运输业全民所有制单位建设 完成的。
D.交通运输要当好国家战略实施的先行者,就必须提髙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绿色智慧交通。
【小题3】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篱秋色扁豆花
周寿鸿
①秋风起,豆花开。九月,是扁豆花的月令。
②月色如水的夜晚,扁豆丛里秋虫浅唱低吟。明代王伯稠诗云:“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荫中络纬啼”,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有咏:“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中,也有“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下沙沙 振羽,至有情味”的描述。
③扁豆是一种生性随和的豆蔬。乡下种扁豆,不择地点,墙角、树下、灌木丛边,随 处可点几颗,不用施肥浇水。村人护院,多以树枝、秸秆编为篱笆,家家户户,种豆篱笆 下。秋天到了,扁豆花、扁豆荚缀满篱笆,蓬蓬勃勃,挤挤挨挨,把庭院遮掩得密匝匝 的。也有一些人家,在菜园内搭了豆棚,棚上豆荚累累,地上一畦绿韭青椒、红番紫茄。 开门推窗,秋实满园,让人有说不出的欢喜。
④一篱秋色,数扁豆花最美。
⑤整个夏天,扁豆牵藤绕蔓,攀墙爬架,或扶摇直上,或匍匐前行,一个劲儿扩张地 盘,却只长叶不开花。秋风为号,扁豆蔓儿仿佛突然醒了,矮棚浮绿,纤蔓萦红,一开就 是一连串。白扁豆开白花,红扁豆开紫花,粉白如云,艳紫如霞,轻盈似蝶,一嘟噜一嘟噜,在风中发出盈盈的笑声。
⑥记忆中的老家,村路弯弯,巷陌纤纤,篱笆挨着篱笆,家家的篱笆爬满了红红白白的扁豆花。走在村巷的路上,仿佛走在扁豆花的长廊,心里充满了温暖。如今,家家户户 早已没了篱笆,院墙建得越来越高,再也见不到这种画面了。
⑦汪曾祺说,“扁豆花是最具平民色彩的花”。
⑧秋风秋雨中,扁豆花一扫秋天的寂寥,仍然摇曳生姿,顾盼多情。这个时节的雨有 一个诗意的名称:豆花雨。晚明诗人曹学佺的“疏篱豆花雨,远水荻芦烟”,让扁豆花美 得疏朗迷离;清代学者查学礼的“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妩 媚多情,楚楚可怜。最有名的就是郑板桥的那副对联了——“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 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平静、亲切、淡泊。当年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寄寓于大悲庵里 的郑板桥,随遇而安,笑对秋风秋雨,写美了田园风光。
⑨中秋前后,扁豆藤蔓上一串串像宝塔似的花穗,纷纷落了,长出了一串串月牙状的扁豆。扁豆生长很快,不久便挂满了豆棚或篱笆。前面的花落了,结了豆荚,后面的花又 开了,总有一串串宝塔似的花穗在风中摇曳。秋意渐深,其他的花儿都谢了,它还在且落 且开,不知疲倦似的,要不是霜冻来了,真不知道要开到什么时候。
⑩寒霜时节,藤蔓干枯了,花朵萎落了,风吹打着发黄的叶片,还有不少没吃完的扁 豆皱巴巴地耷拉在枝头,好像在幽幽叹息。秋尽了,冬天真的要来了。
⑪汪曾祺喜欢扁豆花的世俗与淡泊。在小说《钓鱼的医生》中,他写王淡人的家:“进 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 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 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⑫济世救人的王淡人医生,喜欢郑板桥的满架秋风的淡泊。他有一帮穷朋友,经常聚到 一起品尝他钓的鱼,还有他种的扁豆、瓢菜。王淡人的原型是汪曾祺父亲汪淡如,也包含 了他自己的“人间送小温”情怀。
⑬在老家,清炒扁豆角、扁豆烧芋头、扁豆烧土豆,是乡亲们秋季的主打菜肴。来了客 人,可以在豆棚下现摘扁豆,做“扁豆红烧肉”。扁豆的清香,肉的肥腴,融合在一起, 味道极美。这是待客的好菜。家常的做法,是红烧酱焖。将扁豆撕去两头筋脉,下素油锅 煸炒。然后倒了酱油,盖上锅盖,改文火焖至扁豆酥烂。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现采 扁豆……单炒者油重为佳”,信然。扁豆荚粗粝多筋,以红烧酱焖,重油相调,适其味也。
⑭扁豆入诗,古今多有佳句。扁豆也是入画的,有不少名家喜欢以之作小品。白石老人 也爱画扁豆,寥寥数笔,扁豆花红红白白,扁豆荚随风摇曳,再加上只蚂蚱,或者蟋蟀, 或者小鸟,满纸秋色喜人。
⑮“文革”期间,汪曾祺处境窘迫,一家五口住在一个拥挤霉湿的大杂院。他用破缸种 了一架扁豆,扁豆藤疯长,爬墙过壁,遮住了前屋人家的窗户。秋天,扁豆长成了,他摘 了几斤送给人家。对方说,能不能送我一幅扁豆花的画?汪曾祺连忙答应。后来,这幅扁 豆花,一直挂在前屋人家的显眼处。
⑯人生秋至,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
(选自《散文选刊》 2018 年 3 期)
【小题1】文章第二段引用名人佳句,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2】赏析第五自然段划线的句子。
【小题3】分析标题“一篱秋色扁豆花”的妙处。
【小题4】 文章结尾写道“人生秋至,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请结合全文,谈谈对 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