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京剧的创新发展应尊重艺术表演规律
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规律,以及丰富辉煌的名家流派,都为京剧奠定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特点,也形成了它与时尚艺术形式不同的品貌与魅力。面对当代观众与昔日观众在审美情趣上的变化.特别是纷繁多样的当代艺术的竞争,京剧面临着一个严峻课题。
京剧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必然是在坚守传统的前提下发展变化的活态艺术生命。事实上,京剧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变化、发展、创新的艺术创造史。一代代杰出艺术家成功的创造、超越了先辈的成就,推动了艺术的进步,葆有了艺术的活力。
京剧创新是具有独特规律的艺术创造过程。理想的京剧创新,应该是在尊重京剧艺术特点的前提下,赋予它时代性的审美发展。京剧艺术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背离本体而使人难寻其固有的形迹;京剧的突破应敢于尝试以前没有的新题材、新生活、新形式,但又不宜背离京剧所擅长的故事形态、表演特点而另起炉灶。在选择题材和采用艺术表现方法上,应首先充分尊重京剧艺术的本质,符合其表现特点,切合其创造方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创新的成功。
成功的京剧新作,应是在遵守京剧程式化、写意性表现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体现当代美的作品。京剧在表现方式上的独特美学追求,是历代艺术家心血创造的结晶,是京剧艺术历经多个时代变迁而仍能魅力与价值犹存的关键。
遵循京剧特有的美学特点和艺术表现法则,应成为延续、发展京剧艺术的创造基础。实践证明,京剧艺术更善于表现故事性强的事件,更利于表达强烈明晰的情感,更适合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更长于用抒情和多彩的唱、念、做、舞、打的手段营造出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表演效果和欣赏魅力。这些年,京剧创新过程中的成功和教训都证明了这一点。
真正的京剧发展,应是在发扬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创造特征时,推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新风格、新大师、新作品。京剧是以表演艺术为看点,以表演艺术家为创造中心的戏剧形式,它具有与电影、话剧那种以群体效果为追求的表演风格不同的,以主要人物和这个人物的剧中体现——主演和优秀演员为中心的突出个体的表演特质;同时它更具有主演功力与才力必然成为塑造人物、形成看点、吸引观众的核心的不可违抗的基本规律。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得京剧的创新发展,绝不能够离开表演艺术家的创造主体,它必须要以表演手段的精彩、表演风格的特点以及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独特表演魅力为创造的基础。实践证明,优秀的编导的创造性固然很重要,但终究不能代替表演艺术对题旨、故事、人物的承托,成就和实现编导智慧与追求的终极因素,仍是表演艺术和演员的创造成果!
京剧创新发展是一项历史赋予国人的光荣义务,也是国人对京剧文化延续光大理应做出的奉献。充分尊重京剧规律,科学严谨地继承创新,京剧艺术的积累才会丰富。
(节选自2009年9月3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E.想要真正地丰富京剧艺术的积累,必需充分尊重京剧规律,科学严谨地继承创新。
A.京剧与时尚艺术形式不同的品貌与魅力是,京剧具有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规律,以及丰富辉煌的名家流派。
B.京剧要面对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和纷繁多样的当代艺术的竞争,因此京剧必须另起炉灶,不断创新。
C.京剧艺术的魅力与价值犹存的关键,是因为京剧在表现形式上有独特的美学追求。
D.京剧是表演艺术和演员的创造成果,只有京剧艺术家的表演才能实现对题旨、故事、人物的承托。
【小题2】下列对文中“表演艺术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表演艺术家的作用比优秀的编导更为重要。
B.京剧的创新发展,决不能离开表演艺术家的创造主体。
C.主演和优秀演员即是剧中表演艺术家。
D.京剧是以表演艺术家为创造中心的戏剧形式。
【小题3】(小题3)根据文意,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京剧的艺术特点。(4分)



【小题4】联系全文来看,我们该如何创新发展京剧?(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07 08:44: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节,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即便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小题1】选出下列对第1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小题2】选出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一观点的一项(  )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小题3】选出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第2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异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
C.“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庭院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同类题2

①全球化意味着什么?进入2018年,很多人有一种感觉,世界似乎被卷入了反全球化的浪潮。曾经的人类大同样板工程“欧盟”和“欧元区”陷入了乱局;难民涌入的外部刺激,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计算欧盟崩溃的时间点。难道历史真的要走向一个拐点,重回那民族国家严守各自的堡垒,相互提防甚至对抗的时代?
②很多时候,对未来的迷茫和悲观,只是由于你站的位置还不够高,视野还不够广,就如一些人因为局部地区的战火纷飞就感叹人类暴力爆发,而一本数据丰富、逻辑严密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著)就让他们闭嘴。同样,关于人类未来的走向,我们有必要梳理人类发展更漫长的历程,去发掘其中的规律。荣获2018年美国考古研究所霍尔顿图书奖的《第五次开始》作者罗伯特•L.凯利告诉我们,在人类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后,即将迎来第五次开始。这一次,人类可以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
③作者将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技术的开始、文化的开始、农业的开始、国家的开始。这种划分方式,强调动态的“开始”,强调人类历史时间线的“点”,更有代入感。让我们回到历史的关键节点,去探索人类历史动态的前进过程。
④使用工具,使我们与兽类彻底区分开来;文化,让我们得以交流,结成社群,进而形成共同的记忆和意识;农业诞生,自此人类不再居无定所,得以产生“剩余”产品,进而产生阶层和阶级;终于,我们熟悉的历史阶段来临,国家得以产生,它更高效地组织生产,庇护具有共同文化和记忆的国民,也制造了压迫和国家间更具毁灭性的战争。
⑤有趣的是,回看历史,国家往往是一个基本的记忆展开单位。比如中国史,朝代更迭是叙事的主基调,而深入一个朝代,帝王来去又常常是叙事的主线。为何如此?笔者以为,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记忆最深刻的阶段,正是第四次开始后的阶段,史料更丰富,更有延续性;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如今依然处于第四次开始后的阶段,依然习惯性地以国家为切入点去思考历史。
⑥本书作者是考古学家,因而更关注历史本身。我们回看历史,常基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投射历史,从而存在曲解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研究中,常常强调要站在当时人的角度看问题的原因。在这方面,凯利这样的考古学家却有着先天“优势”,因为他考察的对象是客观实体,是未经前人“加工”的素材,从而可以科学的方式去考察分析。虽然其中一些对历史逻辑的模拟带有主观性,但总的来说,还原历史的概率大大增加。
⑦凯利在本书第二章“考古学家如何思考”中,介绍了其工作和思考方式。这一章看似是个人总结,却是后续介绍人类历史的重要铺垫,增强了后文叙事的力量,因为它描述的就是考古学家剖析历史不一样的力量。比如,他介绍考古学家面对著名的“奥茨”原始人遗体时追根溯源的方式,展示了考古学家的工作过程,这既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⑧考古学家独特的工作和思维方式,使凯利对人类社会有了新的思考。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凯利提出了他乐观的预期,那就是“第五次开始”。国家为主体的历史运作方式加快了人类进步的效率,为我们带来了生活的提升;与此同时,其弊端也不断涌现。
⑨我们需要新的开始。在凯利看来,这一次,与此前我们常常被历史进程推着走不同,人类已经有了更多主动改变世界的可能。跨越国家定义的全球化,将在第五次开始中扮演重要力量。互联网提高了信息流转的速度和广度,如今一个中国青年可能和美国人一样听着阿黛尔的新歌,这只是全球文化交流的一个注解而已,其背后则体现了人类全球化交流和协作的力量。这将推动人类的进化向更好的方向前进。
⑩凯利的寄望在今天似乎有些让人难以信服。毕竟,全球范围正在因为贸易产生争端,区域联合的范本欧盟也显得岌岌可危。但是,人类历史的进化从来不是单线的,当年欧洲发起一波全球化贸易过程的时候,伴随的是血腥的殖民化过程。而如今的全球化过程已然理性许多,利益最大化已成为一个可以协商的过程,而非暴力的开始。这体现的正是凯利对人类社会的信心:“人类现在已经拥有改造世界的能力”,“我们有自我教育的历史”,前者让人类具备了沿着进化轨道继续高速发展的可能,后者让我们在伦理和道德上不会偏离轨道太远。
⑪凯利是技术乐观主义者,他让我们相信,人类将利用自己的技术更好地改造世界。凯利还是人类道德底线乐观主义者,他不相信诸如人工智能的技术,最终会导致大面积失业,成为阶级对抗的“自毁”路径。
⑫“第五次开始”,已经开始。我们对人类此前历史积淀的技术和伦理充满信心。这一次,我们将走得更远,走向人类更好的目标。
【小题1】对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类比论证,证明《第五次开始》和《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样数据丰富、逻辑严密。
B.用对比论证,证明那些“因为局部地区的战火就以为人类暴力爆发”的观点必须批评。
C.用引证,证明整体来看,人性中的善要远大于恶,因此人们对未来应抱有足够的信心。
D.用例证,证明人们不能仅仅根据个人对局部现象的直观感受就作出对人类的悲观判断。
【小题2】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根据文中信息,简要介绍《第五次开始》这本书(80字左右)。
【小题4】以下题目中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我们需要新的开始——以《第五次开始》为例
B.考古学家如何思考?——以罗伯特•L.凯利为例
C.全球化意味着什么?——读《第五次开始》
D.洞察人类历史的力量——评《第五次开始》
【小题5】在第⑧-⑪段中,呈现了凯利对未来乐观的预期。请对凯利的这种观点作评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共16分。
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  彭林
①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法”二字。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说清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②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以礼为尽人皆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无礼者谓之非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
③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④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议,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⑤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
⑥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好。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⑦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
⑧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
(删改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05版)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E.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性本恶,人的灵魂只有上帝能拯救,人类要按照天意与民意管好自己的灵魂。
A.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我们只要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可解决中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B.人生第一要义就是礼,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要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需要。
C.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方风俗各异,但国家能保持统一的趋势,其深层原因是在礼的层面上彼此认同。
D.要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首先就必须要对东西方文化有一个清醒而深入的认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因此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B.诸侯争霸的春秋乱世,证明了孔子关于“礼”的那一套理论在当时根本行不通。
C.因为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所以中国在总体上维持了文明的高水平。
D.独具特色的中华礼仪影响深远,对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小题3】(小题3)为什么作者认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4分)
【小题4】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打破传统道德底线的事件,如“小悦悦”事件等,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该加强传统礼学的教育,让人们知礼明礼。请依据文意,谈谈你对这种呼吁的理解。(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超短脉冲激光投入广泛应用

最新出版的美国《科学新闻》杂志报道,随着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突破,超短激光已在多个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美加州圣地亚哥通用原子公司的佩里说:“使用超短脉冲激光切割金刚石,就像用刀切黄油一样。”生物医学专家已将它作为超精密外科手术刀,用于视力矫正手术,既能减少组织损伤又不会留下手术后遗症,甚至可对单个细胞动精密手术。使用超短脉冲激光,还可在金属上打出几百纳米宽的小孔。

通常,按激光脉冲标准来说,持续时间达万亿分之十秒的激光脉冲属于相当长的脉冲,用它来加工金属,由于热效应使周围材料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加工精度。而脉冲宽度只有几千万亿分之一秒、被称为飞秒级的激光脉冲则拥有独特的材料加工特性。汽车制造厂和重型设备加工厂目前正研究用飞秒激光加工更好的发动机喷油嘴。密执安大学飞秒激光专家珀容克说:“尽管这方面工作已取得不少进展,但很多工厂已将这一技术列为保密项目。”

在奥兰多举行的美国光学学会会议上, IBM公司的海特说,IBM公司已将一种飞秒激光系统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光刻工艺中。用飞秒激光进行切割,几乎没有热传递。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立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激光束能安全地切割高爆炸药。该实验室的洛斯克说:“飞秒激光有希望作为一种冷处理工具,用于拆除退役的火箭、火炮炮弹及其他武器。”飞秒激光能用于切割易碎的聚合物,而不改变其重要的生物化学特性。飞秒激光甚至可用于基因疗法,德国弗里德里克·希勒大学的科学家用它就老鼠的细胞进行试验。

加州一家公司去年售出了40台飞秒激光视力矫正系统,它们帮助完成了2万次手术。目前人们正研究如何将飞秒激光用于牙科治疗。有科学家发现,利用超短脉冲激光能去掉牙的一小块,而不影响周围的物质。人们期待着无痛而且可保护周围健康珐琅质的超短激光牙科术的出现。

目前飞秒激光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装置成本高、笨重、速度太慢。

(选自《科技日报》)

【小题1】下列对“超短脉冲激光”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超短脉冲激光能够在金属上打出几百纳米的小孔,切割金刚石以及做视力矫正手术。
B.按激光脉冲标准来说,持续时间达万亿分之十秒的激光脉冲属于超短的激光脉冲,它的热效应能够使金属周围材料发生变化。
C.超短激光脉冲是指脉冲宽度只有几千万亿分之一秒、被称为飞秒级的激光脉冲。
D.飞秒激光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装置成本高、笨重、速度太慢。
【小题2】文章认为“超短脉冲激光技术”已经取得突破,下列能够解释“突破”的一项是()
A.加州一家公司去年售出了40台飞秒激光视力矫正系统,它们帮助完成了2万次手术。
B.激光脉冲从持续时间达万亿分之十秒的激光脉冲到脉冲宽度只有几千万亿分之一秒、被称为飞秒级的激光脉冲的发展以及它的独特的材料加工特性利用。
C.IBM公司已将一种飞秒激光系统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光刻工艺中,而且这种激光束能安全地切割高爆炸药,可用于拆除退役的火箭、火炮炮弹及其他武器。
D.飞秒激光能用于切割易碎的聚合物,而不改变其重要的生物化学特性,因此,用它来加工金属,热效应能够使周围材料发生变化。
【小题3】下列各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超短脉冲激光用于视力矫正手术,既能减少组织损伤又不会留下手术后遗症,甚至可对单个细胞动精密手术。
B.鉴于激光脉冲拥有独特的材料加工特性,汽车制造厂和重型设备加工厂目前正研究用飞秒激光加工更好的发动机喷油嘴。
C.超短脉冲飞秒激光甚至可用于基因疗法,德国弗里德里克·希勒大学的科学家用它就老鼠的细胞进行试验并且甚至可对其单个细胞动精密手术。
D.生物医学专家已将它作为超精密外科手术刀,用于视力矫正手术,既能减少组织损伤又不会留下手术后遗症。
【小题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指在生物医学、重型机械与汽车制造、电子等行业的运用 。
B.美加州圣地亚哥通用原子公司的佩里与美国利弗莫尔国立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分别发现,超短激光束能安全地切割金刚石和高爆炸药。
C.密执安大学飞秒激光专家珀容克认为尽管在研究用飞秒激光加工更好的发动机喷油嘴方面已取得不少进展,但很多工厂已将这一技术列为保密项目。
D.利用超短脉冲激光技术,人们已经将飞秒激光用于牙科治疗,而且超短脉冲激光能去掉牙的一小块,而不影响周围的物质,无痛而且能够保护周围健康珐琅质的超短激光牙科术已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