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美。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
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与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
因为砖块疏松,并不易精雕细刻,所以画像砖的画面往往疏朗简约,没有那么多的细节刻画,有的甚至进行了夸张变形。这些“画”表现在砖上,大多数是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然而简洁的造型并没有削弱其艺术表现力,反而集中地暗示、渲染出了一种情绪与气氛。汉画像砖里,很难看到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运动与韵律正是汉代艺术风格的真实写照。
壮丽的秦汉宫阙早已不知去向,但组成它们的青砖古瓦却常见诸文人桌案。古人早期制砚,多为陶砚,所以陶制的秦砖汉瓦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注重文脉延续的文人的视野。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雅士把古代砖瓦做成砚台,到了清代,砖瓦砚更成为一时风尚。
(摘编自《一砖一瓦亦风华》)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陶瓦的坚固与华美,得益于高超的制陶技术,而刻印其上的文字和图案,更能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了解到那一段历史。
B.秦瓦当上多印刻鹿、豹、鱼、鸟等动物纹,这反映出秦人具有动物情结,而这种情结于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C.汉代画像砖的内容无所不包,既描绘了多种动物神兽,也再现了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与美好愿景,堪称汉代“百科全书”。
D.汉代画像砖追求对线条的大量运用,使它多具动感和韵律,很少有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为代表的汉代瓦当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四神兽的造型在当代设计中普遍得到运用。
B.从秦代至汉代,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力的进一步强盛,汉代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C.被广泛用于阿房宫的瓦当向外的一面上或有图案或有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体现了 “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D.画像砖的砖块疏松不易精雕细刻,多数刻画只呈现出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这反而成就了其对情绪与气氛的暗示、渲染。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砖汉瓦并没有随着早已不知去向的秦汉宫阙而消失,在后代常被文人雅士制成砚台,用以延续秦汉艺术风格。
B.瓦当的纹饰能够传达很多信息,比如“长生无极”等文字瓦当能直接表达当时统治者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
C.对后人而言,汉“画像砖”已经不是单纯的建筑构件,它的意义还在于能真实地反映出强调运动与韵律的汉代艺术风格。
D.西汉时期的文字瓦当不仅是研究西汉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又是研究篆刻、书法艺术的重要宝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01 06:33: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着在景物上。“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才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
《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有删改)。
【小题1】根据原文对意境的分析,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意境的一项是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诗句表现杜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丛菊两开”既描写菊花已经连续两年开放,又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的苦闷。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刻画了一个儒雅潇洒,镇定自若,极富军事指挥才能的周瑜形象。
C.“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该句写李清照思念丈夫,夜不能寐的孤寂,“凉”既指天气凉爽,也指词人内心凄凉。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池鱼”用池中的鱼来比喻身处官场的诗人自己。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介绍唐诗的诗论中提出了“意境”这一概念,这里所说的“意”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
B.王昌龄所作的《诗格》认为,诗歌可分为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C.刘勰认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只要在视听范围中可接触到,附着上情感,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D.无论是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色彩附着在景物上,还是在诗中写出景物本身具有的情态只要写出了诗人的独特感受,都是有意境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诗格》中提到的诗歌三境究其本质就是意境,因为三者都是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
B.物境既要看到山水之美又要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C.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到的“写气”“属采”是指描写手法和对象的问题,“写气”指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
D.《人间词话》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闹”“弄”二字例子说明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都是有意境的。

同类题2

   一到冬季东南亚就会出现危险病毒在传播的消息,这已成为一种传统。中国内地—香港—泰国这个“传染病三角区”此次也不例外。泰国爆发的禽流感(几乎200万只家禽遭感染)还夺走了一些人的生命。1997年的历史再度上演,当时香港有6人死于这种疾病。

动物疾病能传染给人,这并不新鲜。这是一个自然且十分古老的过程。俄罗斯医学院伊万诺夫病毒研究所主任德米特里·利沃夫说:“病毒、微生物以及一切致使人类患传染病的病菌都是从动物身上传到人体的。在人类走出洞穴和动物受到驯化的几万年间,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菌转移到家畜身上,再由家畜传染给人。”难怪医学界很早以前就试图将大规模流感的责任归咎于动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对流感这种令人困惑的疾病的解释是因为周围马和猪患病。19世纪,在布哈拉酋长国行医的俄罗斯大夫认为,游牧部落患流感与大量养马有关。甚至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顷刻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命,一开始也被认为是“猪流感”。只是到了后来才搞清楚,这种疾病其实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近年来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骇人听闻的是“禽流感”。对新疫病的恐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严重的疫情有可能导致60%的人口受感染。在官方证实的患禽流感的人中,多数病例是致命的。这是否意味着,禽流感带给人类的是无法回避的灾难?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问题专家尤里·根东说,如果自然界并不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的话,就不会在不同物种之间设置防传染屏障。禽类病毒要传染给人是很不容易的,否则人类早就灭绝了。几年前在英国做过一项实验,给志愿者接种禽类常见的各种流感病毒,结果无一人感染。要使病毒进入机体细胞并开始传播,必须具备一种能使血红蛋白分解的特殊酶。进入每种动物的机体都得有一把钥匙,禽类病毒没有进入人体的钥匙。人患上禽流感是十分罕见的现象。首先必须是人的免疫机能或其他系统出现紊乱。当然,这种紊乱的特点还有待研究。泰国人口6000万,约200万只家禽感染病毒,禽流感以闪电速度迅速蔓延。但即便如此,已确诊的感染者仅为12人。

专家谈到的另一个情况能够平息对禽流感日益加剧的恐慌。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整个历史上,这种疾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官方记录只有两例。目前尚无人受到病人的传染。因此说疫情即将来临显然过早。不仅仅出现过禽类灾难,尤里·根东说:“现在很少有人记得上世纪60年代美国士兵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事了。那时,美国也作了疫情来临的准备,甚至迅速生产了1.5亿支疫苗制剂。”结果疫苗不仅没用上,还在接种时带来种种麻烦,耗费大量资金,尚未发生一例人与人之间传染猪流感的事件。可见,物种间的防传染屏障是可靠的。

【小题1】不能作为“动物疾病能传染给人,这并不新鲜”依据的一项是()
A.泰国、香港先后都爆发禽流感,夺走了一些人的生命。
B.病毒学家认为,野生动物的病菌先是传到家畜身上,再由家畜传染给人。
C.医学界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大规模的流感与动物有关。
D.一到冬季东南亚就会出现危险病毒在传播的消息,这已成为一种传统。
【小题2】下列内容不符合原文信息的一项是(   )
A.禽流感最严重的疫情总是导致60%的人口受感染,并且感染后就会致命。
B.由于有可能导致很多人感染,一般人对禽流感产生了恐惧。
C.尤里·根东说自然界在不同物种之间设置了防传染屏障,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
D.上世纪60年代美国曾为疫情做的种种准备,差不多是自找麻烦。
【小题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禽流感是需要注意但不必恐慌的问题。
B.只要我们身体健康,免疫机能和其他条件不出现紊乱,我们绝不会患禽流感。
C.禽类病毒一旦发生突变就有可能找到进入人体的钥匙。
D.禽类传染病将成为大型现代化养殖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空敞地和老地方

肖复兴

①城市最早是由市场发展而来的,因此市场就是城市最早的空敞地,现在的新名词叫做公共空间。欧洲城市的广场,大多都是由这样的市场演变而来的,所以,在欧洲哪怕再小一座城市里,也会有很多的大小不一的广场,这些广场成为了人们今天的休闲之地,抬脚就到,方便而实在。

②在我国,广场大多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出现的。我们当年的市场,现在一般成为了宽敞的街道,比如北京的猪市、菜市,成为了如今的珠市口大街和菜市口大街。在老北京,公共空间,除了遍布京城的这些露天的大小市场,再有的就是寺庙,清康熙年间,北京城里有寺庙1200余座,即使到了清末民初,还有800余座,大多藏在胡同里,有的一条不长的胡同里就有两座庙,比如我童年居住家旁的小观音阁胡同,就有观音阁和弘福寺两座庙。我国是一个泛宗教的社会,这些庙所起的大多是公共空间的作用,是让居住在附近的人们有个聚会碰头的场所,有点儿像是现在的会所。老北京,公园不是百姓所能够享用的,它们属于皇家的园林,市场和庙宇,便是普通百姓一室外一室内的两大主要公共空间。它们的长处,在于就在百姓的身边,实用,又便于出行活动。

③之所以说□谈□,是因为如今我们的公共空间,已经渐渐失去和忘却了这样实用和方便于群众的两大功能。我们更重视广场的建设,而且有越建越大的趋向。那样的广场,只具有政治的意义,可以是一道丰美的佳肴,并不是百姓的家常菜,因为一般百姓不会经常能够到那里一顾的。我们也更重视一般花园的建设,但那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为点缀用的。于是,我们如今的城市空间,大多为几大公园所取代,比如我常常在天坛公园里见到活动的老头老太太,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很多人是乘坐了公共汽车,大老远跑到这里来的,没有办法,因为它们居住的附近,没有可以供大家活动的公园或别的场地。而在国外,无论原有的还是新建的社区,都必要拥有自己的公园,比如我那年去美国芝加哥这座城市,便有100余座这样的公园,我住的楼下就是一个很大的公园,而在我住的街区里,几乎走不远,就能够碰到这样的一个公园,成为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街里街坊一般。

④我们的城市建设寸土寸金,似乎恨不得将所有的空敞地都盖起可以出售的楼盘,便无形中挤压了公共空间的位置,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群众的公共利益便这样理所当然地受到损害。真希望我们能够拥有更多一点的空敞地,当然,这些空敞地,不是像我们这里荒废着等待着继续盖楼盘好卖个大价钱的空敞地,而是能够让它们真正成为百姓自己的公共空间。

⑤在城市里,特别是古老的城市,和空敞地对应的是老地方。如今,越是古老的城市,老地方越少,因为老地方的破旧衰败,都被拆迁盖成了新楼盘,唯新是举的城市建设思维,让老地方只成为了图书或展览中的老照片。而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无处可寻。

⑥去年在美国,我碰见一对上海夫妇,他们四十来岁,出国打拼十多年。他们对我格外不解地说:我们的大学都是在北京读的,那时大学旁边有一些冰淇淋店、咖啡馆、书店之类的,晚上同学们都喜欢到那里去,我们的恋爱就是在那些地方开始的。可是,前年回北京,再找那些老地方,怎么也找不到了,一家都找不到了,都拆了,盖起了高楼。他们感慨地说:一座城市,怎么也应该保留一些老地方,让人过多少年,还能够找到,在那里怀怀旧。

⑦城市化建设飞快,却没有想到有些老地方的价值,不仅在于地方的平方米的单价,而包含着历史的痕迹,城市的记忆,和人们的感情。别说北京,连上海有名的红房子西餐厅都易地了,现在,到哪里还能够找到老地方,还真的成了问题。

⑧我想起天津大学建筑学教授荆其敏先生,他将这样的老地方称之为城市布局中的“情事结点”和“亲密空间”。他曾经说:“许多城市中著名的情事结点多是自然形成并逐渐成为传统的。”成为了传统,说得多好,老地方的价值就在于它伴随着历史一道,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带有感情色彩独到的传统。可惜,在商业利益面前,这样的传统已经断档。

⑨失去了空敞地的城市,会像是沙丁鱼罐头,人们会在密麻麻的水泥丛林的高楼大厦中,被挤压得喘不过气来。

⑩失去了老地方的城市,会像是没有星星点缀的夜空,城市会失去历史的记忆,人们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选自2012年6月4日《文汇报》有改动)

【小题1】根据①②两段的内容,第③段两个方框内应该分别填入______和______。
【小题2】第④段两个加点字“空敞地”的意思不同,请依次解释。
【小题3】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为公共空间,老北京的市场与寺庙功能相似,差异在于是否露天。
B.如今的大公园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为点缀而用。
C.破旧衰败的老地方渐渐换位在图书、展会老照片和人们的记忆之中。
D.作为老地方的红房子西餐厅不仅有经济价值,更有历史和情感价值。
【小题4】通读全文,概括导致我国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的原因。
【小题5】分析第⑨ ⑩两段的作用。
【小题6】除文中提及,请另举上海一处“老地方”,阐述你对第8段中荆其敏先生所谓“情事结点”的认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来,木栅动物园里的国王企鹅的“大名”可谓____________,尤其在一对企鹅生蛋之后,对他们孵蛋过程的关心与报道,更是达到“举国若狂”的地步。这对企鹅夫妻原本_____________,相处融洽,但自从母企鹅产下企鹅蛋后,_________________的企鹅爸爸便抢着孵蛋,甚至为了争蛋,不惜与企鹅妈妈大打出手。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換班的惊人奇迹。如此超级新好爸爸,(   ),尝到小企鹅未出生便夭折的_____________。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橫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熟能详   鹣鲽情深   盼子心切   丧子之痛
B.耳熟能详   比翼双飞   喧宾夺主   丧子之痛
C.深入人心   比翼双飞   盼子心切   切肤之痛
D.深入人心   鹣鲽情深   喧宾夺主   切肤之痛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记录。
B.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记录。
C.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开创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D.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开创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力量让他彻底崩溃
B.他被大自然的力量彻底打垮
C.大自然的力量却把他打败
D.却仍然不敌大自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