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冲:浮云蔽日和压抑人生
林冲是《水浒》中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他身上似乎有《三国演义》中三个人物的影子:相貌如张飞,身手如赵云,前半生忍辱求全的性格象刘备。。
说到林冲有像张飞的地方,有人也许会感到突兀,觉得《水浒》中那个谨细而能忍辱的禁军教头,和《三国演义》中性如烈火、暴躁卤莽的猛张飞实在挨不上。要说李逵像张飞还差不多。但林冲的绰号“豹子头”,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第七回林冲一出场,原文就说他的相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和《三国演义》中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完全相同,就连兵器也和张飞一样是丈八蛇矛。此外第四十八回林冲出马擒捉扈三娘时,书中也就是“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这些都说明,《水浒传》的写定者一开始可能是想把林冲写成“水浒版”的张飞。甚至还可以推断,《水浒传》成书前,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里,说不定林冲真就是个张飞型的人物。作为《水浒》故事源头的(《大宋宣和遗事》里有林冲的名字,他的绰号就是“豹子头”,但没有他的独立故事)。到《水浒》成书时,已经有了个猛张飞型的黑李逵要写,于是就重新写了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人生故事,并在故事里寄托了一些有别于鲁智深、武松、李逵这些草莽人物故事的深沉情怀。
严格来说,林冲是《水浒》中唯一一个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水浒》一开头便讲述了王进和林冲的故事是颇有深意的:他们都是禁军教头,都武艺高强、无辜善良,都是很理想的国家良将,却先后被高俅这个无赖小人横加迫害,王进被害得远走异乡,林冲被害得家破人亡,最后只得上演一出风雪山神庙血腥复仇大戏,然后蹿入草泽。作者就是通过他们被奸邪无赖高俅的反复欺凌,传达出对于大贤处下、不肖居上的黑暗的政治格局的深深的无奈与愤懑。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无奈与愤懑,千百年来,不知被反复传写了多少次,每一次都能深深打动人的心灵。这种“浮云蔽白日”式的政治格局其实是专制时代永恒的问题。《水浒》通过讲述林冲故事抒发的正是对这浮云蔽白日的深广的忧愤。有了这种忧愤,并把它作为后来众好汉暴烈的反抗的背景和前奏,就使《水浒》这部“强人颂”提升了一层品格。可以说林冲的故事和鲁智深、武松等草莽豪杰的传奇故事的意味是迥乎不同的,它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以及快意恩仇之外别抒怀抱,独奏了一曲哀怨而又慷慨的悲壮之音。
林冲被压抑,不仅仅来自高俅这个身居高位的小人,还来自各色人等:先是受高俅的陷害,几乎被问成死罪;死里逃生,发配上路,又被董超、薛霸两个人渣百般折磨,差一点被害死在野猪林;到了沧州牢城营,因拿银子稍慢,就被差拨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一切,林冲都逆来顺受,忍了,然而陆谦却又来沧州追杀。终于,林冲忍无可忍,在草料场的漫天风雪中痛下杀手,然后踏上了夜奔梁山的不归路。
【小题1】下列表述中不能证明林冲是在早期水浒故事中可能是个张飞型人物的一项是(  )
A.从《大宋宣和遗事》开始,一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版本的《水浒》中,林冲的外号都是“豹子头”。
B.林冲与张飞的相貌几乎相同,都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手中所用兵器也都是丈八蛇矛。
C.《水浒》第四十八回,林冲出马擒住扈三娘时,书中也说“满山都换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D.《水浒》的写定者很可能考虑到已经有了李逵这个人物,所以将原来也是张飞型的林冲改写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小题2】下列理解、分析和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浒》的写定者将林冲故事放在全书的开始部分,将其作为后来好汉聚义的背景和前奏,提升了作品的品格,客观上为梁山聚义、除暴安良找到了合理性。
B.林冲的故事在诸多水浒英雄故事中特别出名、被广为传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身上体现了有才干而善良的人被不肖之徒压抑的痛苦滋味,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C.文中说“林冲的故事和鲁智深、武松等草莽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中的意味是迥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性格上,林冲为人谨慎、善于隐忍,而鲁智深等人则是直爽豪迈的。
D.林冲受到压抑和欺凌不仅来自高俅这个官场无赖,还来自行行色色的小人们,他的愤怒在一次次被迫害中逐渐累积,直到雪夜复仇时彻底爆发,使读者读来有畅快淋漓之感。
【小题3】文中说“浮云蔽白日”是专制时代根深蒂固的问题,下列我们熟悉的古代人物中,其事迹不能印证“浮云蔽白日”的是(  )
A.屈原出身高贵,才华出众,忠于楚国,深受楚王信任,却因令尹子兰、郑袖等人的谗言而被楚王流放汩罗江畔,报国之志不得施展。
B.王勃,唐初四杰之首,十六岁时,因做《斗鸡檄》被唐高宗认为意在离间几位皇子的关系而被贬,其命运之坎坷令人唏嘘。
C.李白胸怀大志,天宝元年进入长安在唐玄宗身边工作。但为人耿直的诗人触怒了一些权贵,导致自己被玄宗疏远,最终被迫离开长安。
D.陆游怀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但屡遭主和派大臣排挤,无法得到朝廷的重用,报国之志只能寄托在《书愤》《示儿》等诗作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9 11:07: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到来,触屏时代的到来,在空前地、令人震惊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完全可能造成黄钟喑哑、瓦釜轰鸣的颠倒局面,造成日益严重、难以救药的学风败坏,造成习以为常的轻飘、浮躁、浅薄、急功近利、人云亦云,或者标新立异却并无干货。尤其是,哗众取宠的薄幸儿大量出现。

传播本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但是手段的被使用,完全可能变成使用手段的人被手段使用。使用变成了被使用,被使用的工具变成了主体,而主体变成了傻气十足的跟班——北京话叫作“催呗儿”。例如餐具压倒了饮食,语言干扰控制而不是服务于思维……形式主宰了内容,这些是早已有之的不幸状况。

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的体现,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都成了成功的基石。信息传播,如茶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或者垂头丧气。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与信息爆炸,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他们打造成功的,他们牛气十足地宣布平面媒体的过时,宣布文学即将死亡,小说即将湮灭,他们鼓吹着各种 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着巨星、超女、好声音、畅销书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力者、世界纪录。他们承认即使是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

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先被冲击。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节目,更不像3D、4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它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直到嗅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不通过大脑的感受、解读;联想、思考,它们不过是一群乱码,对于蠢人,语言尤其是文字,完全不能传递足够的信息。这样,不喜欢动脑筋的精神懒汉,当然不希望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身体与其器官,直接接受刺激与抚摸来获取信息。但恰恰是语言与文字而不是3、4、5、6D们能发育与推动思维。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

而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的死活读不下去,正是牛气冲天与蠢态毕露的新表演。它们干脆挑战经典,挑战中华的与人类的文化史,挑战智力的底线。当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大众普及化不是什么自以为是的精英的愤怒或者悲泣所能左右的。问题在于平衡,质与量的平衡,大众与精英的平衡,高端精神产品与大众精神消费的平衡。我们这里需要政府、市场与专家能够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恰如其分的均衡、适当的良性互动互补作用,而绝对不是一味市场化。

我们要告诉国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猝死,文化首先不是力量而是品质,文化的代表首先是诸葛亮、孔孟老庄、李白杜甫……而不是“三个臭皮匠”。“三个臭皮匠”上网固然有可能凑成诸葛亮,也不无可能排除或者宣布诸葛亮的智慧他们死活不能接受。找几千个“网虫”宣示对于经典的拒绝,不是经典的出丑而是我们自己的丢人。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要有对于真正高端、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苦苦的期待。

(选自王蒙《读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信息异化”的一项是(  )
A. 国内某些电视相亲节目的不少嘉宾言论大胆、出格,拜金女、富二代炫富、母女同台征婚等,更是成为热门话题而被大肆炒作。
B. 汶川地震后的公益行动浪潮中,某些想借助媒体在公益市场做买卖的慈善机构和个人,打着救灾旗号给自己做宣传,夸大捐款额度来粉饰形象。
C.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近3000名网络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后,发布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瓦尔登湖》等中外名著位列其中。
D. 福建一网友发布一条标题为“昨晚,石狮,震惊全国!一家34口灭门惨案!转疯了”的微信,而真相是他自己在家消灭了三十多只老鼠。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网络时代,智能通讯工具的便利快捷,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及时、广泛,但是也造成了人们盲目、简单,内容被形式主宰的阅读思维。
B. 各种票房、点击量、收视率的节节攀升,超女、好声音的诞生,很多都是信息时代现代传媒炒作鼓吹忽悠的结果,是信息异化的表现。
C.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加入大量的刺激感官的元素,形式主宰了内容,让许多人习惯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等身体及其器官来接收信息。
D. 在信息时代,文学、纸质书籍首先受到冲击,一方面缘于语言文字自身不够直观,另外也是低智商时代造就了一批不愿动脑的精神懒汉所致。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等名著被称作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是因为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而经典更需要感受、解读、联想、思考,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
B. 为使信息技术良性发展,一方面应该杜绝市场化,另一方面政府、市场与专家应该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均衡作用。
C. 触屏时代带来的心智灾难表现为风气的败坏,信息的异化以及文学、纸质书籍被冲击而导致的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的逼近。
D. 作者认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消亡,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追求真正高端、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

同类题3

现代文阅读。
①网络穿越小说,是指现代人通过魂穿(主人公的灵魂穿越到古代并附身到古人身上)、身穿(利用各种方式使整个人穿越到古代)和重生三种方式,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后的传奇性经历。主人公常常利用现代观念和现代技术手段大展宏图,成为影响甚至是左右当时历史发展的人物。网络穿越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分为两类,一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一是子虚乌有的历史。但不管是哪类历史背景,网络穿越小说都应该划归重写历史故事的文学范畴。
②网络穿越小说不仅继承重写历史故事的传统,而且相比前人的创作,它重新建构,甚至想象、篡改历史的冲动更为强烈。由于身处后现代社会背景,个人主体只能够在个体想象和历史叙事中重新建构自身,既能实现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又在文学编织的“白日梦”中获得满足。因此与历史演义小说相比较,网络穿越小说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可以让具有现代思想的主人公突破历史时空的局限,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古代历史的优点和缺陷,从而赋予其理性反思的某些特征。它也经常融合野史传说、玄幻、侦探、武侠和言情等多种流行时尚因素,显然更进一步增强了通俗小说天马行空的“奇”特点,使读者更具有阅读快感。
③网络穿越小说反映帝王将相生活,大多走“纯情”的言情路线,表现出作者对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忠贞浪漫爱情的向往,亦是网络穿越小说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此外,网络穿越小说也有朴实无华的“种田生活”故事。在这些故事中,那些穿越的主人公在现代社会只是小人物,到古代反而成为有作为的英雄。他们除了依靠在现代社会中学到的科技知识和智慧来保护自身外,还以自己在现代文明洗礼下形成的自强、自尊、自信和人道主义等人格品质,来吸引和获得其他人的认可,特别是获取异性的青睐。这种设计凸显了现代人的个性特征,借此塑造出性格鲜明、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来。
④网络穿越小说的丰富文化意蕴,以及近几年的繁盛发展现状,均使它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当下高雅文学也需要向网络穿越小说学习其“求真与化俗”的特点,争取更广大的读者群。自然,高雅文学应该在坚持严肃创作态度的基础上,来汲取穿越小说的“趣味”特点,但是不能流于低级庸俗,应有纯正的趣味。
⑤网络穿越小说亦存在很多不足。大部分穿越小说中的主人公都利用现代人的“后见之明”,得窥先机,陷入利益和心机阴谋的争斗并成为赢家,爱情也仅仅成为写作者时尚颓废与古典纯情、青春唯美与功利庸俗的矛盾态度的载体,总体上削弱了文学意义与思想价值。越来越多的穿越小说陷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雷同或类似的模式化之中,这是通俗小说最致命的缺陷。因此包括网络穿越小说在内的网络文学,也必须向高雅文学汲取文学养料,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生命力的长久与旺盛,才能够走得更远。
(选自张清芳《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趣味》,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网络穿越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穿越小说是指描写现代人通过魂穿、身穿及重生三种方式,由现代时空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后的传奇性经历的小说。
B.网络穿越小说的背景有真实存在的历史和子虚乌有的历史两种,且其主人公能够利用现代技术,影响甚至左右历史发展。
C.网络穿越小说实际上属于重写历史故事的文学范畴,网络穿越小说继承并发扬了重写古代历史的文学传统。
D.网络穿越小说中的个人主体能够在想象与历史叙事中重构自身,从而实现其改变现实、拯救苍生的“白日梦”。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穿越小说,能够使具有现代思维的主人公穿越时空局限,审视古代历史优劣,具有某些理性反思的特征。
B.网络穿越小说经常融合野史传说、玄幻、侦探、武侠和言情等元素,使小说在凸显“奇”的特点的同时,增强读者的阅读快感。
C.帝王将相生活与“种田生活”故事均为网络小说的重要内容,小说基本模式是主人公在现实中是个小人物,但穿越后却成为大有作为的英雄。
D.网络穿越小说表现的是对忠贞浪漫爱情的向往,以及极富现代色彩的鲜明性格、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是其备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雅文学需向网络穿越小说学习“求真与化俗”的特点,唯有如此,高雅文学才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走向繁荣。
B.部分网络穿越小说主人公善于以自强、自尊、自信等人格品质来获得其他人的认可,并博取异性的青睐。
C.网络穿越小说中常见的重新建构,甚至想象、篡改历史的现象虽与高雅文学的严肃创作态度相冲突,但仍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D.网络穿越小说主人公大都陷入利益和心机阴谋的争斗并成为赢家,且很多穿越小说陷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雷同模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大荒的雪

肖复兴

①在北大荒,我喂过一年多的猪。

②那一年冬天的一个夜里,呼啸而至的暴风雪,像莽撞的醉汉一样,使劲儿扑打着我们小屋的窗户。我睡得死,小尹把我推醒,叫喊着:不好了,快起来!我忙爬起来穿好衣服,跟着他往门外跑,跑到猪号一看,猪栏都被吹开,一群猪八戒前拥后挤,像是什么精彩大戏散场一样,兴致勃勃地跑出猪栏,正在疯狂地往荒原上拥。暗夜的天空纷纷扬扬的雪片子越来越大。跑到荒原上的猪,我根本看不清,只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起伏,在晃动,有些像大海上翻涌起的泡沫。它们吼吼的叫声,几乎被风雪吞没。

③在夜色的衬托下,风雪显得比白天更为可怕,更为疯狂。无边的夜色,无边的大雪,一黑一白,蟒蛇一般,厮缠一起,拼打一起,最后融合成一种诡异的颜色,魔鬼一样狰狞。在这样一片大雪的包围下,在偌大的荒原上奔跑,无论是猪,还是人,都显得那样的渺小,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撕成碎片。

④奔跑中,一走神,我一脚踩空,掉进了雪窝子里。立刻,鼻孔里,嘴巴里,脖领里,全是冰冷的雪花。眼前一片漆黑,脑子里一片空白。

⑤我已经不知道,最后我是怎么被老王他们从雪窝子救上来的了。我也不知道最后他们是怎么把那群猪八戒赶回猪栏。等我睁开眼睛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在老王家中了。老王的老婆抱着一盆雪花,正在用雪给我从头到脚地揉搓。睁开眼睛,我看见的是老王的老婆那一双明澈的眼睛,正笑盈盈的看着我。

⑥第二天,我躺在老王家热炕头上,盖着老王家唯一的一床棉被,和老王身上唯一的一件棉大衣。

⑦前几年,我重返北大荒,特意找到老王的家。老王刚刚出去了,家里只剩下老王的老婆一个人。她走近我的身边,用眼睛凑近我,仔细瞅了瞅,然后一把拉住我的手,连声对我说:“眼睛也不好,一只眼睛是假的了,我不敢和老王去队部看你们……”

 ⑧握住她那瘦骨嶙峋的手,我说不出一句话,因为我看见她昏花而浑浊的眼睛里含着泪花。在那一瞬间,我想起了那年暴风雪夜里她用雪为我擦身时望着我的眼光。那时,她的眼睛,明如秋水,是那样的清澈!

⑨我看见她家墙上的镜框里,还摆着我和同学当年在这照的照片。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保留着对知青的那一份温厚的情感。我知道,遥远的二队正因为有老王和老王老婆他们这样的人在,才让我觉得千里万里、再远再荒僻也值得回去。但是,也只是回去看看他们而已,能为他们做什么呢?什么也做不了。因为我们都不过是候鸟,飞来了,又离去了,而他们却一辈子在那里,在那个被七星河和挠力河包围的大兴岛上默默无闻地生活着。

⑩走出老王的家,老王的老婆一再坚持要送我,我说您的眼睛不好,又有心脏病,就不要送了。她坚持送,穿过花木扶疏的小院,阳光透过枝叶,在她的身上和白发上打上斑驳的影子,一跳一跳的,跳动的都是我记忆中的情景,仿佛一切逝去的并不遥远。我搀扶着她的胳膊,一只小飞虫落在她的白发上,我要去赶走它,它已经飞走了,她说不碍事的。一片叶子还那么的绿,却已经枯萎了,被风吹落在她的肩膀上,我替她摘下去,她还是说不碍事的。

⑾她就这样一直把我送到队里的土路上,走了老远,我回头看见她依旧站着,向我使劲地挥着手,又摆着手。

⑿那一刻,我不敢再回头。

⒀没有雪的冬天,只是冬天的赝品。没有雪的北大荒,还能叫作北大荒吗?五十年过去了,总还会不住地想起北大荒的雪。只有北大荒才有的那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地无声,却像是电影最后响起动人的主题曲,让回忆的高潮有了动人的旋律。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15日24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②③段不仅形象地描写了暴风雪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我”的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北大荒的雪”的恐饰。
B.文中两次着力描写了“老王的老婆”的眼睛,通过对眼睛的对比突出了岁月的风霜给“老王的老婆”带来的巨大变化。
C.“我们都不过是候鸟”,此中既有对自己能离开环境恶劣的北大荒的庆幸,更有对“老王及老婆”等的同情与歉意。
D.“老王的老婆”一边“向我使劲地挥着手”,一边“又摆着手”,这看似矛盾的举动,其实透露出她对“我”的情谊深厚。
【小题2】赏析文中面被浪线的句子。
【小题3】文章以“北大荒的雪”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