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六、现代文阅读(一)
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
赫尔曼·黑塞
①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②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③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小题1】请根据节选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倡导的读书观。
【小题2】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含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9 11:02: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流年(节选)

彭学明

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②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蓬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盛。因此房前养鱼,屋后栽竹,是湘西人最乐意做的美差。

③我家的竹,是母亲和妹妹在修了小屋后栽的。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风一吹,绿意一片片招摇,一片片倒伏,绿色的声音从屋顶上沙沙响过。茂密的绿色,生长出茂密的诗意,温柔而坚挺。坚挺的是齐刷刷拔地而起的身姿,温柔的是整齐齐俯首而立的头。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霞光烧过的时候,母亲和妹妹,总会坐在吊脚楼的坪院里,看绿竹枝头百鸟跳跃,听绿竹枝头百鸟和鸣。那被霞光和绿色染过了的鸟声,一声比一声脆,一声比一声甜。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当竹笋像诗歌一样,从竹林里密密麻麻地冒出来时,母亲和妹妹听得到竹笋破土的声音,听得到诗歌激动的喘息。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地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

④我家的吊脚楼,建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在小木屋的两头,各接了一排厢房。也就是说,两头各接了两间悬空和吊脚的楼房。小草一样的母亲,被生活的大山重压了一辈子,她也该在宽敞的吊脚楼里,轻松而敞亮地过她的晚年了。

⑤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依青山绿水,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吊脚楼的一些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的一些质地,都带着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

⑥开始,我家的木窗都是简单地把十几根木条,一根一根整齐地隔开,留出空隙,透出光亮。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把呆头呆脑的木头,硬是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生活、生气及艺术的活画图。你看,门框上刻着的草地和树丛里,有一只鹿,有一群蜂,有一只猴浑然地连在一起,那意思是“一路封侯”;门板上的一株腊梅怒放着,有一只喜鹊停在梅梢,就是“    ”。想想看,一路封侯了,哪能不喜上眉梢?而窗格上雕刻的鲤鱼、雄鸡、牡丹、百合、蔬菜、瓜果等万事万物,都栩栩如生地表达着年年有余、百年好合等吉祥的愿望。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富于诗意的想象里,

⑦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舂碓时,一只脚在踏板上使劲一踏一放,碓头就高高扬起,高高落下。人在踏板上起起伏伏,谷在碓窝里越春越烂。把春烂的谷米在筛子里一筛,壳是壳,米是米,干干净净。母亲舂碓时,还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篙上装着一把弯弯的棕树叶杆子,边春边用竹篙搅拌碓窝里的谷米,以便受力均匀,把所有的谷米都春到。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匀称,那么的优美,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在跳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是的,这是劳动,这是舞蹈,这是母亲的劳动、母亲的舞蹈,是母亲奉献给世界的最质朴伟大的舞蹈。其实,母亲又何止是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她脚下踩着的那个踏板不是一把琴吗?她手里拿着的那根竹篙不是一张弓吗?她一弹一拨的声响,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吗?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乡村音乐演奏家!

⑧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子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富变好。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我历经艰辛而终获幸福的家,像小小的一滴水,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我看似奇崛但却快乐的平民生活,像淡淡的一点绿,映衬着这个时代的底色。时代在变,家也在变。家,国,和时代,是一根血脉上的同一个细胞,相亲相爱,相生相息。正像老母亲说的,好的国家社会,好的时代年头,都被我们赶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小题1】赏析第3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2】第6段两处空格应该填入的成语分别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吊脚楼是作者描述的重点,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第1段独句成段,点出了“我家”的吊脚楼的位置,创设意境,引起注意。
B.第2、3段描写“我家”的竹,翠绿而生机勃勃,衬托了吊脚楼的美好。
C.第4段中划线的“也就是”一词表明“我家”吊脚楼的搭建十分容易。
D.第6段详写了门上的雕刻,意在突出母亲对儿女“封侯”的渴望。
E.第7段描写了母亲在吊脚楼下的厢房里劳作的场景,朴素而富有诗意。
F.第8段表明我家的生活越变越好,宽敞的吊脚楼是母亲晚年的安身之所。
【小题4】有人评论彭学明的文字“质朴而厚重”,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5段。
【小题5】第6、7段最后作者都将母亲比作艺术家么,但在内容和感情上有所不同,对此加以分析。
【小题6】文章题目为《流年》,但是这个词在文中并未出现,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大 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年届八旬的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落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

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怎么没人去开门?小保姆呢?老妻呢?

黄云山有些生气。正要大声呼喊,猛然想起小保姆上街买菜去了,老妻替他上医院拿药去了,家里就只他一个人。他本来不想理睬,但一想,倘若来的是一位老朋友岂不失礼?

他重重地放下紫砂壶,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父亲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很快,怕耽误了黄老先生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哦”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用一只手习惯性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幅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了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带了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法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可以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

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顺利举行,观者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稍有改动)

【小题1】分析第②段“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的表达效果。
【小题2】结合上下文,简析划线句“满室芬芳”的作用。
【小题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写黄云山观画时净手焚香的细节,表达他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绘画作者的敬重之情。
B.小说通过描写黄云山的心理变化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直至高潮。
C.“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的意思是说,黄云山先生认为,我们国内有一个像颜回一样闻名的大师秋溪谷,他竟然不知道,感到很羞耻。
D.黄云山先生给秋小峦鞠躬后秋小峦恸哭,是因为被黄先生的真诚所感动以及为“父亲”过早去世,看不到他的画作在北京美术馆展出而遗憾。
E.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F.小说以“大师”为线索,写了一个已故民间绘画大师被发现,其遗作被推出的过程。
【小题4】你认为题目中的“大师”指的是谁?结合文章说出你的理由。
【小题5】根据小说内容,为秋溪谷作一简介。(80字左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次元是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个亚文化族群。早期的动画、漫画都是由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广义上说,各种虚拟世界的卡通、动漫,电子游戏及其相关的核心产品与衍生产品都可以归为二次元的范畴。

为何那么多人痴迷二次元文化?细究起来,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是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不少青少年沉迷于二次元世界无法自拔,其实是不愿面对充满竞争和纷扰的真实世界。二是寻求认同的心理需求。处于边缘地位的亚文化族群往往要通过对亚文化的集体消费,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感知个体存在的价值。

二次元文化的盛行,于资本市场可能是利好,但对文化领域是喜是忧,则需要时间的验证。当下二次元文化的各类活动主要是在互联网这个场域完成的。新媒体不仅为二次元作品提供了便利宽广的展示平台,还为网络一代找到了同好聚集、思想碰撞的交流空间。在这种环境下,二次元逐渐跳脱了孤立的虚构故事空间,超越了动漫的艺术形式,形成涉及人群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时尚潮流。然而,由于互联网对海量内容的筛选、监管和把控不甚严格,使二次元文化落入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窠臼。

随着主要受众群体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破壁交融的进程将逐渐加速。为了更好地获得年轻人的认同,我们应当通过参与创作或评论引导的方式影响二次元文化,指引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有鉴于此,国产二次元作品,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提倡的要素。二次元这种创作传播方式,须在中华文化内涵的挖掘上有所倾斜,这样才能为青少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对接打下基础,给主流文化的发展开辟更多维度。二是从注意力经济转向情感力经济。动漫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国产二次元作品却更多地流于肤浅的无厘头搞笑,或一味追求视觉刺激,堆砌俊男美女、宏大场景。试问,如果没有充分的情感张力,又怎能与观众深度互动、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呢?三是取材于现实,靠生活质感打动观众。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二次元文化唯有回归现实,脚踏实地,才能更加震撼人心,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宋磊《面对"二次元潮流" 主流文化不应缺位》)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二维图像构成的、画面是一个平面的艺术作品就称之为"二次元世界"。
B.事实已经证明,二次元文化的野蛮生长和良莠不齐对文化领域来说忧大于喜。
C.亚文化族群常常通过集体消费"二次元世界",从而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
D.二次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其原因是受众年龄的增长。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就二次元问题从解释概念到分析原因,再到解决问题,可谓层层递进。
B.文章基于对二次元文化的隐忧,最后提出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的三个办法。
C.虽无例证和数据,但文章能从理论高度进行逻辑分析,也同样使读者信服。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侧重点就在于剖析了二次元文化受到追捧的两大原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互联网只有对海量内容加以筛选、监管和把控,才能使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
B.如果青少年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么二次元文化或许就没有这么火爆兴盛。
C.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二次元文化,是提升二次元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
D.二次元文化只有回归现实,脚踏实地,才能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同类题4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种爱,很小

佚 名

不管他们选择的目标是什么,迫击炮弹还是落到了一个越南小村庄的孤儿院里。几个教士和一两个孤儿被炸死,还有几个孤儿被炸伤,其中有个大约8岁的小女孩。

村里的人到邻近的一个和美军有无线电通讯联系的小镇上去求救。最后,美国海军的一名军医和一名护士带着急救箱,乘吉普车急匆匆地赶到村里。他们发现那小女孩伤得非常严重,如不抓紧手术,她就会因长时间休克和失血过多而死亡。要及时地给她输血,这就得要和她有同种血型的献血者。护士很快地给在场的人进行血型化验,结果,没有一个美国人和小女孩的血型相同,但有几个没受伤的越南孤儿却和她血型相同。

美军军医和护士一会儿用越南语,一台儿用法语,一会儿打手势,试图向这些吓坏了的孤儿们解释,如果不马上给这个小女孩献血,她就必死无疑,然后他们问孤儿们,有谁愿意给小女孩献血。

孤儿们听后,一个个瞪着大眼睛,一句话也不说。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颤巍巍地慢慢举了起来,很快又放了下来,接着又举了起来。

 “啊,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护士用法语说道。

 “恒。”小男孩答道。

护士很快把恒安置在担架上,用酒精在他的胳膊上擦了擦,把针头插进他的血管里。恒一声不吭,僵直地躺着。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发出了一阵颤抖的抽泣。但很快就用另—只手将脸蒙住,“疼吗,恒?”军医问道。恒摇摇头,并又用手蒙住脸,试图不哭出声来。军医又一次问他是不是针头刺疼了他,他又摇—摇头。

正在这时,一个越南护士正好赶到。她看到这种情景后,直接用越南语问恒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听了桓的回答后,温柔地对他说了些什么。

过了片刻,恒停止了哭泣,抬起眼睛询问似地看着越南护士,越南护士向他轻轻点了点头,恒脸上紧张的表情顿时释然。

越南护士看了看美军军医和护士,然后轻轻地说道:“他以为他快要死了。他以为你们要把他的血全部输给那个小女孩呢。”

 “但他为什么又愿意献血呢?”美军护士问道。

越南护士用越南语把美军护士的话又给恒说了一遍。恒回答说:“因为她是我的好朋友。”

【小题1】“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颤巍巍地慢慢举了起来,很快又放了下来,接着又举了起来。”反映了恒当时怎样的心理。
【小题2】将前文中与“他以为他快要死了”相照应的句子找出来。
【小题3】“越南护士向他轻轻地点了点头”意思是什么?
【小题4】题目“有一种爱,很小”,你对此的理解是什么?
【小题5】你能从艺术构思的角度,就小说的结尾作简要点评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的亚热带

竺可桢

亚热带介于热带与温带之间,是一个过渡地带。它首先有一个高气压,所以一般称为亚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的位置冬夏有若干南北向的移动。在北半球,这高气压脊冬天在北纬30°,到夏季北移至北纬38°;在南半球,冬天在南纬28°,到夏天南移至南纬35°。亚热带高气压带的南北移动影响到风带的移动,介于亚热带与赤道之间有所谓东北信风带(北半球)或东南信风带(南半球),介于亚热带与高纬度之间有所谓西风带。信风带与西风带的气候迥然有别,在西风带经常有风暴,天气冷暖、晴雨不常;而信风带内则除少数小范围热带风暴外,天气比较稳定。但有代表性的亚热带气候实际上只限于大陆的西部或大洋的东岸。所以,单从气候学观点出发,有必要说明亚热带的范围和气候特征。

要划分亚热带,可从不同的观点出发,而最重要的是从发生观点和实用观点出发。所谓发生观点即追求亚热带气候形成的原因,如高气压的移动、风带的变迁、气团的进退等。所谓实用观点即分析亚热带地区的生物资源与温带、热带的生物资源有何不同之处,以及亚热带气候对于作物生长发育和越冬的影响等。划分亚热带最好能把这两种观点同时顾到;如不能兼顾,则从地区的经济建设出发,实用观点更为重要。

苏联气候学家谢良尼诺夫认为:亚热带的夏天应与热带无别,但冬季较冷,最低温度常在零度以下,可以种温带作物;在亚热带,农作物一年可以二熟;以积温4000℃为其北界,但在沿海则积温可略小,北界的纬度为43°~44°。但亚洲东部为季风气候带,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气候严寒,使多年生的亚热带植物如橘子、柠檬、茶树、竹子等不但不能在北纬43°的东北或内蒙立足,即便在北纬35°的淮河流域亦难繁殖。所以从北半球看来,亚热带的北缘并不和纬度相平行,而是大陆西岸纬度较高,东岸则较低。

中科院地球研究所的气候分区是从实用观点出发的。从实用观点看,亚热带的气候可以这样规定:冬月微寒,足使喜温的热带作物不能良好生长;每年冬季虽有冰雪,但无霜期在8个月以上,使农作物一年可有两次收获。至于干燥度,虽与温度同为气候上的重要因素,但在大面积划分气候带时暂时不必顾及,可作为亚热带内分区的指数。

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定亚热带的指标为积温4500℃~8000℃,最冷月的气温为2~16℃,无霜期自240天至365天。谢良尼诺夫所定的亚热带北界的积温4000℃,在东亚似嫌过小,因为冬天西伯利亚寒潮有时可以使亚热带纬度地区温度降至零下10~15℃,使多年生长的亚热带植物冻死,所以平均积温不能不略高。北界的最低月平均温度为2℃,与波哥乡所定苏联指标相似,但在我国沿海一带,这一指标尚嫌太高,最低月平均温度接近于零度。无霜期,北界为8个月,南界则平均终年无霜,但特寒之年,则虽在海南岛也可能有霜。

从上述指标看,我国亚热带的北界接近于北纬34°,亦即淮河、秦岭、白龙江线直至东经104°,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也靠近一年两熟的北界。亚热带的南界则横贯台湾的中部和雷州半岛的南部,即在北纬22°30'-21°30'左右。据美国气候学家勃莱尔意见,亚热带的南界应为最冷月平均温度18℃,他认为一月份平均温度到18℃时即无霜冻的危险。但我国最冷月平均温度16℃,却接近于全年无霜这条线,从地植物学着眼,热带植物的分布以北纬21°30'左右为其北界,故认为最冷月16℃等温线和积温8000℃作为我国亚热带南界比较合适。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热带髙气压带位置在冬夏有若干南北向的移动,这影响到地球上风带位置的变化。
B.亚热带与赤道之间,一般天气无常;亚热带与髙纬度之间,一般天气比较稳定。
C.因为我国冬季气候严寒,所以有些多年生的亚热带植物不能在东北、内蒙立足。
D.中科院地球研究所从温度、霜期以及它们对作物影响的角度来规定亚热带气候。
【小题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燥度可作为亚热带内分区的指数,但在大面积划分气候带时暂时不必顾及。
B.谢良尼诺夫确定亚热带北界的积温为4000℃,作者认为这一数值在东亚似乎嫌小。
C.我国沿海地区最低月平均温度接近于零度,在特寒之年,即使海南岛也可能有霜。
D.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南界,最冷月最低温度只有16℃,却接近于全年无霜冻这条线。
【小题3】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对亚热带划分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