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水 葬
蹇先艾
“老子算是背了时!偷没有偷倒,偏偏被你们扭住啦!真把老子气死!……”
这是一种嘶哑粗躁的嗓音,在沉闷的空气之中震荡,从骆毛的喉头里迸出来的。看他的年纪约有三十岁的光景,他的两手背剪着,脚下蹬的是一双烂草鞋,涂满了涵泥。旁边有四五个浓眉粗眼的大汉,面部飞舞着得意的颜色,紧紧的寸步不离的将他把持住,匆匆的沿着松林走。仿佛稍一不留心,就要被他逃逸了去似的。这一行人是在奔小沙河。
他们送着骆毛去水葬,因为他在村中不守本分做了贼。文明的桐村向来就没有什么村长……等等名目,犯罪的人用不着裁判,私下都可以处置。而这种对于小偷处以“水葬”的死刑,在村中差不多是“古已有之”了的。
“送行”的行列并不如此的简单:前后左右还络绎的拖着一大群男女,各式各样的人们都有,红红绿绿的服色,高高低低的身材,老老少少的形态……这些也不尽都是村中的闲人,不过他们共同的目的都是为看热闹而来的罢了。忽然一片更大的嘈杂的声浪从人海中涌起来,这声音的粗细缓急是完全不一致的:
“呀!你们快看快看,那强盗又开口了!”
骆毛(便是他们呼喊为强盗的)的语声这时嘶哑的程度减轻而蓦地高朗了许多,颤颤的像破锣般的在响成一片:
“嘿!瞧你们祖宗的热闹!老子把你们的婆娘偷走了吗?叫老子吃水?你们也有吃火的一天!烧死你们这一群狗东西!”
看看已经快离开了这个村落。后方的人群“跑百码”般的跑起来,一路还扭嘴使眼嘻嘻的嘲笑。骆毛大概耳鸣得轻了一点,仿佛听见一长串刺耳的笑声,他更是一肚子的不高兴,用力的将头扭回来,伸长着脖子狂叫道:
“跟着你们的祖先走哪儿去?你们难道也不要命吗?……老子背时的日子,你们得色啦!叫你们这一群龟儿子也都不得好死,看你们还笑不笑!”
这时离开村庄已有半里的光景。路是崎岖不平的山路,有时也经过田塍或者浅浅的山丘。大家弯弯曲曲的走,似乎有点疲乏,在一座坟台之下略略休息,骆毛傍着那一块字迹模糊的残碑坐下了。
“老子今年三十一!”他换了一口气,提高嗓音的又开始说,“再过几十年,又不是一条好汉吗?……”
“干老爷子!你老人家死咧的话,我儿子过年过节总帮你老人家多烧几包袱纸。你就放心去吧,干奶奶——哎呀!啥子干奶奶,简直就是我那嫡亲奶奶呀——我养她老人家一辈子还不行吗?……”
小耗子王七走过坟前,用手搓着眼睛,把眼睛圈都搓得快红了,向骆毛请了一个大安,亲热的说了上面的那一大段话。小耗子在今年跟骆毛交过手,败仗下来了,就拜了老骆做干爹,是个著名的小滑头儿!
“七老弟,你就再不要干老爷子湿老爷子的啦!”老骆冷笑了一声说,“好汉作事好汉当,也用不上牵累旁人!我的妈呢?——”
老骆心里忽然难过了起来,他也不再说下去,站起身来就往前走。人群又被他拖着像一根长绳,回环在山道上了。
登程以后的途中,老骆几乎绝无声音,除了习惯成自然的几声哼哼之外,不啻顿然变成哑巴。只是缓缓地走,含着一脸的苦笑,刚才王七那几句话引起他无限的感触:他心里暗暗悲酸着,想到他的母亲,便觉心里发软,那热狂的不怕死的心顿时也就冷了一半。他的坚强的意志渐渐软化下来。
因为他精神上的毁伤,使他口都不愿意再开了。他心里完全是犹豫和踌躇了——“我死后,我的妈怎么办呢?……我的妈啊,你在哪儿?你可晓得你的儿子死在眼前了吗?你如果在家紧等我不回来,你不知道焦心成哪个样子!唉!唉……”
老骆虽然是个粗人,可是想到死后老母无人养活,他也觉到死的可怕。直至他们捉住他的两臂,要往水下投他的时候,他狠心把眼一闭,他老母的慈容犹仿佛在目前一样。 天依旧恢复了沉寥的铅色,桐村里显得意外的冷冷落落。那黄金色的稻田被风吹着,起了轻掀的很自然的波动。真是无边的静谧,约略可以听见鹁鸪的低唱,从掩映着关帝庙那一派清幽的竹林中传来。远的山峰削壁的峙立着,遥遥与天海相接。閤村都暂时掩没在清凄与寥寞的空气之中了。
村后远远的有一间草房,圮毁的伫立坡上,在风声中预备着坍塌。木栅拉开后,一个老妇人拄着拐杖走出来。她的眼睛几乎要合成一条缝了,口里微微喘气,一手牢牢的把住门边,摩娑着老眼目不转睛的凝望,好似在期待着什么。 她稳定的倚傍着门柱,连动也不动一下,嘴唇却不住的轻颤。最后,她将拐杖靠在一边,索性在门限上坐下来了,深深的蹙着额发愁道:
“毛儿为什么出去一天一夜还不回来?”
作者介绍:蹇先艾(1906-1994),现代作家,遵义老城人。幼年在遵义读私塾,出生清末名门,自曾祖父始,累代皆有功名。短篇小说集有《朝雾》、《一位英雄》、《酒家》等,散文集有《城下集》、《离散集》、《乡谈集》等,作品约350万字,新诗近70首。本文摘编自其代表作《水葬》,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写的是一个青年因为偷窃行为被村人处以极刑(水葬)的故事,犯错就要付出代价,这样的处置是天经地义的。 |
B.该篇小说采取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将故事展现得形象、凄凉而又发人深省。 |
C.小说结构严谨,动人心魄,处处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凄凉之感,还有对群众的愤怒和对受害者家属的深切同情,让人为之心动。 |
D.该篇小说充满了乡土气息,在作者眼中黔北的风土人情并不是透露着史前原生状态的天成的气息,而处处透露着作者对于自己的故土和乡民的悲悯之情。 |
【小题2】小说中的骆毛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标题为“水葬”,全文都在根据这一事件来行文,却以“母亲的等候”作结尾,这样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