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科学家合成染色体,人造生命即将诞生
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汶特近日表示,他目前已经在实验室成功地制造出一个合成的人造染色体,这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的首个人造生命形态即将正式诞生。这表明人类目前不仅可以“读懂”自己的基因组,而且还可以成功地通过人工手段进行复制。
克雷格.汶特说,整个研究小组共由20名基因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组成,新合成的人造染色体由381个基因片断和58万对基因密码组成,实验观测表明,新的人造染色体已经具备了自我复制的能力,这标志着实验已经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首先得到一种细菌细胞的染色体组,将其植入到一种近亲细菌中,随后被植入的染色体组开始复制生长,最终长成一个新的细菌。执行首次“染色体移植”项目的科学小组成员成功地制造出一个人造的染色体组,并仍在进行类似的试验,以便实现科研史上零的突破。与此同时,科学家还希望能制造出新的细菌种类,充当绿色能源以替代石油和煤,并能分解有毒废物,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和大气中其他温室气体。
美国科学家表示,人造生命与克隆存在着质的区别,克隆是利用现有遗传信息“复制”生命,而人造生命则是利用合成染色体作为基本要素创造新生命。克雷格.汶特说:“我们所说的是一项能从本质上改变我们世界的技术。制造人造生命还有许多关键要素,如细胞膜,它将允许人造生命细胞筛选出对生命成长有用的分子,为细胞分裂提供营养。此外还需要一个基因体系,以控制细胞的功能,使细胞能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而繁殖或变异。最后,人造生命还需要一个新陈代谢系统,以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并将营养转化为能量。人造生命将会在未来解决一系列目前人类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包括抵御疾病、吸收温室气体以及处理垃圾等。”
人造生命的研究引发了许多道德伦理方面的争论,有科学家认为,这是在试图缩短几百万年来的进化历程,创立自己的生物起源版本。有科学家提出,因为目前没有生物合成的相关监管规定,将来生物恐怖主义分子很可能利用这一技术制造致命病毒或生化武器,而实验室中的人造细菌是否会给环境和人类带来更大的风险也让人忧心忡忡。对此,支持生物合成的科学家表示,生命并不是魔法,怀有宗教情结的老一代生物学家已跟不上科学的发展。
【小题1】下面关于文中“合成的人造染色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合成的人造染色体”来自于一种细菌。
B.“合成的人造染色体”由基因片断和基因密码组成。
C.这个“合成的人造染色体”是通过“染色体移植”制造出来的。
D.“合成的人造染色体”已经具备了利用现有遗传信息“复制”生命的能力。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汶特已在实验室成功地制造出一个合成的人造染色体,这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的首个人造生命形态正式诞生。
B.从“合成染色体”到制造人造生命还需要为细胞分裂提供营养的物质、控制细胞功能的基因体系和新陈代谢系统。
C.很多科学家认为,人造生命在未来能解决一系列目前人类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包括抵御疾病、吸收温室气体以及处理垃圾等。
D.有科学家认为,人造生命的研究可能会被生物恐怖主义分子利用,实验室中的人造细菌必然会给环境和人类带来更大的风险。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成人造染色体的制造成功,使通过人工手段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复制成为可能。
B.如果能制造出科学家希望中的新的细菌种类,那么石油和煤在生活中将会被替代。
C.尽管人造生命与克隆存在质的区别,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制造出新的生命。
D.人造生命的研究尽管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要付诸现实,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30 10:04: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怎样坚守现实主义精神

李跃森

①作为当代生活的直观反映,现实题材电视剧是各种文艺思潮的汇合点,也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一个多变的文化环境中,求新求变自然会成为电视剧创作者首选的应对策略,但不管潮流和风尚如何变化,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核应当始终如一,这就是对真实性的终极追求。然而,现实主义不是跟在现实后面亦步亦趋。现实中总会有一些喧哗和噪音,也会有一些难以把握甚至难以理解的问题,这就需要艺术家们敏锐地观察生活,睿智地分析生活,写出自己独特而深切的生命体验,从几个方面入手,来深化现实主义精神。

②首先,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观众真正喜欢的,是那些反映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问题的作品。有没有积极介入生活的态度,检验着作品中现实主义的成色。现实题材电视剧只有真正发掘出那些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在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提炼,用艺术的方式加以呈现,才能恰切地把握住公众的兴奋点。回避导致虚假,而能深刻揭示人们面对问题时积极向上的力量、追求幸福的艰难曲折过程,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③其次,要善于发现创作中的盲点。一方面,要不断开拓新的题材领域,寻找那些别人没有表现过的东西。比如《猎场》通过猎头公司经理人充满戏剧性的职业生涯,表现人性的沉沦与复归;《小别离》聚焦“中学生留学”现象,让观众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获得思考和启示。这些作品的创作触角伸向了以往一些没有表现过或很少表现的领域,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观赏体验。另一方面,要从大家耳熟能详的老题材、旧素材中发现新意、开掘价值。比如《初心》没有表现甘祖昌从将军到农民的落差,而着力表现人物与环境、人物生活与内心的高度统一,由此塑造了一个富有光彩的将军农民形象。同样以表现人物的性格魅力见长,《阳光下的法庭》描绘了一个温柔、知性的女法官,让一部严肃的法制题材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温度。

④再次,要敢于面对艺术创作.上的难点。当前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将中华美学精神、中华审美风范与国际通行的表达方式结合起来,用民族化的艺术语言打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和价值的作品,从而走向世界,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宗白华先生曾概括说,中华美学有两种境界,一种是空灵之美,一种是充实之美。这两种境界在电视剧中如何体现?如果艺术家表现的内容过于空灵,难以抓住观众又该怎么办?再有,中华美学讲究意境,而意境在电视剧中应该怎样表现?还有,中华美学讲究天人合一、含蓄蕴藉,而电视剧要追求戏剧冲突的极致化,怎样把这两种因素在作品中和谐地统一起来?这些课题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概括,也需要艺术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⑤归根结底,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美学理想,而且是一种人生态度。因为现实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需要有温暖人心、启迪人生的正面力量,需要秉持积极的现实主义创作出来的优秀影视作品。这不仅体现为情境和人物的真实,而且应该体现为一种有意味的讲述方式:既能感染观众,又能触动观众;既能产生娱乐效果,又能激发深刻思考;既能展现多样化的生命状态,又能促使观众心中形成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2019年5月15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社会这个多变的文化环境中,求新求变自然而然地成为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者最重要的应对策略。
B.观众喜欢那些反映与切身利益相关问题的作品,而作品现实主义成色的好坏,则取决于其介入生活的态度。
C.电视剧《初心》与《阳光下的法庭》一样,以表现人物的性格魅力见长,作品中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温度。
D.如何用民族化的艺术打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从而走向世界,是现实题材电视剧人文关怀的温度。
【小题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围绕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怎么深化现实主义精神展开论述,逻辑严密。
B.第③段运用例证方法,从开拓新领域、在旧领域中求新意两方面论证了优秀作品要善于从新视角认识现实。
C.第④段运用引证方法,引用宗白华的话,证明空灵与充实之美这两种境界在电视剧中体现的难度。
D.文章末段与首段呼应,进一一步指出艺术家应正确认识现实生活,秉持积极的现实主义创作影视作品的重要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真实,艺术家们需要敏锐地观察生活,睿智地分析生活,写出自己独特而深切的体验。
B.如果作品能深刻揭示人们面对问题时积极向上的力量、追求幸福的艰难曲折过程,那么,这就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
C.电视剧《都挺好》聚焦了家庭中重男轻女现象,关注了家庭纠葛带来的成长创伤,贴近现实,引发观众共鸣,堪称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D.优秀的现实主义影视作品不仅体现为情境和人物的真实,更应该追求有意味的讲述方式,形成推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精神力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摘编自杜建录《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B.丝绸之路对内密切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对外则密切了中国和西方各国的关系。
C.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对丝绸之路的重要贡献,是建立在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基础之上的。
D.丝绸之路联结着不同类型的文明,又联结着不同民族的人们,是重要的沟通交流舞台。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据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一条横贯欧亚的草原丝路,可见他们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
B.唐朝时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宫廷、百姓皆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而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式微。
C.中原、巴蜀名茶输入西方、西域,西域、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传入内地,说明丝绸之路密切了民族与国家间的关系。
D.早期月氏、乌孙、匈奴,后来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等民族与丝绸之路的联系,表明民族融合的延绵不断。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鲜卑、吐蕃等民族有的曾一度控制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可见其在丝绸之路开拓上占据主体地位。
B.汉、唐、元、明各朝代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建立州县等,是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
C.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个重要的沟通渠道和交流舞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D.和古代的丝绸之路一样,未来的“一带一路”也将活跃人文交流,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促进东西方交往。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厦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英国交通部的研究也显示,40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有可能对商用飞机的驾驶舱玻璃造成损伤。
毋庸置疑,维护公共及私人安全领域不受市场盲目逐利的侵害,乃是监管的第一大功能。但是,采取合适的力度使之不损害行业发展的前景、不打击研发的积极性也是判断监管是否适当的重要标准,像英国运输部官员马丁·卡拉南所指出的,“要试图通过无人机新规优先保护公众,同时最大程度发挥无人机的潜力”。去年底,在美国的监管严规拒绝亚马逊公司测试无人机送货之后,英国作为“全新的自动化技术方面全球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欣然接受了亚马逊的测试请求,而且亚马逊也只是在英国测试类似产品的“众多大公司之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发展中新的业态不断涌现,特别是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还带来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更新与比拼,对新生事物的发展要有更多的包客,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有效的监管一方面应该成为引导规范新兴行业发展的利器,另一方面则应成为帮助平衡其商业潜力与人们安全需求之间的天平。
完善的监管方案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发明”,其价值终会在时间的检验中得以呈现。
(摘编自李应齐《给无人机直规矩》)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政府试图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的使用,拟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实名注册”。
B.无人机被喻为“上帝之眼”,近几年来,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C.各国政府在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美洲和欧洲的宽严幅度相距甚远。
D.有效的监管方案既要引导规范新兴行业发展,又要平衡它的商业潜力与人们的安全需求。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英国拟推出新规入手,引出无人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安全隐忧问题。
B.文章用较多篇幅列举了无人机的安全隐忧,引出各国加强对其监管的问题。
C.文章以维护公私安全领域不受侵害为立论前提,阐发了严管无人机的主旨。
D.文章引马丁·卡拉南的话,说明监管无人机既要考虑安全,又要有益其发展。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就能从源头上对其强化管理,规范其使用。
B.盖特威克机场飞机无法降落,是因为跑道上出现的无人机可能对其造成损伤。
C.法国禁止在公路、公园等公共场所上空使用无人机,因其可能危害他人权益。
D.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商业、服务模式更新背景下,实现有效监管尤为重要。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题目。
清粥
潘向黎写过一篇小说:《清水白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个极爱米饭的恬淡女子,她煮出来的米饭,清香四溢,颗颗饱满,光看文字,就让人口齿噙香。白米是如此神奇的食物,既可蒸出筋道饱满的米饭,也能煮成儒软甘甜的清粥。
清粥是最家常的饭食,自然也不需要高贵的香米,普通的新鲜白米即可,洗过,泡过。傍晚,几朵夕阳的余晖打在灶台上,开始煮一锅清粥,只米和水,还有一颗悠闲的心,简单明了。
煮粥过程很悠长,却并不枯燥。眼见着米和水,陷入纠缠,米会一下子感知到水的温暖,开始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躲躲闪闪的。随着水一点点的沸腾翻滚,不停示好,米粒终于欢快起来,在水一波一浪的推动下,咕嘟咕嘟地跳着舞,随着热气徐徐上升,开出乳白的花朵。厨房里就会弥漫起淡淡的甜香,热乎乎的。这是米在慢慢地释放着自己,也是水,在慢慢的融入米的世界。这时候,就要把火关到最小,小到可以让锅保持着咕嘟的状态,又不会让刚氤氲出来的热气散掉。
之后,米和水的生命进入另一状态,行动开始迟缓,安静,当米与水之间没有一丝的缝隙,稠且润泽,咕嘟声均匀如尘世的喧嚣,香气,便徐徐的氤氲,是人间烟火的香气,也是幸福的香气。
煮粥的时候,心是静的,手却很少闲着,随便拿一本闲书,看两页,照顾一下粥,再返回来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随便从哪里看起,只是一种消磨,衣机里转动着衣服;或者摘一篮子青菜,是晚上的小菜,菜叶子油绿油绿的,用清水泡进红色的小框子里。为了配菜,再切了一盘雪白的豆腐,此时,孩子回来了,奔跑着去开了门,顺手将垃圾搁门口……忙乱,却有序,琐碎也掺和着静好。
朋友老是觉得我为一锅粥浪费了太多时间,她煮粥和许多人一样,放点米进去,加上水,调好电饭锅的火候,盖上盖子就可以了。吃饭的时候盛在碗里,有稀薄的米汤浮在上面,而米粒,却仿佛是受了什么委屈似的,悄悄地沉到了碗的最底下。事实上,米真的是委屈的啊!在这样的不受关注与注视下熬成的粥,只不过是添肚子的食物而已,米粒根本不肯释放香气。
米也会分享主人的好心情,然后变成自己的好味道来报答你。
粥快熬好的时候,锅里的米,早就变的懒懒的,躺在水的怀抱,惬意舒心的样子。而水,早就化成袅袅蒸汽,缭绕四散,也有调皮的,钻到了米的身体里躲起来了。锅还是那只锅,可是,锅里的水和米,却不想隐入,水中有米,米中也有水,再也分不开了,如生命和经历,总会有抗争和激烈,慢慢变进入一种状态——互相依存,又并不干扰。
我是极爱喝粥的人,白瓷碗,小咸菜,或者一只腌出油的鸭蛋,是清粥的绝配。喝一口,黏稠润泽,牙还没有感知到,就滑到了身体里,唇齿留香,紧接着,是身体里的温暖与熨贴,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世事都远了,只愿此刻,专心感知粥的美味,体味生活的眷顾,感知安静的,有粥可食的人生。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作《食粥》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被鸡鸭鱼肉和各种添加剂刺激的味蕾回归敏感,清香满口,余味不绝,清粥带给世人的福泽,是人如神仙。
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清粥的好处不仅仅是简单、养生、清香。
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清粥一碗,可养身心,可助药力。”
青春飞扬的年纪,处处都是好风景,很难将自己关在厨房里为自己,为家人煮一锅真正的清粥。便常常用稀饭代替,哄骗的,终究是自己的身体和心。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有心思慢慢熬一锅清粥,好像没有着急要做的事,吃了亏,煮粥的过程便慢慢平复了心境。躲在厨房里,少了一些灯红酒绿,却多了许多闲适,心和味蕾都更敏感,对幸福有了更清醒的感知。房子车子票子,盈余就好,不求太多。身体的熨帖和儒滑的口感,成了第一需求。
清粥为伴,滋润身心,给予生命营养,便不惧流年。
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的熬煮着,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摘自《文苑经典美文》2014.8)
【小题1】(小题1)请对煮粥这个富有情趣的过程进行概括。(4分)
【小题2】(小题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的熬煮着,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小题3】(小题3)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煮一锅清粥”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6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 鱼
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的大鱼,和往来的游船仿佛。
有关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马斯湖大鱼影响广泛,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
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为——等一下!
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湖中,排好,原木就在动力牵引下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是一幅版画。
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了一头奶牛,两只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园子。
我那一次到伯父家,正是大鱼像流言一样泛滥的时候,有传闻有悬赏,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到它,是的,从不。
我走进院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在八月的秋阳里铰蜂蜜。伯父很神,他穿着一件半截袖的老头衫,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我看得心惊胆战,尤其是伯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有蜜蜂爬来爬去。
我把照相机、摄像机、远红外望远镜等等仪器,居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没有说一句话,反之亦然,伯父伯母也并未理睬我。
然后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它吗?”
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好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伯父把“人”字说得很重:“人要是知道了,就没好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我当时心里充满了探索的热望,打断大伯:“求您说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然感到不同寻常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刚才还在我身边前钻后跳地撒欢,这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进窗户下面的窝里去了。几只闲逛的鸡伸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细谛听,一边高举爪子,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去了。
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暗淡,依然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涌起一层白雾,顷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涌来,然后——等一下,你猜对了。
大鱼出现了!
大鱼又消失了!
一切恢复原样。
我七八个现代化仪器等同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操作。懊恼地坐在地上,看着鸡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颠颠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大吠,森林里的鸟儿们的歌声循环往复,我忽然想:其它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伯父却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不相犯。”
又说:“你倒是个有缘的,有的时候它几年也不会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点头。
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都住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没有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熨帖。伯父伯母每天仍然愉快的忙碌着,两只猪、一头牛短促的呻吟和悠长的叹息互相唱和,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我不知道是哪一天晚上,伯母拿来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唠着,就听见了伯父给我讲的又一个惊人的森林故事。
野人?外星人?等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一个字。
打死也不说。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用镜湖里有大鱼的传说,设置悬念,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我为了求证传说的真实性,特地去拜访住在镜湖边的伯父做了铺垫。
B.小说第六段运用外貌、动作、神态描写,描绘了伯父伯母生活的画面,表现了他们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
C.小说中的“我”想拍到大鱼出现的画面,在伯父院里架设了现代仪器。作者把这些仪器比作“一排枪口”,暗示“我”的行为可能造成对大鱼的危害。
D.作者写道“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慰帖。”是因为“我”很懊恼没有拍下大鱼,于是我只好我”静下心来,等待大鱼的再次出现。
E. 以第一人称“我”的讲述来通贯全篇,以叙述自己所见所闻来突显故事的真实性,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小说的主题,给人以启迪。
【小题2】小说题为“大鱼”,却始终没有出现大鱼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描述大鱼的。(5分)
【小题3】结合文本,请探究人的好奇心。(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