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积极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与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却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间,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小题1】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人贵物贱”,把人当作人看待。
B.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个性自由及个体的独立与发展。
C.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性尊重人,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
D.人本意识肯定个体的主动性,肯定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注重人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B.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尊重人性、人权和人的发展。
C.儒家民本思想强调人格尊严,西方民主思想强调人格平等。
D.儒家民本思想以肯定人性为目的,西方民主思想以肯定人权为目的。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分类而居;人性是普遍存在的,不可否认。
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C.儒家“人贵物贱”是强调人的重要性。而“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则是强调人民对国家的重要性。
D.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8-27 05:19: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明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中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小题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了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D.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小题2】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C.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B.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是既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有一种辉映叫相信
①陌生人都可以信任吗?回答的比率相差甚远,从挪威的65%到巴西的5%左右。世界银行的史蒂夫·奈克指出的:“信任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在信任度较低的时候,个人和组织在参与经济交易时会更警惕,因而往往抑制国家经济。”
②人生或者社会最大的浪费,就是彼此都不相信!知名危机管理专家王微说:“信任也是生产力。”当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③多年前一个朋友的朋友第一次包车去西藏,路过一个小村庄,一个小女孩拦住了他们的车,问他们是不是要路过前面的某个镇子,司机说“是”,于是那女孩便让司机带上给在前方某镇子打工的哥哥1000元钱,而司机和女孩素不相识。当时我朋友的朋友震惊于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纯真,从此爱上西藏。
④想买书,店内却没老板,书友可在纸上写下购书名单,将钱自行放入钱筒中。这成为台湾“BOOKANEW”二手书店特色,成为爱书人口耳相传的诚实书店。27岁的老板认为,“爱书的人素质高,不会偷书”,且书的单价低,转卖也无法获利。信任的后果是,书友们一般多塞钱支持他。书店办得越来越好。
⑤商务部曾有个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在诚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两年,红木古典家具市场低迷,雪上加霜的是,我的一个朋友,被遵化的一个生意伙伴“拖欠”380万货款,其实是赖账,朋友是在醉的时候跟我说,他知道,在这个骗子横行的年代,被骗是多么丢人。
⑥这就是信的代价。血淋淋、活生生的代价。没有信任,人是真的孤单!
⑦信,一个字,好贵重;如果变成两个字“相信”——互相信任,人生即可轻盈。世界最幸福国家挪威,年度人均GDP高达5.3万美元,为世界最高水平。74%的挪威人都表示其他人值得信任,这个比例为各国之最。
⑧信,是没有被污染的初心是天光,它有一种辉映,叫相信,彼此互信。纽约市的一个流浪汉ValentinE.在路上向一个企业高管Harris女士乞讨。Harris女士拿出自己的信用卡让他去买点东西,并等他回来还卡。流浪汉并没有逃之夭夭,很快把卡还给了这位慷慨的女士。流浪汉事后说,“她相信了我,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永远不会!”
⑨1984年的一天,一个66岁老头在华尔街穿着裙子和裤袜扭动腰肢翩翩起舞,惹得众人狂笑。他不是疯子,他正是刚和员工打赌输了的沃尔玛创始人老沃尔顿,他告诉人们,老板更应信守承诺。
⑩要彼此相信,得从自己守信开始。信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无论经商还是待人接物?
链接材料:“老人倒地扶不扶”和“困窘者街头求助帮不帮”等问题,社会上对此争论激烈。肯定方认为,应该“扶”“助”。据有关机构调查,老人倒地讹诈的现象极少,“不扶”“不助”违背文明社会“扶弱济困”的公德,“不扶”已造成的许多不良后果,也拷问着社会的良知。否定方也有“不扶”“不助”的道理。
读了本文和链接材料后,你对“信”有自己的认识,对材料中的事也有自己的看法,假使你遇到了倒地老人或者街头困窘者,你怎样对待?把你的认识看法和行动表达出来。(不少于120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字蕴含的美学

骆冬青

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身在中国文化浸润之中,却最容易忘记这一点。这是因为,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比起来,似乎在文化形态的比较中,已经落了下风。黑格尔曾断言:“拼音文字自在自为地最具智慧。”这表达了赤裸裸的西方中心主义,表现了一种傲慢与偏见。可是,这种观念,却被一些现代中国文人所接受。这无疑是受一种进化论式的想法所支配,认为文字的发展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即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在这样的序列中,似乎清晰地显示了一种文字所处的文化地位,最晚形成的表音文字自然属于最高级的文字。那么,汉字处于什么位置?

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汉字则不然。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似乎完成了一种飞跃。但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并非是一种单线的进化,“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一步抽象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也就是说,汉字,正如公认的,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于是人们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

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置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若从“字母”来说,则西方“文字”表音说似乎可通。但“字母”与中国“汉字”的地位明显不对等。“字”对应的是西方的“词”。而西方的“词”难道不是“表意”的吗?所以,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是一种概念错置,一种颇为荒唐的指称错乱。汉字的复杂性,在这样的单线进化论思路中被忽视了。

汉字作为一种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其为人诟病处在“象形”。可是,正因为“象形”,汉字才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属性,才衍生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即书法。汉字是一种具有文化丰富性的符号,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四种“文字发展阶段”,都智慧地凝结在“汉字”这种独特的符号之中,并且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从而成为一种美学上的奇迹。汉字美学之提出,正在于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在一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4期,有删改)

(注)①孳乳:繁殖、派生。

【小题1】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在人们已经无法从文献中准确得知汉字是如何诞生的,不过那些优美的汉字依然能带给我们很多想象和美感。
B.汉字的形、音、义为一体让人们认定汉字是表意文字,形成这个观点是基于文字发展的“图画、象形、表意、表音”四种阶段的观点,却忽略了汉字的复杂性。
C.《说文解字序》认为,汉字是以“文”“字”两种“形声相益”的关系出现的,这种关系与根本意义上也是形音结合的拼音文字相同。
D.汉字被诟病的原因是汉字的象形性,不过汉字的象形性使汉字这种文化符号具有独特审美属性,衍生出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仓颉造字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文字创生的复杂情感,古人对写有文字纸张的尊敬、爱惜之情表现了他们对文字本身惊怖、推崇、敬仰的感情。
B.从文字的起源分析,所有文字都需要形体作为“符号”来表示字的读音,不过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区别在于汉字以“形声相益”的形态出现,因此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C.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使得汉字蕴含美学,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象征,完全忽略了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
D.汉字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是一次重大的飞跃,体现在此时的汉字特点是“图”更加形式化、“画”更加抽象化,这些让文字更加的象形。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拼音文字的基本元素是“字母”,然后生成表意的“单词”,这与汉字的“字”功能对等,有些人把汉字的“字”与拼音文字的“字母”对等是错误的。
B.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这种创造的过程现在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C.“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是说仓颉造字时首先是按照事物的特征画出形体,这就是所谓的“文”,这是“物象之本”,是造字的重要方法。
D.汉字能够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是把图画、象形、表意、表音等内容智慧凝结在一起并能够自由自在表达的文化符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通俗文学不是文学的通俗化

这是一个公认的、几乎无异议的看法:通俗文学主要以“俗者”为阅读对象。
平凡的“俗者”的生活,曾经在世界各国的近现代文学中得到广泛的、赓续不断的表现。把普通人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是近代作家用以反叛古典精神的世界性特征之一。我们不会忘记,以鲁迅为旗帜的中国现代作家出于改变民族命运的强烈愿望,曾经以沉重痛楚的感情扫描民族历史和民族生活,努力揭示平静状态下俗者生活的悲剧性本质。
值得我们寻味的是:以“俗”为帜,以“俗者”为阅读对象的新派通俗小说家反倒对俗者的俗生活很少关照。新派通俗小说显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非俗”的趋向,它们所描写的具有不寻常人生经历的人物和波澜起伏的故事,展现了超脱俗生活的世界。
新派通俗小说家不去表现平凡的、平常的生活,他们的作品却能够吸引住数以万计的过着平凡而平常生活的读者。
文学作品有时会由于描写内容与普通人人生的亲近性而获得较广泛的读者。中国现代一部分作家曾力求以“写大众”实现“为大众”。事实上,尽管大众可能欢迎以自己的生活为描写对象的作品,他们仍然不会满足于这种亲近感。他们并非都爱看、只爱看、特别爱看反映自己处境的故事。
在“为大众”与“写大众”之间,在“写大众”与“被大众读”之间,潜存着深刻的矛盾。拿鲁迅的创作来说,没有人怀疑他为大众而呐喊的动机,但他的《呐喊》不是写给华老栓们、闰土们而是写给他期望中的“疗救者”的,而大众无法理解鲁迅为他们进行的“呐喊”也绝不单由于表现形式的隔膜。鲁迅提倡和向往“文艺的大众化”,但是,就他最重要的作品来说,无论怎样对其施行通俗化处理(除非砍删和扭曲原作最宝贵的内涵),也难以获得普及性效果。鲁迅某些小说与散文长期被收中学语文课本,应该说,少年们能够接受的只是鲁迅作品中较为浅显的层面。如果我们将鲁迅作品普及的希望寄予于全民族文化水准的提高,这种希望的实现仍然会是有限度的。
鲁迅在论“文艺的大众化”时写道:“在现下的教育不平等的社会里,仍当有种种难易不同的文艺,以应各种程度的读者之需。”值得讨论的是:在这里,“难易不同”是否标示着同一文学走向上的不同层次?能否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难”的作品转化为“易”?我想,如果我们对此作出肯定的回答,这结论的适应范围将是有限的。
通俗文学不是文学的通俗化,它显示着另一文学走向。
【小题1】下列关于“通俗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俗文学的阅读对象主要是“俗者”。
B.通俗文学所描写的对象不一定是俗者的生活。
C.通俗文学的生命力正在于它亲近普通人的人生。
D.通俗文学是不同于文学通俗化的另一文学走向。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小说是“写大众”的,但是无法普及。
B.新派通俗小说家与旧派的区别在于作品的内容是否“非俗”。
C.即使读者的文化水平提高,鲁迅作品也无法完全普及。
D.我们可以通过把作品形式由“难”改“易”,将所有的通俗文学作品变得可以“被大众读”。
【小题3】下列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的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否以普通人为主要描写对象,是近现代文学作品与古典文学作品的区别之一。
B.新派通俗小说家在创作中追求不断迎合大众的“亲近感”。
C.一部作品的描写对象与阅读对象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有大差距。
D.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作家深入剖析平静状态下俗者的生活,是与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