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星畸高片酬谁之过
詹庆生
①近段时间,影视明星高片酬的话题引发了舆论热议。其实,明星超高片酬对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危害早已被广泛论及:占投资成本过半甚至更高比例的演员片酬,挤占了制作其他环节的成本投入,严重影响了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对明星片酬的无节制哄抬,对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随之而来的影视演员一夜暴富、拜金炫富等现象所传达的价值观偏差,也给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带来很大冲击。
②在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制片、发行、放映的全产业链都进入了急剧扩张期。仅就制片领域来说,各种热钱汹涌而至。而在放映播映平台方面,也猛增许多。这些新出现的影视投资、制片、发行、放映主体为中国影视业创造的“世界奇迹”贡献巨大。然而,当其他环节都在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却难在短时间内出现数量的快速增长。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市场需求急剧扩张而供给相对不足时,作为“稀缺资源”的明星价格上涨似乎就成了必然。
③近两年来,各影视公司不仅给明星开出超高片酬,还纷纷高价收购明星们的公司以期绑定与明星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许多刚刚进入影视制片领域的新军,为了在激烈的明星资源争夺战中占得先机,往往打破既有的行业规则,为明星开出难以拒绝的超高片酬。
④事实上,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对于明星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强,创意和制作才是最为重要的。以好莱坞为例,一些风靡全球的影视作品,启用的大多是小演员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新演员。这些作品的成功并不依赖明星的光环,而是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创意、生动精湛的演技,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制作水平。反倒是这些作品成就和培养了一批演员,让他们走上明星之路。而在稳定的影视工业体系当中,影视公司、演员、经纪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谈判议价的行业规则,明星片酬固然会因走红程度而起伏,但并没有出现类似中国这样片酬大面积坐地飙升的反常情况。所以,当前中国影视业中明星片酬反常飙升、过度依赖明星的畸形现象,恰恰折射出了当前中国影视产业在创意能力、制作水准、工业化水平等方面均未发展成熟的现实。“唯票房论”使中国影视产业处于前所未有的浮躁时期,那些蜂拥而入的热钱更是以赚快钱为目标,导致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弥漫整个影视业,IP热追IP,“鲜肉”热追“鲜肉”,明星似乎成了赢利的保证,而故事创意、表演艺术、精良制作这些对于影视生产至关重要的环节,反倒成了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疯狂之后,电影市场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包括暑期档的低迷现象,已经给那些故事拙劣、面瘫表演、制作粗糙、批量出炉的影片以冷酷的回应。虚火上升的市场终将面临现实的惩罚。
⑤可以说,反常的规模化高片酬现象,固然有基于供需关系失衡的市场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处于粗放式增长模式中的中国影视产业结出的病态畸形的恶果,是狂飙突进背景下的产业“热症”,与远不成熟的产业“幼稚病”双症并发的典型症候。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对于反常高片酬、追捧明星的现象,我们应该以倡导行业自律,加强行业规范,对于节目形态和导向进行宏观引导,在产品购播与营销环节加强政策指导和舆论管控来治标,再以加快中国影视产业的整体升级,建立成熟规范的现代影视工业体系来治本。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0月)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明星超高片酬的危害非常大,人们对此并没有给予关注,他们只关注明星耀眼的光环。
B.中国影视明星的数量少不是绝对的,这只是相对于影视产业其他环节的快速发展而言的。
C.当下,只有为明星提供超高片酬,影视公司才能在影视明星争夺战中占得先机,从而获得成功。
D.中国影视业就是因为明星高片酬挤占了其他环节的成本投入,所以影视作品质量下滑。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引出话题,指出了明星超高片酬对影视行业和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危害。
B.文章第二三段从经济规律与产业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明星超高片酬现象产生的原因。
C.文章第四段将美国的影视业和中国的影视业做了比较,指出中国影视业的弊病所在。
D.文章第五段对上文的论述做了总结,并提出改变中国影视业现状的具体细致的办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星并没有那么重要,好的创意、精湛的演技和制作才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B.当下中国影视业的低迷现状已经告诉我们,过度依赖明星并不是影视业的出路。
C.影视公司、演员、经纪公司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业规则,影视业就能稳定健康发展。
D.改变中国影视业的现状还需多方面努力,以建立成熟规范的现代影视工业体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0 01:43: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在诗歌批评领域,古诗和新诗遭遇到的是不同的困境。我们能够读到的古诗,本身就是一代代诗学研究和诗歌批评所提炼、沉积的结果,所以基本上不存在读不懂的问题,困难在于读懂之后,如何理解这首古诗和今人自身的关系。但在新诗领域,大众最普遍也是最持久的反映,就是读不懂。
“坚信好诗是可解释的”,是我们讨论新诗批评的起点。这种“可解释”,并非意味着每首诗都如语文阅读理解试题一般在背后隐藏一个标准答案,更不是意味着一首诗就此可以等同于有关这首诗的各种知识,而是说,这首诗正在向我们发出邀请,邀请我们动用自己全部的感受力和分析力进入它、体验它、探索它、被它充满,并许诺我们必将有所收获,这收获不是知识上的,而是心智和经验上的,使我们的生命得以更新。
诗是可解释的,但解释的前提、路径和终点,应当仍旧是广义的诗。遗憾的是,我们经常看到新诗阐释是在非诗的层面展开,这种“非诗”体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散文化,把诗句拆成散文重新逐段讲述一遍,叠床架屋地告诉我们诗人在说什么,想说什么;另一种是哲学化,从一些核心词汇和意象出发,借助不停的转喻和联想,与坊间流行的各种西方哲学攀上亲戚。这两种非诗的解释,一种把诗拖进叙述的泥泞,一种将诗拽上哲学的高空,无论我们从中获得的最终感受是什么、是好是坏,它都和原来那首诗丧失了关系。
诗的体验是听觉上的、视觉上的,更直接的反应则是身体上的。一首好诗,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非常强烈、具体和诚实的感受;一篇好的诗歌阐释和诗歌评论,也应从这种具体感受出发,是感受力和学养的相辅相成。要想有效地谈论一首诗,这种谈论本身就要有能力成为一首新的诗,以诗印证诗,用创造印证创造。
虽然新诗自诞生之初就一直承受西方现代诗的各种影响,但在语言层面,在听觉、视觉乃至身体感受层面,这些外来影响都要被母语吸收并且锻造才能真正起作用,诗歌乃至语言最深的奥秘永远只能从最好的母语诗人那里获得。比如诗人林徽因,她的诗如同建筑,首先是因自己心灵的需要而产生,如诗人穆旦,他终其一生对西方诗艺的研习与转换,将来自异域的百炼钢锻造成汉语美妙的绕指柔;再如读海子的长诗,会感受到一种与长诗这种文体相符的强力句法和丰富思维,以及诗人“去建筑祖国的语言”——一种在切金断玉中铮铮作响的现代汉语的努力。
今天诗歌批评者的工作就是深入那些以现代汉语作为母语写作的强力诗人及其杰出诗作,领略诗人在母语表达方面历久弥新又具体而微的教益,给予读者有效且可靠的理解新诗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去认知由一代代诗人诗作所构筑的汉语山河,去分享和发展因新诗而变得更为广阔的我们的语言。
(摘编自2018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张定浩《增强文艺批评的感受力》)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古诗的困难,不是读不懂的问题,而是对这首古诗和今人自身的关系如何理解的问题。
B.读懂新诗要动用自己全部的感受力和分析力,收获不是知识上的,而是心智和经验上的。
C.新诗受到西方现代诗的影响,只要影响扩大到语言和感受层面,就能创作出好的诗作。
D.新诗阐释的前提、路径和终点应当是广义的诗,应避免散文化、哲学化的非诗解释。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新诗解释问题上先立后驳,深入剖析了现实中两种错误的非诗解释现象。
B.文章纵向展开分析,从体验、感受、学养、创造等方面指出好的诗歌评论的要求、
C.文章通过事例论证,具体阐释了在西方现代诗影响下杰出母语诗人的诗作特点。
D.文章从新诗理解开始,分析好诗给人强烈的感受,提出诗歌评论的方法和任务。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提炼,而现代新诗发展才百年,所以大众不易读懂。
B.好诗能带给我们强烈具体的感受,从强烈具体感受出发,应该能写出好的诗歌评论。
C.新诗语言最深的奥秘是由一代代诗人在母语表达方面努力的结晶,不关乎外来影响。
D.探索现代诗歌应该深入优秀诗人的诗作,从具体感受出发,分享和发展祖国的语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哲学的作用
哲学能够锻炼理论思维。由于哲学包含真、善、美几方面内容,因此理论思维也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求真能培养科学精神,求善能提高道德水平,求美能造就艺术素养,融汇三者,贯通一切,就能升华为“境界”。因此,有人认为哲学就是境界学。境界是人的总体文化素质,是对待世界人生的总态度。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可以说是对人生的反思。概言之,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是哲学的主要功用。
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是用。这是满足物质需求的用。还有另一种用,即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用。这类用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两种用互不替代。哲学作为精神产品,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应该能满足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在物质需要基本满足之后,这就是最大的需要,也是哲学最大的用。
在市场经济兴起的初期,人们刚从贫困中出来,更多地追求物欲的满足,在这时候跟他谈哲学,不太容易引起他的兴趣。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们不再迷恋金钱,而是更愿意细心冷静地寻找自己的适当位置,更有愿望认真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实际能力,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本领,为社会做尽可能大的贡献。这时,哲学的用处开始彰显。
哲学,“无用之用,是谓大用”。庄子讥笑惠施不善“用大”,王充对于摧残“大材”感到愤慨,杜甫伤感于“古来材大难为用”。社会发展了,哲学的用处就大了,所有具备远见卓识的人都会看到哲学的大用。哲学的用处是存在的,由于此用是隐形的、模糊的、长效的,鼠目寸光的、急功近利的人是难以看到的。
孔子周游到卫国,看到人口很多,很赞叹。弟子问:“人口多了,当政者应该做什么呢?”孔子说:“富之”,让他们富起来,首先要满足他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弟子又问:“富以后,还要做什么呢?”孔子说:“教之”,对他们进行教育。教什么没说,根据孔子思想可以推想,教的是礼乐文化,道德情操。
秦朝统一天下以后,没有使人民富起来,很快就被人民所抛弃。汉朝文帝时代使人民富起来,得到人民的拥护。富了,就容易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富者更富,富者骄暴,伤害人民。贫者更贫,无法维持起码的生活,被逼走上造反之路。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社会的安定。这就需要文化教育。正如孟子所说“富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富以后缺乏文化教育,人性变坏,像禽兽一样。
孔子“富而后教”思想深刻反映了人性的特点,与马克思主义相一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首先要吃饭、穿衣,然后才能进行宗教活动和哲学研究。哲学是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看似没用,却是社会和谐文明的基础。没有它,人类社会就会停留在野蛮状态。哲学看似无用,实有大用。健康和智慧都是千金难买的,只有蠢人才以为无用。
(节选自周桂钿《哲学有什么用》,《光明日报》2017年05月22日15版)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能够锻炼人的理论思维;哲学的内容包含真、善、美这几方面,所以理论思维也蕴涵有真、善、美的内容。
B.哲学被公认是境界学,其依据是哲学能够将求真、求善和求美三者融汇贯通而升华为“境界”。
C.按照“境界是人的总体文化素质,是对待世界人生的总态度”的说法,可把哲学看成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哲学和文学、艺术、宗教均属于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用,哲学作为精神产品应该能满足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的需要除了精神需求的用,还有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后者属于满足物质需求的用。
B.人们在市场经济兴起初期还未变富裕,滑处在更多地追求物欲满足的阶段,对哲学不太感兴趣。
C.到了不再迷恋金钱的阶段,人们会更期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实际能力,哲学的用处开始彰显。
D.富有远见卓识之人能够看到哲学的大用,而目光短浅之人则很难看到,也就没有精神方面的追求。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笑惠施不善“用大”,王充论述摧残“大材”,杜甫说“古来材大难为用”,文章举这三个例子,论证了哲学有大用。
B.孔子周游到卫国,孔子的弟子问孔子,让百姓富了后还要做什么,孔子回答说教他们礼乐文化、道德情操。
C.跟统一天下后的秦朝不同,汉朝在文帝时代使人民富了起来;富后若出现贫富两极分化而贫者无法生活时,社会仍然难以安定。
D.孟子的“富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说明了人们在富裕后加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跟孔子的“富而后教”有相通之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要探究动物飞行的奥秘,先要界定飞行的概念。首要的,飞行是一种克服地球引力的运动方式,一只跳蚤跳得再高,它并不想用任何方式来产生哪怕一丁点儿的升力,所以它仍然只是在跳,不能叫飞;其次,飞行应当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一条被龙卷风卷到大街上的鱼显然不能被认为是飞行动物;最后,飞行应该是一种可控的运动方式,失足跌下悬崖的人,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或者他伸展双臂作出超人状,那顶多算是“跌得好看”,与飞无关。
②有了这个框架,我们就可以定义动物飞行的种类了。
③滑降/滑翔:如果仅仅是依靠重力作为飞行的动力,就要归为此类。在这种情况下,前进的距离小于下降的高度,也就是滑翔角大于45度时,称为滑降。如果技艺再高超些,滑翔角小于45度,就可以称为滑翔了。这可能是最简单的飞行方式之一。
④扑翼飞行:这是最为人知的飞行方式——动物通过不断扇动翅膀产生升力和推力,从而能持续的飞行。
⑤展翅翱翔:翱翔,很多人将其与扑翼飞行混为一谈,的确,很多翱翔飞行的动物本身也是扑翼飞行者,但两者间有着截然不同的空气动力学原理。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飞行是一种主动克服地球引力的可控的运动方式。
B.滑降要依靠重力作为飞行的动力,而滑翔却不能。
C.通过不断扇动翅膀产生升力的飞行,叫扑翼飞行。
D.凡是能展翅翱翔飞行的动物大多都不能扑翼飞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十一”旅游黄金周,也是不文明旅游高发时段,除了吸引密集关注的刻字情侣,顺手检索还可看到“游客在景点随意丢弃垃圾、吸烟打牌”“郑州植物园内草木被毁”之类的新闻。不文明旅游,所在多矣。每当此时,再祭出鲁迅那句“公共的东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竞有陈词滥调之感。
游客在景点的不文明行为,早已屡遭诟病。有人总结了几种不文明旅游的类型:随意攀爬型、乱刻乱画型、乱扔垃圾型、不文明合影型。若有心观察,几乎每一个景区都会出现至少其中一种行为。游客在景区任性而为,几乎成为一种旅游亚文化。
本质来说,不文明出游频发,是国民精神文化层次与经济实力出现了断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同样出现过此种情况。让节假日文明旅游成为一种习惯,要承认现实,也要从个体与外在制度等维度提升国民素养。
(摘自《新京报》社论)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中国人有普遍而顽固的“小毛病”,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公民钱包鼓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正是由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便后不冲厕的中国游客多了,境外的旅游胜地才会出现用中文特制的“请勿随地吐痰”“请勿随手扔垃圾”“请便后冲厕”的警示牌……
文化差异造成的“水土不服”也是原因之一。有一些境外旅游中发生的不和谐或“歧视”事件,和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有关。餐间相互敬酒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内容。而在西方饮食文化中,喝酒是一种品味或享受。饮酒适量,举止不失态,才是教养有素之人应有的风度。有中国游客就因为在飞机上或餐厅里喧闹饮酒遭到制止而起争执。所以,出境文明旅游的要求中,就包括要尊重当地人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你不了解国外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规则,肯定会出现“文化冲击”带来的不适感。
现在全国上下都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政府的重视、旅游业管理的加强,将会带动中国公民旅游的进一步文明和规范。
(摘自葛晨虹《专家建言:文明旅游需要引导》)
材料四:
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这不仅是连续第三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旅游,也是第一次将旅游产业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基础,整体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以景点景区、宾馆饭店建设为主,可概括为景点旅游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和路径为现代旅游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且游客以自助游为主,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和游客的需求了,这就要求旅游业必须要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近几年,我国公民出境游出现了一些游客在境外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有游客个人素质问题,也有社会舆论过于包容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的文明培育、行为养成不到位,惩治恶习的法规不健全,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必须从每个公民做起。
(摘自《新京报》《“供给侧”“文明旅游”成两会热词》)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那句“公共的东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完美诠释了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B.出境文明旅游,要尊重当地人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了解国外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规则。
C.材料二中,绝大多数人在旅行途中都有过不文明的表现,但能认识到错误,愿意改正。
D.旅游不文明现象已经受到全国上下的重视,国务院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旅游。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境外的旅游胜地出现的中文特制的“请勿随地吐痰”“请便后冲厕”等警示牌,说明中国人旅游的文明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B.不文明旅游在黄金周期间高发,如随意攀爬、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等,每一个景区都会出现至少其中一种行为。
C.由于一些公民钱包鼓起来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导致中国人在旅游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普遍而顽固的“小毛病”。
D.中国旅游已经进入到大众旅游时代,在此背景下,为适应旅游业发展和游客的需求,要以景点景区、宾馆饭店建设为主。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分析如何改善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放生羊(节录)
次仁罗布
你形销骨立,眼眶深陷,衣裳褴褛,苍老的让我咋舌。
你的手从我的手心里消融,整个人像一缕烟雾消散。
“桑姆——”我大声地喊你。 这声叫喊,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全身已是汗涔涔。
你去世已经十二年了,一直没有投胎,这,我真的不曾想象过。
早晨五点,我起床,把手洗净,从自来水管里接了第一道水,在佛龛前添供水,点香,合掌祈求三宝①发慈悲之心,引领你早点转世。
我把供灯、哈达、白酒等装进布兜包里出门。桑姆,你听着,我会一路上祈求莲花生大师②,让他指引你走向转世之路。
你看,天空已经开始泛白,布达拉宫已经矗立在我的眼前了。
等我全部拜完时,时间已经临近中午。又渴又饿,我走进了一家甜茶馆。
出了甜茶馆,我走进一个幽深的小巷里,与一名甘肃男人相遇,他手里牵四头绵羊。当甘肃人从我身边擦过时,有一头绵羊却驻足不前,脸朝向我咩咩地叫唤,声音里充满哀戚。它全身战栗,眼睛里密布哀伤和惊惧,羊粪蛋不能自禁地排泄出来。我被绵羊的恐惧所打动,一腔怜悯蓬勃欲出。为了救赎桑姆的罪孽,我要买回这头即将被宰杀的绵羊。
甘肃人把钱揣进衣兜里,牵绳递到了我手里,牵着其它绵羊走了。
“我的钱只够救你,想想我们还要过日子呢。”我说。你抬起了头,我看到一汪清澈的泪水溢满你眼眶。真是奇怪,我的脑子里把桑姆和你混合成了一体,从你的身上闻到了桑姆的气息,是那种汗臭和发香混杂的气味。这种久违的气息,刺激着我的感官,让我对你滋生出百般的爱怜来。
我带你回到了四合院,邻居们惊奇地望着我,小孩们兴奋地跑来围观。“爷爷,这是你的绵羊吗?”
“是我的。”“它吃什么呢?”“草和蔬菜。”……
这下午为了你,我把窗户底下清扫了一遍。你一直用疑惑的目光注视我,粉色的鼻翼不时嚅动。
我从一个菜摊上买了十斤白菜,回到家切碎喂给你。你显得很优雅,低垂着头,一小口一小口地咀嚼,不时用你那晶亮的眼睛对视我一下。你的眼神变得柔和了些,但不时还有犹豫和惊恐闪现。我心满意足地冲着你呵呵笑,我喜欢你一身的白毛和敏感的双眼。
这一晚,我睡得很不踏实,心里老是惦记着你,醒来过三次,每次都要开门去看你。每次你都睡得很沉,在地上佝偻着身子,小脑袋缩在胸前,一副惹人爱怜的模样。桑姆的睡觉姿势也跟你差不多,你俩是何等的相像啊!我蹲在你的身旁,久久注视着你,心里充满温馨。
清晨,我解开套绳,牵你去转林廓③,你咩咩地叫。风马旗在徐风中轻轻飘扬,发出微微的声响;刻玛呢石④的人,盘腿坐在路边,在岩石板上叮叮咣咣地雕刻六字真言。有个老太婆从自己的包里,抓点揉好的糌粑⑤坨,送到了你的嘴边。你湿漉的鼻翅儿嚅动,伸出舌头舔舐糌粑。“可怜的绵羊,你是被放生的,谁都不会伤害你,用不着害怕。”老太婆说着抚摩你的头。老太婆的手,轻轻地敲击你的背部,你顺从地向山坡上走去。我匆忙牵着绳走在前面,人们的念经声嗡嗡地在背后响起。
我突然想带你去小昭寺,让你拜拜觉沃米居多吉(释迦牟尼佛),争取来世有个好的去处。你顺从地跟随我,你的目光落在慈祥的神佛和面目狰狞的护法神上,一种胆怯的虔诚表现出来,身子微弓,步伐轻柔。我从你的眼神里,发现你是一头很有灵性的绵羊,相信你跟着我会积很多的功德,这些以小积多的功德,最终会给你好的报应。
你的身子很脏,羊毛都有些发黑,回到家我给你洗澡。
你在自来水管底乖巧地站着,银亮的水从你的背脊上迸碎,化成珠珠水滴,落进下水管道里。我赤脚给你打肥皂,十个指头穿行在茸茸的卷毛里,从项颈一直游弋到肚皮底,你的舒服劲我的指头感受着。水管再次拧开,银亮的水顺羊毛落下时变得很浑浊。我再次打肥皂,再次冲洗,你呀白得如同天空落下的雪,让我的眼睛生疼。唉,十几年前,桑姆还健在的时候,我都是这样帮桑姆洗头,桑姆白净的脖子也在阳光下这般地刺眼。那种甜蜜的时日,在我的记忆里已经空白了很长很长。此刻,我又仿佛寻找到了那种甜蜜。
这一夜我睡得很死,没有一个梦景出现。
(该小说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注释】①三宝:佛法中称佛、法、僧为三宝。②莲花生大师: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者之一,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③转林廓:拉萨第三圈转经圣道,绕拉萨市内转大圈,拉萨人称为“转林廓”。④ "玛尼"来自梵文佛经《六字真言经》"唵嘛呢叭咪哞"的简称,因在石头上刻有"玛尼"而称"玛尼石"。⑤糌粑:即青稞炒面,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我”梦见死后十二年都没有投胎的爱人桑姆的可怜形象,决定去布达拉宫为她祈祷,自然引出后文买羊放生情节。
B.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的手法,全文以“我”的叙事视角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买羊、带羊去转林廓等细节描写真切感人。
C.小说中“我”叙述时,人称转换巧妙,为叙写抒情服务,在饱含情感“对话”时用第二人称“你”,在客观叙述时称呼对方的名字。
D.小说写“我”祈祷爱人转世投胎,买绵羊放生,带绵羊转经并希望它有“好的报应”,反映了我的善良,同时也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小题2】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我”的形象。
【小题3】小说题目是“放生羊”,而“放生羊”也的确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但小说中始终不忘提到桑姆,这样写有哪些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