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要接受并欣赏一种艺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那就是需要逐渐地去适应,去熟悉,去习惯,去理解,这样,才能培养起对它的兴趣,引发起对它的爱好。接受并欣赏京戏,尤其需要这样一种过程。如果说任何艺术都有它特定的语言,那么以虚拟性程式化为手段、以写意为表现形态的京戏的特定语言,就是比较难以接受的艺术语言之一。观众要接受京剧,就先要使京剧的特定语言在自己心中有一个破译过程。这种过程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熏陶,才能慢慢习惯起来。
三十年代,抗战前戏剧界有过一次关于京剧的讨论。当时一般人多把京剧说成象征艺术。我认为这并不妥当。京剧的唱念做打,以及包括服饰、道具、布景等等在内的虚拟性程式化,不是公式化,也不是象征化,而是一种具有民族艺术特点的写意性表演体系。中国艺术讲究含蓄,讲究意会,所谓“意到笔不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等大量艺术格言,都是需要从写意这一特点出发才能理解,才能解释的。最明显的就是写意画,这是人人熟知的。如齐白石画虾、画鱼,并不画水。但通过虾和鱼的生动游姿,你可以感觉到它们是在水中悠然嬉戏。画师不画水,欣赏者可以清楚无误地感到水的存在。这就是通过写意手法取得的效应。中国戏曲的特点也是写意的。在戏曲舞台上任何写实的东西都变成实中有虚和以虚代实的写意性的表现。上楼不需要楼梯,上马没有真的马,《空城计》中诸葛亮站在一块幕布后,幕布就是高矗的城墙。司马懿带领的四龙套代表一支庞大军队。一桌两椅的简单道具,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作山,可以作门,可以作窑洞,可以作织机。这种写意性的虚拟性手法,打破了西方古典主义的三一律。舞台不受三面墙的拘宥,使时间空间有大幅度的回旋余地,可以自由舒展,舞台调度有了极大的灵活性。如果剧情需要,演员在台上跑圆场,就可以表示长途跋涉,经过了万水千山。两个演员在台上,不用布景隔开,就可以表示一个在室内,一个在室外,各自看不见对方。在京剧同一舞台上,无需凭借舞台装置,就可成为各种不同的处所,或为宫股,或为茅舍,或为通衢,或为荒郊,或为山林,或为河流,观众一看就明白,并且马上进入境界。现在有些京剧的改革引进话剧表演和布景,硬把写实的东西强加进去,结果就破坏了京剧以虚拟性程式化为手段的写意表演体系,变成了话剧加唱式的不伦不类的东西。
戏改是必须的。但现在各剧种都在改革,而改的结果却弄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像大家通婚,由不同家族变为一个家族。这一情况又好像各种不同品种、不同味道的西瓜,互相串来串去,都变成品种相同、味道一样的西瓜似的。用一句北京话来说,这叫“串秧子”。艺术的生命在于多样化。所有的戏剧变成单一的格调,那不是在发展而是在衰落。
(选自王元化《京剧札记》,有刪改)
【小题1】下列对“写意手法”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齐白石画虾、画鱼,虽然并不画水。但通过虾和鱼的生动游姿,就可以表现出它们在水中悠游嬉戏。
B.《空城计》中诸葛亮站在一块幕布后,这幕布就是高矗的城墙; 司马懿带领的四龙套代表 的是一支庞大军队。
C.演员在台上跑圆场,既可以表示上楼,也可以表示上马。两个演员在台上,不用布景隔开,就可以表示一个在室内,一个在室外,各自看不见对方。
D.在京剧同一舞台上,各种不同的处所一一宫殿、茅舍、通衢、荒郊、山林、河流皆可以不凭借舞台装置就加以表现。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京剧是一种象征化的具有民族艺术特点的写意型表演体系,这“写意”二字,抓住了京剧艺术的神髓。
B.京剧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语,不论是表演上的唱念做打,还是情节上的悲欢离合,都在同一个舞台空间里完成,却可以让观众觉得有无数个意境在眼前显现。
C.西方古典主义的三一律,要求一出戏的地点在同一个场景,舞台受三面墙的拘宥,所以演员的表演不能够做到自由舒展。
D.现在京剧的改革引进话剧表演和布景,写实的东西加进去,结果就破坏了京剧的写意表演体系,变成了话剧加唱式的不伦不类的东西。
【小题3】作者说:“戏改是必须的。”请根据原文,概括京剧改革的两个原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1 03:03: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的空间

周闻道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经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想家里既拥有阳光,拥有通风透爽,又拒绝霜露和飞蛾。有时就忘了,比如今晚。敞开的窗就像一个黑洞,漏出去的灯光很少,以致没跑多远,就被黑夜吞噬在路途,几乎看不出搏斗和挣扎的痕迹。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茶几、沙发、电视、浴房、席梦思,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随时都有可能倾覆,跌入万丈深渊,我感到迷茫和恐慌。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曾经久久盯着鸟的巢穴发呆。我家住龙泉山脉之头,房子被许多树和竹簇拥着,空中的鸟儿成了我们的友好邻居。我曾看见鸟儿构筑鸟巢的情景,那是一对美丽的画眉,也许正是新婚燕尔,总是在林间追逐、嬉戏,好像有无尽的快乐需要它们去缔结。突然间,雄鸟不见了,雌鸟似乎早就心中有数,并不惊异和寻求。它守候在一枝竹杈间,安静、深情,像一位盼君归来的新娘。不一会儿,雄鸟回来了,嘴里衔着一截柔软的草叶。雌鸟柔情地接过草叶,安放在竹杈间,用嘴和足理了又理。我这才明白它们是在修房子,心里竟有几分感动。几天之后,当我再次来到竹林时,一个毛茸茸的鸟巢,已经稳稳地挂在竹杈间。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来到竹林,只见几只幼小的鸟儿从鸟巢里探出身体,张开口,接食大鸟衔回来的虫子。眼前的情景让我感动万分。现在,我们修了房,进了城,走过的脚印渐渐被风尘淹没。猛然回首,才发现我们已经越走越远。

到达古罗马斗兽场,是在秋日的午后。天空清丽,没有欧洲大陆常见的艳阳高照,也不是川西平原旷日持久的阴沉忧郁,而是一种阴凉的晴。这古罗马的天,以一种特殊的阴柔之美迎接着我。曾以为斗兽场如竞技场一般,是一片平坦而开阔的场面。而呈现在我面前的却只是一片残垣断壁。规范有序的圆拱形外窗,左右合围,围成一个庞大的椭圆,上下重叠,一层一层,直上云霄。离椭圆壁很近,贴着残壁往上看,一种沧桑便与淡云连在一起。到了顶部,圆壁往外翻卷,卷出一溜浅浅的檐。许多阴阳交错的图案,精湛而优美,镶嵌在高高的檐上。据说,观看斗兽时,座位从下至上,便是地位的递增。

现在看见的最高处,是斗兽场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事实上,完整保留的不足椭圆的一半。坍塌是依次递进的,像一只硕大的圆筒,被人用了一把锋利的大刀,斜斜地使劲一劈,留下一个椭圆的斜口。

有位朋友来我家,打来电话,问我住在几层。我住的并不是最高层,至少还有两层在我之上。更为重要的是,透过窗口,就是这幢楼房的四周,还有许多楼层层叠叠。楼外有楼,天外有天。我弄不清楚在这个城市里,究竟哪幢最高,我自己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因此,即便是白天,天气晴朗,空间很大,我的视野也非常有限。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家”开篇,又以“家”结篇,既在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又在内容上加以强化,从而突现了文章的主旨。
B.文章以“踏实-悬空-迷惑-回忆—思考-感悟”的心理历程为主线,将多个似乎并不关联的材料片断有机地串联了起来。
C.“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这一比喻,反映了“我”被“悬空” 后不踏实与迷惘的心理感受。
D.文章突现了眼前古罗马斗兽场“断壁残垣”的景象,表达“我”对“地位”的思考 和“不知自己身处什么位置”的迷茫。
【小题2】联系全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小题3】文中的“悬空”一词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解放军这名国宝级院士离世 曾解开钱学森“密码”
据《解放军报》官方微博消息,国防科技大学原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同志因病于2017年12月6日中午12时逝世,享年89岁。
长期关注军工领域的小伙伴们可能知道,高伯龙院士长期从事激光陀螺研制,率先对激光陀螺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主持并研制成功有关激光陀螺原理样机、实验室样机等。我国第一个环形激光器,正是在他的带领下造成。
激光陀螺究竟有多重要?现代战争中,以激光陀螺为核心部件的自主导航系统,能使飞机、舰船、火箭、导弹等运动載体不依赖外部导航信息,不受各类通讯系统的限制,精确制导。这项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等极少数国家掌握。而创造这一佳绩的,就是高伯龙领衔的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团队。
这项高精尖的研究,最初起源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留下的两张小纸片。
上世纪60年代,在激光诞生后不久,“环形激光器”作为新型导航设备的核心,引起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当时,美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陀螺仪,引发了世界导航领域的一场革命。 钱学森以他对新技术的敏锐,建议国防科技大学开展激光陀螺研究,并将激光陀螺的大致原理写在纸片上,交给了学校一位领导。学校迅速成立由高伯龙、丁金星等13人组成的课题组,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激光陀螺研制。
在承担这项任务之前,高伯龙的兴趣一直都在理论物理研究领域,而非应用物理。放弃被自己视作学术生命的理论物理研究,转而从事应用物理研究,对高伯龙来说是最为痛苦而艰难的。尽管如此,他还是毅然决然投入到了研究之中:“真正的爱国应该是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利益密切结合。”
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显而易见:激光陀螺研制不仅集成了光、机、电、算等众多高技术,更涉及超高精度抛光、极低损耗镀膜、装配总成等尖端工艺。以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与工艺水平,这项研究简直比登天还难。
创业之初,团队什么都没有,“就连铁架子、点焊机、高压电源这些最基本的器材都是自己做的。”更为要命的是,他们连制作激光器用什么材料也不知道。但他们没有放弃。没有实验场所,他们把废弃食堂改成实验室;没有软件,就自己动手编程;经费不足,就利用废弃的材料自己造设备、搭平台。
最终,他们成功了。第一代环形激光器实验室原理样机,某型环形激光器实验室样机,一个接一个诞生。中国第一台环形激光器工程样机,也在1994年诞生。为了这最终的工程样机,近60岁的高伯龙重新当起了学生,开始自学计算机编程知识。
高伯龙对科学研究的严肃态度和严谨学风,也通过他的言传身教,深刻影响着他的弟子。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高伯龙衡量评价他的博士生、硕士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如今,他的诸多弟子已成为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研制领域新的领军人物和重要技术骨干。
高伯龙曾说过:“外国有的、先进的,我们要跟踪,将来要有;但并不是说外国没有的我们不许有。”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凭借我国科研人员的力量,独立自主研发先进乃至尖端科技,正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途径。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钱学森凭借对新技术的敏锐,催生了我国对激光陀螺的研究,而他对激光陀螺原理的大致认知,也为此项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B.在我国的科研条件和工艺水平还非常低的情况下,高伯龙毅然接受需要众多高技术和各种尖端工艺的激光陀螺研制任务,其精神令人赞叹。
C.1994年,年近六十的高伯龙开始自学计算机编程知识,为了中国第一台环形激光器工程样机的诞生,他重新当起了学生。
D.高伯龙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在人才培养上也言传身教、颇为用心,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培养和储备了大量人才。
【小题2】下列对这篇通讯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标题中“国宝级”“曾解开钱学森密码”等信息,主要作用是通过制造悬念,起到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
B.第一段简短发布高伯龙去世的消息,二三两段则简要概括了高伯龙院士的崇高地位以及他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所做的重大贡献。
C.激光陀螺是现代战争中自主导航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实现运动载体精确制导的关键,如果没有高伯龙院士,我国就不能掌握这一技术。
D.文中有几处引用了高伯龙的原话,直接表现了高伯龙院士的高尚情操和远见卓识,使人物形象更加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E.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了高伯龙工作和生活逸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和炫目的形式,朴实的文风与高伯龙院士的工作作风相得益彰。
【小题3】高伯龙院士身上表现了哪些优秀品质?请根据全文简述。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许行
女儿家对门住了一户黑人,只有一个老头子叫罗宾森。
这片100多户人家的公寓里,除了女儿和一家日本人外,住的都是白人。可偏偏就有这么一户黑人,而且黑得瘆人!脸上身上油黑油黑,就好像黑色“奔驰”的车皮,连胡茬子和脸皮都分不出来,通身只眼珠和牙齿有两处白的。看样子可能是非洲移民中那个最黑的品种。否则,没有黑到这个分上的。他身材不高,却粗壮得惊人,往那儿一站活像只狗熊。不到两周岁的外孙女,见着他连魂儿都没有了,惊惧地边瞅边往女儿身上靠。
“来,让我们做邻居吧,”罗宾森蹲下来笑着对外孙女说,“怕啥?我又不是只熊!”
女儿翻译过来,我和妻子都笑了。可外孙女还是直躲。
从他的眼睛和神态里可以看得出他对孩子的感情,我们抱着外孙女走得老远了,他还是呆呆地望着。
我们走过公寓的出口处,外孙女见标志牌上拴着几个气球,非常喜欢,盯着不走。拴气球表示公寓里有空房招租,我们当然不好随便摘下来一个给她。就在这时,罗宾森赶了过来,一伸手摘下来一个红气球。他是公寓办公室的工人。他举着红气球在外孙女眼前晃动着,说:“来吧,让我抱一抱,就把它给你。”
外孙女看着飘荡的红气球,着实喜欢得不得了,可让他这个“大狗熊”抱一抱,确实又有点害怕。
“让抱一抱吧!”女儿动员外孙女。
外孙女瞅着罗宾森直摇头。当女儿要把她递过去时,她竟“哇”一下子哭了。看来是宁可不要气球也绝不让抱。
这真让罗宾森泄气。他一看没办法,只好把红气球递给女儿,无可奈何地笑着对外孙女说:“唉,我真是一只熊。”我们又都笑。
好像还不太甘心,他又在那儿瞅了外孙女一阵子才走。
这片公寓住宅是在一片高低不平的林地上修建的,花木环绕,草坪衔链,环境相当幽雅、宁静。住户也多属文雅之辈,很少有高声喧哗的。这天,罗宾森门口却例外地有个女人超常地大声说了一些话。
我问女儿怎么回事。
她说是公寓办公室的人,斥责罗宾森把一只室内陈设的瓷瓶给打碎了,骂他是一只不会拿东西的黑色笨熊。
打这以后,很多天我们再也没有见到罗宾森。待对门搬来另一户黑人工人,我们才知道他已不在公寓打工,搬走了。
周六市内一家新的儿童玩具商店开张,大吹大擂地宣传开市减价三天。女儿开车拉我们一起去给外孙女买玩具。一到门口,有个一人高的大黑熊模型,立在一个木墩子上。那大黑熊两条后腿站着,两条前腿朝前伸着,做人的形态稳稳当当立在那里,很是吸引人。许多孩子围着观看,笑闹。商店老板也真会别出心裁。
我们也走过去,细一看,哦,眼珠子还在动弹,原来是个活人化装的。不过,外孙女却把他当成了真熊,又好玩,又害怕,不住用手指着嚷:
“熊!熊!”
不一会儿一阵铃声,从商店侧门走出来一个马戏小丑,替换了“黑熊”。未曾想“黑熊”下来后,竟朝我们走来。
“哈啰!”他向我们打了个手势,随即对外孙女说,“这回你看我是不是只熊?”
啊!原来是罗宾森。
这回他没有笑,我们谁也没有笑。
【小题1】结合作品,简析罗宾森这一人物形象
A.(4分)
【小题2】最后一段“这回他没有笑,我们谁也没有笑”,这两句话有何意味?(4分)
【小题3】作品以“熊”为标题,分析其妙处
A.(6分)
【小题4】中国小小说最高奖——金麻雀奖,在授予许行的评语中写道:“许行的小小说来自岁月沉淀下来的记忆,以今天的意识重新洗印和诠释,陡增一种逼人的鲜活和光彩。”一位评论家在读了《熊》这篇作品后也不禁感叹:“看到罗宾森,就如同看到了我们自己。”罗宾森的遭遇引发了你对生活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作品《熊》,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8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也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摘编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
材料二:

材料三:
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教育是非常严肃的一个话题,它关系个体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种教育模式要行稳致远,其核心要件当然是人才。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课。好的课程一般都有好的学习体验。有好的学习体验,才会受到学生欢迎。我们希望寓教于乐,可是别忘了,寓教于乐必须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应该是内容,乐应该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二者既不可偏废,其地位也不可颠倒。现在,我们有些在线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眼睛里只有人民币,没有人民和底线。它们不是在诲人不倦,而是在“毁”人不倦。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摘编自文峰等《给教育产业戴上质量“紧箍咒”》)
材料四:
除了中国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之外,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现出来,如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应对雅思、托福、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不再只是呈现、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比如,当课程后台大数据显示,在课程进行到某一时段时,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做出了暂停或回放的动作,那么可以就此了解课程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摘编自丁雅诵等《在线教育,打开你的知识空间》)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前沿技术的使用,使在线学习不再是通过看录像的形式进行,具有了更好的教学互动和体验,教师授课效果也更好。
B.在线教育要更上一个台阶,就不能是冰冷的机器人教学,而应处理好教学内容、受教育者特点与需要、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
C.从材料二提供的数据看,2011 年起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7 年突破 2000 亿大关;其 中 2012—2014 年的增长幅度较大。
D.在线教育可以结合课程后台大数据的分析,更准确地确定课程的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二可以看到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规模逐年扩大,这与其具有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等特点,从而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密切相关。
B.“教”和“乐”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做到寓教于乐,给学生好的学习体验,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C.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一味追求金钱的教育机构,可能会给学生好的体验,但由于教育底线的缺失,也在毁掉学生。
D.互联网教育给教育带来了显著变化。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不断涌现,使在线学习实现了时空的突破,并丰富了教学环节。
【小题3】当前网络在线学习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久前,已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贴上了一个恐怖标签——“类SARS”病毒。尽管它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世卫组织发言人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世卫组织在声明中称,自从2012年发现这种新病毒后,很多感染者都表现出了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难,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未知的是这种新型病毒是怎么出现,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
瑞士科学家的报告指出:“日前,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更易于侵入人体,其复制能力高于曾造成极大恐慌的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
“目前多个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病毒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近年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中的一个,“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2009年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以及这次高致死率的新型冠状病毒,无一例外都是动物宿主体内的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虽然与2003年报告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都能够引起严重疾病,且呈现出高病死率,但SARS冠状病毒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然而,自去年9月在沙特首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以来,世卫组织共收到成员国通报的确诊病例34例,至少18人死亡。“这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局限于中东地区,存在人人传播的可能性,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与地区均存在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谭文杰说。但他也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近期不会在人类中引发大规模感染流行,“目前尚无证据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备持续和稳定的人际传播能力,且病源已明确,快速实验室诊断方法也已建立,世界卫生组织各成员国已采取了加强监测、检测与宣传等防控措施,病例接触者及普通公众感染的风险较低。”
(摘编自李颖《“类SARS”病毒到底有多厉害》)
【小题1】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冠状病毒又叫“类SARS”病毒,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二者有明显区别。
B.新型冠状病毒复制能力高于SARS病毒,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
C.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一样,都是近年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之一。
D.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相比,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后者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小题2】(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病毒感染者都表现出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
B.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
C.谭文杰指出: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D.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于其宿主细胞内,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一旦传染给人类,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卫组织在声明中表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出现的、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还是未知。
B.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不会使宿主患病,但当其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时,人类由于对其缺少免疫力,便会因此而患病。
C.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人传播的可能,各地均有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但近期不会在人类中引发大规模感染流行。
D.目前尚未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备持续稳定的人际传播能力,且病源明确,能诊断能防控,病例接触者及普通公众感染的风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