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并且更加具有世界意识。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社会情绪。比如,自卑自馁情绪有之,“牢骚太盛”情绪有之,懈怠散漫情绪亦有之。这些社会心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消极影响。如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心态必须强起来。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社会成员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饥寒交迫”变为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缘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现在正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在这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心态。
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新时代,自尊自信源于深入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它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看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拒绝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也不妄自尊大,拒绝其他文明优秀成果。只有清醒认识我国历史走向、准确定位我国历史方位,才能更加自尊自信。只有不断增强自尊自信,才能更加敢于正视自身不足、敢于承认别人长处,进而取长补短,更好迈向伟大复兴。
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理性平和就是冷静全面看待事物,不为不良情绪所左右;就是辩证客观分析问题,不偏激也不片面;就是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新时代,理性平和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坚定信心,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同时牢牢把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变”;科学把握强国建设是“长期进行时”,积极应对“四大挑战”、克服“四种危险”。理性平和,才能拨云见日抓住本质,才能去蔽除障获得真知,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新时代,心态强起来才能更好服务于强国建设,才能更加专注奋发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一些不良社会情绪不能改变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但也要及时修复。
B.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发展实际正相关。
C.社会成员的情绪基调、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
D.与“强起来”的新时代匹配的社会心态需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专注奋发。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总体状况的一分为二的分析,引出观点,针对性强。
B.文章二三段按一般到具体的思路,阐述了社会心态和当代中国心态强起来的重要性。
C.文章四五段论述了使心态强起来的两点意见,字里行间情理充盈,理性却不失自信。
D.文章采用并列的论证结构,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逻辑清晰严密,条理性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是否具有世界意识来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越来越重要。
B.社会心态既反映一个国家国情的现实性,也体现其历史命运、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C.新中国日益“强起来”的显著标志是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的社会心态。
D.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让心态强起来是强国建设的必做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8 10:03: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流放地①
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②人,坐在岸边的篝火旁。谢 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挺硬朗,这时已醉醺 醺的了。
鞑靼人生了病,很难受,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谢苗说。 “不好,不好!”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在家乡,完全不是这样的 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总有一天你会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 过上这种生活!’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 间摆过去渡过来。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也不是出 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主管的儿子。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礼服。可现在,我把 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 能过上这种生活。当年,我从俄罗斯发配到这里,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上帝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完就走啦。
鞑靼人带着憎恨对谢苗说:“上帝创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兴,要人伤心,要人忧愁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来。红 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所有这一切或许实际上并 不存在;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
天亮了。正下着雪。 “喂!”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谢苗说。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谢苗叫他瓦西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睛望着一处地方发 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像没听见似的。谢苗用肚子压 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也照样能生活。活得下去的!”
大家都笑起来。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几个船 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不暖和!”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门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他们怕冷,懒得 去关门。
“我挺好。”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外面传来狗吠似的呜呜声。 “这是什么声音?谁在那儿?”“是鞑靼人在哭。” “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习惯的!”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一八九二年五月八日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注】①一八九一年,契诃夫抛弃了托尔斯泰的“勿抗恶”的哲学,他理性地认识到,托尔 斯泰的哲学只是空想而不能实行的高尚的忍受哲学,对于现实不适用。契诃夫反托尔斯泰哲学而写了小说《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②鞑靼:俄国境内少数民族。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肯定了后者,否定了前者。
B.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肖像、动作、神态等描写,给谢苗起外号“明白人”有讥讽之意。
C.小说叙写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凄苦的状态, 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D.谢苗知道要适应流放地的生活,多次对年轻鞑靼人好言相劝,年轻鞑靼人虽然憎恨他,但对他的帮助还是非常感谢。
【小题2】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全文,探析作者这样结尾的意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有的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

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出入机场、车站,甚至住店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经泄露。人们早已经使用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

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隐私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译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普通用户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等信息。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仼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

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和被坏人利用。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如此重大的事项,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仅不能相信他们的诚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能力,近年来出现很多知名站泄露用户身份认证信息的案件,这些企业是有诚信的,但防护能力不够,就被黑客抄了家。

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的让渡出去。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你不给它提供数据,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

但内容信息即使让渡,也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的原则。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使用滴滴打车APP时,我们个人用车的车型、时段、路线、费用等信息会上传到滴滴公司的服务器,海量的信息形成了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这个统计结果归滴滴公司所有。

我们每个人都为这个统计结果贡献了九牛一毛的数据,例如和平小区每月平均叫车量为500人次,住在和平小区的您为这个数据做了贡献,但您在和平小区叫车这个信息的所有权是您的,未经您的授权,滴滴公司不能使用。

有次我老婆用我的笔记本电脑搜衣服,隔天我去办公室指导学生,一打开电脑,浏览器就给推送了大量蕾丝边女式内衣,还特别标明这是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未经用户授权,商家不应该搜集用户的喜好习惯。即使搜集了,那也只能用作统计分析的原始素材,而不应借此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这违反了“个人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利用”的原则,是人工智能的滥用。

(摘编自新浪《人工智能语隐私保护》)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社会中,我们都习惯了做透明人,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使我们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个人隐私权都不复存在。
B.人工智能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不能为发展而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即隐私权,应正确把握好发展方向。
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否则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D.人工智能通过你提供的数据,依靠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等环节,来实现为你精准服务的目的。
【小题2】下列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列举今天人们的私人信息或被动或主动地泄露的现象,进而提出人工智能如何正确发展的问题。
B.文章把普通用户的信息分为“身份认证信息”和“内信息”,逐层阐述人工智能如何做好保护隐私工作的问题。
C.文章重点阐述了普通用户内容的保护问题,让读者明白“内容信息”的保护其实比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更重要。
D.文章末尾举作者的爱人用他的电脑搜衣服的例子,指出商家通过侵犯人们“内容信息”的所有权来精准营销的现象。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作者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使用者应该如何保护好人们的个人隐私?

同类题3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提升文创竞争力有必要“两头走”

①故宮又上了头条——因为预约“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的人数过于火爆,故宫官网被网友“瘫痪”了。近年来,故宫在文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故宮文创携手世贸以“快闪店”的形式登陆上海,独特的展览形式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故宮的做法给上海打响文化品牌、提升文创竞争力,可以带来不少启示。

②21世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从综合竞争力演变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构建城市品牌成为挖掘城市内在价值、在城市竞争中实现差异优势的重要举措。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拥有独特的文化特质和资源,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在此汇聚。改革开放以来,也创造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文化产品。但冷静来看,上海现有的文化产业链是不完整的。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文化与品牌断裂、文化与大众割裂,导致上海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上缺乏足够多的核心竞争力。

③如何做出真正有内涵、能推广的文化品牌,如何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城市文化品牌?结合现实挑战,有必要“两头走”:一头做精做深,尊重传统,提升文化文艺价值;另一头与市场对接,把传统和当代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老百姓更接近艺术,更愿意体验文化。

④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要尊重传统,并将其内涵进行充分阐释和挖据。这就需要通过作品、人、环境三大要素来实现,即通过作品本身内涵的挖掘、文化工作者思想引领的加强、科技文化融合手段的环境支撑三个要素来实现。

⑤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并以建筑、路名、符号等形式将各种故事隐藏于上海城市的各个角落。这正是精品创作的直接源泉。同时,对经典作品再创作也是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可以看到很多致敬经典、追缅先烈的作品。

⑥古往今来,文化都是靠匠人精神传承的。匠人精神之于文化,是引领和指导,更是生根发芽的根基。杨致俭古琴制作技艺工作室就是一个例子。

⑦从深层次来看,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的技术革命与200多年之前的工业革命有着本质区别。它是建立在互联网逻辑基础之上的信息革命,而信息态的虚拟价值恰恰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文化与科技融合,本质上是创意与创新融合,是以科技推动创意的质量和产业化。技术能够提升文化创意设计的表现力和创作力、提高创意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这在影视制作、游戏、会展、广告、主题公园、建筑设计等行业尤为明显。

⑧文化品牌的另一头应该与市场对接,把传统和当代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海存在一批质量过硬的文化品牌,如许多老字号产品过硬,但缺乏将产品推向更大市场的契机;不少演出院团拥有好的文艺作品、文创产品,却缺少能够帮助这些好作品、好产品实现产业化的人才,更缺乏能够挖掘和提供这类人才的机制和平台。

⑨文化品牌的打造,在关注内涵提升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市场、受众的需求及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加何将文化创作与现代文化消费整合是文化领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从对外传播角度来看,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京剧和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如果想扩大文化品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影响力,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产业化:要实现文化上的自我突破,也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产业化。

⑩日前,文化产业化的首要发展目标是使文化产业回归市场本位。而要让文化产业回归市场本位,首先要靠人才、不仅要引进好的创造型人才,而且要培养和引进具有营销、广告、中介、经营等相关能力且能把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源转化为畅销产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文化和市场需求的纽带,是文化产业大众化的关键。

⑾平台也是一个关键要素。平台是将创作、表演、企业、媒体、受众嫁接在一起,生产出市场喜闻乐见又兼具实用价值、审美价值的产品,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关所在。在这一方面,上海民营院团的发展正在提供借鉴和经验。它们的创作活力和创作质量深刻带动了艺术潮流,体现出强劲的市场爆发力。特别是,一些年演出场次破万的数据,更说明它们受到了不同群体的喜爱。

⑿就发展模式而言,平台资本的多元化也是成功的基础要素。国家艺术基金的注入、大企业的投资和众筹赞助,多元化的“输血机制”使得民营院团的发展拥有强劲势头以及后劲。

⒀文化要活起来,还需实现不同文化资源之间、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等的嫁接,这就要有完善的机制作为保障。上海的张江文化创意园区就是典型的机制带动文化产业发晨的案例。在张江文创区,探索、钻研、合作是三个明显特质。前两者意味着对市场的把控与前瞻,后者则是文化资源的整合与重构。

⒁在做活做新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不能把精品化和大众化割裂开来。精品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只有具有真正文化内涵的作品,才能被老百姓所认可;大众化是精品化的检验,只有老百姓易于接受的文化作品,才能长久地流传下去。我们要通过精品化将当代作品转化为经典作品,再通过大众化、市场化将经典作品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经济价值,又能满足老百姓的精神追求,从而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选自《解放日报》2019年2月26日)

【小题1】第⑿段中的“输血机制”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上海有一批老字号文化品牌尚未与市场对接。
B.提升老字号文创竞争力的关键就在科技人才。
C.现有机制对老字号文创竞争力的提升有待完善。
D.打造文化品牌必须及时关注市场的需求与变化
【小题3】下列选项中,根据最后一段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具有真正文化内涵的作品老百姓也有可能认可。
B.当代作品精品化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C.只要有文化品牌的精品化就能实现文化产业的价值。
D.提升文创竞争力必须先走大众化,然后再走精品化。
【小题4】结合文意,列举一个“文化产业回归市场本位”的成功例子,分析其成功的主要因素。
【小题5】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 夏

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气。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的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手禁不住要伸出去握住什么。这个多么重要,在我表面生活的背后,意识到自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一直活在心里。

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那与我失之交臂的时光和旧梦,充满恍惚怅然的珍惜之感。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思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

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的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疲惫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灵活。

我对实际生活中过分热络的友情,对虚拟世界激情的可靠性一直保持平和的怀疑态度。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手指一次次触摸熟悉的键盘,心里充溢着更新鲜更深刻的感动和疼痛。忽然的,想起海子的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小题1】文中作者说“非常遥远的幸福”,为什么说“非常遥远”?
【小题2】请概括出作者眼中的现实生活和他理想中的生活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3】请写出你对文题“我们这么近,我们这么远”含义的理解。
【小题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中作者一再提到“梦”,这些梦,似乎是孤独的旅行者吟咏的悲凉的歌,传递给读者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B.“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对心灵的重要性,它能带给人清凉慰藉。
C.本文从《瓦尔登湖》写起,以梭罗为线索贯穿全文,用细腻的笔法书写自己的感受,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D.文章引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海子的理想有力地衬托了作者的理想,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强化了情感。
E.最后一段写出作者为自己能与梭罗等对话而欣慰,为自己在这纷纭的尘世中仍能用文字表达心中的感动与疼痛而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