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墨子名翟,出生于春秋末战国初,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和军事家。他早年学习儒术,因不满周礼的繁文缛节,自创学派。墨儒的区别在于,墨子之学出于夏礼,孔子之学出于周礼。他们同样都尊尧舜,同样都有很高的道德追求,墨子于《诗》《书》之教,也颇有修养,他反对的只是形式化的礼乐。
《吕氏春秋》记载:“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墨子师徒组成了宗教性与政治性的社团,集体奔走于齐、鲁、宋、楚、卫、魏诸国之间。孟子也不得不肯定“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家有“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的侠义精神,多勇武之士。
墨子思想十分丰富,主旨乃“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就其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兼爱、非攻、天志、明鬼等十大主张而言,乃以兼爱为本。这些治国方略是为救治列国社会病态而准备的,要因时因地制宜。墨子教导弟子,到列国去,若该国昏乱,则提倡尚贤、尚同;该国贫穷,则告诫节用、节葬;该国享乐腐化,则宣传非乐、非命;该国淫僻无礼,则强调尊天、事鬼;该国掠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墨子以爱人若己、为人犹为己的“兼爱”思想解释仁德,把“兼相爱”看成是“仁者”所追求的最高道德观念。
墨子反对战争,反对亏人以自利,提倡“兼相爱,交相利”。所谓“兼”,即每个人都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说文解字》释“兼”为“并”,即隐喻平等之意。“兼爱”不同于孔子的“仁爱”。儒家“仁爱”是有差等的爱,如对父母的爱与对兄长的爱不同,对自己父母的爱与对别人父母的爱不同。儒家主张从亲情出发,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强调个人生命体验的过程,“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最后达到“泛爱众,而亲仁”的境界。墨子的“兼爱”则是“爱无差等”,也就是说,他要求人们对别人的爱与对自己父母、亲人的爱没有差别,一视同仁。“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这是墨子的治国之道和理想社会。
墨子以兼为善,以兼为仁义,其“兼爱”的背景是“互利”。“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他实际上主张“己所欲,施于人”,但从互利互惠的角度讲,则融合义利,易被小生产者所接受。他劝诫“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盼望建立一个“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的公平合理社会。这其中含有对王公大人骄奢淫逸的不满,控诉了争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劳动者要求自食其力、过安定生活的愿望。
(摘编自《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兼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爱”是一种爱人若己、为人犹为己的思想,在墨子眼中它是“仁者”追求的最高道德观念。
B.“兼爱”暗含平等之意,要求每个人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对别人与对自己的父母、亲人一视同仁。
C.互利是“兼爱”的方式,从互利互惠的角度来说,墨子的主张融合义利,因此易被人们所接受。
D.“天下兼相爱则治”,“兼爱”是墨子的治国之道,他期盼能由此建立一个公平而合理的理想社会。
【小题2】下列对“儒家”“墨家”异同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墨之学都出自于“礼”,但是在后来墨子却因不满周礼的繁文缛节,转而对礼加以反对。
B.墨家崇尚侠义精神,多勇武之士,但是墨家弟子同儒家弟子一样,都用仁义之术在天下施行教导。
C.儒、墨两家弟子皆遍布天下,墨子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列国不同的社会病态准备相应的治国方略。
D.儒、墨都主张“爱”,墨子讲“兼爱”,是爱无差等;孔子讲“仁爱”,是推己及人、有差等的爱。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早年学习儒术,孔墨之徒都注重仁义之术,孔墨两个学派也都尊崇尧舜,有很高的道德追求,由此可见儒墨两家是一脉相承的。
B.墨子的思想十分丰富,以兴利除害为主旨,但“尚贤”“尚同”等十大主张则以“兼爱”为本,这是他思想的矛盾之处。
C.墨子劝诫他人,有力气的要赶快帮助别人,有钱财的要努力分给他人,有道的人要勉力教育他人,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
D.墨子认为治国者不能不鼓励人们互爱的原因正是兼爱是一种平等、无差别的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2 04:12: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烛之武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景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一个让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在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齐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小题1】下列属于烛之武年老仍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
A.他爱发牢骚,当郑伯听从佚之狐的举荐请烛之武出面解围时,他还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他有超世之才,但安于平静的生活,不想过问政治。
C.他的官职太小,难以被郑伯发现。
D.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嫉妒。
【小题2】文章引述了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论证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B.运用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的例子论证烛之武是一个心存高远的爱国者。
C.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论证烛之武身处逆境而不自甘寂寞,而是时刻准备寻找“一鸣惊人”的机会。
D.运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主要是表达作者对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
【小题3】烛之武的例子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适时的牢骚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会为自己争取到机会。
B.能言善辩也是一种能力,平时应注意自己的口才训练,有时口才可以解救危难。
C.身处逆境要不言放弃,要时刻准备,蓄势待发。
D.有才有德的人才是令人们敬仰的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走正门(王春迪)

①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②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③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④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⑤海爷却说,不可。

⑥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⑦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⑧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⑨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⑩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⑪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⑫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⑬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⑭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⑮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⑯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⑰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⑱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小题2】小说第③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
【小题3】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陶诗的自然美

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朱嘉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

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正如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在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时光的流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催”人老的四时,都被赋予了生命。掷字、待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去去转欲速”,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越快;“前途渐就窄”,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这些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如果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

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清人潘德舆《养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评论。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语出《文心雕龙》)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
B.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C.陶渊明即使描写寻常景物,也带有盎然生趣,这与其诗和生活完全相融有关。
D.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作品讲求对偶辞采,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旨在阐述陶诗的自然美,并从取材、语言、说理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
C.由潘德舆的话可知,陶渊明能从万物之中体悟哲理,并能把它写成诗句。
D.文章按“总—分—总”展开,先总说风格,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升华。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
B.我们在陶诗中很难看到雕琢的痕迹,既因为陶渊明写诗力图朴素,也因为其技巧圆融,作品浑然天成。
C.元好问评价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可以看做陶诗自然、朴素、淳真风格的一个注脚。
D.陶诗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的境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文学进入2.0时代
网络文学进入2.0时代,一是内容的精品化,二是产业形态的融合化
中国网络文学经过20年发展,不仅成为中国文学新力量,开辟出中国文学新场域,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已经跟美国好莱坞电影、韩国影视剧、日本动漫并称为世界四大流行文化。弱冠之年如何端正方向、继续成长,实现自身迭代升级,成为摆在网络文学面前的重要课题。
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在中国落地生根,网络文学也应运而生。键盘加屏幕的创作方式和便捷传播途径,成功吸引一批曾受限于传统文学门槛的爱好者。它们的写作初衷大多在于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凭借对生活的观察体悟和脑洞大开的想象力,在网络论坛赢得读者追捧。伴随付费阅读模式的出现和成熟,网络文学平台和网络作家呈现爆发式增长,据《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网络文学作者多达1400万人,读者规模突破4亿,但是,随着市场需求急剧扩张,不少从业者心态开始浮躁,以套路化创作快速获取商业回报。这些作品虽然“多、快、爽”,但是缺少文学的本质与内涵,失去对文字和艺术的敬畏之心,成为典型的快餐文化。严重者甚至剽窃抄袭,违法违规。去年,多名作家联合起诉某作品抄袭事件,曾引起社会热议。与此同时,影视改编也在对网络文学“涸泽而渔”,为快速收割网文作品在衍生层面的收益,蜂拥而至,匆匆上马,不乏买椟还珠式的编造,受到读者与观众双差评。这种做法不仅伤害网文作者、文学平台及众多读者感情,也严重阻碍中国网络文学发展。
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的付费订阅用户出现增长瓶颈,影视改编热潮也让市场对好作品怀有更高期许,在这双重压力之下,网络文学亟须走出野蛮生长阶段,进入更健康有序的成长阶段,拿出更有分量的作品,迎接更高规格的挑战。或可说,网络文学走过初期发展的20年,正在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用来标记这个2.0时代的,一是内容的精品化,二是产业形态的融合化,这将使网络文学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应该聚焦好内容的培育。在整个文化市场以精品内容为王的大背景下,网络文学也不例外。什么是好内容?我以为,对网络文学来说,好内容的标准就是读者喜闻乐见和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所以应当引导网络文学作家创作更多表现真善美、生动反映时代生活的作品,把网络文学从单纯娱乐消费的倾向中扭转过来,向正能量与喜闻乐见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网络文学的“网络”二字并不意味着价值观的赦免,只要是文学,它所承担的价值引导功能就不会变。而且,网络文学因为其非凡传播力,在正能量传播引导上大有可为。
其次是融合发展。网络文学应该携手传统文学,构建全新的内容生态,融合共生,进一步推进产业整体升级。网络文学需要传统文学在内容上的滋养,借鉴其创作规律和手法,通过扎根现实的生活观察与体验,创作出有思想、有内涵、有高度的好作品,提升网络文学的创作及审核标准,为衍生做好铺垫。与此同时,传统文学也在实现互联网化,打通线上线下壁垒,让好内容更快速、更精准、更便捷地到达更多读者,使之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当前,许多互联网企业也看好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建立起诸如阅读平台和IP联动平台为基础的综合型基础设施体系,将业务围绕在服务读者、作者及合作伙伴来展开,未来的文学产业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商业模式将更加成熟。
内容精品化和产业融合化紧密相连,无论是文字还是其衍生的影视、游戏等,好内容才是支撑网络文学成果转化的核心元素,反过来,产业融合又给优质内容立足舞台中央提供绝佳机会。纵观历史长河,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从萌芽到成长再到壮大的过程。网络文学在经过读者和市场淘洗与磨砺后,必然会转向精品内容和融合发展道路上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精神食粮,也将再次激活文化市场的活力与能量。这个过程会很漫长,需要所有从业者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携手推动网络文学2.0时代的新发展。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历初期成功后,网络文学在作者、作品本身及影视改编等方面出现了问题。
B.“好内容”需要网络文学从娱乐消费中解脱出来,体现积极的价值引导功能。
C.内容精品化和产业融合化将使网络文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
D.网络文学“融合发展”就是借鉴传统文学的创作规律和手法,推进其产业升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阐述了网络文学进入2.0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B.文章分别阐述了网络文学进入2.0 时代的两个标记,并对二者进行对比论述,具有辩证性。
C.文章以现阶段网络文学面临的问题为前提,论述了网络文学如何走出野蛮生长的办法。
D.文章在论证“产业融合”时分别从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和互联网企业三个方面层层展开。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网络文学成为世界四大流行文化之一,证明了中国的网络文学已走向世界。
B.网络文学创作如果与商业行为联系得特别紧密,那么它就会慢慢堕落,乃至消亡。
C.只要网络文学在写好内容和产业融合的道路上不断壮大,文化市场就能永葆活力。
D.网络文学的传播力优于传统文学,所以网络文学能在价值观引导上发挥更大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98%的受访者2017年有出游意愿,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旅游消费已经成为国民的重要支出部分。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的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如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包括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的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雾霾等污染因素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调查显示,除了领略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体验医疗教育等服务和资源、躲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1%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编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

材料二

年份

旅游人次

旅游收入(单位:元)

2016年

3.02亿

3651亿

2017年

3.44亿

4233亿

2018年

3.86亿

4750亿

 

近三年国家旅游局关于春节假日期间国内旅游市场的统计表

材料三

建设好慢游基地,让游客尽享“慢游”乐趣。最佳慢游旅游区呈现“众星捧月”的空间格局。经过多年的有,贵州旅游已经形成了若干个明亮的“月亮”,如黄果树、荔波大小七孔、西江苗寨、镇远古城、百里杜鹇等,但是这些“月亮”缺少“众星”产品的陪伴,游客当天看完,当天离开,而无法实现对周围辐射型的消费。贵州是“国家公园省”,山地度假、乡村度假、气候度假等资源优势突出,处处有美景,既有诸多区域的“小月亮”,也不缺少捧月的“星群”资源。因此,加强“伴月星群”的打造是建设慢游产品的基础エ程。要树立大游区概念,依托核心度假基地,综合利用周边文化、生态、环境等资源,把景点串成景区,打造品牌慢游旅游度假区。

实施“众星捧月”エ程的关键之一是对“月亮”和“星群”的识别与筛选。作为区域慢游度假基地的“月亮”应该是以城镇为依托的大型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它应具备以下特征: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住宿条件、丰富的夜间产品、康益的人文环境。基于度假需求的慢游产品,“星群”应具备以下特征:依托慢游度假中心,拥有发达的辐射型短线游,时间上能满足“深度”和“休闲”的需要。

(摘编自《打造贵州“快旅慢游”产品体系》)

材料四

今年春节返程最堵地方无疑是海南。到目前为止仍有超过万辆外地车辆滞留海南。从大年初三开始,受十年未遇的罕见大雾天气影响,琼州海峡反复停航。

事实上,前些年春节期间,海南的一些热门景点游客蜂拥而至,人挤人,人挨人、大堵车的现象频频出现。照理说,海南是离岛,有多少车辆进入海南,港口方面能够充分掌握,这就为限流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优势。未来,有没有可能针对这些车辆进行限流?如何限流才会确保更好的旅游体验,不至于堵在囧途?特别是,根据气象特点,琼州海峡每年12月至3月雾较多,且多为平流雾,是否应该为极端天气的可能发生留足运力余量,根据运力的余裕程度来考虑接待游客的数量?这些课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摘编自2018年2月“央视新闻”)

【小题1】下列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立大旅游区概念,布置好“众星捧月”的空间格局,建设好慢游产品的基础工程,是打造贵州“快旅慢游”产品体系的重要任务。
B.自然环境优美,夜间产品丰富,人文环境康益,以城镇为依托的大型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是区域慢游度假基地的“月亮”应具备的特点。
C.拥有发达的辐射型短线游,时间上能满足“深度”和“休闲”的需要,以慢游度假中心为依托,是区域慢游度假基地的“星群”应具备的特点。
D.贵州是国家公园省,山地、乡村、气候等度假资源优势突出,只是欠缺了周围辐射型的消费资源,以至于“月亮”尚好,“星群”不足。
【小题2】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表明我国居民外出旅游的意愿持续高涨,材料二的数据从另一侧提供了有力的印证。
B.材料一、二用数据讲事实,材料三、四用分析说原因、揭本质、提解决方案,围绕“旅游”这一话题展开阐述。
C.四则材料依次是调查报告、数据统计、新闻评论、分析报告,都遵循了以事实为基础的原则。
D.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人们的旅游与生活的需求密切相关,人人都追求与品位、有内涵、服务优质的出行。
【小题3】上述材料对我们做旅游规划应有一定的启发。假如今年春节你将与家人外出旅游,你们的旅游目的是什么?你会选择哪里?请立足文本根据主次阐述这样选择的原因。
旅游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目的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