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隋代上元节:百姓狂欢节
①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史上的上元灯节楚一个最为独特的节日。从汉代起,平时严格“禁民夜行”的规定每至上元节时便有所宽疏。守卫宫城弟军将“执金吾”,在正月十五日夜.可破例弛禁“放夜”,允许一些官方和民间的习俗活动进行,“元宵不禁夜,自汉始”。这一做法后来被一直沿袭下去。因而,“金吾不禁夜”,是上元节独享的特殊待遇.这是很早即被官方趴可的一个节日。隋代的上元节,节日活动变得丰富并走向成熟,为后世的节俗奠定了形态。唐代的上元节假期为三夜,北宋刚延为五夜。皇帝还亲自主持观灯仪式,南宋时延为六夜,迨至明朝时,更延为十夜。。
②另外,上元节中全民广泛参与弟程度、节庆弟盛大规模,亦非其他节日可比拟。更重要的是,上元节是一个很特别弟大众百姓们可以肆意恣纵,欢腾戏虐,百无禁忌的日子,其 勇气可嘉地颠覆着皇权专制时代的社会生活准则,在正统文化的挤压中,创作出一个平等、自由、欢乐、开放的真实而又虚幻的自我世界。大众狂欢的背后,潜藏着的是诸多的天性与本色,挑战与叛逆。节俗中的“男为女服”,“男女混杂”,“无问贵贱”,以偷为戏等,无不是对传统礼仪准绳极大的背离与反讽。在这些出格越界行为的背后,跳跃的是被日常生活规范压制却渴求挣脱的生命本真。
③尤其是女子,在此中获得极大的身心自由,她们平时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束缚,行为收敛。此时却可借上元灯节之俗,“服靓妆”,打扮得光鲜漂壳,大大方方走出家门,与男子一样肆意尽欢。由于女性的加入和自主,因而一些美好的浪漫情事也由此发生。诸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的纯情相约以及“破镜重圆”的动人故事,都是在上元节这一特殊情境下而孕生的。
④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载,宋时,贵为高官之妇的司马光妇人在上元夜也妆扮一新,要出门观灯。守旧派司马光不太赞同,说:“家中点灯,何必出看?”他夫人答:“兼欲看游人。”可见在上元之夜,女子出游理直气壮,赏灯观人,都没什么不对,节俗所致,司马光也无可奈何。
⑤正是由于上元之夜的开放和狂诞,对多种欢乐行状的弛放,虽保守人士主张禁绝之声未断,但直到清代,元宵灯节依然以其健强的生命力,风光不减,欢闹如如故,大众也在一反常轨的嬉游放纵之中,舒展压抑和身心,获得越轨的愉悦与逾矩的欢乐,在人性的复苏与释放中,回归自我,润泽生命。
(摘编自《博览群书》)
【小题1】下列不属于上元狂欢始终未被禁绝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大众在嬉游放纵之中,舒展了压抑和身心,获得了人性的复苏与释放。
B.上元夜开放狂诞,多种欢乐行状得到驰放,百姓可以欢腾戏虐,百无禁忌。
C.上元灯节群众参与广泛,规模盛大,是很早就被官方认可的一个节日。
D.上元夜肆意恣纵的背后,潜藏着的是诸多的天性与本色,挑战与叛逆。
【小题2】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由于上元夜女性的加入和自主,才孕育了文学作品中许多美好动人、浪漫纯情的故事。
B.汉代上元夜期间,允许各种官方和民间的习俗活动进行,女子也可以像男子一样肆意尽欢。
C.隋代上元灯节活动丰富并走向成熟,为后世的节俗奠定了形态,并对后世产生了长远影响。
D.上元夜弛禁“放夜”的做法能一直沿袭体现了历代统治者对百姓自由、平等的关心和重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元节中民众参与的程度、节庆的盛大规模,肆意狂欢的程度均非其他节日可比。
B.汉以后各朝都例行宵禁,遇重大节日则特许“放夜”,这并非上元节独享的待遇。
C.封建时代女性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束缚,不可以随意“服靓妆”,更不可随便出门。
D.司马光的夫人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出门观灯,说明上元节俗已基本得到社会认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30 03:45: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毕业于东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李文星在一家名为“BOSS直聘”的招聘平台上发简历找工作,却疑似落入打着招聘幌子的传销组织的骗局,直至有人在天津静海区一处水坑里发现他的尸体。
据静海区公安分局提供的“关于李文星非正常死亡警情的说明”,7月14日18时55分,静海区城关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静海西外环与北外环交口沟内发现一具死尸。经查,显示人员为李文星,男,山东省武城县郝王庄镇仁德庄村人,后尸体被运往静海区殡仪馆保存。
当晚,静海区公安分局民警联系到李文星家属,通报了相关情况。据静海区公安分局民警介绍,根据李文星随身携带的传销笔记等物证,分析认为其极有可能误入传销组织。
静海区公安部门承诺,将围绕打击传销工作,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对存在非法传销活动的重点区域反复开展打击清理行动,对非法传销构成犯罪的坚决依法处理。
“他一心想快点找到工作,特别急迫。”李文星的大学同学说,两人大学毕业后赴北京找工作。
5月15日,一名自称“北京科蓝”公司的招聘人员跟李文星联系,电话面试后让他到天津高新区报到。去天津后,李文星突然变了,微信经常不回、电话态度冷淡。事发后,李文星的双胞胎妹妹李文月也发现了哥哥的各种反常举动。在大家各种疑问和猜测中,最令人痛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摘自2017年8月3日《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材料二:

在人们的意识中传销参与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现在传销正在升级换代,正在往高端传销发展,以广西为代表的南派金融传销甚至还有很多社会名流也卷入其中,教授、博士生、研究生、记者、律师、国家公务员、退休干部,演艺界的人士,沿海广东、福建、浙江一带的老板、白领都参与其中,上至直辖市的北京、上海、天津,下至中西部贫穷落后地区,都趋之若鹜。传销已不再仅仅是穷人玩的游戏,正在向高层次、高智商、高学历、高投入方面发展,值得我们全社会关注。
(摘自中国反传销协会网站论坛)
材料三:
中新网8月14日电 教育部、公安部等四部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依法取缔传销组织。通知强调,对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诱骗求职人员参加的各类传销组织,坚决铲除。
工商总局、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指出,近期,传销组织活动猖獗,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利诱欺骗有关群众误入传销骗局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部门决定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传销活动专项整治行动。
通知要求,严厉打击、依法取缔传销组织。加强对传销重点区域的排查清理,对聚集型传销易发、多发区域,全面反复清查,完善防控、遏制措施,坚决查处一批传销组织和传销骨干。对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诱骗求职人员参加的各类传销组织,坚决铲除。
同时,加强对重点招聘平台的排查,压实平台企业的责任。严肃处理传播涉传信息的企业、组织和个人。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重点做好大学生和求职人群的教育引导工作,提升对传销活动的防范意识。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人们认为传销的参与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的看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现在传销正在向高层次、高智商、高学历、高投入方面发展。
B.在参与传销的人中,中专和职高的人比较少,远不如大专和本科的人多,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就业压力比较低,比大学教育更能抵御传销的欺骗。
C.在传销参与者中,大专及以上的人数的总和接近小学、初中和高中人数的总和,证明了“现在传销正在升级换代,正在往高端传销发展”的说法。
D.现在传销的发展趋势值得全社会关注,因为不论层次高低,不论地区贫富,不论智商和学历,都有不少人已经卷入传销,对传销趋之若鹜。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传销正在往高端传销发展,不少高层次、高智商、高学历人物甚至社会名流也卷入其中,大学毕业生李文星就是其中之一。
B.现在的传销组织都打着招聘的幌子在“BOSS直聘”的招聘平台上行骗。李文星就是这样被骗到天津高新区,两个月左右便丢了性命。
C.近期,传销组织活动猖獗,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利诱欺骗有关群众误入传销骗局的情况经常发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D.对重点招聘平台的排查要加强,对平台企业的责任平台企业的责任要压实,对传播招聘信息的企业、组织和个人要严肃处理。
【小题3】根据以上材料,说说打击传销的紧迫性有哪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历史上的万里长城首先是一道军事防线,它的城墙、关隘、堡寨、敌台,见证了刀光剑影与炮火连天的岁月;同时,长城地处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因此又成为一条经济、民族、文化的分界线。
②提起万里长城,人们往往最容易联想到秦长城,因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深入人心。然而,战国时期的燕国以及秦代的长城主要在今内蒙古与河北等地,格局并不大。隋文帝开皇初年,幽州总管周摇整修长城,保护边民免遭突厥侵犯。继隋而起的唐朝无需仰仗长城作为军事屏障,只有少量的建设或沿用。辽、金、元、清各朝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长城以北本来就是他们的发祥之地和战略后方,其间只有明朝需要依赖长城防线。从明初到嘉靖年间,形成了号称“九边”或“九镇”的长城防御体系。北京地区在蓟州镇及宣府镇辖下,今天能够看到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代所筑。
③居庸关、古北口等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它们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时期的鲜卑,十六国前燕的慕容皝,金朝的完颜阿骨打,蒙古的札八儿,明末的李自成,都曾通过强攻或奇袭居庸关取得战争胜利。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在加强训练、严明军纪的同时,创建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战法,戍边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是长城军事文化创造者的杰出代表。
④处于农牧交错带的长城,在和平时期成为南北各民族广泛交往、密切融合的纽带。西汉时期,“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原本为戍守御敌修建的城堡要塞,后来有许多发展为村镇城邑。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彼此融合。
⑤“一统华夷”历来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各族统治者共同追求的远大理想,燕山与长城在古代往往被视为北方“夷汉”或“华夷”之间的民族区域分界线,但文化上的彼此认同比有形的疆界更重要。如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名将杨业修建杨无敌庙,体现了长城内外民族推崇忠勇之士的共同心理。
⑥长城是我国古代农耕和游牧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见证,它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长城沿线发生的多次战争表明,长城是不能轻易逾越的屏障。随着清朝定都北京,广袤的蒙古高原、辽阔的东北平原与中原大地在政治上连成一体,长城的军事功能逐渐衰退、文化象征意义不断丰富。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敢于抗击一切来犯之敌的精神高度契合,在抵御日本等外来侵略的近现代时期尤其如此。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城虽然在各个朝代的地理位置不同,但它在各个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B.长城以南是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带,以北则是游牧文化带,二者实在是难以融合。
C.长城关口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和平时期都会严加看守,这阻碍了长城外各民族的交流。
D.长城所处地理位置首先决定了它在军事上的地位,而其文化意义是后来不断丰富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指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从长城的军事功能与文化意义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
B.文章按照朝代的先后历史顺序来论证长城军事功能,脉络清晰,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C.鲜卑等通过夺取关隘来获得胜利的大量史实证明了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有重要地位。
D.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杨业修建杨无敌庙宇,说明了其具有“一统华夷”的远大理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对长城的建设很重视,建立了长城防御体系,其成就可以说是超过了历朝历代。
B.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了战法,在他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都无战事。
C.燕山、长城在古代被视作夷汉民族区域分界线,但这没有阻碍夷汉拥有共同的文化认识。
D.长城所体现的威武不屈、敢于抗击来犯之敌的民族精神在中华近现代历史中尤为突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幸福号飞碟

桂花飘香的秋日上午八时,一架巨型飞碟,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旋转着七色光芒,降落于某大学樱花广场。

一位小绿人,高高站在飞碟门口,派头十足地发表了讲话。“各位,各位,我们是幸福号飞碟,来自遥远的S星体,我们肩负和平使命、怀着诚挚的情感而来。我们深知你们不少人对生活日感厌倦,认为活着差不多只是一种负担,深切渴望到一个轻松自在、舒服富裕且充满刺激的地方去。现在,我来了,我来了,我来接你们了!”

“各位,一切都不需要,不要签证,不要担保人,不要资质证明,不要美元,一切都不需要,只要马上走出来的勇气。幸福就在眼前,就在举手投足之间,快快走出来吧,不要失之交臂,要知道:摆在你们面前的是超豪华飞碟,是享誉宇宙的幸福号飞碟,你们所要到达的将是比你们地球文明发达数亿光年的全新的文明星体。”

“呵,五个人走出来了,很好。又有三十八个,啊,甚至还有十九名女性,太棒了,太棒了。九十八个,一百九十一个,二百五十个,好,够了!开放光电梯!”从七层楼高的飞碟的舷窗,立刻喷出一条条彩虹般波荡的光电梯。二百余名男女在徜恍迷离中,如长袖飘曳的飞天被摄入飞碟,那滋味真是好极了。飞碟随即上升,转眼间便消失于时空走廊。

“各位,各位,现在由我——老K来回答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还是那位小绿人说。

白胡子的赵老先生说:“老K君,老话说,民以食为天,到贵国之后不见得会让我们饿肚皮吧。”老K笑道:“哦,您真是太幽默了,各位是尊贵的客人,放心放心,你们永远不会有半点饥饿的感觉!”

穿着露脐裤的钱女士道:“请问,你的国家美丽吗?能为我们提供游览你们国家的机会吗?”

老K道:“小姐,你们将游遍我们的星球。事实上你们将会接连不断地在各个城市间游动!”

西装笔挺的孙先生说:“我想询问一下住房,五室三厅或七室五厅都好商量,问题是要绝对安全。”

老K道:“你们的住房坚固无比,安全是绝对的。”

李小姐道:“我希望能干某种尽可能轻松且不复杂的工作,要知道,我们可都是本国的精英啊。”老K道:“知道知道,知道你们全是智商极高精英人物,所以,我庄严保证:你们的工作极为轻松,更不复杂。”

穿黑长袍的周先生道:“亲爱的老K先生,我是正教授,是博导,相当于正厅级,请问你们那儿医疗条件怎么样?我是患有气管炎的啊!”老K道:“你们的气管炎,或者牙痛、前列腺炎什么的,马上就给你彻底治好,事实上我们那儿没有病人。”

“各位各位,马上就要抵达S星体。现在,给每人发放三枚药丸。它们价值连城,珍贵无比。请注意:红色药丸是永远解除饥渴的,吞服之后,你们再也不必为一日三餐发愁且浪费时间了,什么干饭稀饭,什么拉罐饮料,什么雪碧,全是多余的。绿色药丸是可以叫人丧失记忆的,什么外语,什么劳动技能,什么数学,电工,什么电脑的CMOS设置,将完全从你的头脑中抹去,要做的一切都由我们代劳。黑药丸是免除疾病和死亡的,你们永远不会生病,不会死。你们再也不必天天看养生堂的电视节目了。你们再也不必天天热汗淋漓地走他十圈八圈了,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永远健康,都可以长命百岁,都可以万寿无疆。总之,吞服之后,你们便获得了彻底的解脱和绝对的幸福!”

“朋友们。为什么不为即将到来的幸福而欢呼?为什么不用你们温暖的目光表达你们心中的感激之情?”

吴女士道:“当然,我是非常非常感谢的,只是我还想知道我们到达贵星球后,会安排我们做什么样的工作。”

老K笑道:“这个嘛,工作,啊啊,工作嘛,是这样的。我们星球俘获了——不,不是俘获,是邀请,诚挚邀请了银河系数以百计星球的生物活体。你们将会被装在完全透明的住房里,在各个城市公园流动,供人们欣赏。你们可以充分地秀自己,自然,你们的衣服是完全不用穿的。在你们的空间,你们享有绝对的自由。吵架也好,打架也好,恋爱也好,生小孩也好,洗澡也好,翻筋头也好,喊口号也好,全都可以。”

幸福号飞碟,满载一群渴望最幸福的精英,在为即将到来的幸福而发出的叫喊声中,奋力穿行。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赵老先生、钱女士、李小姐、周先生等人物形象,这些登上幸福号飞碟的人厌倦了日常生活,认为现实生活带来负担,他们想寻找刺激,渴望轻松自在。
B.小说中“西装笔挺的孙先生”想要“五室三厅或七室五厅的房子”反映出他的贪心,要求“房子绝对安全”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安全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心理压力。
C.三个药丸有消饥解渴、忘却记忆、使人长生的作用,证明了本篇科幻小说的创作立足于科学和幻想,作者通过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
D.本文的结尾,荒诞滑稽,这些居民乘坐幸福号飞船飞往新星球,获得绝对的自由后,他们将成为外星人观赏的生物活体,等待他们的将是被外星人戏谑的人生。
【小题2】“幸福号飞碟”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小题3】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通常认为,科幻小说具备“科学元素”、“人文思考”和“逻辑自洽”三个方面的特点,请在小说中找到相应的例子并加以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寻求利益与互利,是人们道德行为的最基本动因,是人类道德的客观基础。利益或互利虽然可以普遍解释人类一般道德行为和道德现象,却并不能解释人类道德现象和道德行为的全部。无论是在人类的道德生活史上,还是在我们现实的道德实践中,都可以发现大量的而非偶然或例外的非功利道德行为,它们并不是出自某种求利动机,甚至也不带有任何互利的目的。母亲哺育儿女的无私奉献和无条件的爱,人类对老弱病残的天然同情感,个体对某种价值理念或信念的绝对忠诚和无条件的道德奉献与道德牺牲,出自公益精神的无报酬社区服务,社会性义务劳动,都不是求利或互利的动机理论所能解释的道德现象。

为什么人类会做出这类无私无利的道德行为?“利益动机论”并不足以解释人类所有的道德行为和道德现象,人类的道德显然还有非功利或超功利的根源,这一根源在于人性。中外伦理学史上有过各种不同的人性理论,但归结起来无外乎性善、性恶、性无善无恶、性善恶混说四种类型。不管是哪一种类型或观点的人性理论,实际上都内含了人性与道德的相关性,所谓或“善”或“恶”、或“无善无恶”、或“有善有恶”道德言说。总体上,西方伦理学家对人性大都采取了比较消极的理解。与之相比,中国传统伦理学对人性的看法总体上较为积极,虽然也出现了先秦荀子及以后的韩非子等人的“性恶论”,道家的“性无善恶说”,韩愈、李翔的“性善恶混说”等等不同人性观,但以儒家主流为代表的传统伦理学基本上是持性善论的,这其中尤以孟子为最。传统儒家伦理的性善论出于对人的美德伦理的高度关切,设定人天性善良,通过既定严格的人伦秩序,以积极担负自身所承诺的人伦角色为基点,尽力实现其善良人性的道德潜能,把自我的身心提升到最高的境界。孟子云:“人皆有四端。”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四端”乃人性善之种子,若人尽心养性,既能秉持人伦物理,又能存心养气,砺精磨炼,终究可以养成“浩然之气”,成为顶天立地的仁义“大丈夫”。

在孟子等性善论者的道德推理逻辑中,人性本善的预设是绝对必要的,人若无善性之“端”,将难以解释人如何达至道德仁义和圣贤境界。设定人性本善的另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是、中国传统伦理、特别是孔孟儒家大都坚持一种彻底的自律型美德伦理,即作为道德主体的人,性存善端,心存道德,行之有德,成就道德。

(摘编自《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益和互利是人类道德行为和现象的客观基础。因而,人的道德行为源于人们追求利益和互利的动机。
B.利益和互利可以解释人类一般的道德行为和现象,对非功利或超功利道德行为和现象是无法解释的。
C.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开端。若执持人伦,存心养气不断磨砺,终可成为“大丈夫”。
D.传统儒家学者的代表孟子认为,凡持有“四端”者,懂得扩大并充实它们,“四端"就像火燃起和泉水涌出一样不可遏止。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重点从非功利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并给予了较为客观详尽的解答。
B.文章首段列举了非功利道德的诸多行为,意在引出本文论述的重点:人的无私无利的道德行为源自人性。
C.文章将西方伦理学和中国传统伦理学对于人性的理解做了详尽对比,以突出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意义。
D.文章末段运用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人性本善的预设是绝对必要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益和互利不能完全解释人类所有的道德行为和道德现象,从而有必要探究人有道德的另一个源起。
B.方志敏、江竹筠等无数共产党人为新中国的成立殒身不恤是个人对信念绝对忠诚的体,是超功利道德行为。
C.中国传统伦理学对人性的看法虽有不同,但总体上是积极的,基本持性善论的观点,这与西方伦理学的认识有所区别。
D.“人皆可以为尧舜”,用孟子的性善论的道德逻辑推理来看,如果人有善性之“端”,就可以成为圣贤。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辞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张九龄的《感遇》,可以说全诗都是用象征性语言暗示更深远的意境或情意。又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全诗写的是实情实景,然而这些富有象征性和暗喻性的语言却指向一个没有说出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让读者能心领神会,恍若身历其境。
中国古典诗中有不少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好诗,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却更加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王维的《终南别业》,就既是诗中有画,而又在画的背后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上是一首描写田园山水的单纯写景的诗,但仅仅这样来看待这首诗,则显然未能真正领略其诗意。这几句诗在描写“人境”的现实田园景物时,却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应是此意。
(摘编自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勰所说的“情在词外曰‘隐’”,其实是指诗的语言具有暗示性,字里行间隐含着言外之意,需要读者在阅读时思考、感悟。
B.评判一首古典诗歌艺术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看已经说出的言辞对其隐含着的意思是否有所启发。
C.在日常口语表达和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时可以长篇大论,反复铺陈;而诗的语言则讲究“言约旨远”,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
D.“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两句可以理解为“李白的诗像庾信的诗一样清新,像鲍照的诗一样俊逸”,正好体现了诗的语言“言约”的特点。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言”与“意”的关系切题,立足单个词语的象征和崇尚画意深境相结合这两个维度进行阐述。
B.文章将暗示性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性,并以此为前提立论,指出用最少的语言来表达最多的内涵。
C.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古典诗歌进行论证,目的是全部采用唐代这一中国诗歌高峰期作品论述语言暗示的空间。
D.王维的《终南别业》作为论据,既能论证中国古典诗歌以单个语词为象征,也能论证其崇尚有神韵。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的诗性有多种表现,即便有些日常普通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读者和听众也能从中感悟到未直接表达出的潜在内容。
B.诗的语言往往在已经直接表达出的内容中,还隐含着很多未说出的内容,这一点是诗的语言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重要区别。
C.并非所有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都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但象征性和隐喻性语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却很常见,成为其显著的艺术特色。
D.陶渊明的《饮酒》通过组合意象来表达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因此,“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