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继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这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摘自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因为,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很难说个人的尊严。
B.青年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可以称为一种精神坐标。
D.家国情怀在今天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只有青年担起时代重任,末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
B.文章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
C.第五段作者论述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责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D.文章整体由古代到今天,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逐层深入,呈现总分总结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继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B.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C.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应激荡家国情怀,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D.对于每个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4:32: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二

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

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原料特点和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模仿青白玉质和玉色的效果而创造出来的。这种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器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景德镇这个响亮的名称,就是因为宋真宗赵恒偏爱青白瓷,而于公元1004年的景德元年用自己的年号来命名的。一个皇帝将自己的年号赐予一个城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自然促进了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

青花瓷是一种运用钴料进行釉下装饰的瓷器。它虽早在唐代河南的巩县窑就已萌芽,但真正成熟来自元代中后期景德镇窑工的贡献。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烧制成功,既得益于宋代青白瓷的烧制基础,又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得益于此前波斯对青花钴料的运用。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青白瓷。由于青花瓷具有素雅大方、纹饰丰富、彩料不易磨损、无铅毒等优点,很快赢得了国内外各阶层的普遍青睐,并成为明清景德镇瓷器生产数量最多的品种。元代以后,以青花为主的彩瓷逐渐统治了明清时代整个世界瓷器的市场,景德镇开始真正成为中国及世界的制瓷中心。

粉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从康熙珐琅彩瓷器蜕化而来的。粉彩瓷器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但很快地取代五彩瓷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的主流,而且也成为能够与青花瓷器抗衡的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品种。粉彩瓷的色彩丰富,有立体感,形象刻画生动细腻,给人以华丽富贵的艺术感觉,正好迎合了清代追求华丽丰满的审美思潮。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瓷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空前繁盛,“”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窑业繁荣的写照。然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世界制瓷业逐渐进入了多元争霸的时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景德镇瓷业的国际地位每况愈下,昔日陶瓷霸主的地位怎么也恢复不了。

(取材于曹建文、余志琴的相关文章)

【小题1】在最后一段横线甲乙处填入两句诗,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C.陶舍重重倚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D.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小题2】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彩瓷”的推断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的青白瓷由青、白两色构成,属于彩瓷
B.根据技术不同,彩瓷有釉上彩、釉下彩之分
C.清代粉彩瓷代表中国彩瓷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D.鸦片战争后,中国彩瓷的国际影响日渐式微
【小题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制成
B.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技术
C.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超过了青白瓷
D.使景德镇在元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抄纸女的不能承受之薄
汤世杰
美国女作家玛丽˙奥利弗的那句话我一直觉得玄:“无论如何,通向树林的门就是通向寺庙的门。”直到走进高黎贡山下那个抄纸女的小院,才多少有了点感悟。
阳光厚厚堆了一地,满院子都是那种黄澄澄的寂寞。森林、土地和水的气息在寂静中飘散得满天满地。而小院里所有的阴凉处,竖着的木板上都是纸。那个抄纸女就在我们左手边的阴影里干活:她方脸,横格衫,长发在脑后绾成个髻,系一块胶皮围腰,站在那个大木桶后面,张开的两手指尖正湿漉漉地滴水。见我们进来,她嘴巴半张半合,满脸惊惶,想从木桶后走过来,却怎么都走不过来。直到我们道明来意,她才“哦”了一声,算是舒了口气,来不及收回满脸尴尬的笑,便将双手放回那个大木桶,搅出来一阵哗哗的水响。木桶里的水清淡浑黄得像兑过水的米汤——那就是纸浆吧。只见她手提一个长方形筛篦子缓缓沉进水里,轻晃慢摇,然后轻缓平稳地慢慢往上提,那些肉眼难见的纸浆碎屑就那样被“抄”起来,均匀地铺撒在筛篦子上。最后,筛篦子从木桶上平平地移开,移到木桶边另一个位置上,整个翻过来,让那张“纸”从筛篦子上自行脱落覆在一摞纸的上面,一张土纸就那样制成了。
阴影中,她的十个手指早已泡得发白变粗,布满了口子——从早晨直到午后,她一直站在那个大木桶后,一次次地重复着刚才我们看见的那一连串动作。聊了几句我们才知道她叫陈世惠,原不是上龙寨人,家在附近的陈家坡,嫁到这边已十年。小时候她听说这边的人会抄纸,倒从没见过。古老、轻薄、可以写字画画的纸,就那样成了对一个女孩儿的诱惑。一朝嫁作他人妇,才晓得抄纸是苦活累活,纸的诱惑终成重负,成了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薄。一张纸很轻很薄,一天1000张,一年36万5千张,十年365万张,摞在一起又厚又重,哪个承受得住?纸像雪片从她年轻的生命中飘落,带走她的青春红颜生命幻梦。长年累月,腿站直了,腰站酸了,人站老了。起早贪黑地抄纸,除去成本,能赚的不多,算下来一个月也就几百元钱,耗费的却是她全部的生命……
她的婆婆走出来时我毫无察觉,直到她悄然坐定:白头帕,蓝毛衣,背脊佝偻着,人缩成小小的一团。她把脸和身子都藏在阴影里,倒把小脚上那双青布绣花鞋伸进了阳光,像一个含混神秘的意象。抄纸女说她婆婆75岁,嫁进这个家55年,她的手艺都是婆婆教的。我们默看着抄纸女的婆婆不敢打扰,她也不说话。胸前那个木托架上,厚厚一摞刚抄出来的纸,湿湿地粘在一起,得靠她一张张分开,“裱”在木板上、墙上,阴干。她也像一块“木板”,一块活动的、有生命会说话的木板。年轻时她一直站在大木桶后抄纸,转眼已半个世纪。若干年后,媳妇也就成了她。
想到那里,我不禁有些黯然——那天拿起一张纸,翻来覆去又看又摸,感到的怎么都是熟悉的陌生。读书、工作,一辈子跟纸打交道,从没认真触摸过一张纸,看过一张纸。桌前枯坐,停笔苦思,为一个错字一个句子,撕掉一张纸,揉成一团丢进纸篓,丝毫没觉得可惜。直到那天在那个家庭造纸作坊,仿佛才真正面对一张纸。一捆来自高黎贡山的枸树皮,经一个个女人的手捶打、撕分、蒸煮、搓揉、漂洗、舂碎、制浆、挂网、晾晒、整理等一连串工序,几经她们的抚摸,落满她们的目光,寄托着她们的心思才情,最终才成为一张那样的纸。而每张那样的纸都是树的一部分,也是高黎贡山的一部分,是一片微型的、压扁了的高黎贡山。
薄薄一张纸上,也会留下生命印记。就像斯特林堡的小说《半张纸》里那段夭折了的爱情:一切都收拾好了,“没有什么东西遗漏”了,但走廊墙上的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的小纸头,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那半张纸上的生命印记是有形的,抄纸女的生命印记却是无形的。
从此再面对一张纸,不管它来自哪里,我都会想起高黎贡山西麓的那个村庄,想起那些抄纸女,想起我们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薄”。“没有自然世界,我是不会成为一个诗人的”——玛丽·奥利弗如是说。由此我想,珍惜一水一饭一棉一衣,甚至一草一木一纸一笔滴水片荫,都是珍惜大自然珍惜生命——那样的珍惜理当成为我们的“宗教”。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你怎样理解结尾处作者“由此我想……成为我们的‘宗教’”这一段话?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个题。

“祖宗轴”是豫北滑县年画的三大种类(神像、“祖宗轴”、扇面画)之一。与其他年画一样,都是张贴于过年之时,但“祖宗轴”并没有装饰节日的功能,主要用于祭拜祖先、家族团聚,是敬祖文化的轴画形式。

祖宗轴”应该起源于魏晋时期。无论是铭文、壁画、祖庙或祠堂都可以称之为“祖宗轴”的前身”,这种不同形式的祖宗崇拜方式,承载的却是相同的精神内涵,并且传承千载、自成体系。

“祖宗轴”的画面图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家景,家景类的图案是以建筑物岗岔楼、牌坊等为主;另一类是坟景,坟景类的图案是以树、山为主。均配有松、柏、竹、鹤、寿、禄等图案或符号象征着长寿廷年和繁荣兴盛“祖宗轴”的画面中加入了香炉、供桌、蜡台等,显得肃穆、静谧,山水、牌坊和高高的台阶把自己在现实中的期许都搬到轴面上,尽量使其尽善尽美,显得阔气和排场,又窝意祖先已升入天堂。画面色彩以黑色为主色,庄重而肃穆。整幅画庄严大方,宁静祥和,这样的理想化的升平景象,既表示对先人的虔诚和追思,又张扬对家族兴旺的期待和祝愿。

祖先崇拜是实现道德教化的重受途径。在¨祖宗轴”前祭拜先祖时,子孙们要按照长幼、尊卑、亲疏之序排列行礼,实现了从宗教仪式向道德礼制的转仳,使孝道由家庭道德升华为社会道德、政治道德。

“祖宗轴”上先人的名字像树上的枝叶一样分布,关系的亲疏也一目了然。长幼有序的规则、族群互助的氛围,在这一拜之间建立与构筑,也有力地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敬祖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向祖先祈福,而更多地在于明白我们自身。祭祀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黃帝,满足了亿万华人寻根、拜祖的虔诚心感,血脉的联系迺过对共冏祖先的祭拜得到肯定和加强。祭祀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符号,威为建构民族自我身份的重要纽带,推动了炎黄子孙“同根同源同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成为中华文明共同建设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崇拜祖先这样一种宗教观念,实际上是一种人文主义的东西,它跟尊奉其他的神不一样。尊重祖先实际上是尊重我们自己。豫北滑县“祖宗轴”年画上会写有“大德曰生”四个字,《中庸》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命是一切之根本,对于每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存在,是天地间最大的德性。身体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父母的,甚至是整个家族的,所以对个体生命要重视和爱惜,要珍爱生命,爱护身体。

(选编自韩霞吴祖鲲《敬祖文化的传承及其当代价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宗轴”是一种关于祖先崇拜的年画,是敬祖文化的载体,历经上千年流传至今。
B.家景和坟景类“祖宗轴”图案,均配有松、竹、柏等图案或符号,有着美好的寓意和期许。
C.在“祖宗轴”前祭拜祖先,既有助于族群关系强化,也有助于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D.明白我们生命的可贵,从而爱护身体,珍爱生命是借助于祖宗轴祭拜祖先的终极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祖宗轴”并点明其信仰核心,接着分析其来历及画面特点,最后分析了敬祖文化的意义。
B.关于祖宗轴的闸述只是一个引子,为的是引出关于祖先崇拜和敬祖文化的意义的闸述。
C.文章以敬祖文化为主线,“祖宗轴”为副线,借助“祖宗轴”这一具体事物阐述了敬祖文化的。
D.文章从一家一户的家族祭祖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层面,借助于黄帝祭祀进一步强化了敬祖文化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祖宗轴”能成为豫北滑县年画的三大种类之一,反映了当地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B.“祖宗轴”能够传承千载、自成体系,预示着在接下来的一千年甚至以后的世纪里,它仍将传承下去。
C.祭祀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缘于人们寻根、拜祖的心愿,它能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D.崇拜祖先实际上是一种人文主义的东西,因为豫北滑县“祖宗轴”年画上会写有“大德日主”四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编制本规划。

——(摘自2019年2月18年《粵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材料二:世界四大湾区

世界四大湾区2018年经济数量对比分析

——(资料: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WIND,地方政府统计局)

材料三: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世界500强聚集,民营企业多,人均GDP是全国的2.5倍。对外贸易总额、利用外资总额等重要经济指标已和国际三大湾区处于同一行列。

大湾区有三大天然良港,按货物吞吐量算,深圳港排世界第3、香港排第5、广州港排第6;大湾区是铁路、航空的重要枢纽,交通方面有堪称世界奇迹的港珠澳大桥,香港和广东也高铁相通。可以说,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空港群以及高速、轨道系统等快速交通网络,有泛珠三角区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腹地,是世界物流量最大区域。

国家将广一深一港科技创新走廊定位于世界级创新中心主要承载区。据统计,大湾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89万家,居全国第一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56%,深圳市R&D比重超过4%,有华为、腾讯等世界级创新企业。大湾区还是中国国际化水平最高和全球投资最活跃区域之一。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澳门正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一国两制、CEPA、粤港和粤澳合作机制已运行多年,目前香港与内地之间每天有近70万人次跨境往来,世界上没有两个城市之间如深港一样,跨境往来成为工作生活的常态。粤港澳大湾区11城区位分工明确,特色明显,优势互补。

——(摘自《粤港澳大湾区:起点、痛点与奇点》:中国网2018-07-03)

材料四:粤港澳三地属于不同关税区域,由于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的差异,各类要素难以实现完全自由流动,一些领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湾区城市群之间资源整合相对不足,发展协同效应尚未充分显现,长期存在“龙头之争”。在一国两制条件下,让湾区城市形成“融合”发展态势,破除行政和制度壁垒,让要素顺畅流动,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有机整体以提升效率、释放更强功能,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摘自《大湾区2035年目标来了》,经济观察报,2019年2月18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B.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是世界三大湾区。粵港澳大湾区尽管在面积、人口、GDP总量等维度已经超过三大湾区,但在发展质量上,如人均GDP却远远低于三大湾区。
C.每日跨境往来成为部分深港居民工作生活的常态,这种两个城市间往来的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D.粤港澳三地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因而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也不相同,各类要素无法实现完全自由流动。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将进一步促进港澳地区与内地的交流和融合,并且将给香港澳门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机遇。
B.世界四大湾区均有各自的经济重点,其中,电子互联网产业成为四大湾区的核心竞争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只要大力发展电子互联网产业,就能赶超其他三大湾区。
C.粤港澳大湾区是全世界物流量最大的区域,这得益于它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空港群以及高速、轨道系统等快速交通网络,还拥有作为其重要腹地的泛珠三角区域。
D.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如果能让湾区城市形成“融合”发展态势,那么就可以使粤港澳资源配置更优化,形成有机整体后可以进一步提升效率、释放更强功能。
【小题3】请结合材料,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所具备的三点发展优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列小题。

①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 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了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 残存,便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依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 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②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神话和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 间秩序,例如黄帝四面脸被解释为派四个大臣去“治四方”,黄帝活三百年说成是三百年的影响等等。 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 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

③《离骚》里面,想象鲜艳而缤纷,香草美人,百亩芝兰,荠荷芙蓉,芳泽香草……在充满神话 想象的自然环境里,主人翁是一位执着、顽强、忧伤、哀怨、愤世嫉俗的真理的追求者。《离骚》把 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 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起点 和无可比拟的典范。

④《离骚》《天问》《九歌》《九辩》等一系列作品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 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续。王夫之解释《九辩》说:“辩,犹遍也,效夏启九辩之名, 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点明了几 个关键问题:第一,楚辞是“绍古体”,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第二,它可以“被之管弦”,可 歌可舞。近人考证也认为,像《九辩》《九歌》等,很明显是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 第三,它想象丰富奇异,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在这里 表现得更为自由和充分。第四,也是最主要的,它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⑤汉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经济、政治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意 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刘邦、 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楚汉文化一脉相承, 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⑥与《诗经》或先秦散文不同,汉代艺术和人们观念中弥漫的恰恰是从远古传留下来的种种神话 和故事。从世上庙堂到地下宫殿,从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到北国的卜千秋墓室,它们都充满幻想和巫术, 把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了下来。

⑦西汉在经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以儒学为标志、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 精神日渐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的观念中,人世、历史和现实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这固然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果。但是,蕴藏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始终没有离开汉代艺术,它们是楚汉艺术 的灵魂。就此,楚汉浪漫主义成为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神话逐一理性化的时候,中国南方却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保留 和残存,依然弥漫在神话世界之中。
B.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孔子删定的《诗经》已看不见“怪力乱神”的踪迹,就是这一现象 在文学领域中的表现。
C.《离骚》,既有香草美人的想象,又有炽热深沉的个体人格,两者融合为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 情诗的光辉起点。
D.屈原的所有作品想象奇特,充满原始活力,构成了一个突出的南方文化浪漫体系,是楚地原始祭 神歌舞的延续。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北方都突破了礼仪旧制,理性精神也已经完全战 胜了巫术宗教。
B.王夫之说《九辩》可以“被之管弦”,可歌可舞,以此证明它是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 乐。
C.汉代艺术延续了远古传统的活力和野性,而这些远古传统的活力和野性在《诗经》或先秦散文中 却没有保留。
D.刘项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地,西汉宫廷中又以楚声为主导,这是汉代文艺领域保留 楚地本色的重要原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想象奇特、浪漫,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因而成为汉代赋体文学的 祖宗。
B.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儒学为标志、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逐渐侵入西汉 文艺领域。
C.虽人世、历史和现实在人们观念中越来越重要,但原始的浪漫幻想仍是楚汉艺术的灵魂,汉代艺 术仍弥漫着远古神话和故事。
D.楚汉浪漫主义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成为我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二者相辅相成,影响着后 世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