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不仅建立在信息的共享本性基础之上,而且通过信息的共享本性,大大扩展了物能的可共享性。
一方面,文明的发展,分享和共享的内涵区分越来越需要进一步清晰。“分享”是享有方各占部分;“共享”方均独拥整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与物能完全不同,信息具有共享的天然本性。物能资源越是为更多人共享,共享者各自拥有的份额就越少,因此,物能共享实质上是一种分享,与物能越分享越少完全不同,信息却越共享越多,一个蛋糕,分享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份额就越少;而一个微信群,参与信息共越多,一个蛋糕,分享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份额就越少;而一个微信群,参与信息共享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反而越多。由于分享范围有限,物能文明往往是伴随物质利益冲突的文明;而信息共享的天然本性,则为人类文明发展奠定了共享的存在论基础。
信息的共享本性,不仅意味着不因共享而损耗,而且还能够随着共享面的扩大激发出更多的信息,随着信息文明的发展,信息的共享本性将使物能资源具有前所未有的共享可能。通常所说的硬件软件化的共享趋势,就是通过将硬件转化为软件,达到以信息扩展物能共享可能的目的。这正是工业文明使物能共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信息文明将使物能资源的共享可能性空前扩展的重要原因但作为资源,物能与信息具有本性上的根本区别,物能资源只是具有共享的可能性,但不具有信息资源那样的共享本性。因为物能资源不仅不会因共享而增加,而且会随着共享面的扩展而加速损耗,结果一方面是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共享,另一方面则是历时性的实质分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物能资源在本性上归根结底是分享性的。信息文明虽然不能改变物能资源的历时分享本性,但能越来越充分地展开物能的共时态共享性,从而使信息文明具有越来越充分展开的共享文明物能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文明的发展,会使物不断信息化,从而不断展开物能资源的共时态共享性DNA芯片就分别是自然进化和人类创构最为典型的例子。这里涉及从物数据化到物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机制。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文明的发展,相互性所蕴含的共享本性越来越充分开展相互性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凸显和展开,这是人类共享需要的类特性根据。人的本性在根本上就是人的需要,人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人的需要的发展,而不同层次需要的满足具有不同的性质。越是低层次需要的满足,越具有个别性,物质需要的满足就具有这种典型的性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这一性质的极端表现与此相应,人的需要水平越高,共享本性的展开越充分,因而越是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越具有共同性因为人的需要层次越低,越具有物能的性质;人的需要层次越高,越具有信息的性质。在生理需要到心理需要再到精神需要的发展过程中,物能越来越居于基础地位,而信息则越来越处于界面位置由于信息具有共享的本性,而物能在根本上只能分享,信息和物能的不同本性,决定了信息文明与物能文明性质的不同。
当然,信息离不开物能,信息文明必须基于物能文明,但信息文明并不是外在地建立在物能文明的基础之上,而是通过文明的整体化反过来对物能文明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物能资源越来越成为信息文明的共享基础。
(摘编自王天恩《解“发展”的信息文明“钥匙”》)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共享与物能共享完全不同,前者是越共享越多,后者实质是分享,越分享则越少。 |
B.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都能够导致物能共享可能性的扩展,但后者比前者作用更为显著。 |
C.信息文明通过不断信息化,增强共享文明物能基础,能充分实现物能的共时态共享性。 |
D.信息与物能本性的不同,即共享与分享的不同,决定了信息文明与物能文明性质之别。 |
A.文章采用对比的论证手法,解析了信息文明与物能文明的差异与联系。 |
B.文章论说信息共享与物能共享的不同本性时,列举生活实例加以解说。 |
C.文章厘清分享与共享的内涵后,深入阐述了物能文明对信息文明的影响。 |
D.文章按“总-分-总”结构论证,辨证分析了信息文明与物能文明的关系。 |
A.一个微信群,参与信息共享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信息越多,对成长的帮助也越大。 |
B.物能资源会随着共享面扩大而加快损耗,而信息资源则会因共享面扩展而变得愈加丰富。 |
C.物能资源的历时分享性是信息文明难以改变的,可见这种属性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 |
D.人的需要层次高低不同,其共享本性强弱相异需要层次越高的人,就会越没有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