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惜________,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其实不然,( ),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________、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增加。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盡小道具惊吓孩子。类似事件________,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境地。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________,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另辟蹊径 耸人听闻 数见不鲜 良莠不齐
B.剑走偏锋 混淆视听 层出不穷 参差不齐
C.另辟蹊径 混淆视听 数见不鲜 参差不齐
D.剑走偏锋 耸人听闻 层出不穷 良莠不齐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必定带来不良影响
B.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不知会带来什么影响
C.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
D.无意间对消极内容进行点赞与扩散,带来的影响可好可坏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B.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多元的心态、更开放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C.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
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13 09:31: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媒介、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短信、微博、微信为主要载体的传播手段逐渐普及,衍生出了微文学这种崭新的文学样式,微文学已成为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联结点,体现出了古老艺术眼光与崭新媒介载体的完美统一,使文学探寻到了应对繁复技术变迁的有力方式。
微文学的产生从一开始就以技术为约束条件,这些客观的技术约束有效提高了大众获取的便利度,适应了当代人的快餐式阅读的需要,易被公众所接受和广泛传播,使微文学发展具备了庞大的读者基础。同样,基于技术上对“微”的要求,微文学在内容表达上也随之转变适应,改变了普通文学作品文字繁复、结构宏大的写作风格,产生出了迥异于传统的文学特质。微文学特别强调“炼字”,强调言简而意浓。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可成为微文学作品的发布者,这使文学摆脱了传统出版的资金、机制等困扰,进入到了“自媒体”时代。同时,微文学的作者在写作时要考虑自身的格调在过往和未来的延续,大量关注者、转发者的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自我检阅,避免肆意、无聊的低层次内容的发布,使光亮的、向上的主题始终占据着微文学叙事的主角。
微文学体量的“微”很容易造成思考的浅薄和言说的局限,不能很好的表达深刻的思想。与此同时,技术上的“微”却又有效的克服了这种“浅言说”的缺陷,作为微文学载体出现的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的便捷、多样,以及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微文学可以通过多样化、炫目化的技术方式实现内容的“深表达”,甚至在表达上还拓展出了微电影、微图文等子类。除此之外,微文学在技术上所具有的随时发布性和内容广泛性,使它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单向叙事,具备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而这种真实的现实一旦呈现,在一定意义上就比刻意创作的小说更深刻、更震撼,从而具备了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在当今单纯的影视、音乐等视听文化充斥的背景下,读者对作品的思维创造、审美想象更受到了进一步的消解,这使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认识鸿沟加大,无法实现作品的自我完善。微文学能很好的克服这种缺点,微博、微信本身群体化或部落化的特征,使其对微文学作品评论、转发十分便利,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的交互性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最终改变了微文学作品的初始形态,使其呈现出了新的面貌。甚至这种改变的过程也能成为文学的一部分,通过互动、回应,微文学产生了区别于传统文学的再创作效果,它有利于文学走出传统的疆域,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地扩展影响力,提升文学表达的效果。
人类不断追求审美境界提升的要求和媒介技术带来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必将促使微文学自身不断发展完善,而其所具有的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的特质,既能有效的统辖未来层出不穷的技术变迁,又为整个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的发展壮大将最终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成为文学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节选自2015年10月0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媒介、数码技术的飞跃发展,带动了短信、微博、微信等的普遍推广,在本世纪,由此演变出现的微文学是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
B.由于繁复技术变迁在文学上有了应对的有力方式,微文学既是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又是古老艺术眼光与崭新媒介载体的完美统一。
C.虽然从诞生之初起微文学就受到了客观的技术约束,但这些技术约束适应了当代人的快餐式阅读的需要,使微文学有了雄厚的读者基础。
D.在内容的表达上,微文学有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文学特质,它强调“炼字”,言简而意浓。这种对语言的提炼,与普通文学作品文字繁复、结构宏大的特点有很大差异。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文学的“微”是一把双刃剑。它篇幅的微小容易出现思维浅薄、束缚言说,但通过一些技术方式又可以实现内容的“深表达”。
B.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单向叙事,由于在技术上的随时发布和内容上的广泛,微文学具有强烈的现感和真实感,能够具备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C.微文学能使读者有效的参与创作、修改,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的交互性增强了,这就完全改变了微文学作品的初始形态,使其呈现了新的面貌。
D.微文学是传统文学和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这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满足了人类追求审美境界提升的要求。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文学包括短信文学、微博文学、微电影文学、微图文文学等众多文学子类,呈现出了快捷、互动、多样的技术特质,容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B.相对于传统文学,进入到了“自媒体”时代的微文学实现了从“文繁复”、“浅言说”到“字简约”、“深表达”的转变。
C.微文学的受众摆脱了在传统文学中只能阅读、评价的束缚,实现了从“观看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增强了与作者联系沟通的交互性。
D.具有再创作效果的微文学为文学走出传统的疆域带来了便利,提升了文学的表达效果,成为文学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人的天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五代人的俗语,透露的是传统中国人对于天堂的理解。

传统中国人理解的天堂不在彼岸,不在来世,不是生活在别处,而是苏州、杭州这些地方。这与西方文化虚构的天堂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天堂是在中国大地上,在中国人的历史、传统所创造的生活世界中。这个天堂在20世纪被抛弃了。19世纪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触发的普遍灾难,令中国对自己曾经创造过的传统和生活世界持全面否定的态度,传统中国在漫长的时间中建立起来的生活天堂也岌岌可危了。

现代化改变了世界。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被现代化了,过去的中国天堂是“道法自然”的产物,今日的中国天堂是“拿来主义”的产物。但有一点继承了中国传统,就是,人们依然企图在大地上创造此岸的中国天堂。

昔日,中国世界创造天堂的时候,它考虑的是如何安身、安心。心不是虚构的,心是大地和人的存在所赋予的。人随遇而安,在大地上安下来,这是人的天然使命。西方创造的现代化不是安心的,而是为了生存的,西方的心安放在教堂中。所以西方所设计的现代化世界与中国人对天堂的理解不同,西方设计的现代化不是“安心”,而是契约、规范、控制、守则、标准。它是反自然的。传统中国理解的天堂是栖居,它重视的是人与天地神的关系。现代化却是一个设计出来的“建筑”,或者说是“筑居”,它是想当然的产物。现代化为中国带来了实用的筑居,但没有带来心。心是来自故乡大地的东西,心是无法一夜之间构筑出来的,心是在漫长的传统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在西方,人们拥有现代化的时候,也同时拥有教堂。而在中国,心不是在教堂里。心是八月十五的明月,是大年初一的梅花,是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所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就是寄托中国心灵的上帝。现代主义设计了最先进的电梯和巨大的玻璃橱窗,却没有为“吾与子之所共适”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留下位置,这决不是所谓“园林景观设计”所能解决的。

天堂是什么?它是栖居之所,是能够向人们提供存在意义的安放心灵的地方。

中国的精神、形而上无形地暗藏在家中,只是在这个分裂的时代才凸显出来,现代化令中国上帝显出面目。英国人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样和》>若不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我们的文明就没有指望了。”这话不无道理。

【小题1】下列对“中国人的天堂”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传统中国人理解的天堂在现代化背景下发生了改变。
B.中国人的天堂自20世纪以来已经完全抛弃了传统。
C.现代化不可能是中国人的天堂,因为它不能“安心”。
D.中国人的天堂不是由契约、规范、控制、守则、标准构成。
【小题2】下列推断与作者在全文的基本立意相一致的一项是(   )
A.现代化更加注重实用,因此它所设计出来的世界没有自然之物。
B.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天堂必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C.对大自然的真正理解和敬畏,能够帮助我们在现代社会找到天堂。
D.西方人已经越来越远离自然和传统,所以他们只能把心安放在教堂。
【小题3】传统中国人的天堂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章归纳出两点。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智能车辆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近年来,智能车辆已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
智能汽车与一般所说的自动驾驶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的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首先有一套导航信息资料库,存有全国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各种服务设施(餐饮、旅馆、加油站、景点、停车场)的信息资料;其次是GPS定位系统,利用这个系统精确定位车辆所在的位置,与道路资料库中的数据相比较,确定以后的行驶方向。除此之外,智能汽车还有道路状况信息系统、车辆院碰系统、紧急报警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等。
通常对车辆的操作实质上可视为对一个多输入、多输出、输入输出关系复杂多变、不确定多干扰源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过程。驾驶员既要接受环境如道路、拥挤、方向、行人等的信息,还要感受汽车如车速、侧向偏移、横摆角速度等的信息,然后经过判断、分析和决策,并与自己的驾驶经验相比较,确定出应该做的操纵动作,最后由身体、手、脚等采完成操纵车辆的动作。因此在整个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一旦出现驾驶员长时间驾丰、疲劳驾车、判断失误的情况,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通过对车辆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可以提高车辆的控制与驾驶水平,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畅通、高效。对智能化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不断研究完善,相当于延伸扩展了驾驶员的控制、视觉和感官功能,能极大地促进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智能车辆的主要特点是x技术弥补人为因素的缺陷,使得即便在很复杂的道路情况下,也能自动地操纵和驾驶车辆绕开障碍物,沿着预定的道路轨迹行驶。
【小题1】(小题1)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下列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环境复杂B.经验不足C.反应迟钝D.疲劳驾驶
【小题2】(小题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智能汽车所具有的特点的一项是
A.综合性B.高新技术C.新动力D.畅通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从崇拜绝对权威到崇尚独立自我
20世纪80年代,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曾经的“尼采热”、“萨特热”等早已退潮,但它们在中国社会中特别是广大青年中产生的影响却依然存在。今天,我们应该以更冷静和宽容的姿态去反思和总结现代西方哲学中可借鉴的元素。
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对绝对权威的顶礼膜拜构成了绝大部分中国人心理的基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缺乏主体意识和独立个性,习惯予屈从和依附外部强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这与我们的改革开放分不开,也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现代西方哲学的传播分不开。
在西方传统的信仰中,上帝是至高的绝对者。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发现近代科学和世俗伦理比上帝更具解释人类生活和宇宙之谜的智慧和力量,人们也更愿意从理性、科学和世俗价值中寻找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寄托。然而到了现代,西方哲学又走向了另一条道路,试图引导人类解构各种各样的权威,否定任何“永恒”或“神圣”的终极价值。尼采首先断言“上帝死了!”并预言上帝死亡之,后,由于传统的价值体系已经失效,新的价值标准尚待建立,人们将只能在无穷无尽的虚无中摸索。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涌入我国后,各种哲学流派以批判、反思、否定的思维方式反省传统文化,审视当代生活。20世纪末,各种后现代主义话题在中国更是行情看涨。后现代主义主张反传统、反本质、非主流、非理性、多元化,这与中国传统的追求绝对权威的思维方式发生了猛烈的碰撞。在这些碰撞中,曾经的绝对权威渐渐地隐退,而对独立、自我与平等的追求,则成为年青一代中国人惯常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2005年,“芙蓉姐姐”和“超级女生”的横空出世更是把这种思维方式展示得淋漓尽致。那年,自称“有妖媚性感外形和冰清玉洁气质”的“芙蓉姐姐”凭借特立独行的反传统做派,迅速在网络上蹿红。很多人弄不明白,这个从传统审美取向看并不具备上述特点的网络娇娃何以掀起人气狂潮。一些社会学家指出,这场让人匪夷所思的集体狂欢反映出人们在心理和精神层面对精英意识和精英文化的反叛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表明大众正试图摆脱被精英垄断的话语权,建立一套自娱自乐的游戏规则。同样,在“超级女生”这场突然间吸引了国内近4亿观众眼球的火爆造星运动中,台上台下的大众成了真正的主角。他们自由地表达个人的主观意志,公平地行使个人的话语权力,将评委们的所谓权威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大众投票之中。这种变化,应该说是与当前后现代主义的流行有一定关联。
但是.后现代哲学对权威的批判又走向了另·个极端。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不仅批判上帝的权威,而且要终结现代主义关于人的“神话”。被称作“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的米歇尔·福柯甚至提出:作为主体的人死了。在这种观念或情绪的影响下,许多人感到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中,难以找到一个固定的角色模式作为自己人生道路的参照。于是,“我不知道”成为一些年轻人发自内心的呐喊。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绝对的约束,没有责任的压迫,没有理想的牵引,一切事物仿佛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都可以以“无所谓”的态度来面对。于是,“无所谓”叉成了许多人发自内心的呻吟。
______摘自《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之影响及其借鉴意义》(《江西社会科学》杂志2010年第l0期)
【小题1】下列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涌入有密切关系。
B. 后现代主义主张反传统、反本质、非主流等,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了猛烈的碰撞。
A.“芙蓉姐姐”的网络蹿红和“超级女生”的横空出世都是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突出表现形式。
B.“我不知道”与“无所谓”之类的迷茫是后现代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个极端的表现形式。
【小题2】(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逐渐从上帝那转移到从理性、科学和世俗价值中寻找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寄托。
B.后现代主义倡导对独立、自我与平等的追求,这也成为年青一代中国人惯常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
c.米歇尔·福柯的作为主体的人死了与尼采的“上帝死了!”都是对“永恒”或“神圣”的终极价值的否定。
D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不仅批判上帝的权威,而且要终结现代主义关于人的“神话”。这也使人们将只能在无穷无尽的虚无中摸索。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从人们的思想意识上看,也是一个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渐增强的过程。
B.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出现的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反传统的社会现象,我们应用冷静和宽容的心态去反思和引导。
c.大众正试图摆脱被精英垄断的话语权,建立一套自娱自乐的游戏规则都是因为当前后现代主义的流行。
D对于涌入我国的西方哲学,我们应该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借鉴其适合中国国情的元素,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的思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