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当我们思考人类信念系统时,应当注意到它是多层面的、多维度的。这里,我们要关注的主要是两个层面:描述性的维度和规范性的维度。在描述性维度上,科学具有优先性。但除了自然领域之外,人类的生活更多居于规范性层面上。对于规范性来说,最直接的理解就是道德和法律。道德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法律告诉我们禁止做什么。这是规范性最突出的表现。
实际上,规范性无处不在。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参与对事物的评价,使用概念的时候也是在遵循特定的規则。哲学恰恰活跃在规范性的领地。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哲学的活动会遍布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如道德哲学、法哲学、经济哲学、社会哲学、数学哲学、科学哲学等。因为所有自然科学都包含描述性所无法处理的规范性层面,表达这些科学原理的部分需要哲学来参与。而没有哲学来澄清特定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进行语义整编,就容易导致严重误解。
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来探讨在“科学为王”的时代,哲学到底有什么价值?
首先,哲学具有彻底反思和适度怀疑的精神。其他学科可能也会有反思,但哲学的反思是具有彻底性的。适度怀疑不同于怀疑主义,不同于极端的相对主义。适度怀疑能够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
其次,哲学具有思想划界和批判的作用。哪些领域是可以认识的,哪些是不可以认识的,可以言说的和不可以言说的领域如何划界,人类思想和表达可以区分为哪些空间或区域……都是留给哲学来做的工作。其目的在于让人们充分理解人类理性的限度及其遵循的法则,以避免人类陷入过度自负。
最后,哲学具有促进自身认知和人性理解的作用。这里要强调的是,最好把人理解为规范性的动物。有观点认为,人的一半是天使,另一半是野兽。“野兽”即强调人的本能特征,即实然方面;“天使”强调人的道德,即应然方面。但是,现实中并不是如此简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思考:这样做对不对?应不应该这样做?行动的理由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引向了关于规范性问题的回答。就规范性来讲,我们不是在寻求真假,甚至也不是在追求对人类的操控和设计,而是最终要回答我们的文化模式、社会秩序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所的抽象规则是怎么形成的,“我”和“我们”是谁。这就是自身认知和人性理解方面的复杂问题。
我个人认为,对于科学世界观下的哲学未来发展而言,在规范性领域中的划界与批判是哲学最有前景的一面。就此而言,哲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个体去深入、自主、谦逊地理性思考。
(摘编自韩东晖《“科学为王”的时代,哲学有什么价值?》)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科学在描述性维度上具有优先性,而描述性维度在人类的生活上不具优先性。 |
B.哲学可以借助自身在规范性层面的优势,澄清自然科学基本概念,进行语义整编。 |
C.哲学上的适度怀疑精神不同于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它能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 |
D.哲学具有思想划界和批判的作用,可使人充分理解人类理性限度及其遵循的法则。 |
A.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突出描述性维度和规范性维度的差异,为进一步论证奠定基础。 |
B.文章从“规范性无处不在”出发,分析了哲学对于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的意义。 |
C.文章阐述了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重点论证了哲学在“科学为王”时代的价值。 |
D.文章运用归谬法,从实际生活角度驳斥“人的一半是天使,另一半是野兽”的观点。 |
A.道德哲学、法哲学建立在哲学规范性的基础之上,道德和法律不能脱离哲学而存在。 |
B.如果把人理解为规范性动物,就能认识到哲学具有促进自身认知和人性理解的作用。 |
C.人类可以从实然和应然方面研究自身,但更应从规范性的层面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
D.让人类个体深入、自主、谦逊地理性思考,这是哲学当下对科学世界观的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