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顶的海风

胥得意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推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

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

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

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

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罗布认真地点头。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

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四下望去,只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站长说:“这里距离大海有100公里,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供着信号。我们是军舰的眼睛。我们守护的是和平。”站长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站长已在山上工作20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

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士怎么会跑到这个大山里来。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他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

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站长站在塔楼顶上,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罗布问站长:“你是在想家么?”站长摇摇头:“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我当了20多年兵了,却一次还没出过海子。”

“海子?”罗布很吃惊。

“对。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大海。”

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看,这多像大海呀。”

罗布使劲地点头,说:“像,太像了!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

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情节却合乎情理,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交代。
B.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表现了他对大海的强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
C.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一句,生动地概括了站长20多年的军旅生涯。
D.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乐观和积极进取。
【小题2】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3】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两者在文中交错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0 10:56: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自1905年张謇筹建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中国博物馆事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近年来,中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媒介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博物馆处在发展“转型”期,如何让大众更好地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是重中之重。

现在,不少人走进博物馆,总感到展陈方式呆板,偌大的博物馆,藏品虽然众多,却处处都是“面无表情”的表达。显然,在互联网与多媒体时代下,单一展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在这方面,许多先进的博物馆为了吸引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将布展设计得生动活泼,如营造开放空间,开设数字博物馆,推动VR游览,运用动漫、3D加强互动性、趣味性,观众在参观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滋养了心灵。

博物馆建设在不断改进,但展品的说明还是很简单,可观众来到博物馆,是想了解文物所蕴含的知识,听到文物背后的故事。如果他们参观时读读标签就离开,就仅仅是“到此一游”。为此,博物馆要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可以广泛发展志愿者,为志愿者提供专业知识培训,构建训练有素的志愿者团体,让他们活跃在博物馆里。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不仅能拉近博物馆展品和观众的距离,而且因为他们来自于社会各层面,具有宣传、推介博物馆的便利,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这样才能实现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目的。

在物质渐渐富足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水涨船高,博物馆仅仅“免费开放”显然不够,还需更深层次地进入国民生活,增进“亲密对话”。比如南京博物院打开神秘的文物库房,让公众了解文物保管知识;安徽、吉林等地的博物馆则向聋哑和其他残疾人士敞开大门,为他们提供特殊服务;故宫博物院更是开设专题讲座,讲述“故宫里的文物医院”。博物馆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公众与博物馆近距离接触,各种馆藏因此也呈现出更丰富的价值。

一直以来,博物馆就是通过对藏品的收集、研究,生成陈列展览,并向大众开放,确有“守株待兔”的姿态,难怪参观者寥寥。今天,博物馆应主动与现代传媒建立关系,逐步形成合作,积极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开办官方微信公众号,设立网上虚拟博物馆,这些媒介宣传吸引民众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拓展了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功能。国家博物馆的官方微博每天发送馆藏文物图片,同时附加生动的文字说明。一位博友留言:“如果博物馆的说明都像国博微博这样有趣生动,我愿意天天去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为大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多样方式激发大众的参与意识,让博物馆融入大众生活。

(取材于傅彪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博物馆的文化产品,是指以博物馆资源为依托,通过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环节来实现价值的各类文化产品。它既包括博物馆的展览,把独立文物或艺术品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具有思想性的文化产品,也包括以商品形式出现的博物馆产品,如博物馆指南、图书、图片等。

被称为“最后一个展厅”的博物馆商店,其中的“展品”——文化创意产品的精彩程度,也影响着观众了解博物馆文化的程度。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文化的呈现方式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除了要具备一般产品的使用价值、经济价值外,还要具备收藏价值及一定的文化附加价值。每件文创产品都应做到为大众带来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这才是博物馆推出文创产品的真正意义。

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尝试将喜庆生动的年画嫁接于新的载体上,赋予了杨柳青木版年画新的内涵,使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瑰宝散发出特有的光芒。杨柳青木版年画剪纸册,用剪纸的形式将杨柳青木版年画还原出来,一个载体承托了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堪称巧妙。在该博物馆商店,观众可以把“年画瓷瓶”“年画内画壶”“年画折扇”等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的商品带回家。而一系列价格亲民、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例如以木版年画为主题的扑克牌、丝巾、风筝、钱包、明信片、牙签盒等,也颇受大家欢迎。

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上,有专家指出,产品设计一定要围绕博物馆主题文化,能够为博物馆主题文化展览起到促进作用。大众在参观完整个博物馆后,来到售卖区,购买能够与其产生共鸣的文创产品,这是将博物馆的文化带出了博物馆,将文化带回家,带到社会,使得博物馆主题文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得以无限的延伸。而且要注意文化创意产品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但传承不等同于复制,单纯的复制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审美等各方面的需求。当今社会人类发展的源泉是无限的想象力,是创意。因此,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要将中华文明的精华元素传承下来,文化是创意设计的基础和核心。一款好的博物馆创意产品设计,要有温度,有情感,赋予产品文化精神的内涵。同时,还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最大可能地接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实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真正价值。

 (取材于胡春萌、徐雪霏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真正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我国仅有百余年的历史。博物馆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毅然选择了先进、积极的文化方向。博物馆在保藏中华文明物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启迪各族民众智慧,培育地域文化认同,构建世代爱国情怀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博物馆拥有大量珍贵的文化资源,是别的文化机构难以提供的特殊的知识源泉,人们在博物馆中获得文化的满足,精神的愉悦。同时,博物馆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经验性资源,使其能在区域性、全球化的世界里发挥独特的社会作用。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涌起,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革,博物馆工作的性质和特征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现代意义的博物馆不再仅仅是保护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还应该是一个底蕴深厚的社会文化机构,担负着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今天,博物馆文化表现出的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引领着社会民众的人文追求,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其使命就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不断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公共文化机构的本质特征,是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和文化福利的重要内容。事实上,我国的博物馆有联系社会、融入社会、服务大众的传统。例如当年东北博物馆自建立之初,就筹办了“伟大祖国历代文物展览”、“生产工作演进史”等陈列展览,并于1954年起组织流动展览小组,赴长春、大连、抚顺等25个城市和地区进行巡回展出,在全国首创了流动展览这一服务大众的展览形式,受到博物馆界的重视和社会民众的欢迎。

(取材于单霁翔的相关文章)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下列吸引大众参与博物馆活动的方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富变换展陈方式B.发展博物馆志愿者C.深层融入国民生活D.牵手传媒合作宣传
【小题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博物馆发展存在问题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展陈方式僵化B.展览说明简单
C.固守而少宣传D.藏品保护过度
【小题3】下列各选项对文中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博物苑”中的“苑”字读音为yuàn
B.“转型”一词中的“型”字书写正确
C.“提供”一词中的“供”读音为gòng
D.“守株待兔”这一成语在文中使用正确
【小题4】根据“材料二”,下列属于博物馆文创产品核心价值的一项是
A.文化价值B.使用价值C.经济价值D.收藏价值
【小题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理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博物馆主题文化B.富有创意地传承文化
C.体贴而具有强烈情感D.符合现代人审美追求
【小题6】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征集文创产品设计方案,下列设计不合理的一项是
A.红楼十二金钗书签。惜春一签,选取了惜春着素袍,于寺院青灯下独自做画的情景。
B.红楼台历。台历节选宝黛初会、熙凤弄权、湘云醉卧等精彩段落,配以古版插图。
C.陶瓷茶叶罐。罐面描绘了“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的情节画面,画中的探春形神兼备。
D.青缎靠背枕。低调典雅的靠枕,取材于黛玉进贾府拜见王夫人时描述的家居情景。
【小题7】根据“材料三”,下列不能作为现代博物馆是社会文化机构的依据的一项是
A.一直追求先进的文化方向B.拥有大量的特殊的知识资源
C.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性资源D.使命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
【小题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概括说明现代博物馆如何履行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7日讯——昨日,境内领先资产管理机构华夏基金和全球投资管理行业领导者、养老金领域专家富达国际宣布建立独家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将在目标日期基金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进目标日期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双方希望通过此次合作能充分发挥华夏基金的本土投研领先优势和富达国际丰富的全球养老金投资管理经验,强强联手,为投资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产品和服务。

近日首批14只养老目标基金正式获批,其中有9只都是目标日期基金。目标日期基金是一种以投资者退休日期为目标时点,根据不同生命阶段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配置,帮助投资者构建一站式养老金投资的产品。晨星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美国目标日期基金规模累计达到8800亿美元,成为最受投资者欢迎,市场规模和占比最大的养老类基金投资品种。作为养老金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富达国际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包括目标日期基金在内的退休方案。为香港、德国和英国的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以及跨国公司提供投资管理和行政服务,还为日本、挪威、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提供投资方案。此次战略合作,富达国际将以研究顾问的形式充分发挥其在全球成功发展目标日期基金的经验,为华夏基金目标日期基金的策略和发展提供建议。

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养老金市场的快速发展,并十分希望参与其中,支持这一市场继续健康成长,并帮助中国投资者更好地实现退休目标。根据我们近期和蚂蚁财富一起发布的首份《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中国年轻一代大体上对退休生活表示乐观,但对于实现他们的退休目标来说,他们的准备还远远不够。这份调查也突显了投资者教育和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在年轻一代退休准备中的不可或缺性。我们相信,通过此次与华夏基金的合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在全球范围内积累的目标日期基金领域专业经验。我们在中国的养老业务发展策略独树一帜,我们相信对于中国投资者行为的深入了解将是我们长期成功制胜之道。近期与华夏基金和蚂蚁财富的合作都将会为我们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摘编自《华夏基金与富达国际强强联手开启养老新时代》)

材料二:

(摘编自《富达国际及蚂蚁财富·2018中国养老前进调查报告》)

材料三:

老龄化已经是日本社会经久不息的话题,甚至被称为“国难”。老龄化问题是日本经济陷入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极为深远,老龄化不仅导致劳动力短缺、消费低迷、通货紧缩、地方凋敝等严重后果,最为直接的表现之一还有养老的困境。

随着老龄化的高涨,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缴纳的人越来越少,难以为继,开始领取年金的年龄越来越晚,而金额却越来越少。这样,老年人的生活也面临很大压力。由于日本的养老金制度无以为继,所以日本政府还制定了延期支付养老金的法案。按目前的法案,每3年提高1岁,到2025年时,满65岁才能够领取养老金。由于并非所有老人都有经济实力入住老人院,因此,越来越多的单身老人“孤独死”,化为白骨后很久才被发现。

为了解决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以及养老金入不敷出,日本也在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其中一项是促进老年人就业。总务省的统计显示,老年人就业人数连续13年增加,达到770万人,创历史最高。就业者总数中,老年人比例达到11.9%,创历史新高。

而老年就业者中,每4人中就有一人是非正规就业的职员和从业人员。部分男女表示乐于从事非正规就业的主要理由是“希望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工作。”日本的老年人就业率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

(摘编自《日本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困局》)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对象中,56%的年轻一代和50%的非年轻一代尚未为养老储蓄,巳开始为养老储蓄的,50岁及以上的人占比最大。
B.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尚未开始为养老储蓄做准备,这可能会带来储蓄目标不足的风险而导致出现一些养老问题。
C.非年轻一代调查对象更趋向于选择“政府养老金”作为养老收入,占比最大,年轻一代调查对象则不然。
D.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退休后至少兼职工作”作为养老收入的年轻一代和非年轻一代,人数是一样的。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标日期基金是经过实践证明,很受投资人欢迎的一种养老金投资产品,以投资者退休目标日期为目标时点,根据不同生命阶段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配置。
B.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认为,中国养老金市场发展迅速,中国年轻一代大体上对退休生活持乐观态度,但对实现退休目标的准备还不够。
C.随着老龄化的高涨,日本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日本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但仍然没有什么成效,这警示我国应该对老龄化问题予以足够重视。
D.日本老年人就业人数连续13年增加,日本老年人就业率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日本老年就业者中,25%的人是非正规就业的职员和从业人员。
【小题3】解决“社会老龄化,养老金不足”的问题有哪些有效途径?请结合材料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砌 末
周海亮
①砌末是一个木讷腼腆的男人。砌末是戏曲演出道具和布景的统称。
②戏曲舞台,演员拿起马鞭,就是骑上马;摇起木桨,就是划起船;端起烛台,就是燃上灯;水旗招展,就是碧浪滔天。生活里,男人塞着耳机,听咏叹调和交响乐;拿着画笔,画梵高的《向日葵》和废弃的木船;系上围裙,炒一盘有色有味的辣子鸡;或只是静静地坐着,任月色一点一点凉了窗纱
③起初,男人并不知道砌末为何物。
④男人还是个男孩的时候,喜欢写诗,喜欢画画,喜欢将那副蒙娜丽莎看了又看。男孩如愿考上大学,研究西方艺术,又喜欢上一位长得像蒙娜丽莎的女孩。只是神似,女孩比蒙娜丽莎漂亮很多,端庄很多。只是女孩没有蒙娜丽莎那般安静,她喜欢笑,喜欢跳,更喜欢唱戏。女孩学的是京戏,这是一门日渐式微的艺术。
⑤他们很快陷入热恋。男孩对女孩说,毕业后我想去国外深造。女孩对男孩说,可是我想去剧院唱戏。男孩说,你可以把唱戏当成爱好。女孩说,可是我学了这么多年。男孩就不语了。那时他们已经读到大四,毕业在即,假如女孩坚持,男孩极可能失去她。
⑥男孩没有失去她。他放弃了出国的机会,与女孩一起进到剧院。那时男孩已经长成一个男人,女孩已经长成一个女人。去剧院颇费一番周折,因为他既不懂唱戏,也不懂舞美,更不懂音乐和化妆。后来男孩想到一个办法,他说他可以给舞美老师打杂,做些简单的道具和布景。他的执着终让他如愿进入戏院。男人就这样成为砌末师傅,开始只是做些零活,后来师傅退休,他就慢慢挑了大梁。再后来,别人干脆称男人为砌末。
⑦男人喜欢这个外号。
⑧砌末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站在侧台,看女人在舞台上表演。女人扮《白蛇传》里的小青,扮《拾玉镯》里的孙玉娇,扮《春草闯堂》里的春草,扮《西厢记》里的红娘……扮什么他都爱看,扮什么他都喜欢。他开始喜欢京胡和锣鼓,喜欢花旦和铜锤花脸,喜欢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他迷恋有关京戏的一切。生活如此美好,他只想静静地做好属于他的工作,静静地看女人在舞台上表演,然后,他与女人相依相伴,共度时光,生儿养女,白头偕老。
⑨可是砌末慢慢发现女人并不这样想。最初剧院还能发上工资,后来,工资就发得少了,发得慢了。他与女人往回走,经过一家品牌服装店,女人扭回头看,目光里尽是向往。他懂。他对女人说,会有更多人喜欢国粹的,剧院也会好起来的。然而女人相信吗?连他都不相信。
⑩女人开始在闲暇时去别的剧院唱歌。女人说,咱俩总得生活。他搓着手,无言以对。他去听过一次,女人唱《甜蜜蜜》,唱《又见炊烟》,唱《笑忘书》……舞台上风光无限。女人唱得很好,很动情,很走心,可是他心中感觉别扭。回到租住的地下室,他问女人,非得去唱吗?女人说,否则怎么办?他说,总还有办法。女人说,还有以后,以后怎么办?总不能永远这样活着。他不再争辩。虽然他觉得这样活着挺好。有一日三餐,有一张床,有艺术,有男人和女人,生活还需要什么呢?剩下的,不过都是些肉身的奢望。
⑪砌末仍然是剧院的师傅。他会打造桌椅,会制作马鞭,会给刀枪剑戟涂漆,会画大的布景,甚至有时候,当剧院有人临时有事,他也会跑跑龙套。然他很少再站到侧台看舞台上的表演。女人已经从剧院辞职,现在她是另外一个剧院的“头牌”,只不过女人不再唱戏,只唱歌。据说很多人捧她的场子,据说她赚了很多钱,还据说她开始参加电视选秀节目,一天比一天红。他没有打听过她,也从没有再见过她。他知道挽救或者挽回毫无意义,对女人来说,她是主角,他不过是那些为角色服务的砌末。哪怕女人并没有这样想过。
⑫可是他还是很感激她。是她让他迷上戏曲,迷上砌末,又使自己有了一个叫做砌末的好听的名字。当夜深,他会静坐在床头,想想往事,笑笑,任月色一点一点凉了窗纱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5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男人”和“女人”的对话方式都是转述的方式,第⑩段的对话内容暗示着“女人”对眼下的生活不满意,也为她的辞职作了铺垫。
B.“静坐”“任月色一点一点凉了窗纱”在文中出现两次,前者是男人日常的满足的一种生活方式,后者指男人经事之后平静坦然心态的一种表现方式。
C.“女人”在戏院舞台上倾情扮演不同角色的精湛艺术使“男人”开始迷恋有关京戏的一切,哪怕连戏曲砌末这项工作也做到了极致。
D.“女人”从唱戏改唱流行歌曲到参加选秀节目这一变化,是受到生活压力、社会品位、人生价值观等影响的,也折射出当今国粹如何坚守的现实。
【小题2】小说主人公砌末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砌末”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然中本没有建筑,人类为了改造自然,让自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的目的下,建筑诞生了。规则的几何形状是建筑广泛的基本特征,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建筑形式,而中国砖木构建筑却辐射整个东亚圈,影响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这种影响便是从盛唐时期开始。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必然会在建筑及城市规划上有所反应,从对位于西安的唐大明宫遗址的发掘和史料来看,大明宫主要建筑更是把“以肥为美”的思想贯穿,表现得淋漓尽致。丹凤门、玄武门相对,世界上最宽的御道贯穿中轴,从中轴向两边对称延展,中国传统的“择中对称,无为而治”古朴哲学思想,在对称美学中得以体现。而现今残存的正殿含元遗址高十余米,殿宽11间,其前端的龙尾道就长达75米,两侧建有“翔鸾”“栖凤”二阁,与主体建筑相连,表现出大唐帝国鼎盛时期浑厚的建筑风格,整个大明宫的面积是现存明清故宫的4倍,如此庞大的唐朝王宫的建筑群规模是后世不可匹敌的,这与当时发达的封建社会经济,以及“以势壮美”的美学倾向是不可分离的。在古代传媒工具较为落后的时代,王室的审美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群体审美,争相效仿下,这种追求宏大壮丽的审美追求成为整个唐代的国民符号。
从外部条件来看,唐代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也是“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与西方的交流,略带“野性”与“粗犷”的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的注入东土。有学者认为,唐代诗人李白,很有可能就出生于碎叶城,碎叶城即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或许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激发出诗人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与大胆的想象力。而唐朝皇帝多有“胡人”血统,“胡人”,即我国西北方少数民族旧时的统称。西方文化对唐代建筑风格定位的影响也十分巨大。除祭祀、宗教、陵墓用途的建筑外,一般唐代建筑外体不做彩绘,白墙、红柱、青瓦、直棂窗便构成唐代建筑的基本,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崇尚富丽的朝代的建筑会如此洒脱,外墙装饰如此简单。这就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墙体不做装饰,重在建筑屋顶的结构之美。唐代建筑采用1:6:8的比例来制造屋顶,正脊最短,而四个向外延伸的侧脊在建筑比例中最长,这使得整个唐代风格的建筑有巨大屋檐的遮蔽,如同巨鸟翅膀一般。而正脊鸱吻则常用一串来自西域的连珠纹作为装饰。
唐代人认为,建筑的主题是屋顶部分,建筑墙面,立柱,都是为了支撑宏大的屋檐而准备的。相较明清建筑中墙面立柱重装饰,甚至为了美观,甚至设立装饰用途“无用柱”的审美观点完全不同。而唐代“尊上”的思想亦是由传统的儒家思想所决定的。同时,佛教在唐代建筑中的影响也举足轻重。以大明宫的地砖,攒顶为例,其多为莲花造型。在佛教的传说中,释迦牟尼佛出生后,下地走七步,一步一莲花。莲花、就是极具佛教以为的装饰图案,大明宫中地砖施以莲花浮雕,攒顶勾栏亦是整朵莲花的样式重复出现。这和唐代社会王室、民众自上而下的信仰佛教息息相关。
(摘编自《唐代美学思想对唐代建筑风格的影响》)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不是自然中本来就有的事物,它是人类为适应生存而改造自然的需要产生的,建筑的基本特征是规则的几何形状。
B.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建筑形式,而从唐朝开始,中国砖木结构建筑却辐射整个东亚圈,影响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
C.西安的唐大明宫主要建筑把“以肥为美”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唐代美学思想的最主要的体现。
D.“择中对称,无为而治”的古代哲学思想,在对称美学中得以体现,唐大明宫相对的两扇门、贯穿中轴的御道等即为具体实例。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发达的封建社会经济,以及“以势壮美”的美学倾向也对唐代的建筑产生了影响,唐朝王宫的建筑群规模宏大即与此有一定联系。
B.在传媒工具较为落后的古代,王室的审美意识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群体审美倾向,大唐王宫的建筑群规模大即与此有一定联系。
C.唐代建筑风格定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十分巨大,白墙、青瓦、直棂窗是唐代建筑的基本格调,祭祀、宗教、陵墓的建筑例外。
D.唐朝崇尚富丽,看重建筑屋顶的结构之美,但外墙装饰十分简单,墙体不做装饰,这与人们想象中的唐代建筑的洒脱大相径庭。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和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东土,以及唐代皇帝带有胡人血统,是唐代“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
B.唐代建筑正脊最短,正脊鸱吻则常用一串来自西域的连珠纹作为装饰;侧脊最长,如巨鸟翅膀,使得唐代的建筑有巨大屋檐的遮蔽。
C.传统的儒家思想决定着“尊上”的意识,唐代人认为,建筑的主题是屋顶部分,墙面、立柱都是为支撑宏大的屋檐而准备的。
D.莲花是极具佛教意味的装饰图案,大明宫中地砖、攒顶勾栏重复出现莲花图案,与唐代社会王室、民众自上而下信仰佛教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