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语录》)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赤壁》)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8:0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②。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④。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流水声。
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2)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6 分)
(3)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4 分)
上片末尾,周邦彦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述境况。二人所处环境均为低湿之地:周邦彦是“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白居易则是“住近湓江地低湿,  ”。二人仕途所遇也均有困顿之感:周邦彦是“憔悴江南倦客”,被外放为官;白居易则是“  ”,被贬为江州司马且困居九江。故周邦彦凭阑,大有二人同为苦命之人的感慨,这就应了白居易所说的“     ”。两位诗人隔空交会,可谓宦海漂泊,古今同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词开头都具有宏大磅礴的气势,“雨打风吹去”与“浪淘尽”意思相同。
B.两首词都借景物描写抒情,苏词以壮阔景抒敬慕情,辛词以衰颓景抒抑郁情。
C.两首词都写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苏词是为了反衬,而辛词是为了正衬。
D.两词同出于豪放派大家之手,都即景寓情、托古喻今,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
【小题2】下列对这两首词中语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情钟周瑜与辛弃疾赞颂孙权一样,两人都认为三国时期的吴国在抗击外敌入侵时卓有成效。
B.两首词都写人物,辛词不像苏词那样倾向于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风采,而是侧重于史实的叙述。
C.苏轼感慨“早生华发”“人生如梦”,辛弃疾感慨“廉颇老矣”,都有英雄老去、功业无成的悲伤。
D.这两首怀古词中所用典故,都与登临的地点有关,与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关,不应以所用典故多寡论优劣。
【小题3】近代学者王国维评论苏辛二人的词风时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这两首词,谈谈你对“旷”与“豪”的理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