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凝香斋

曾 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注)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黄卷:书籍。③香炉:香炉峰。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
B.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
C.任所济南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写湖光,下句写泉水。纯净的湖水,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沙石如玉,清寒的泉流冲激,悦耳清幽。
D.尾联归结全诗。置身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潜心书史,其高雅情趣让诗人疑是在庐山香炉峰的景物绝佳处。愉悦之情,如超脱世外, 暗含辞官归田之念。
【小题2】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 “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18 09:1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①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思潜从物外②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黄景仁(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写作本诗时,作者在安徽督学朱筠幕中,除夕归家过年,对社会即将发生的乱象已有预感,心中惆怅,有感而作。②物外知:从时间流逝、外物变迁中感觉出来。③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露水不易打透。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黄诗第一句以乐景衬哀情,以除夕之夜的喧腾笑语反衬诗人内心的复杂忧思。
B.黄诗的一、二句通过对比充分表现出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C.黄诗第三句中的“悄立”二字,用外形的静谧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则主要写出了诗人因久居异乡而不为乡里熟识的孤独。
D.陈诗第一句写“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侧面写出了诗人出行之早且出行之久。
E. 陈诗中诗人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
【小题2】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析说明。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