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8分)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襜[chān]短衣。②燕兵,金兵。③夜娖[chuò]”,夜里握着。④胡 革录(LÙ) ,箭袋。⑤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
【小题1】请分析词的上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3分)
【小题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做简要分析。(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1:57: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一半残阳下小楼,珠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小题1】这首词上片描写了怎样一幅图景?
【小题2】这首词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试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①,谙②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敧(qī):倾斜。②谙:熟悉。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2分)
答:
(2)上阕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3)请简析下阙的写作特色。(4分)
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
1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
2
。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
3
,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
4
。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
5
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注释: (1)词人有自注云“丙辰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当时苏轼已在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官别任。(2)马耳九仙山:马耳、九仙山均为山名。(3)高台:超然台,旧称北台。(4)联拳:(鸥鹭)群聚的样子。(5)使君:此作者自指。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前瞻”三句描写的是眼中实景,写作者登台远望,马耳山、九仙山连绵起伏,耸入云间。
B.本词下片“小溪”三句写了这样的场景:溪畔鸥鹭安静地聚在一起,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
C.词的结尾“垂柳下,矮槐前”两句描写的是作者曾经娱乐歌笑之处,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
D.本词抒发了作者在即将离官别任时对密州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些许人世沧桑的喟叹感慨。
【小题2】下列词句中“回首”的含义与本词中“回首便他年”
不相同
的一项是
A.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无因转还泛,回首眷前贤。(鲍泉《江上望月》)
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小题3】本词下片表现手法多样。请任选其一,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乙:(1)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 (辛弃疾《水龙吟》)
(3)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叶梦锡
陆游
家住东吴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百万呼卢锦瑟傍。
身易老,恨难忘,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一事无成两鬓霜。
注呼卢:古代一种博戏。锦瑟:琴之美称,此处代指歌女。
【小题1】上阕中“十千” 和“百万”两词有何妙处?(2分
A.
【小题2】词人说“恨难忘”,他有什么难忘之恨?(4分
A.
【小题3】这首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