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  。
(3)但我不能放歌,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5)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3 04:3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辽天庆二年进士第,补枢密院令史。丁父忧,起复,恳辞不获,因遁去,屏居兴平。太祖定燕京,割以与宋。宋人欲收人望,召通古。通古辞谢,隐居易州太宁山下。
宗望复燕京,侍中刘彦宗与通古素善,知其才,召为枢密院主奏。除中京副留守,为诏谕江南使,宋主欲南面,使通古北面。通古曰:“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天子以河南、陕西赐之宋,宋约奉表称臣,使者不可以北面。若欲贬损使者,使者不敢传诏。”遂索马欲北归。宋主遽命设东西位,使者东面,宋主西面,受诏拜起皆如仪。使还,闻宋已置戍河南,谓送伴韩肖胄曰:“天子裂壤地益南国,南国当思图报大恩。今辄置守戍,自取嫌疑,若兴师问罪,将何以为辞?江左且不可保,况齐乎?”肖胄惶恐曰:“敬闻命矣。”
未几,诏宗弼复取河南,通古请先行至汴谕之。比至汴,宋人已去矣。或谓通古曰:“宋人先退,诈也,今闻将自许、宿来袭我。”通古曰:“南人宣言来者,正所以走耳。”乃使人觇之,宋人果溃去。宗弼抚髀笑曰:“谁谓书生不能晓兵事哉?”
河南卒孙进诈称“皇弟按察大王”,谋作乱。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思就汴京鞫治通古执其咎,极力辩止。及孙进引服,盖假托名称,将以惑众,规取财物耳,实无其人也。特思奏状,海陵谮之曰:“特思且将徼福于胙王。”熙宗益以海陵为信,遂杀胙王,并特思杀之。行台诸人乃责通古曰:“为君所误,今坐死矣。”通古曰:“以正获罪死,贤于生。”
正隆元年,以司徒致仕,进封曹王。是年,薨,年六十九。
(节选自《金史·张通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思就汴京鞫治
B.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思就汴京鞫治
C.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思就汴京鞫治
D.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思/就汴京鞫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父忧,指遭受父亲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亲去世需要离职守丧。
B.南面,指坐北朝南之位。古代一般地位较低者面向南坐,而地位较高者面向北坐。
C.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退休。不同朝代对致仕官员的年龄有不同规定,也称“休致”。
D.薨,指诸侯的死。古人对“死”有不同称谓,如帝王之死称“崩”,士大夫之死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通古素有才名,屡受任用。太祖把燕京割让给宋朝后,宋朝因为通古的声望召见他;宗望收复燕京后,侍中刘彦宗知道他的才能,让他担任枢密院主奏。
B.张通古不卑不亢,维护尊严。他任诏谕江南使时,宋朝皇帝违反了接见使者的礼仪,张通古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宋朝皇帝的要求,维护了尊严。
C.张通古虽是文臣,却通晓军事。宗弼准备攻取河南时,他请求先行,但到达汴京时宋军已经离去,有人认为其中有诈,但他准确判定宋军撒退。
D.张通古不惧强权,秉公持正。孙进图谋作乱,海陵王想借此诬陷以除掉胙王常胜,但张通古查明了真相却未能改变结果,最终熙宗杀了胙王和特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辄置守戍,自取嫌疑,若兴师问罪,将何以为辞?
(2)通古曰:“南人宣言来者,正所以走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谢曾子开书①
秦 观
史院学士阁下,某不肖,窃伏下风之日久矣,顾受性鄙陋,又学习迂阔,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率不与世合。以故分甘委弃,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比者,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士大夫闻者莫不窃疑私怪,以为故尝服役于左右,而某未尝望阁下之屦舄也。 
窃观今之士子,峨冠大带求试于有司殆五六千人,学宫儒馆以教育自任者无虑百数。其因缘亲故以为介绍,谈说道真以为贽献,善词令以干谒者,俯理色以叩阍人,冒污忍耻,侥幸人之知己者,迹相仍、袂相属也。然而得善遇者十无五六,与之进而教诲者十无二三。至于许之国士之风,借之以齿牙余论者,盖百无一二焉。其售愈急,其价愈轻,亦势之然也。 
某与阁下非有父兄之契、姻党乡县之旧,介绍不先,贽纳不前,谒者未尝知名,阍者莫识其面;而阁下徒见其骫骳② 之文以为可教,因曲推而过与之。传曰:“鸣声相应,仇偶相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呜呼,阁下之知某,某之受知于阁下,可谓无愧乎今之人矣。
前日尝一进谒于执事,属迫东下,不获继见,以尽所欲言。旋触闻罢,遂无入都之期,燕居闲处,独念无以谢盛意之万一。辄因西行之便,略陈固陋,并近所为诗、赋、文、记合七篇,献诸下执事。伏惟既推借之于其始,宜成就之于其终,数灌溉以茂其本根,消垢翳以发其光明,不间疏贱而教之以书,使晚节末路获列于士君子之林。则某与阁下非特无愧于今之人,又将无愧于古之入矣。古语有云:“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惟阁下裁之。 
【注】 ① 曾子开名肇,曾巩的弟弟,当时任国史院编修,故文中称史院学士。② 骫骳(wěi bèi):风格卑下。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敢辄于缙绅之门款:敲打,叩
B.迹相仍、袂相也属:聚集
C.介绍不先,纳不前贽:拜见长辈所送的礼物
D.消垢以发其光明翳:遮蔽物,蔽障
【小题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肇在交游的朋友中得到秦观的文章,并且多次称赞,以至于引起了士大夫的怀疑,有人误认为秦观曾经和曾肇之间有过交往。
B.秦观批评当时大量读书人汲汲于富贵,千方百计以求仕进,结果适得其反的行为,意在突出自己不同流俗、自守清高。
C.在写这封信之前,秦观曾经拜见过曾肇,但因过于仓促,未能畅所欲言,不久就离开京城,短期内没有机会再次入京。
D.“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的意思是牛肉煮熟了却不放盐,致使事情没办好。这虽是个小事情,但可以比喻大道理。
【小题3】 请简要概括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  
【小题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
(2) 善词令以干谒者,俯理色以叩阍人。
(3) 燕居闲处,独念无以谢盛意之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