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
①“诗仙”李白追求个性自由,性格傲岸,对权贵不习惯仰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明地表达了这种思想感情。
②孔子在《论语》中启发他的弟子们各言其志,曾皙是这样来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③李清照的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化用了《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展现出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④诸葛亮以其忠诚和智慧赢得了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唐有杜甫在《蜀相》中感慨其“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宋有陆游在《书愤》中赞叹其“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⑤中国古代诗词中写“愁”的妙句很多,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形象地写出了愁之深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12:43: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①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段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②蒲桃;今作“葡萄”。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句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
B.三、四句的“刁斗”“公主琵琶”不是欢乐之声,而是哀怨之调。打更声和南怨的配琶声营造了肃穆而凄凉的氛围。
C.五、六句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写出了边塞之景的豪迈壮阔。
D.九、十句写玉门关还被遮断,土兵需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表现了将士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的豪情。
E.诗的最后两句用典,汉武帝把葡萄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讥讽了好大喜功的帝王。
【小题2】本诗妙在多用叠词来表情达意,请选出其中两处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事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