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诗文填空(8分)
(1)    ,善假于物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铁骑突出刀枪鸣。 唯见江心秋月白。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连峰去天不盈尺,   
(4) 今宵酒醒何处?   执手相看泪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12:45: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瘅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洗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顧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A.首联通过描写大庾岭的情景,切合题目“过岭” 二字。诗人离开京城长安,长途跋涉,才来到大庾岭上,顿感天长地阔,宇宙无穷使诗人不免产生“去国离家”将为“异域之人”的感叹。
B.诗中有多处景色的描写,以自然澹远之景表现游子浓郁的深情。其中“白云”写出了诗人对自身处境似“浮云”般漂泊不定的感慨:“群雁”则写出了自身的孤独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C.《围炉诗话》亦评说道此诗:“诗乃心声,……言心之词,岂能尽出于高华典重哉!”沈佺期的七律,素来被认为高华典重,但此诗却不同于那些应制之作,它体现出了“朴厚”的初唐风气。
D.颈联“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上句通过描写南海风高浪急,写出了作者自身处境的凄凉;下句“北望”似与朋友谈心,表达作者对杜审言的深刻的思念,也抒发了自身不堪回首的孤寂之情。
E. 尾联“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回应首联,是写京都长安与岭南流放地之间山重水复相距万里,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君王的不满。
【小题2】诗歌颔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5

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诗、词、歌、曲都与梅花有关,请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材料三〗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四〗
蔷薇露,荷花雨,菊花霜冷香庭户①。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马致远《落梅风》)
注释:①【香庭户】指女子闺房。
⑴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中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请指出。
⑵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这两个诗句。
⑶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 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也用两个词语概括出来。(2分)
⑷梅与兰、竹、菊并称为 “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