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1】上片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你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5-03-17 03:49: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解:①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②逆旅:旅店。③只应:只以为,这里指“岂止”。
【小题1】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别”三句,写词人与朋友分别虽久,可相见甚欢,情谊深厚,如春日之和煦。
B.“惆怅”二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恰当地表现了词人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C.“浮天”二句,写水天相接,似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山掩埋了一半。
D.“今古恨”三句,运用了反问手法,表达了古往今来离别与相聚总是牵动着人们的悲欢之情这一感慨。
【小题2】同是写送别友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与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中画线语句作简要分析。
【小题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在古代,诗人往往借饮酒抒发心中的思绪。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 ___”,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对诗人们来说,不能饮酒,往往会使坎坷的人生更添惆怅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