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②何处是?我缘应吴兴③。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①陈克:字子高,号赤城居士,临海人。在职期间,曾撰《东南防守利便》上奏朝廷,力主抗金之议。无奈朝廷昏弱,奸佞当道,忠言不为所用。②齑(jī)盐,原指切碎了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③我缘应吴兴:诗人打算隐居吴兴。
【小题1】上片写“岁华销尽客心惊”,诗人因何而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小题2】本词的结尾“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1-24 11:27: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齐天乐

姜夔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①此词小序中云:“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②庾郎:南北朝诗人庚信,曾作《愁赋》。③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④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⑤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字,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次句写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
B.“候馆迎秋,离宫吊月”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宫娥,还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伤心。
C.“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
D.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游子、儿女等不相干的人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
【小题2】《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作答。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1)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
(3)细读全诗,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