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小题。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①创作背景: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注释: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小题1】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小题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5-16 05:23: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
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
②
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
③
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二句写诗人面对世事的变化莫测,感叹身逢乱世不胜悲叹,令人伤悲。
B.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C.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D.“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小题2】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可笑寒山道
寒山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喧。
联谿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注:寒山,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人。出生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县街头镇东南方向的寒山,享年一百多。
【小题1】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艺术。
【小题2】可笑”即可爱,题中“可笑”二字贯穿全诗,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恨 别①
杜 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老”相互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
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的坐卧不宁,这种举动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思。
D.尾联回应“胡骑长驱五六年”,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的急切心情,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
E. 这首七律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可谓是言近旨远,辞约情丰。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题。
秋风辞 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前者苍莽雄放,后者清新流丽。
E. 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深沉。
【小题2】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 日
①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
②
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本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诗人此时正客寓夔州。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②竹叶:竹叶青酒。
【小题1】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
【小题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