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了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新城
①道中二首
苏轼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③。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新、旧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②钲: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③耦耕,是指二人并耕。《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其一前三联都运用了比拟手法:东风多情,雨声有意;雾霭笼罩山顶,太阳悬于树梢;野桃盛开,溪柳袅娜。诗人从准备启程到旅途之中所见之景都清新秀丽,心情愉悦。 |
B.其一尾联诗人想象中“西崦人家”其乐无比的生活: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美好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
C.其二继写道中山行。诗人不知不觉中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溪边缓行。他在饱览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霏霏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自己为官清廉却将在这远地为官。 |
D.其二尾联写临近新城,沉思之余却迷了路。诗人向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孔子向隐士长沮、桀溺问路之典故,二人劝孔子“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诗人以此喻已厌恶俗物,羡慕归隐之意。 |
E. 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描绘“道中”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第一首主要写景,景中含情;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
【小题2】第二首诗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