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小题。
东 坡
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
②
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小题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小题2】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6-02 11:02: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
①
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
②
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
③
,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火山六月应更热”一句既点明时令六月,也指出环境的恶劣。
B.“赤亭道口行人绝”一句以“行人绝”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
C.“知君惯度祁连城”一句说“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高度概括了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
D.“岂能愁见轮台月”一句是反写明说李副使不会因见轮台月而想念“我”,实则借此表达“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E. 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拘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表达了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小题2】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同类题2
根据诗文所给上下句填出相应诗文。(任选三句。全答按前三个给分)
①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②微风过处,
,
。
③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④令初下
,
;
,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然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 ,
。(贾谊《过秦论》)
(2)
, 或植仗而耘耔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
(4)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苏轼《定风波》)
(6)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
(7)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
(8)
, 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晓望
唐·杜甫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
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
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注)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
(1)诗歌描写的景色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来?
(2)颈联的景物描写,显出作者的匠心,历来为人称道。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
深湾夜宿
王勃
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
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个“隐”字,写出了滩声隐于土坝之中,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却无法听到滩声的神态。
B.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高高的山上。
C.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
D.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E. 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
【小题2】诗的颈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