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小题1】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请加以分析?  
【小题2】颈联意思曲折,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请结合内容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6-09 11:06: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唐薛稷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
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
注 ①京:指长安。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此诗是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②咸阳:即都城长安。③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傅岩,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首阳山,据《史记》记载: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小题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四句,写自己奔波在外,眺望家乡,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一个“望”字,活画出诗人引颈翘首,深情注目故土的情景,触发出无穷的乡思。
B.“傅岩”四句,借家乡名山的典故,写已无傅说、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达了对古人的追念与仰慕,也流露出对当今朝廷的不满。
C.诗人先从思乡写起,到“西登”二句时,突然作一顿挫,这样,既使乡情显得强烈,又为下文表现从乡情生发开去的复杂思想作了铺垫。
D.这首诗的最后,作者想到自己已多年客游在外,时间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还能有多长的时间呢?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叹。
E. “驱车”四句,在气势流转中,极为自然地抒发思乡情怀;而“傅岩”四句,却是工丽的对偶,使语言显得十分精美,在轻松自然中,传达了不易言喻的隐衷。
【小题2】首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一句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试做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浣花女
陆 游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1)关于这首诗歌,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歌通过农村少女与爱慕虚荣的城市女子的对比,歌咏了农家少女勤劳、愉快的生活。全诗着墨素淡,语言平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B.诗歌的前四句是对浣花女子的侧面描写,表现浣花女小时在家的生活片段;“双髻丫”一句,写浣花女子质朴单纯,不事铅华,有一种真淳自然的风致。
C.夜阑人寂,浣花女子正对着窗门摆弄着织机;机旁不远处,豆秸燃烧,炉上的土茶散发出阵阵清香。这幅画面,突出形貌,静态展示出安然自得的欢乐。
D.“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是说浣花女子与邻里男子成婚,彼此家门相对,不需要车马远道来迎接,就可以过家为妇,显示出爱情的真挚纯朴。
E.“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中,“争嫁”写世俗的追逐,寓示了追逐者轻薄浮艳的性情,语气中明显带有诗人的鄙薄之情,与浣花女形成对比。
(2)简要赏析本诗的主题与艺术手法。
相关知识点